摩托車長途騎行裝備的選擇之車輛加裝、注意事項篇

十、風擋

風擋在長途騎行時候,可以顯著減少風壓對胸部、頭部的影響,並能在雨天有效減少雨水對胸部的侵襲,還有一點就是身上的死蟲子會少很多。

很多摩托車自帶大風擋,高檔一點的車型已經實現了前風擋角度電動調節,比如寶馬的RT系列,但是也有很多車型風擋較小或者不帶風擋,這就需要自己加裝或改裝風擋。一般跨騎車標準車把都可以輕鬆加裝風擋,用下圖中的全鋁支架固定在車把上即可,踏板車和跑車受制於車把外形,加裝比較困難。

目前能買到的前風擋,品牌主要是義大利的GIVI,很多進口車型都可以找到GIVI的改裝件,不過價格也很昂貴,基本都在4位數以上。國產風擋也很多,沒有比較出名的牌子,都是小廠製作,價格從幾十元到2、300元都有,材質主要是PC材質,日常使用也沒有太大的問題。當然從透光率、清晰度等方面來講,GIVI肯定好很多,怎麼選擇,看個人錢包和車型來定吧。

十一、手把加熱

手把加熱,屬於和智能馬桶蓋一樣的東西,沒有的時候覺得無所謂,但是一旦用過,就覺得丟不掉了。有一些車型,出廠標配或可以選裝手把加熱,不過絕大多數車型都沒有這種舒適配置。很多人長途手部禦寒,都是靠厚手套實現。但是再厚的手套,長時間騎行也會凍透,經常需要停車從發動機取暖來捂手。有了手把加熱,源源不絕的熱量從手心裡傳過來,你會覺得帶著身上都暖和不少。

目前自己加裝手把加熱,也是比較簡單的,一般車行師傅都沒問題,動手能力強的車友也可以自己動手改裝。我知道的手把加熱牌子有三個,一個是日本的DAYTONA,一個是英國的OXFORD,再有就是國產名牌世榮。從手把膠手感來說,DAYTONA手感最軟,上手最舒適,OXFORD偏硬,比較像原車手把膠的感覺,世榮最硬,像電動車車把。做工上,DAYTONA和OXFORD都不錯,世榮看著山寨一點。當然價格上,這兩個進口牌子也比國產的貴好幾倍不止。

寶馬原廠手把加熱都是兩個檔,抵擋高檔,加熱的溫度不同。DAYTONA和OXFORD都是四檔可調,世榮是兩檔可調。實測冬天零下10度左右,帶著中等厚度防水手套,DAYTONA開到二檔已經很舒服了,三檔長時間開感覺燙手,四檔基本用不到。我一般都是三檔快速升溫,溫度起來以後降到一檔或者二檔使用。

目前DAYTONA淘寶上很多賣家都在做,價格也回落到比較合適的區間,有需求的朋友可以自行選擇賣家。OXFORD做的人較少,但是淘寶也有了。世榮更好找,淘寶到處都是,不過注意甄別假貨。怎麼選擇,依舊是看你的錢包說話。

十二、手把套/保暖把套

這個東西,規範名稱叫什麼,我還真說不上來,但是我保證大家一看到圖片就都知道了。

有人肯定會說,你之前推薦了各種手套,剛剛又推薦了手把加熱,為什麼還要推薦這麼難看的手把套?我那麼貴那麼高大上的車子,裝上就像跑摩的師傅。

推薦手把套原因如下:

1、防水手套價格昂貴,大廠基本都在千元以上,國產名牌也要2、300元,防水手把套只要幾十元。

2、即使是最好的防水手套,長時間雨中騎行,由於車速快,水壓會增大,慢慢也會被打透,濕掉只是時間問題而已。

3、即使手套防水,雨衣防水,但是手套和袖口的連接處才是雨水容易灌進去的地方,手把套可以確保連接處的乾燥。

所以我推薦準備跑長途的車友,手把套有必要準備一副,平時可以不裝,但是遇到下大雨刮大風,幾分鐘時間裝起來,會讓你倍感舒適。並且價格不貴,淘寶幾十元多得是,我個人推薦高大威的手把套,防水效果確實很好。

十三、導航支架及車載設備供電

先說支架:出門在外,不認識路是最常見的問題,過去出門基本靠紙質地圖和嘴,現在各種手機、導航設備都很方便,成了廣大車友長途必備物品。手機/導航設備的固定,也就成了長途必須考慮的問題之一。之前用過很多國產支架,價格便宜,但是質量都不太好,跑跑就會顛送,一路上不停的擰螺絲,很是煩人。後來知道了美國的RAM,最好的支架廠商,沒有之一,東西做工精緻,手機/導航安裝上去很牢固,隨你怎麼跳怎麼蹦都沒問題。當然好質量是好價格換來的,RAM的支架隨隨便便就大幾百元出去了。再後來國內出來一個叫五匹的支架,工藝是仿製RAM的,但是做工也很不錯,價格也很親民,實際使用也非常穩當。我個人推薦錢多RAM,錢少五匹,淘寶隨便搜搜很多。

再說手機/導航等車載設備供電:過去摩托車供電,基本都是和汽車一樣的點煙器插頭,又大又笨防水還不好處理。現在隨著USB插頭的普及,供電插頭也基本都USB化,淘寶上很多選擇,價格都不貴,幾十元,找個摩托車修理部輕鬆就能安裝,記得購買時候要在線路上有保險絲的,避免燒掉車內大線。剛才提到的五匹支架,同時提供帶USB供電的套裝,做工精緻價格也不高,所以也可以購買支架時候直接買成套裝,比較省事。

十四、油箱包

騎行時候,總有一些重要的物品是你隨時需要用的,但是裝在身上又不舒服,比如相機、香煙、駕駛證、錢包、紙巾等等,這個時候就需要一個合適的油箱包來干這個事。平時放在油箱上,隨時可以看著,拿物品很方便,下車時候直接摘下來背走,也不擔心丟東西。

先說油箱包固定方式,一般常見的有三種,

1、磁鐵吸附在油箱上。優點:結構簡單,價格便宜,摘脫方便。缺點:(1)不適合塑料油箱的車子;(2)跑快了油箱包容易吹飛,我就跑著跑著吹飛過一個油箱包,手機什麼都在裡面,好在沒摔壞。所以我不太推薦這種固定方式的油箱包;(3)包和油箱鏈接的位置會磨花車漆。

2、分體式油箱包,底座用繩子固定在車上,底座與包之間通過拉鎖連接。優點:結構簡單,價格便宜,固定牢固。缺點:(1)摘脫時候需要開拉鎖,相對繁瑣;(2)繩子與車子固定的地方長途容易磨花車漆。

3、分體式油箱包,在車子油箱蓋位置用螺絲固定一個快拆環,油箱包通過快拆換與車輛連接。目前主要是義大利GIVI在做這種油箱包,優點:摘脫方便,固定牢固,不傷車漆。缺點:(1)你的車子油箱蓋必須有安裝位,我知道寶馬全系基本都能裝(踏板不算啊),日本四大車廠及KTM部分可以,其他歐洲品牌部分車型也可以,具體需要查詢,國產車能裝的不多。(2)價格貴貴貴。

多說兩句:(1)油箱包一定要買能防水的;(2)即使是能防水的,包的拉鎖處也免不了進水,所以貴重物品在下雨天多套個塑料袋會更安心;(3)如果油箱包沒有減震棉,在放置貴重物品時候最好自己弄個減震棉,避免顛壞。

十五、邊箱/邊包

長途旅行,攜帶的物資肯定少不了,這個時候就需要一對邊箱或者邊包來裝大大小小的旅行裝備。即使不去旅行,掛上那麼耀眼的一對箱子,走在市區里也是很拉風的,除了不靈活以外,所以很多車友買車第一件事就是加裝箱子,下面就說說邊箱/邊包的選擇。

先說邊箱:邊箱一般主要以鋁合金和塑料為主。

1、鋁合金邊箱:優點:拉風,結實,防水性能好,自帶鎖扣相對安全,預留的錨點可以捆紮很多東西上去,擴展能力強,拆卸方便。缺點:自重大,價格昂貴(一般國產箱子帶安裝支架,價格基本在2000-4000,進口大牌子接近萬元)。

2、塑料邊箱:優點:自重輕,價格較便宜,箱體有韌性,摔車時候緩衝較好,拆卸方便。缺點:防水性、安全性都不如鋁合金,摔車會有摔碎的風險。

再說邊包:邊包主要以各種尼龍為主要材料,優點:自重輕,價格便宜(從1、200百元至千元)。缺點:防水不如鋁合金箱子,安全性差,每天晚上到旅店需要拆卸來搬上樓,拆卸麻煩,容易磨花車漆,另外還有開線、磨漏的風險,樣子也不美觀。

目前車友比較常見的情況是:除非車子出廠標配塑料邊箱,一般車友自己安裝時很少會選擇塑料邊箱,基本都是選擇鋁合金邊箱。這樣的話,就剩下鋁合金邊箱與邊包的對比了。從上面的對比分析,邊包完敗邊箱,如果不差錢,買一對鋁合金邊箱,好像是非常不錯的選擇。但是,我在這裡要提出一點異議。邊包與邊箱比較,除了價格非常低廉(國內賣的最好的高大威邊包僅需200元左右,價格只是邊箱的十分之一不到),還有非常非常重要的一個優點,那就是自重輕。這一點是很多車友忽略的一個問題。

通常情況下,邊箱是通過邊箱架與車子副車架連接(個別車子出廠時預留邊箱位的除外),邊箱架與副車架是通過螺絲來固定,一般一邊有三個或者四個固定位。所以當你箱子滿載的時候,承擔你箱子 + 箱內物品重量的,只有那三四個固定位。一般公路行駛或者箱內物品較輕時,問題並不大。但是當你長途旅行,邊箱內裝滿了修車工具等較重的物品,再遇上比較顛簸的路面,那三四個固定位就不那麼讓人放心了。目前國內大廠做的邊箱架,都非常結實,一般不會有什麼問題,但是邊箱架與副車架之間的固定螺絲,因為承受的重量比較大,就成了整個系統最薄弱的環節,很容易被縱向的切力切斷。我曾經在一次比較極限的長途旅行中,左右邊箱各斷掉一顆加強螺絲。備用螺絲我隨車帶著,可是斷在副車架內的那半截螺絲就很麻煩了。我那兩顆斷掉的螺絲,分別是用電焊和電鑽取出來的,過程不堪回首。而電焊和電鑽這類工具,是我們在旅行中不可能自備的工具,所以如果在人煙稀少的西部地區遇到斷螺絲這樣的情況,確實比較讓人焦頭爛額。

而邊包就不會存在這樣的問題,邊包通常都是用兩個邊包中間的橫樑搭在車座上(也就是副車架上)來承重,首先副車架斷掉的幾率基本為零,加上邊包自重較輕,所以整個系統壓力就小了很多。長途過程中,遇到最大的問題也就是邊包開線之類,我們在出發前備一點針和粗尼龍線,有一把鉗子來幫忙,自己就可以很輕易的解決這個問題。

所以,綜上所述,我個人認為,如果是以公路長途旅行為主,或者攜帶物品較輕便,選擇一對好的鋁合金邊箱,會給你的旅行帶來不少便利。但是如果你選擇比較極限的道路去穿越,攜帶的物品又比較多比較重,我建議還是選擇一對結實的邊包,雖然路上麻煩點,但是至少不會把你置於很難堪的境界。

寶馬和KTM等牌子都有原廠的箱子,還有專做各類改裝件的德國TOURATECH,做工都很牛逼,價格當然也貴到沒朋友。國內鋁合金邊箱比較常見的牌子有途菲樂,77,蘿蔔等,邊包主要是高大威,尤其是途菲樂和高大威,基本成了各自產品的代名詞,是國內絕大多數車友的選擇,當然其他品牌做的也很不錯,都有各自的特點和優勢。

另外寫在最後的一點,大家隨便看看。前段時間看到一段視頻,一名車友騎著KTM 1190 ADV高速行駛中,後輪突然發生劇烈擺動導致摔車,因車速較快,摔得非常慘烈,據說車主已不治身亡。再次據說,據KTM騎行官分析,是後加裝的副廠邊箱及較重的箱內物品,導致車子重心後移,高速不穩定,所以導致了事故的發生。具體事故的真實原因,我不清楚也沒查到,所以這一段不作數,大家隨便看看就好了。

十六、尾箱/尾包

跑長途,因為東西多,有的時候後面還需要捆個包或者安裝個尾箱。尾箱和尾包的選擇就輕鬆多了,不像邊箱/邊包那麼複雜。

尾箱一般是鋁合金或者塑料的,用的比較多的是塑料箱子。常見塑料箱子品牌有:義大利GIVI,西班牙SHAD,國產愛得樂等,個人感覺GIVI的用料最足,SHAD材質上要比GIVI脆一點,開鎖方式SHAD要更方便一些,這兩個牌子外觀和做工上都很漂亮,國產箱子沒用過,不多評論了。價格上GIVI最貴,好點的都在小2000元,其次是SHAD在千元左右,國產的當然最便宜,幾百元就搞定了。

常見的鋁合金尾箱品牌有:義大利GIVI,德國TOURATECH,國產蘿蔔和途菲樂,進口牌子的都在3000多,國產的稍微便宜點,但是便宜的也有限,呵呵。

市區騎行裝尾箱,放個頭盔什麼的比較方便。跑長途的話帶尾包多一點,一般做工比較好的防水包也就是2、300元,尾包因為體積較大,適合裝一些鬆軟的物品,我一般是用來裝衣物、睡袋等物品,上車繩子一捆,下車直接拎到房間。 尾包可選擇餘地很大,一般情況下,只要是具備防水耐磨能力的都可以。

十七、修車工具

每個人喜好不同,這裡我只列出我常用的工具,僅供大家參考,至於型號,需要看你車上用到什麼樣的螺絲來決定,我帶的有:兩用扳手、內六方、十字頭/一字頭螺絲刀、鉗子、活板子、火花塞套頭、工具刀、捆紮帶、黑膠布、透明膠、哥倆好、氣管子、鐵絲3米、備用螺絲若干、前後備用內胎一對、備用火花塞一組、備用機油、各種繩子30米、鏈條油等。

如果是真空胎的車友,可以帶上簡易補胎工具,如果是帶內胎的車,如果你能扒胎,你就帶上補胎工具,如果你扒不下來,就可以省了。我這五六年一直騎的進口拉力車,都是輻條圈帶內胎,外胎往往都是進口品牌,胎壁厚橡膠硬,我嘗試了幾次,反正我是扒不下來外胎,所以我放棄了帶補胎工具。好在運氣比較好,很少扎胎。還有,我每次長途前,盡量保證前後內外胎換新,扎胎少和這點可能也有關係。

十八、其他

還有一些小零碎,出門帶上會很方便,這裡放在一起說吧。

1、吹風機:回到賓館吹頭髮、吹衣服、吹鞋子、吹襪子等等。

2、塑料袋:扔垃圾、包裹怕濕物品、套在鞋子內保暖等等。

3、防潮墊:路上跑的累了困了,找個景色秀麗的地方眯一會很解乏。

4、紙質地圖:以防萬一電子設備出問題。

5、備用手機:信號強、續航長的諾基亞即可,關鍵時候也許能救命,如果現在sim卡用的是小卡,還有記得帶卡托。

6、充電寶:不說了。

十九、長途騎行注意的一些事項:

常聽一些鍵盤俠說,誰誰誰早些年騎摩托,現在墳頭草已經幾米幾米高了。誠然,摩托車速度快,穩定性差,遇到事故受傷害較大,但是我覺得只要心中警鐘長鳴,控制好右手,事故就會遠離我們。說說長途騎行的一些注意事項吧,供大家參考:

1、每天早上出行前,記得花5分鐘繞車一周檢查車輛,比如輪胎、剎車、鏈條、機油、防凍液等等。

2、找賓館住宿,最好能把車推進賓館或者停在有人看守的停車場。

3、切忌疲勞駕駛。

4、摩托車長途以國道/省道為主,國道路況複雜、岔口多,隨意掉頭等現象常有,尤其是路過村鎮學校,當然還有時不時衝到路上的牛羊狗等動物,所以記得控制速度。

5、多張嘴問問路、問問路況並不丟人。

6、無論何時都要穿戴好護具。

7、無論何時都要保證車輛續航能力在100公里以上。

8、中午飯別吃太飽,容易犯困。

9、騎行消耗體力,隨時補充水分。

10、騎行時候盡量別太靠近路邊,容易有大車修車遺漏下的各種釘子螺絲。

11、摩托車跑彎道是很爽的一件事情,但是一定嚴禁佔用對方車道過彎,即使在自己車道內,也不要壓彎壓到極限,防止對面有不守規矩的車輛。

12、超車時候要保證視野良好,一旦決定超車,穩准狠別猶豫。

最後祝各位摩旅在路上的車友們,一路好風景相隨,在旅行中可以遇到最好的自己,最後都能平安回家。


推薦閱讀:

中國反擊印度無需動用火箭炮 這款老裝備就能解決
事奉的裝備
教你選擊劍器材裝備
秋季登山裝備如何選?選對處處好風景

TAG:騎行 | 車輛 | 選擇 | 裝備 | 摩托車 | 騎行裝備 | 長途騎行 | 注意 | 摩托 | 注意事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