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聽春宏老師聊中醫(第3期):中醫十問歌

原創:佳明經方日記經方日記1周前

上圖是「中醫十問歌」,問診要問什麼呢?主要問這十個方面。中醫十問歌有好幾種,它們不完全一樣,咱們不討論這個問題,而研究其中第一問「問寒熱」,什麼叫問寒熱?

聊第一個問題——寒熱。

就是問惡寒發熱,也就是問病人有沒有怕冷和發熱的感覺。既然惡寒和發熱是問出來的,那麼惡寒和發熱就應該是病人自我感覺的癥狀,注意!是病人自我感覺,不是用體溫計測出來的,也不是用手摸出來的。

問惡寒和發熱的目的:

一是判斷表證所受外邪的性質。比如病人得了表證,感覺怕冷發熱,以怕冷為主就是受寒邪;感覺怕冷發熱,以發熱為主就是受熱邪。

二是判斷里證陰陽盛衰,陰陽是指正氣,不是指邪氣。問惡寒和發熱則知體內陰陽盛衰,這是根據什麼?根據《黃帝內經》:「陽虛則寒,陽盛則熱,陰虛則熱,陰盛則寒」。為什麼要這樣辦呢?這是因為人體內是陽多陰少,還是陽少陰多?我們看不見,也測量不了,通過惡寒和發熱就能看出來。也就是張景岳所說的「陰陽不可見,寒熱見之」。

聊第二個問題——表裡。

中醫起步先辨八綱,必須這樣,起步直搗黃龍府,不按科學程序辦事,無條理,肯定亂。比如病人怕冷,可以是受外寒,也可以是陽虛,弄不清楚是哪種了,亂了吧。而先分表裡,就清楚了。表證怕冷是受寒邪。里證怕冷是陽虛。以「惡寒發熱」如何分表裡呢?《醫碥·問證》說:「外感則寒熱齊作而無間,內傷則寒熱間作而不齊」。

再聊第三個問題——八綱。

八綱實質六綱,因陰陽二綱是對其餘六綱統括。即:表、實、熱屬陽;里、虛、寒屬陰。因此問診,第一問必須是寒熱,寒熱是八綱!

再聊第四個問題——問診。

問病人怕冷嗎?病人答怕冷。再不知道如何繼續問了,這不行。還要繼續問平時怕冷嗎?不怕冷。這說明不是陽虛體質。再繼續問,怕冷加衣服還冷嗎?穿多少厚都冷。這說明是惡寒,不是畏寒,可以問出十來個「問」,一定問清楚!

再聊第五個問題——虛實

比如病人怕冷,我知道了,先分表裡。現在分清了,是里證,可是陽虛怕冷,陰盛也怕冷啊,沒按八綱走,弄不清楚是哪種了,又亂了。如果按八綱先分清楚虛實,是實證,陰盛則寒,可斷為陰盛。

一定按科學程序辦事,穩而不亂,事半功倍!先分表裡,虛實,之後第一問,問寒熱。快速進入黃龍府。「直」搗黃龍府不行的。經方先辨八綱,醫經也先辨八綱。名家張景岳「十問歌」第一問是寒熱,陳修圓「十問歌」第一問也是寒熱。這裡自有學問。是天下共守之真理!

《醫碥·問證》說:「外感則寒熱齊作而無間,內傷則寒熱間作而不齊」。這段話非常重要,鑒別「發熱惡寒」,是內因還是外因。

惡寒發熱,是表證特徵性癥狀,可診斷為有表證。注意啊!是惡寒和發熱同時存在。怕冷重發熱輕,或怕冷輕發熱重,都屬於惡寒和發熱同時存在。

病人自己感覺怕冷,你用體溫計測量體溫高,這不屬於惡寒與發熱同時存在。

《傷寒論》說:「太陽病,或發熱,或未發熱,必惡寒」,惡寒必須有!

問:病人自己感覺怕冷,你用體溫計測量體溫高,這不屬於惡寒與發熱同時存在。屬於還是不屬於?

答:不屬於!您前兩天看的真寒假熱,就是病人自我感覺怕冷,他「欲加衣」,而「身大熱」是用體溫計測出來的,或用手摸出來的。惡寒與發熱同時存在,是指病人既感覺怕冷,又感覺發燒。你問他怕冷嗎?他說怕冷!再問發燒嗎?他又說感覺有點發燒。多穿衣服熱,少穿衣服又冷。這就是發熱與惡寒同時存在表現。怕冷,表證談的是受寒邪。里證談的陽氣虛。但是臨床時,有時二者都有,所以既要考慮寒邪,又要考慮陽氣虛,邪與正合參。有用麻黃附子細辛湯的機會。

一會兒只惡寒不發熱,一會兒又只發熱不惡寒,這是「內傷寒熱間作而不齊」,不是表證了。注意啊!與少陽病寒熱往來不同,少陽病寒熱往來界線分明。這種要分清。發熱,主要與人體正氣之陽氣強弱有關,小孩純陽之體,一受外邪,發熱厲害!西醫常說某病人體溫上不出,還什麼白細胞數也上不去,就是陽氣太弱了。

比如同在一個辦公室,空調開大了,第二天來都感冒了,惡寒發熱,有的人測體溫不高,他陽氣不足。有的人測體溫高,他陽氣足。發熱,中醫注重病人自我感覺。這不是說中醫不可以測體溫,可以測的,用手模一摸額頭,四肢,腹部。中醫用極其簡單看寒熱之方法,則知陰陽正氣盛衰,以及外邪輕重。目的在於看清邪與正之後,才知道怎麼去扶正與祛邪合理。有時惡寒厲害,打寒戰。現在少見,但是也有,能見到。

聽春宏老師聊中醫(第3期):各種特殊出汗


推薦閱讀:

做一名好老師
蔡長福老師六經辯證之——太陰、陽明篇(一)
劉東亮老師講易經第三部分(28)
聽聽這位老師和這位媽媽對彼此的真摯寄語

TAG:中醫 | 老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