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藝謀十三釵拼辛德勒底氣何來-浩歌 -浩歌文化評論-強國博客-人民網

張藝謀十三釵拼辛德勒底氣何來 刷新

標籤: [ 原創 2011-01-14 07:49:51]作者:浩歌

此日記引用地址:http://blog.people.com.cn/blog/trackback.do?wlog_id=1294962670384376

張藝謀十三釵拼辛德勒底氣何來

——以《辛德勒名單》為參照令人欣喜

評論主筆:浩歌

1月10日,投資高達6億元的張藝謀新片《金陵十三釵》在南京外景地舉行開機儀式,張藝謀鐵搭檔張偉平給媒體表示,他對精心打磨的劇本很滿意,「跟《辛德勒名單》有一拼。」這個信心十足的宣誓再次吊足大家的胃口:這部2011年最值得期待的電影會成為二戰題材、《辛德勒名單》那樣的世界作品嗎?具有世界知名度的電影大導演的新作會是中國的電影大片的突破之作嗎?這些疑問都成為年度的懸念。

《金陵十三釵》可以說是張藝謀所有電影作品中最具挑戰性的題材:以世界上最慘烈的南京大屠殺為背景,以金陵十三位女子的慷慨赴死為主線,表現一種血性一種不屈。對一部商業大片來說,它具有諸多看點賣點,具備太多成功的要素。張藝謀在《三槍》和《山楂樹》之後,敢於選擇這樣的選題並有拼《辛德勒名單》的勇氣,我們當然舉雙手贊一個。

中國電影至今沒有媲美《辛德勒名單》那樣的作品是基本事實,《辛德勒名單》是一部真正的史詩作品,在講述人類關於苦難和救贖的故事背後,引發的是對人類大悲劇的反思:面對如麻的累累白骨,人殘殺同類的根源何在?辛德勒救贖的人性光芒因何光耀不滅?戰爭機器的野蠻因何至今依然繼續?《辛德勒名單》也許是很多觀眾觀看後最引人沉思的作品:壓抑沉重之後對真善美的喚醒。這就是悲劇藝術的魅力:把美好的事物毀滅之後重新找回美。

《金陵十三釵》雖然不完全是用正面表現大屠殺的慘狀,但無法繞過大屠殺:大屠殺是敘事動力所在,所有人的人性都是在苦難和亂世中展開的。《金陵十三釵》的魅力在於:十三位女子有「道德污點」的人在目睹同胞死亡之後,復仇慾火的點燃,慷慨赴死的絕決。十三位個性鮮明的女子不是一下子就覺悟覺醒,她們有正常的情慾,有膽怯,有動搖,都是凡俗的一面。但她們一旦覺醒就轟轟烈烈,驚世駭俗。極度個性的形象、激烈的矛盾衝突、高度戲劇化的情節都讓《金陵十三釵》成為與眾不同的大片。據悉《金陵十三釵》劇本進行很大改動,張偉平披露說:「嚴歌苓原著對中國軍隊浴血抗戰的場景描寫得不多,力度也不夠。我們花了兩年多時間打磨後的劇本有一個顯著變化,就是增加了『抗戰和救贖』這樣一條主線。」這讓我們看到新劇本加大歷史厚重的努力。《金陵十三釵》是中國導演用視角回答二戰苦難的作品,它要拍成一部世界性作品,需要真正的文化考量和思想內功,6億元的投資砸出一部大片,但決定電影是否成功的要素還不僅僅取決於砸錢的多少。在泛娛樂化的年代,商業大片很容易把「少女演員」加「放蕩妓女」的話題做足,進而沖淡了影片的厚度。前有《辛德勒名單》的高度,這個標尺超越何其難。《辛德勒名單》宛如一個電影寶庫和電影教科書:它囊括電影藝術所有的大獎,把電影藝術從各個環節都表現到完美的地步。它的畫面藝術真實、精湛,它的細節表現極具感染力,它的電影音樂更與影片內容珠聯璧合。《辛德勒名單》融匯著導演對二戰歷史的思考審視,它充滿人道主義、人性光芒、歷史真實的史詩風格讓人嘆為觀止。

《金陵十三釵》不應該是一部單純的商業娛樂大片,它更應該是一部表現苦難、生命、人性、抗爭的電影,故事雖假但歷史背景是真。《金陵十三釵》把《辛德勒名單》作為藝術的參照是一種拍攝新片大視野、大定位,在中國電影走上世界的進程中,把以南京大屠殺為題材的《金陵十三釵》拍成一部具有厚重歷史感的大片,中國觀眾期待世界同樣矚目。

推薦閱讀:

位育:學校教育之大根本-給你一把金-中國教育人博客
童旭東的博客技擊芻議續一快
製作博客常用代碼
周恩來曾反對林彪接班寫入黨章憲法-鐵血軍事 -鐵血軍事的博客-強國博客-人民網
博客留言摘編(02)

TAG:文化 | 張藝謀 | 博客 | 評論 | 人民 | 人民網 | 何來 | 底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