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佛教「天王殿」對聯欣賞
天王殿是佛教寺院中的基本殿堂,大殿正面端坐著面露喜悅、袒胸露腹的大肚彌勒佛像,左右兩側分別塑有四大天王站像,在彌勒佛的身後設有手持金剛杵的韋馱將軍像。
在我國民間,即使對佛教一無所知的人們也都知道阿彌陀佛這個名字,有人常聽到「南無阿彌陀佛」這句話,便錯以為阿彌陀佛就是釋迦牟尼佛,其實他們是各自不同的兩尊佛。 彌勒佛在我國民間流傳極為廣泛,也許是他那欣喜和氣、無憂無慮的神態格外惹人親近喜愛,所以他的知名度在佛、菩薩中是數一數二的。彌勒佛即是「豎三世佛」(過去、現在、未來)中的未來佛。據佛經所載,彌勒其名為「阿逸多」,意思是無能勝。他本是古印度一位仁慈的國王,後來皈依釋迦牟尼,成為其弟子,卻先於佛祖圓寂。上升到兜率天宮做候補佛位的大菩薩(兜率即知足常樂的意思),按照大乘佛教的說法,彌勒將在釋迦牟尼佛逝世後的56億7千萬年之後,頂替釋迦牟尼教化解脫眾生的苦難。
我們現在所常見到的彌勒佛像是被完全漢化了的,他的形象源自於五代梁朝時期的一位名叫契此的和尚。契此,號長汀子,生年不詳,卒於公元917年,在浙江奉化岳林寺出家。契此慈眉善目,身體肥胖,面目常露喜悅之相,他言語無恆,寢卧隨處,異於常人,經常柱著拐杖背著布袋入市行乞化緣,勸化人們信佛,其示人凶吉禍福,每每應驗,人們稱之為「布袋和尚」。後梁貞明三年(公元917年)契此和尚在岳林寺東廊的磐石上圓寂,他臨終時留有遺偈,自稱為彌勒佛的化身,其偈曰:「彌勒真彌勒,分身千百億,時時示世人,世人總不識」。於是,人們便以為他就是彌勒降世的化身,並以他的形象做為彌勒佛的原身塑像廣設於叢林寺廟之中,由於其笑口常開,人們也稱其為「皆大歡喜」。
有關天王殿「彌勒佛」的對聯很多,現簡單介紹一、二。
濟南千佛寺有一對聯,上面寫道:
笑到幾時方合口,坐來無日不開懷。
北京的潭柘(ze)寺題有彌勒佛的一幅對聯,
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
開口便笑,笑世間可笑之人。
四川峨眉山靈岩寺又有一幅對聯:
大肚能容,容天容地,與己何所不容?
開口便笑,笑古笑今,凡事付之一笑。
湖南衡陽羅漢寺:
大肚能容,問人間恩怨親仇,箇中藏有幾許;
開口便笑,想世上悲歡離合,此處已無些須。
四川樂山市凌雲寺有一幅對聯更有禪意:
笑古笑今,笑東笑西笑南笑北,笑來笑去,笑自己原來無知無識;
觀事觀物,觀天觀地觀日觀月,觀上觀下,觀他人總是有高有低。
——作者梁靜容
四川松潘縣黃龍寺有這樣一幅對聯:
及時行樂也,春也樂,夏也樂,秋也樂,冬天尋詩風雪中,不樂也樂;
翹首仰仙蹤,池也仙,林也仙,山也仙,我今買醉黃龍里,非仙也仙。
河北玉田縣凈覺寺則有這樣一幅對聯:
貪心盜心淫心詐心欺負心,種種這等心腸,我看是何結局;
兵劫瘟劫水劫火劫霹靂劫,蒼蒼許多劫數,你從那裡逃生。
山西隰縣鳳凰山的千佛庵又有一幅妙聯:
果有因,因有果,有果有因,種甚因,結甚果;
心即佛,佛即心,即心即佛,欲求佛,先求心。
這些對聯都可以說是形象地概括出了彌勒佛的特點,發人深省,充滿無上的大智慧。
推薦閱讀:
※《佛教格言》連載之「緣起·空·無我·中道——無生,如幻夢」
※八指頭陀寄禪和尚,佛教網
※2016年藏曆火猴年 藏傳漢傳佛教節日藏曆公曆對照表(完整版)
※佛教知識(二):佛教的三大派別
※佛教音樂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