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後高血糖與心肌梗塞
歐洲的一項研究結果發現,餐後2小時血糖可預測心血管死亡率,而德國的一項在16家醫學中心進行的研究,結果同樣提示:餐後高血糖是心肌梗塞發生的危險因素,餐後高血糖者的心血管病死亡率升高。
今天我們來幫助大家梳理一下哪些因素會導致餐後血糖升高。
餐後2小時血糖的含義所謂餐後血糖,是指從進餐後的某個時間點測得的血糖,多數情況下,醫生會要求監測餐後2小時血糖,也就是從吃第一口飯(要求是主食,包括米、面、饅頭、餅等等)開始計算時間,2小時測得的血糖結果。
餐後2小時血糖的範圍
一、正常人在進餐後0.5-1小時血糖逐漸升高達到峰值,餐後2-3小時逐漸恢復至餐前水平,所以餐後2小時血糖一般要求<7.8mmol/L。
二、糖尿病患者餐後2小時血糖的要求因人而異,一般來說,年齡較小、病程時間短、基礎病少、無明顯併發症的患者,血糖控制嚴格些,餐後2小時最好控制在7.8mmol/L以下;若是年齡大、病程時間長的,餐後2小時血糖一般控制在8-10mmol/L;某些高齡的糖尿病患者,醫生會酌情放寬至8-11mmol/L左右,所以餐後2小時血糖控制的具體要求,最好諮詢主治醫生的建議。
影響餐後2小時血糖的因素
糖尿病患者的餐後血糖受多種因素影響,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胰島素分泌時相異常:包括第一時相胰島素分泌減少或消失、第二時相胰島素分泌峰值延遲;
二、胰島素抵抗:肌肉、肝臟、脂肪等組織對葡萄糖的有效利用減低;
三、胰高血糖素分泌過多;
四、藥物因素:如降糖藥物不合理或劑量不足,服藥時間不規律甚至漏服;
五、餐前血糖水平:餐前血糖高,進餐後的血糖也會水漲船高;
六、進食情況:包括碳水化合物、脂肪、酒精的攝入情況;如攝入主食和肉類的數量較多、食物種類的熱量較高、過量飲酒、攝入高升糖指數的食物;
七、運動情況:餐後是否運動、運動的方式和持續時間、運動消耗的熱量等;
八、其他因素:
(1)血糖監測:包括血糖儀不準確、血糖試紙過期、監測方法不準確等;
(2)交感神經興奮:當緊張、焦慮、生氣、激動等不良情緒刺激時、長期熬夜時,都可以導致交感神經興奮,不僅可以直接抑制胰島素的分泌,還可促使腎上腺素分泌增加,間斷抑制胰島素分泌。
(3)身體原因:包括過度勞累、睡眠不足、感冒、腹瀉、發燒、外傷、出血等原因也可影響血糖監測的結果。
目前對餐後高血糖患者進行干預的相關研究提示,規律的飲食習慣、適量的運動治療、良好的生活方式能有效控制餐後血糖,不僅有利於糖化血紅蛋白控制達標,更好地保護好血管內皮,還能降低心血管併發症的死亡率、改善糖尿病遠期預後。所以建議糖尿病患者從以下四個方面著手:
01
控制飲食
控制總熱量是基本原則;
養成良好的進餐習慣——三餐定時定量、熱量合理分配到各餐之中、營養均衡搭配,攝入適當膳食纖維;
少食多餐、細嚼慢咽、選擇升糖指數較低的食物,不至於讓餐後血糖突然升高;
不建議飲酒(若飲酒需要計算酒精所含的總熱量)、建議戒煙。
02
加強運動
運動不僅能減輕體重,還能改善胰島素抵抗,有助於控制血糖,流行病學的研究結果顯示:規律運動8周以上可將2型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紅蛋白降低0.66%;而且餐後活動比空腹活動效果好;
建議餐後1小時左右開始活動,活動時間持續30-60分鐘,每周活動3-5次;
中等強度的體育運動效果較好,如快走、騎自行車、打太極拳、打球(如乒乓球、羽毛球、高爾夫球等);
較強的體育運動如跳舞、游泳、慢跑、有氧健身操等,可以根據自身情況選擇。
03
規律服藥
糖尿病的藥物治療方案因人而異,最好遵醫囑定時定量服用,不能「看別人怎麼吃、自己就怎麼吃」。
04
定期監測
因空腹和餐後血糖受飲食、運動影響較大,一次兩次的監測結果並不能說明什麼問題,最好養成規律監測血糖的習慣。
建議需要控制血糖的人群每周監測2-4次空腹或餐後血糖,甚至監測全天5-7次血糖,包括空腹血糖、早餐後2小時、午餐後2小時、晚餐後2小時、睡前血糖等。
推薦閱讀:
※苞米地里的「它」是「三多病」糖尿病、高血糖的剋星
※忽視餐後高血糖,長此以往會有什麼危害?
※經常餐後犯困請當心 這可能是糖尿病的前兆
※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不用慌,白開水加「它」,降三高更健康
※高血糖的危害有那些?高血糖或致胰島功能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