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歐洲人南親北疏的做派(遊走於歐洲各國間)

  1、地中海式的全民凝視

  西班牙巴塞羅納的一個午後,我坐在街頭長椅上搔首弄姿地恭候老公拍照。可巧,一群幼兒園花朵由老師牽著手魚貫而過。於是,本女的「明星照」立馬成為西班牙未來們觀賞老外的喜劇節目。雛兒們站定圍成一圈嘰嘰喳喳指點著,個個沖著我眉開眼笑外加鬼臉扮相,開心極了。

  盯著老外瞧稀奇,顯然是西班牙小不點愛玩的遊戲。隔天,當我這位外國阿姨再次「秀」於人行道上的露天咖啡座時,這次遭遇的是,一位6歲男童掙脫母親的手奔到「鬼姨」身旁,毫不留情地、用稚嫩小手指著我的鼻尖興奮地叫道:「媽媽,快看,中國小姐。」

  地中海沿岸居民喜歡注視路人的習慣,令到此旅行的老外們感覺當地人簡直目光如炬,就像雷達跟蹤外國導彈一般。史料記載,早在1728年一位英國婦女瑪麗.沃特利.夢塔古,從巴黎致信羅馬教皇亞歷山大時曾如此形容:「這裡的每個人都熱衷目不轉睛地盯著別人瞧稀奇,這些目光包含著:注意和感興趣的凝視;好奇的凝視;期待的凝視;吃驚的凝視……你常有機會觀賞到極其瑣碎的事情也能激起路人的凝視。」1760年,英國作家奧利佛?戈德史密斯對於法國人凝視癖的評論如下:「在這個王國里旅行,遭遇的頭一個全民性的乖僻就是,無論老幼皆顯現出一股古怪的凝視欲,甚至剛會站立的孩子們也精於此道。似乎他們相信自己比別人聰明,因此喜歡以眼神的交流來展現自我的聰慧。」

  「高視帶」與「低視帶」

  對於凝視不同的嗜好程度,歐洲明顯地劃分出兩個截然不同的凝視帶。一個是「高視帶」,包括地中海沿岸諸國,那裡居民正如上述古典名人蓋棺論定的結論,即將凝視發展為全民的一大國技。相較之下,另一端可稱為「低視帶」,北歐、中歐及東歐皆囊括其中。歐洲北方人對於盯梢及被人盯梢,皆視為一種難以接受的難堪窘況。然而持相反態度的「高視帶」社會裡,堂而皇之地以各種方式彰顯人與人之間的親密狀況,是一種受到鼓勵的行為。這就難怪,「高視」族喜歡有意無意地眉來眼去套近乎。目的是:一來,藉此可以察言觀色彼此的喜愛程度;二來,為了傳遞彼此間願意親近的熱忱情感。於是,「高視帶」社會最重要的交際特點就演變成,人們用於注視對方的時間越長,互相「放電」的可能性就倍增。「放電」,對於增進雙方的親密感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時還能提高生理性的興奮度,並對於進一步深入相互的好感起到了熱身作用。

  對地中海式的親熱做派,持反對立場的是「低視帶」族群。顯然陌生人之間遊離的眼神,北方佬們並不視為是增進友誼至關重要的善舉。「低視帶」社會裡的孩子們,從小被訓導的為人處世哲學之一便是,眼睛絕不能盯在別人身上轉來轉去,那是典型粗魯、無教養的行為。「低視」族對陌生人表達尊敬的上策是,裝作「視而不見。」英國作家歐文.戈夫曼,甚至將這種禮儀冠以「文明的漫不經心。」

  2、「低視帶」社會對於凝視有著明確的禁忌。首先「低視」族的觀念里,戀人間彼此眉來眼去才被視為理所當然的情感交流。再就是,親朋好友間適度的凝視也算情理之中。但若是被陌生人盯上,「低視」族便會產生如芒刺背的痛楚,因為這容易被誤解為是一種公然的挑釁行為。這就是為何「虎視眈眈」,在低視社會中常成為鬥毆的前奏或借口。比如,好萊塢西部牛仔片中,硬漢先是對視片刻既而拉開架式永遠是經典的一幕。低視風俗所至的結果是,以英國人為例,他們創造出一套不露聲色的盯梢路數。技巧一;趁目標不留神的空擋,成功地偷窺。技巧二;假裝眼觀六路、東張西望間,神速地用眼角餘光睨視目標。低視社會中百鍊成鋼的餘光本領,表現在英國餐館裡就出現了一點麻煩,即用餐的顧客想招呼侍者時,常常發現極難與侍者「綠豆、蛤蟆對上眼。」

  高視社會中,雖說民眾日常上街見多不怪欣賞和被欣賞的炯炯目光。尤其對於養眼的美眉來說,面對滿大街老少爺們的注目禮,她們皆久經考驗般地大義凜然。典型就是,練過童子功的義大利靚女們,喜歡架著太陽眼鏡,以超然的傲慢昂首闊步地穿越男人的眼球儀仗隊。與義大利姐妹們的從容不迫相比,低視社會比如來義大利觀光的西北歐女同胞們,當遭遇義大利帥哥火辣辣的*眼球時,她們常常會不知所措、愣愣地回視對方,這一舉動顯然是極愚蠢的錯誤,簡直是鼓勵目光侵犯者將計就計。其實,高視社會中這種掠奪式的注目禮,不僅是男人與男人之間的一種交流手段。更多的情況下,則表現為猛男與路旁靚女之間玩的貓捉老鼠視覺情感遊戲。一個義大利男子,當他目不轉睛地凝視著一位擦身而過的俏*時,那一刻除了滿足男人的眼福外,更是對周圍其他男子的一種示威,猛男的凜然、滴溜眼神,清楚地表達了英雄愛美人的心態,及男子漢的陽剛威武氣概。

  「肘帶」、「腕帶」與「指帶」

  歐洲人與人交流時,雙方應該保持何遠何近的距離才是「感覺對頭」的尺度,南歐與西北歐及東歐各執一詞。顯然,當街頭上攀談的雙方來自一個國家的同胞時,他們對於身體間孰遠孰近的「距離美」皆心中有數,並達成默契。但是,若寒暄雙方來自對於距離美南轅北轍概念的民族,那就有好戲看了。比如,義大利人所有的情感表達方式,和任何劇院里的表演一樣,那就是使勁地誇張。當一位義大利人,隔著一條街老遠瞧見其瑞典朋友時,義大利兄絕對會在五米之外時已漾溢出興奮莫名的神情,臉上笑開了花地準備衝上去擁抱自己的老友了。持截然相反表情的是瑞典哥們兒,他會對眼前這位僅在某個公開場合搭訕過兩句的義大利佬,尤其面對他所顯露出來難以理解的、超乎尋常的熱情,詫異萬分。甚至,瑞典人可能會表現出不習慣義大利兄熱乎乎的「貼面」禮轟炸,還有那簡直就是性騷擾的勾肩搭背輕浮。

  3、依照對於距離美不同的文化觀念和心理承受力,歐洲社會大致可分為三個地帶。第一個是「肘帶」,即人與人之間的親密距離,近乎到可以隨時胳膊肘碰胳膊肘的「零距離」。「肘帶」國家涵蓋南歐的西班牙、法國、義大利、希臘、葡萄牙以及土耳其。第二個地帶是東歐的「腕帶」,包括波蘭、匈牙利和羅馬尼亞。「腕帶」的距離稍遠於「肘帶」,但仍保持伸出手腕即能觸摸對方的親熱度。最冷漠的要算是「指帶」,其範圍包括英國、荷蘭、德國以及斯堪地那維亞半島諸國。「指帶」國民,喜歡與人交談時保持一臂遠的「遙指」距離,避免身體接觸才令他們感覺身心舒暢。

  愛扎堆,聲如蛙鳴的「肘帶」親密族位於歐洲最溫暖的南部,相較之下,「指帶」族,則長年累月置身歐洲北部冰天雪地之中。而東歐的「腕帶」族,地理位置恰維持於南北之間。「三帶」民族與人交流時的姿勢差異,首先不得不說氣候是始作俑者。溫度,對於人們身體的新陳代謝、舒適程度及良好感覺,均產生至關重要的影響力。南歐地中海沿岸常年陽光充沛,尤其是夏季漫長且乾燥炎熱,這裡居民的戶外街道生涯成為人生重要的主題。在義大利、西班牙、葡萄牙、希臘等地,親朋好友、街坊鄰里肩並肩、成群結隊地體驗著黃昏下的悠閑,所有的「自家人」都彼此打著招呼,聊著天,討論一些地方上的小事(比如城市足球隊之間的比賽),或是探討國家大事(比如義大利隊在國際賽事上的戰況)。人行道和整條街都變成了人潮湧動的沙龍。這般火辣辣、沸騰的集體生活模式,南歐「肘帶」們拆了牆就是一家人的文化主題之下,守望相助的鄰里擺出「我挨你,你挨我」的親熱勁,便理所當然。除了氣候的催化素外,還不能忽視南歐人的性格、文化因素。地中海熱血民族,以「上陣父子兵」的家族抱團意識著稱,家人、鄰居、朋友、親戚、同學、同事、老鄉……都屬於「自家人」的範疇,因此「集體主義」凝聚力是國民重要的精神支柱。集體主義的社會形態中,鼓勵人們聚集在一起、團結在一起,社交生活上「互屬感」的行為準則便大行其道。與之相對的是北歐、中歐及東歐的「個人主義」文化觀念,以個體價值觀為主導的社會形態中,對於「集體」的目標和願望頗為淡漠,以強調「自我」的榮耀意識為主流。

  「距離美」的不同解讀

  多愁善感的地中海居民,不僅熱衷「我跟你,誰是誰」的待人之道,且善於以變化多端的動作和姿態,來烘托談話氣氛及抒發感情。觀賞街頭義大利人聊天,就會發現他們反感規規矩矩地呆立著,而是喜歡將身體的朝向不斷地轉來轉去,還要配合手舞足蹈,活靈活現得猶如錶演義大利歌劇。不過,當義大利人在公司里與上司交談時,他的站姿多會取正面直立著面對老闆,顯現出典型的敬重姿態。與此不同的是英國人面對老闆時,多會選擇身體稍微側轉開形成一個傾斜度,盡量避免咄咄逼人的直面姿態。轉回街頭上,義大利人會友的姿態就與面對老闆時有了差異,他們喜歡時而面對面地沖著對方,時而轉身與朋友肩並肩地站成一排,義大利人總是於這兩種姿勢間游刃自如,同時伴隨著表情豐富的神態。相反,英國人的街頭表現,則一如既往地採取辦公室姿勢,仍舊是身體稍微側開並固執地從一而終。

  4、「肘帶」與「指帶」族於站姿上的差異,不同的心理邏輯亦是一個背景原因。在義大利人看來,交流時相互間所持的距離及身體的朝向,皆是此次交流的一個重要信號,直接體現出他對這次相逢親熱與否的投入度。另外,他對身旁的夥伴及所涉及的事情關注度如何,亦可以從他的肢體「距離美」上一覽無餘。然而,對於英國人來說,人與人交流時的距離及身體的朝向,不可能傳遞出如此敏感及強烈的肢體語言內涵。故,英國人便不會如義大利人那樣,身體隨心理及情感起伏擺來擺去地以加強說服力。

  英國人與人交談時,最重要的考量是「距離美」,小心避免令大家有心理及身體被侵犯的不舒服感。於是,保持適度的個人空間不受侵犯,是「指帶」族重要的交際習慣。為了確保外人不能侵入自己的「領地」,「指帶」族有幾種慣用的防衛方式。一是;表情平和、嚴肅,遭遇熟人時拿捏適度的微笑而非喜形於色,然後不卑不亢地與對方握手(「指帶」族男人間不流行擁抱禮)。二是;當「指帶」族與人交談時,會習慣成自然地將胳膊肘交叉抱起來,由此建立起一個身體屏障,或乾脆將手提包等物品抱於胸前,權當國界線邊上的軍事緩衝區。三是;在圖書館裡為了保持私人空間,「指帶」族會把書籍堆在面前作為「掩體」,令其他讀者無法窺視自己。四是;當「指帶」族置身於一個不能使自己與他人之間保持一段健康距離的場所時,「指帶」族比如說英國人,常會顯現出一絲不易察覺的不安和苦惱。最典型的當屬電梯里的人間喜劇秀,人堆里的「指帶」族常竭力裝出無視他人存在的神態。筆者曾日復一日地觀察過多年,不得不說「指帶」們的神態甚為有趣。比如,他們會假裝著迷似的死盯著地板或天花板出神。而電梯里的廣告畫、告示等更會成為救命稻草,總之可以令其全神貫注地注視的物件,皆能讓「指帶」們從必須注視陌生人的窘態和不安中解脫出來。類似的場景還有倫敦地鐵車廂,這裡簡直就是啃書蟲的天堂,人們習慣地躲在書報後面尋求不與陌生人眼神碰撞的安全感。如此社會大環境之下,難怪英國重要的大報《獨立報》,關於版面改小的廣告上的說辭居然是:「為了方便公共交通設施中的讀者。」

  走筆至此,突然想到英國人與人攀談時,若遭遇一時無話可說的靜謐冷場,他們就會調侃說:「天使剛剛飛過。」顯然言談、舉止拘謹的英國人,發明這一託辭實屬情理之中。相對而言,滔滔不絕的義大利話匣子們,從未有讓「天使」掠走他們嘴巴的機會。

  心理門檻的南北之別

  除了綜上所述的一系列身體距離界限外,心理距離界限亦是「肘帶」與「指帶」族間另一個有趣的話題。當然,每一個社會中,人們互相可以公開探究對方隱私的程度,各地民眾都存在著不同的心理承受力及敏感度。許多時候這個心理界限,如十里不同俗般地形成一項不成文的地方內規。比如地中海沿岸國家,筆者旅行的經驗是,每天皆要面對當地居民直截了當地注視及不厭其煩地包打聽。從職業、國籍到是否結婚;有無孩子;為何還沒生孩子;夫妻狀況及父母身體……包羅萬象。地中海居民眼中,這些家常話是與陌生人打招呼,甚至是搭建友誼的敲門磚。背道而馳的是北歐「指帶」族的個人隱私主義態度,南歐人那些不設防的?嗦,於北歐人看來純屬是對私人領域的侵犯。斯堪地那維亞人在與陌生人交往時,內心世界的「門」和「柵欄」,有時令外國人誤以為酷寒地區者難免冷漠和排外。

  5、外國人常評論要想深入北歐人的心靈比如瑞典人,難如攀登阿爾卑斯山峰,甚至瑞典人自己也不否認這種偏見,因為瑞典人確是注重個人隱私的民族。再就是,瑞典人以待人接物的羞怯、拘謹態度著稱。於是,瑞典人難免顯現出不輕易對外人傾訴想法和情感的「悶爺」形象。然而實際情況則是,瑞典人絕非是緊閉心扉的孤寒民族,冷靜自持、沉默寡言的他們不輕易敞開心扉,皆因需要與新朋友有一段長久的磨合過程。所以了解一個瑞典人,恰如從瓶子里往外倒番茄醬的過程,當外人最初使勁地晃動瓶子卻一無所得時,若願意堅持一段時間,尤其是當你意想不到之時,番茄醬卻咣當一下子奔涌而出。當一個外國人與瑞典朋友,相處幾周或幾個月仍舊無法心心相印時,說不定就在你準備放棄的當口,突然間橫在你們之間的牆壁崩塌了,你開始有機會了解到許多瑞典朋友的內心深處,此刻瑞典友事無巨細的坦誠甚至是你始料不及的。

  同屬北歐冰天雪地里的芬蘭人,與瑞典鄰居矜持的性情十分相似。外國人印象中,芬蘭人慣用的客套詞及肢體語言,簡直就是將老外拒於門外,因此試圖與芬蘭人套近乎,乾脆就是熱臉碰到冷屁股。如同瑞典鄰居一樣,與芬蘭人搭建溝通之橋是一點一滴的苦功,不過友誼的橋樑一旦落成便會終身享受。與芬蘭人建立交情常以一起泡著名的芬蘭浴為起點,如果芬蘭哥們邀請你同享桑拿,便意味著你這個老外將邁進與芬蘭兄的一段終生患難情意。

  比較了「肘帶」與「指帶」族,與外人情感互動方面的南北之別後會發現,南歐「肘帶」人肢體語言上喜歡親密無間的同時,亦是容易與人掏心窩子、自來熟的開朗一族。心理學家總結的是,南歐人相互間肢體上的親疏度,及是否願意長時間地凝視對方的眼睛,與他打算同交流夥伴保持何種親密關係,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調查發現,當「肘帶」族屁股挨屁股地湊在一起時,若其中的一位不打算與同伴搭建親密關係,他便會將屁股悄悄地挪開少許及減少注視對方來控制局面。相反,當其中的一位期待與同伴發展親密友誼時,便會湊得更近及更頻繁地暗送秋波。至於「指帶」不習慣「肘帶」族的交友邏輯,原因是:一;北歐人之間的情感互動,生來就不如炎熱、喜愛戶外活動的南歐人那般咋咋呼唬地外露。北歐人因身處氣候惡劣地區,大雪紛飛的漫長冬季,一家人夜晚圍坐壁爐篝火旁,邊取暖邊聆聽老爺爺繪聲繪色地講述北歐童話,是其代代相傳的交流方式。因此,許多精彩傳神的北歐童話聞名世界,比如丹麥作家安徒生的童話……皆是曠世佳作。二;少言寡語及拙於肢體情感表達的北歐人,相信他們一定反對將自己草率地歸為「孤寒」族。北歐人以本民族慣常及普遍被認可的內斂表達方式,即使是那種不動聲色的「暗示」,對北歐人來說這些微妙的舉止間,已經釋放出了相當多的情感因素,甚至可以說與南歐「熱水袋」們旗鼓相當。

  6、接觸型社會的檸檬樹風格

  南歐地中海人相互間身體接觸的親密度,歐洲其他地區望塵莫及。在這類「接觸型」社會中,要數義大利人最為身體力行。街頭上,義大利人互相間拍打、推搡及擁抱親吻的鏡頭,幾乎每時每刻映入眼帘。英國作家勞倫斯對此形容道:「義大利人簡直就像棵檸檬樹,其身體的各個部位互相扭成一團時幸福無比。」實際上,義大利人對於身體接觸有著一套嚴格的定義。一是;社會地位懸殊者之間,通常表現為老闆主動屈尊伸出臂膀親善下屬,顯然此舉意味著典型的權力象徵,同時亦委婉地傳達出部下的從屬地位。二是;當社會地位相若的兩位男人一起行街時,不分彼此的勾肩搭背行為,便被視為平等地位者間自然的感情流露。

  義大利男人間這種公開的身體接觸,還反映出一個標準的社交技巧,因為此舉不僅是談話氣氛的調節器,且一招一式間透露著雙方友誼的進展程度。也許外國人會想當然地認定,義大利人既然毫不遮掩地偏愛身體接觸,那麼肯定在義大利街頭,夫妻手牽手的模範愛情樣板美景處處飄。可惜,這類夫妻親熱浪漫畫面在義大利並不常見,甚至比那些以「非接觸型」社會著稱的國家,比如英國、德國街頭還要罕見。何解?內幕原因是:義大利是個強調男子漢氣概的國度,一介頂樑柱與哥們互表男子漢間的情投義氣,屬於恰當的感情流露。這種尊重陽剛價值的背後,是將女人排斥在外。頂天立地的男子漢若與「家裡的」手牽手逛馬路,豈不成為男子漢大豆腐懼內的把柄。公開地顯露自己依賴女人,簡直就是要義大利壯漢的命,除非身旁的女人恰好是他的老媽。當然,與女人牽手甚至親吻的經典溫馨,在義大利也有合情合理的例外,那就是,他們肯定是一對正熱戀中的情侶。義大利人一旦結了婚尤其是生兒育女之後,便放棄了老夫老妻公開地「酸架勢」招搖行為,變成為老婆孩子尾隨在一家之主屁股後面的標準家庭形象。

  保持警惕的非接觸型社會

  與「接觸型社會」相對的「非接觸型社會」代表者,比如英國人,是如何表達其避免身體接觸的謹慎態度呢?在倫敦擁擠的鬧市,隨時隨刻有機會觀賞到,英國人正為無意間碰到了路人,甚至僅僅是擦了一下對方的衣袖,而鄭重地退後一步賠禮道歉。英國人對於這種偶然的身體接觸表現出來如此介意的態度,以至於根本不是自己的過錯時,他們也會毫不遲疑地率先忙著賠不是。不過,英國人的這種非接觸固執態度,近十多年來已經有了明顯的改觀,如今偶爾也能觀賞到英國男人間互相擁抱的親熱場景,且不會如從前那般地引人側目了。但是,英國人對待地中海式的親密身體接觸,仍保持著警惕的心態。最明顯的例子就是,英國人擁抱時表現出來的一剎那「不舒服」小動作。比如,英國人互相擁抱時會輕輕地拍拍對方的後背,當然輕拍的動作,可以理解為是一種表達親熱的善舉,是進一步強調親切感的標誌。不幸的是,另一層也可以解讀為是一種「放開信號」,似乎暗示對方擁抱的客套已經到夠鐘點了。同時還傳遞了下一個訊息,即親密的身體接觸片刻後會變得不自在起來。

  誰能想像,古代英國人卻曾視被君王觸摸為靈丹妙藥。中世紀的英國人曾普遍相信患淋巴結核的病人,可以籍君主的觸摸而痊癒。這種國王觸摸的信仰,曾從愛德華時代一直延續到1714年。那一年,安妮女王履行了最後一次君主觸摸儀式。英國人頂禮膜拜君主觸摸顯靈的超然力量,幾乎達七百年之久。一代又一代的百姓們為了解除病痛,前仆後繼、千里迢迢地趕去朝聖。然而,對於這一神聖的愛民重任,一些英國君主表現得十分敬業,另一些則斥責為無稽之談。例如,伊麗莎白一世就極厭惡這種「荒唐的儀式」。相反,查爾斯二世在位期間,據說共觸摸過近十萬的子民。

  18世紀咖啡開始輸入到英國,一時間倫敦各角落的咖啡館大行其道。隨著咖啡館裡點評時政的興盛,流長蜚短伴隨政治謀反醞釀的同時,一種糾纏談話夥伴的手段即「抓紐扣」伎倆徒然時尚。其標準姿勢如下,演說家一隻手抓牢某人的外衣紐扣以防他溜走,另一隻手則慷慨激昂地隨語氣揮舞著。作家查爾斯?拉姆,曾繪聲繪色地描述過他如何擺脫「紐扣黨」的細節。

  「一天清早,我正趕往印第安之屋咖啡館。行色匆匆間,突然迎面遭遇克爾里奇,這位老兄正瘋狂地想將滿腦子的新思維傳達給我。不顧我的一再申辯,他還是成功地將我扯到路旁一座靜悄悄的花園門口,在常春藤的掩護下,克爾里奇一把揪住我的大衣紐扣,閉上眼睛開始了一場無休止的雄辯。當音樂般的詞句如開了閘的渠水一般傾瀉而出時,克爾里奇的右手柔和地舞動著伴奏。我出神地聆聽了一段後猛然被教堂的鐘聲驚醒,企圖打斷演說家發飈是痴心妄想。於是,我趁他閉目口若懸河的空擋,悄悄掏出鉛筆刀割斷自己的大衣紐扣,逃之夭夭。」

  到了18世紀末,「紐扣黨」終於銷聲匿跡。英國人開始拋棄綁架談話對象的習俗,雙方變得更願意退後一步海闊天空起來。


推薦閱讀:

蘇格蘭高地不僅有尼斯湖傳說,還有風笛與遠方
大腸桿菌「突襲」歐洲
歐洲各國留學費用匯總(附各國名校清單)
分分鐘搞清歐洲各種建築類型
歐洲的衰落抑或文明的挑戰?

TAG:歐洲 | 歐洲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