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史知識整理

第一部分 先秦

【階段特徵】

從170萬年前至公元前221年秦統一前是我國的先秦時期,包括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及封建社會初步形成三個歷史時期。由於原始社會的內容不列入高考範圍,故本單元主要涉及從公元前2070年夏朝的建立到公元前221年秦統一完成期間的歷史變化。其間依據社會性質的變化,劃分為兩個時期,其特點有:

1、夏朝、商朝和西周(公元前2070年──前771年)

這是奴隸社會的形成、發展和強盛時期。夏朝實行王位世襲制,表明中國歷史進入文明時代;商朝

奴隸制文明有新的發展;西周時期實行分封制,奴隸制國家走向強盛。

2.春秋戰國時期(公元前770年──前221年)從奴隸社會過渡到封建社會的大變革時期。(基本特徵)

(1)政治上:A王室衰微。新興地主階級勢力上升,展開廣泛的變法,中央集權的政治體制逐步建立。B大國爭霸。統一的封建國家在形成之中。C分封制瓦解。D 民族融合。

(2)經濟上:鐵器和牛耕的推廣使用,使得私田擴大

A 井田田制瓦解。B 以土地私有製為基礎的封建剝削制度得以確立,社會經濟因之得到發展。

C 封建經濟初步繁榮。

(3)文化上,社會思潮相當活躍,形成「百家爭鳴」的局面,與人們生活密切相關的科學技術、文學藝術也取得一系列成就。

第二部分 秦漢

【階段特徵】

從公元前221年秦統一中國到公元220年曹丕建魏的秦漢時期是我國封建社會初步發展和首次出現大一統局面的時期(基本特徵):

1.政治上:A秦統一後首次建立起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到西漢武帝時期,得到鞏固,封建大一統局面出現了。B 封建中央和地方官制初步建立。C 統治思想:秦朝是法家思想,西漢初年是道家思想,至漢武帝時期用儒家思想統治(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D 中央與地方的矛盾:加強中央集權。(秦朝的措施和西漢的「王國問題」解決及東漢地方豪強地主勢力的膨脹)

E 選官制度的進步:廢除世卿世實祿的制度。秦朝:按軍功授爵;兩漢是察舉制和皇帝徵召。

2.經濟上:

① 基本特徵:封建經濟初步發展;

② 秦朝實現國家統一,統一度量衡、貨幣,有利於經濟發展,但暴虐統治又破壞了生產力

發展,兩漢實行休養生息政策;

③ 經濟發展主要是在黃河流域的北方地區(經濟重心在北方);

④ 對外貿易開始:絲綢之路。

⑤ 經濟發展的表現:農業、手工業、商業和城市。

3.民族關係:

A 統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國家形成並不斷發展,國家的版圖大大開拓。

B 中原與少數民族的關係:

北方:主要是與匈奴的關係,以戰爭為主。

西方:與西域的關係,開始發生密切的貿易關係和文化交流。

南方和西南:主要是越族和西南夷,秦漢時期是我國古代對南方和西南少數民族地區進行初步開發和管轄的階段。

4.對外關係:

A 對外交往初步發展,是我國外交的開創時期。

B「絲綢之路」開闢了中西交通的新紀元。

C東漢時大秦王安敦派使臣來中國,這是中國同歐洲國家的最早的直接友好往來。

D 以中國為中心的東亞文化圈日益擴展,其影響遠及歐洲和非洲。

5.思想文化上:

①秦漢文化是中國古代文化的第一個高峰,不僅對後世影響深遠,也對世界文明的發展作了貢獻。

②出現了許多領先世界的科技成就,尤其是造紙術的發明;

③統治者加強思想控制:秦始皇「焚書坑儒」和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④外來思想文化(佛教和與之相關的文學藝術)開始傳入中國;

⑤與「君權神授」等封建迷信思想相對,產生了王充的唯物主義思想。

第三部分三國、兩晉、南北朝

【階段特徵】

魏晉南北朝時期,我國處於長期分裂割據狀態中。主要表現在:

1、政治上:魏晉南北朝時期,我國長期處於分裂對峙局面,戰亂頻仍,政權更迭頻繁,社會動蕩不安。

2、經濟上:由於南方社會環境相對安定、北民南遷等因素的促進,江南經濟迅速發展,為以後的大一統奠定了經濟基礎。

3、民族關係上:民族融合是這個歷史時期的又一時代特徵,中華民族不斷吸收新鮮的

血液,更加發展壯大起來。

4、思想文化上:思想、文化在動蕩、變化的社會環境中,異彩紛呈,為以後唐宋時期

的繁榮、發展提供了新的基石。

第四部分 隋唐

【階段特徵】

從公元581年隋朝建立到907年唐朝滅亡的隋唐時期是我國封建社會的繁榮和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發展的重要時期。(基本特徵)這一時期的特點有:

政治上:

A 基本特徵:是我國封建社會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的完善時期。

B 國家統一,政局相對穩定,統治政策得到調整,形成了以三省六部製為核心的政治格局,科舉制的創立和完善,從府兵制到募兵制保證了這種政治格局的穩定,貞觀

之治是這種格局形成的關鍵時期,開元盛世達到鼎盛。

C 在皇權與相權的矛盾上:用三省六部制來削弱相權,加強皇權。

在中央和地方的矛盾上:沒有很好地解決,如:安史之亂等。

D 選官制度有了大的進步:科舉制的創立和完善。

2、經濟上:

A 封建經濟空前繁榮。農業、手工業的發展促進了商業的繁榮,長安是國際性的大都

市,城市的發展是商業繁榮的重要標誌。出現盛世的局面,形成中國古代史上第二個盛世。

B 安史之亂後,全國經濟重心開始南移。

C 唐後期,由於土地兼并,均田制和租庸調製遭到破壞,為解決財政困難,唐實行兩稅法,是我國賦役制度的一次重大變革。但也未能使經濟復甦。

4、民族關係:

A 唐朝統治者實行比較開明的民族政策,在少數民族地區,或設機構,或採取冊封政策,或實行和親政策,政策靈活多樣,各民族聯繫加強,統一的多民族國家進一步發展。

B 民族間的經濟文化交流進一步加強,各族人民為祖國的發展作出了貢獻。

5、對外關係:

A 唐朝實行比較開放的對外政策,中外經濟文化交流頻繁,唐朝與亞洲、歐洲、非洲等各國之間的交往出現了前所未有的盛況。

B唐朝對亞歐各國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外來文化對唐朝的影響也很明顯。

6、文化上:

唐朝文化博大精深,世界領先,全面繁榮,澤被東西,影響深遠,兼收並蓄。「中華文化圈」總體格局形成。

第五部分 遼宋夏金元

【階段特徵】

本單元敘述的是從朱溫907年建立後梁到1368年元朝滅亡共460多年的歷史,涉及五代十國、遼、宋、夏、金、元各封建王朝。五代、遼、宋、夏、金、元歷史的基本特徵:民族融合的進一步加強和封建經濟的繼續發展。

政治上:

①由政權並立到逐步統一。先是五代十國的分裂割據,後是兩宋政權與遼、夏、金、蒙古政權的並立,最後歸於元朝統一。

②中央集權加強。宋太祖採取分散中央與地方權利的方法,把軍權、行政權和財權收歸中央,加強中央集權。元朝實行行省制度和加強對邊疆的控制(宣政院和澎湖巡檢司)

③中原封建王朝「積貧積弱」,而北方少數民族政權勢力大大發展,並最終統一全國。

④政治中心東移格局確立。

⑤漢族先進的封建政治制度向邊疆地區拓展,紛紛為各少數民族所吸取,加速了邊疆各族的進步步伐。

⑥出現了一國兩制的政治範例。(即蕃漢分治)

(2)經濟上:

①商品經濟活躍,對外貿易頻繁,封建經濟高度繁榮。

②封建生產方式向邊疆地區擴展。

③經濟重心已經南移(南宋),南方經濟繼續發展。

(3)民族關係:

①民族政權並立,各政權之間有戰有和,以和為主;

②民族融合出現又一次高潮,新的民族形成。到元朝時,我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又得到鞏固和發展。(新特點:新的民族的形成和漢族的外遷)。

(4)對外關係:

①外貿易發達,對外貿易由傳統陸路為主轉到以海路為主。

② 古代對外關係的重心發生明顯變化:由陸到海,由南到北。

(5)科技文化:

①是我國封建文化的高峰。

②科技成就突出發展對世界文明的進步起了重要作用(主要指三大發明的外傳)。

③全面繁榮,取得輝煌成就: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

④漢族文化和少數民族文化相互交融,少數民族文化對祖國文化繁榮勝出了重大貢獻。

⑤科技文化的發展打上了鮮明的時代烙印。(火藥、火器大量使用;大量文學作品反映了戰爭與分裂的社會現實《清明上河圖》反映了城市經濟的發展。)

第六部分 明清

【階段特徵】

明清時期:統一的多民族國家進一步發展和封建制度的漸趨衰落(基本特徵)

1、內容概述

明清階段正處於我國封建社會的末期,在政治、經濟、思想文化和中外交往上都體現出衰落的特徵,而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卻得到進一步鞏固。

2、階段特徵

(1)、政治上:其突出特點是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的強化。

君主專制空前強化,並且日益僵化、腐朽、反動,嚴重阻礙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

A明朝在中央廢丞相,權分六部;在地方廢行省高三司。

清朝在中央設軍機處,標誌著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達到頂峰。

B 明清統治者均採取一些非常措施以維護統治,加強君主權威。

明朝設廠衛機構嚴格監視和控制官員和百姓;八股取士,培養皇帝的忠實奴僕。

清朝大興文字獄,實行文化專制,壓制反清思想。

農民戰爭發展到觸及封建土地私有制的新水平。

(2)、經濟上:封建經濟的發展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①明清初期,都為恢複發展生產,調整統治措施,以緩和矛盾,穩定小農。(獎勵墾荒,更名田;固定丁稅;攤丁入畝)

②封建經濟空前發展,商品經濟空前繁榮,資本主義萌芽產生並因封建專制制度的阻礙而發展緩慢;(新的生產關係的出現,可以反映封建制度在經濟上的衰落)

封建賦稅制度進一步完善,基本完成了由實物地租向貨幣地租的轉化。

邊疆地區得到進一步開發。

(3)、對外關係:

對外政策由開放逐漸走向閉關自守,中國越來越脫離世界;

西方殖民勢力東來,中國人民開始了反殖民、反侵略的鬥爭。

(4)、思想文化:承古萌新。

①傳統科技仍走在世界前列,但自然科學未得到發展,中西方差拉大;

②帶有反封建色彩的早期民主啟蒙思想產生;

③伴隨著城市經濟的發展,市民文學興起,小說成為文學的主流,並深刻反映出封建制度的衰落。

④古典文化進入總結時期,官編大型圖書成就突出,顯示出中華文明的博大精深

⑤方傳教士東來,使中國了解到一些先進的外來文化。

⑥實行八股取士,大興文字獄,教育體現了君主專制的強烈色彩;

(5)、民族關係:統一的多民族國家進一步鞏固。

堅決同分裂叛亂勢力作鬥爭,正確地制定和實施民族政策(如:尊重民族宗教信仰)了對邊疆地區的管理,拓展了疆域。

堅決反擊外來侵略,維護中國領土和主權的完整;

③ 各民族人民之間的經濟文化聯繫加強了,邊疆地區封建經濟進一步發展


推薦閱讀:

昨天的中國,昨天的北京
探訪中國最後的小腳女人
比中國2020年的光棍危機更可怕的是什麼?
傳中國將分階段建造航母:4艘常規 2艘核動力

TAG:中國 | 知識 | 古代 | 整理 | 中國古代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