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開名著潛規則之 《西遊記》未解之謎(三)(轉)

第二部分:小公務員的悲哀筆者在第二部分寫的是《西遊記》中的小公務員們,比如說涇河龍王、山神土地、值日功曹、六丁六甲、護教伽藍、井龍王等等,由於人間的國王皇帝屬於替天牧守的天之子,所以筆者也將他們歸入到真正統治者的小公務員中,在這一部分,筆者著重分析他們的悲哀人生和在夾縫裡的生存之道。    目錄:  第一章 涇河龍王——政治利益的犧牲品  第二章 唐太宗——糊裡糊塗死去活來的被敲詐者  第三章 四值功曹、五方揭諦、六丁六甲、護教伽藍——永遠打醬油的小職工  第四章 山神土地——夾縫裡求生存的最底層職員  第五章 烏雞國王——一不小心得罪欽差的下場  第六章 井龍王——不見天日的被流放者  第七章 黑水河神——有冤無處訴的地方小官員  第八章 女兒國國王——佛陀不能愛的美人  第九章 朱紫國王——打狗不看主人的下場  第十章 比丘國王——舍己為寵物的可憐國王  第十一章 鳳仙郡郡主——不懂面子大於業績的悲催郡主第一章 涇河龍王——政治利益的犧牲品     涇河龍王出現在《西遊記》第九回,可以說,涇河龍王是李世民派唐僧取經的直接原因。如果不是涇河龍王被魏徵在夢中幹掉,李世民也不會被涇河龍王的鬼魂纏身,直至掛掉,然後魂游地府,看見了一大幫死在自己手裡的厲鬼都向自己來索命。等李世民還陽之後,想到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請高僧舉辦水陸大會,超度亡魂,由此,唐僧被順利引了出來。   然而涇河龍王為什麼會死呢?又為什麼會找李世民索命呢?   書中交代得很清楚,涇河邊上的一個漁夫向他的朋友(一個樵夫)吹噓自己打漁毫不費力,也不危險,只要每天送給一個算命老頭一條金魚,他就能幫自己算出來在涇河哪個地方能打到魚,真是爽!   不料這些話被一個巡視的夜叉聽到了,這真是天大的噩耗啊!於是這位夜叉哥撒丫子就跑回去給他老大打報告,他的老大就是涇河龍王。   涇河龍王一聽,頓時龍顏大怒,這算命老頭不是找事嘛!你整天這麼給人算命,那我的蝦兵蟹將們還不都得給人撈乾凈放鍋里燉了?那樣的話,我不就成孤家寡人了?   於是涇河龍王一急就要去殺那個算命老頭,從這可以看出來,涇河龍王實在是一位脾氣暴躁,性格剛烈的人,完全沒有四海龍王那種謹慎處事的風範。   其實,如果真是這樣去殺了那個算命老頭,也沒什麼,最多是被上天責罵一頓,說他影響不好了,下次注意點就了事了,但是涇河龍王又特別相信那位夜叉哥,那位夜叉哥出主意讓他去看看是不是真有個老頭算命特准,真有的話再殺也不遲。   於是,悲劇就開始了。涇河龍王變成了一個秀才,去找那個算命老頭,那個算命老頭是誰?是袁守城!   如果讀者熟悉唐史,就一定知道袁守城是誰,他就是大名鼎鼎的袁天罡!   袁天罡在古代是一個被神化了的人物,能掐會算,無有不準,放到現在,他就是一個風水大師外加建築家外加工程師外加天文學家外加地理學家再加上氣象學家。   所以說,無論是放到古代還是現代,袁天罡都是一位牛叉哄哄的人物,涇河龍王雖然是條真龍,也難為不住袁老爺子。   二人打了個賭,書中是這樣寫的——   先生問曰:「公來問何事?」龍王曰:「請卜天上陰晴事如何。」先生即袖傳一課,斷曰:「雲迷山頂,霧罩林梢。若占雨澤,准在明朝。」龍王曰:「明日甚時下雨?雨有多少尺寸?」先生道:「明日辰時布雲,已時發雷,午時下雨,未時雨足,共得水三尺三寸零四十八點」。龍王笑曰:「此言不可作戲。如是明日有雨,依你斷的時辰數目,我送課金五十兩奉謝。若無雨,或不按時辰數目,我與你實說,定要打壞你的門面,扯碎你的招牌,即時趕出長安,不許在此惑眾!」先生欣然而答:「這個一定任你。請了,請了,明朝雨後來會。」   龍王回去以後大喜啊,心想什麼算命大師,你真能吹,知道哥是誰嗎?哥就是專管你們這一片下雨的龍王!   但是人算不如天算,龍王剛樂了不到一盞茶功夫,玉帝就派天使來下旨了,旨意就是讓他明天啥時候下雨,下多少雨,時間、雨量與袁老爺子算的分毫不差!   龍王傻了,也被嚇暈了,書中這樣寫道——少頃蘇醒,對眾水族曰:「塵世上有此靈人!真箇是能通天徹地,卻不輸與他呵!」鰣軍師奏云:「大王放心。要贏他有何難處?臣有小計,管教滅那廝的口嘴。」龍王問計,軍師道:「行雨差了時辰,少些點數,就是那廝斷卦不準,怕不贏他?那時捽碎招牌,趕他跑路,果何難也?」龍王依他所奏,果不擔憂。   這個龍王真是個沒腦子的主,什麼事情都聽手下的,一點主意都沒有,聖旨你能隨便改嗎?那是欺君!   果然,等龍王依照計策差了時辰,少了點數以後,上天果然以欺君之罪降罪,判龍王了個剮刑。   龍王哭啊,求袁老爺子出個主意。袁老爺子就說了,這個剮你的人不是別人,就是李世民跟前的那個魏徵,你去找老李求命去吧。   於是龍王就託夢給李世民讓李世民救他,李世民一聽是魏徵做得劊子手,臉上有光啊,一高興就應承了。   李世民把魏徵弄到宮裡下棋,不放他走,心想你這下就殺不了人了吧,沒想到魏徵下著棋睡著了,在夢裡把涇河龍王給剮了。   這下龍王那個冤啊,一點靈魂就直奔李世民索命去了。   誰讓你當初應承的?   於是乎,後面就發生了很多故事。   這實際上就是西天取經的引子。   但是筆者要說的是,涇河龍王實在是死得冤枉,他的死完全是有幕後黑手在一手操控的,這些幕後黑手就是要讓他的死來做這個取經的引子。幕後黑手是誰?   不用問,是玉帝、如來等大佬們,外帶閻王等人。   憑什麼這麼說?   依據有三:   第一,袁守城算命算的奇怪,長安城外不只有涇河一條河吧,還有渭水等,你為啥就偏偏給那個漁夫定點到涇河呢?答案就是為了要引起涇河水族的注意。   第二,袁守城收卦金收的奇怪,不要錢,偏偏要魚,為什麼要魚?就是為了逼那位漁夫去打魚。也即保證那位漁夫每天都得去打漁,這樣長期不懈的努力才必定會引起涇河水族的注意。   第三,袁守城明明知道來跟他算命的人是涇河龍王,也知道人家是來幹什麼的,還要跟他打賭,他一個普通老百姓憑什麼敢跟龍王打賭?那是因為他不怕。他為什麼不怕?那是因為他本身就是這個巨大陰謀里的一份子。   第四,袁守城的行為不符合一般算命的表現。算命之人最忌諱地就是泄露天機,遭天忌諱,所以都是說半截,留半截,但是袁守城毫無保留,擺明了要跟龍王死掐,既然想死掐,為什麼後來又要告訴龍王求生之法?既然告訴了龍王求生之法,為什麼不說清楚?他要說清楚了,魏徵是夢裡殺人的,涇河龍王也許就不會死了。   這一切都擺明了,這是一個巨大的陰謀,就是為了讓涇河龍王做一個引子,引出李世民,引出取經人,而袁守城只不過是參與陰謀的一個人而已。   袁守城一個凡人,為什麼能參與這個陰謀?   既然魏徵都能剮龍,袁守城參與絲毫不奇怪。   那為什麼要選中涇河龍王?   問得好,答案在上文已經出來了。   首先,涇河龍王脾氣不好,性格暴躁,動不動就殺人,平時肯定得罪了不少權貴,所以就內定他;   第二,涇河龍王智商不高,毫無主見,所以給他設陰謀詭計,很容易得手;   第三,涇河龍王距離長安很近,也就是距離李世民很近,既然要用李世民,沒辦法,很好,那就是你了;   最後一點,涇河龍王太能生了,在後文可以得知,涇河龍王有九個兒子,你這麼能生,而且個個英雄,又獨霸一方,這樣下去太危險了,趁早幹掉你!   於是,涇河龍王稀里糊塗地成了取經大計的政治犧牲品。   但是,李世民又與這有什麼關係呢?   且聽下回分解!第二章 唐太宗——糊裡糊塗死去活來的被敲詐者     上一章說到涇河龍王掛掉,這只是陰謀的第一部,陰謀的第二部是讓李世民掛掉。   整死一個龍王不太簡單,整死一個人王就簡單多了,涇河龍王的鬼魂天天去嚇李世民,不需要多長時間,李世民就掛掉了。   其實,仔細一品味,就知道這裡面有貓膩了。   一個皇帝被一個鬼魂嚇死,這說明有人在縱容這個鬼魂行兇!誰在縱容,還用問嗎,當然是閻王老子了。   為什麼是他?   原因很簡單,鬼魂都歸他管,他管好了,涇河龍王的鬼魂就不可能出去嚇人,更不用說天天出去嚇人了,所以說讓涇河龍王死就是為了讓他的魂魄去嚇死李世民。   閻王老子也是參與該陰謀的人。李世民到陰間了,閻王老子們都很客氣的迎接,甚至於還派出了朝廷上曾經的臣子,崔判官。   很巧妙的是,崔判官又是魏徵的好友,於是魏徵就寫了一封信讓李世民捎帶給崔判官,讓崔判官給李世民改陽壽。   崔判官就欣然地偷偷地在生死薄上又給李世民增加了二十年陽壽。   於是閻王老子一看,說,哎呀,對不起,弄錯了,你還得活二十年呢,快回去吧。   於是,李世民就又死去活來了。   這不純粹扯淡嘛!   首先,你魏徵就怎麼有把握崔判官一定能改成生死薄?   其次,閻王既然都把李世民弄死了,怎麼不知道李世民到底有多少陽壽?   第三,生死薄怎麼就那麼好改?這麼重要的東西就歸一個人管?   第四,既然是要放李世民走了,你為什麼還要讓李世民去參觀那麼多恐怖的東西,還放出李建成、李元吉等人的冤魂來嚇李世民,用意何在?況且他們都死那麼多年了,怎麼還沒投胎轉世?   最後,李世民來陰間幹嘛來了?   按照崔判官的說法,是要來和涇河龍王三曹對案的,既然三曹對案,閻王和崔判官事先竟然不審查一下當事人李世民的基本資料,以至於連李世民的陽壽都搞不清楚?而且對案的結果呢——書中這樣寫——太宗道:「朕曾夜夢老龍求救,實是允他無事,不期他犯罪當刑,該我那人曹官魏徵處斬。朕宣魏徵在殿著棋,不知他一夢而斬。這是那人曹官出沒神機,又是那龍王犯罪當死,豈是朕之過也?」十王聞言,伏禮道:「自那龍未生之前,南斗星死簿上已註定該遭殺於人曹之手,我等早已知之。但只是他在此折辯,定要陛下來此三曹對案,是我等將他送入輪藏,轉生去了。今又有勞陛下降臨,望乞恕我催促之罪。」言畢,命掌生死簿判官:「急取簿子來,看陛下陽壽天祿該幾何?」最後又說:「此一來已是對案明白,請返本還陽。」   都把人家涇河龍王輪迴去了,還對什麼案?李世民一面之詞就對案結束了?第三章 四值功曹、五方揭諦、六丁六甲、護教伽藍——永遠打醬油的小職工     四值功曹、五方揭諦、六丁六甲是道家的神仙,護教伽藍是佛家的神明,他們本來弄不到一塊,可是取經大計一下來,他們就成了經常在取經途中的跑龍套的小神仙們。   由於這些小神仙的名頭實在是太小了,所以有必要在這裡介紹一下。   四值功曹,顧名思義,是值班記賬的小神仙。四值是值日、值月、值年、值時。他們的任務就像是現在值班的保安,在值班的時間上崗放哨,還要隨時把下界遞給上天的條子傳達給天庭。有人問,下界怎麼給上界遞條子啊,很簡單,燒香、燒符、禱告、祭祀啊。這些功曹們就是管這一塊的,你看累不累,其中是值日功曹最累,每天都得值班;值時功曹最輕鬆,是機動的補班人員。   值日功曹除了干這些基本活兒以外,還會在非常時刻做一些非常的客串工作。比如說記戰爭時期的功勞簿。   四值功曹的第一次出現是孫悟空大鬧天宮的時候。第五回——玉帝大惱。即差四大天王,協同李天王並哪吒太子,點二十八宿、九曜星官、十二元辰、五方揭諦、四值功曹、東西星斗、南北二神、五嶽四瀆、普天星相,共十萬天兵,布一十八架天羅地網下界,去花果山圍困......   這裡的四值功曹就是來記功勞簿的,可惜天兵天將們不給力,十萬個人沒一個立功的,四值功曹們心中真是大樂啊,整天忙,終於有他媽的輕鬆的時候了。護教伽藍,通俗一點來說,是給佛門寺廟看家護院的保鏢部隊,總共有一十八位。分別是美音、梵音、天鼓、嘆妙、嘆美、摩妙、雷音、師子、妙嘆、梵響、人音、佛奴、頌德、 廣目、妙眼、徹聽、徹視、遍視,即「十八伽藍神」。   護教伽藍第一次顯名是在《西遊記》第十五回,孫悟空搞小白龍的時候,那一次,也是四值功曹、五方揭諦、六丁六甲和護教伽藍齊聚的時候。   (孫悟空)哏哏的吆喝,正難息怒,只聽得空中有人言語,叫道:「孫大聖莫惱,唐御弟休哭。我等是觀音菩薩差來的一路神祇,特來暗中保取經者。」那長老聞言,慌忙禮拜。行者道:「你等是那幾個?可報名來,我好點卯。」眾神道:「我等是六丁六甲、五方揭諦、四值功曹、一十八位護教伽藍,各各輪流值日聽候。」行者道:「今日先從誰起?」眾揭諦道:「丁甲、功曹、伽藍輪次。我五方揭諦,惟金頭揭諦晝夜不離左右。」行者道:「既如此,不當值者且退,留下六丁神將與日值功曹和眾揭諦保守著我師父。等老孫尋那澗中的孽龍,教他還我馬來。」眾神遵令。護教伽藍第二次露面的時候,是第二十一回,孫悟空被黃風怪吹壞了眼睛,護教伽藍變化成人給孫悟空治眼,孫悟空和豬八戒在他們變化的莊園里睡了一晚上,第二天起來的時候,豬八戒發現是睡在荒郊野地里,不知道怎麼回事。孫悟空吸吸的笑道:「獃子,不要亂嚷,你看那樹上是個甚麼紙帖兒。」八戒走上前,用手揭了,原來上面四句頌子云:「庄居非是俗人居,護法伽藍點化廬。妙藥與君醫眼痛,盡心降怪莫躊躇。」行者道:「這伙強神,自換了龍馬,一向不曾點他,他倒又來弄虛頭!」   在此之後,四值功曹在平頂山蓮花洞曾經變化成一個老人來給孫悟空報信,被孫悟空罵了一頓,此後,這些小職員們就很少出來。 第四章 山神土地——夾縫裡求生存的最底層職員山神土地們不僅僅是怕神仙,也怕妖怪,當真是夾縫裡求生存的小職員。這讓我想到了現實生活里的那些小公務員,比如說基層法院的小法官、派出所里的小民警、馬路上站崗的小交警,這些人不單單怕領導,也怕黑社會,怕大商人,怕官二代。   第三十三回——早驚了山神土地與五方揭諦神眾,會金頭揭諦道:「這山是誰的?」土地道:「是我們的。」「你山下壓的是誰?」土地道:「不知是誰。」揭諦道:「你等原來不知。這壓的是五百年前大鬧天宮的齊天大聖孫悟空行者,如今皈依正果,跟唐僧做了徒弟。你怎麼把山借與妖魔壓他?你們是死了。他若有一日脫身出來,他肯饒你!就是從輕,土地也問個擺站,山神也問個充軍,我們也領個大不應是。」那山神、土地才怕道:「委實不知不知,只聽得那魔頭念起遣山咒法,我們就把山移將來了,誰曉得是孫大聖?」揭諦道:「你且休怕,律上有雲,不知者不坐。我與你計較,放他出來,不要教他動手打你們。」土地道:「就沒理了,既放出來又打?」揭諦道:「你不知,他有一條如意金箍棒,十分利害:打著的就死,挽著的就傷。磕一磕兒筋斷,擦一擦兒皮塌哩!」那土地山神,心中恐懼,與五方揭諦商議了,卻來到三山門外叫道:「大聖!山神土地五方揭諦來見。」好行者,他虎瘦雄心還在,自然的氣象昂昂,聲音朗朗道:「見我怎的?」土地道:「告大聖得知,遣開山,請大聖出來,赦小神不恭之罪。」行者道:「遣開山,不打你。」喝聲「起去!」就如官府發放一般。那眾神念動真言咒語,把山仍遣歸本位,放起行者。行者跳將起來,抖抖土,束束裙,耳後掣出棒來,叫山神土地:「都伸過孤拐來,每人先打兩下,與老孫散散悶!」眾神大驚道:「剛才大聖已吩咐,恕我等之罪,怎麼出來就變了言語要打?」行者道:「好土地!好山神!你倒不怕老孫,卻怕妖怪!」土地道:「那魔神通廣大,法術高強,念動真言咒語,拘喚我等在他洞里,一日一個輪流當值哩!」   第四十回——那行者打了一會,打出一夥窮神來。都披一片,掛一片,胯無襠,褲無口的,跪在山前,叫:「大聖,山神、土地來見。」行者道:「怎麼就有許多山神、土地?」  眾神叩頭道:「上告大聖。此山喚做『六百里鑽頭號山』。我等是十里一山神,十里一土地,共該三十名山神,三十名土地。昨日已此聞大聖來了,只因一時會不齊,故此接遲,致令大聖發怒。萬望恕罪。」行者道:「我且饒你罪名。我問你:「這山上有多少妖精?」眾神道:「爺爺呀,只有得一個妖精,把我們頭也摩光了;弄得我們少香沒紙,血食全無,一個個衣不充身,食不充口,還吃得有多少妖精哩!」行者道:「這妖精在山前住,是山後住?」眾神道:「他也不在山前山後。這山中有一條澗,叫做枯松澗。澗邊有一座洞,叫做火雲洞。那洞里有一個魔王,神通廣大,常常的把我們山神、土地拿了去,燒火頂門,黑夜與他提鈴喝號。小妖兒又討甚麼常例錢。」行者道:「汝等乃是陰鬼之仙,有何錢鈔?」眾神道:「正是沒錢與他,只得捉幾個山獐、野鹿,早晚間打點群精;若是沒物相送,就要來拆宙宇,剝衣裳,攪得我等不得安生!萬望大聖與我等剿除此怪,拯救山上生靈。」   這兩處,一處是金角銀角大王,一處是紅孩兒,都能如此作踐山神土地,而山神土地竟然俯首聽命,既不敢告狀,也無處伸冤,只盼著孫悟空把他們搞定。真是可憐啊!   山神土地在夾縫裡求生存,也正是因為如此,他們才學會了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的牆頭草本領,強者欺壓他們,他們就欺壓那些平頭百姓和生靈動物,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螞蝦,媽蝦吃河泥,赤裸裸的剝削與弱肉強食,這是他們的無奈,也是一個時代的悲哀。第五章 烏雞國王——一不小心得罪欽差的下場     估計在整部《西遊記》中,所有倒霉的國王里,最倒霉的就是烏雞國國王了,他遇上了一個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心胸狹窄的文殊菩薩。   在前文里已經交代過了,烏雞國國王被文殊菩薩整死泡井裡的原因,此處就不再贅述。   從文殊菩薩嘴裡可以看出來,烏雞國國王是個好人,而且是個禮佛的好人,就是因為如此,如來佛祖才會派文殊菩薩去度他歸西成正果。   如來為什麼會派一個大菩薩去度一個凡人?   前文已經說過,佛教勢力不如道家,大多數國家都是崇道不禮佛的,這好不容易有個禮佛的國王,容易嗎?為了加大宣傳力度,讓普天下的人民都看一看禮佛的好處,如來就讓文殊去度化這個烏雞國國王了。   文殊菩薩是誰?文殊菩薩可是八大菩薩里很牛叉閃閃的菩薩啊,讓我這麼一個牛叉閃閃的菩薩去度一個凡人,真是有損我的面子。   因此,以文殊菩薩的小肚雞腸,文殊菩薩難免心裡就會有些不爽,所以文殊菩薩決定先擺個架子,噁心噁心這個凡人國王。   於是,文殊菩薩就變成了一個衣冠不整近似要飯的和尚,去面見這個國王。   筆者推測,當時的情景是這樣的。文殊菩薩心想,你丫不是禮佛嗎?那就看看你的佛法有多高深。於是,文殊菩薩就開始風言風語和烏雞國國王展開了一翻激辯,文殊菩薩雖然人品不行,但到底還是個菩薩,佛法絕對是高深的,烏雞國國王雖然是個禮佛的國王,但是佛法不一定鑽研得透,一不小心落了敗,心裡那個不痛快啊,你想想我堂堂一個烏雞國的國王,敗在你一個臭和尚嘴裡,情何以堪?!第六章 井龍王——不見天日的被流放者     (一)不見天日的井龍王   說實話,第一次看到還有井龍王的時候,筆者第一感覺跟豬八戒一樣,是——驚!   簡直是大吃一驚。   《西遊記》第三十八回——   行者擎上棒來,笑道:「兄弟,可有寶貝么?」八戒道:「見甚麼寶貝,只是一井水!」行者道:「寶貝沉在水底下哩,你下去摸一摸來。」獃子真箇深知水性,卻就打個猛子,淬將下去,呀!那井底深得緊!他卻著實又一淬,忽睜眼見有一座牌樓,上有水晶宮三個字。八戒大驚道:「罷了!罷了!錯走了路了!蹡下海來也!海內有個水晶宮,井裡如何有之?」原來八戒不知此是井龍王的水晶宮。   吳老爺子在此用了一句很有意思的話——原來八戒不知此是井龍王的水晶宮。   井裡不單單有井龍王,還有水晶宮,而且還有巡水夜叉。這個巡水夜叉也很有意思,當他看見豬八戒下來的時候,急抽身進去報道:「大王,禍事了!井上落一個長嘴大耳的和尚來了!赤淋淋的,衣服全無,還不死,逼法說話哩。」   這一句話說得甚是曖昧,「落下」、「還不死」、「逼法說話」等詞大有深意,這說明井裡不常來人,否則夜叉何必如此大驚小怪?   井裡好歹有個龍王,竟然不常來人,這說明這是個冷機關。   再進一步,既然是個冷機關,為什麼要設置呢?換句話說,設置井龍王這個職位有什麼意義?   完全沒有意義。(二)井龍王的悲劇原因   筆者推測,有兩個可能,一是,井龍王是個沒有背景的龍王,先是被領導們發配到基層去鍛煉,因為上邊沒有靠山,所以就一去不回來了;二是,井龍王是個犯過錯誤的龍王,弄到這裡就是變相地囚禁他;三是,就是為了讓烏雞國國王有個存屍的地方,才設置的這個機關。   從井龍王的言行舉止,以及他對取經計劃甚是了解等,看來這位龍王和外界並未隔絕,那就排除了第二種可能。而專為這個烏雞國國王開設一個機關,似乎又無必要,而且烏雞國國王的屍體被整走以後,也沒見井龍王這個機關有解散的跡象,所以說第一種可能性最大。   所以,筆者說,沒有背景的去混公務員,特別是從基層混起的,難啊!第七章 黑水河神——有冤無處訴的地方小官員     《西遊記》里的世界是一個很奇怪的世界,也是一個很混亂的世界。   就拿江河湖水來說,有的河水裡只有龍王,比如說涇河;有的河水裡只有水神,比如說黃河;有的河裡既沒有龍王也沒有水神,比如說流沙河、通天河。   流沙河被沙僧當妖怪的時候佔住了,通天河原來的主人是一條老黿,後來被觀音的寵物金魚給霸佔了。   所以,筆者就一直奇怪啊,為什麼像通天河和流沙河這麼霸氣的地方不派官員駐紮,反而還要在井裡設水晶宮呢?   想了很久,略得出了自己的見解,流沙河就是流放天庭罪犯的地方,通天河就是神佛寵物玩耍的地方,所以就不設水神或者龍王了。   發過牢騷之後,進入正題,開說黑水河。(一)黑水河神的不幸遭遇   黑水河裡是有河神的,但是很不幸,一條龍來了,把這個河神給趕跑了。   關於那個龍,也就是黑水河妖,咱們以後再細說,現在單單說這個黑水河神。   第四十三回——   說不了,只見那下灣里走出一個老人,遠遠的跪下叫:「大聖,黑水河河神叩頭。」行者道:「你莫是那棹船的妖邪,又來騙我么?」那老人磕頭滴淚道:「大聖,我不是妖邪,我是這河內真神。那妖精舊年五月間,從西洋海趁大潮來於此處,就與小神交斗。奈我年邁身衰,敵他不過,把我坐的那衡陽峪黑水河神府,就占奪去住了,又傷了我許多水族。我卻沒奈何,徑往海內告他。原來西海龍王是他的母舅,不准我的狀子,教我讓與他住。我欲啟奏上天,奈何神微職小,不能得見玉帝。今聞得大聖到此,特來參拜投生,萬望大聖與我出力報冤!」行者聞言道:「這等說,四海龍王都該有罪。他如今攝了我師父與師弟,揚言要蒸熟了,去請他舅爺暖壽,我正要拿他,幸得你來報信。這等啊,你陪著沙僧在此看守,等我去海中,先把那龍王捉來,教他擒此怪物。」河神道:「深感大聖大恩!」   再下一節——   行者道:「你便不曾去吃酒,只是惹下一個吃酒的罪名了。」敖順大驚道:「小龍為何有罪?」行者袖中取出簡帖兒,遞與龍王。龍王見了,魂飛魄散,慌忙跪下叩頭道:「大聖恕罪!那廝是舍妹第九個兒子。因妹夫錯行了風雨,刻減了雨數,被天曹降旨,著人曹官魏徵丞相夢裡斬了。舍妹無處安身,是小龍帶他到此,恩養成人。前年不幸,舍妹疾故,惟他無方居住,我著他在黑水河養性修真,不期他作此惡孽,小龍即差人去擒他來也。」行者道:「你令妹共有幾個賢郎?都在那裡作怪?」龍王道:「舍妹有九個兒子。那八個都是好的。第一個小黃龍,見居淮瀆;第二個小驪龍,見住濟瀆;第三個青背龍,佔了江瀆;第四個赤髯龍,鎮守河瀆;第五個徒勞龍,與佛祖司鍾;第六個穩獸龍,與神官鎮脊;第七個敬仲龍,與玉帝守擎天華表;第八個蜃龍,在大家兄處砥據太岳。此乃第九個鼉龍,因年幼無甚執事,自舊年才著他居黑水河養性,待成名,別遷調用,誰知他不遵吾旨,衝撞大聖也。」   四海龍王一向行事謹慎,敖順偶爾腐敗一下,就被孫悟空逮了個正著,無怪乎要嚇得魂飛魄散了。第八章 女兒國國王——佛陀不能愛的美人     (一)女王的求親    一直很喜歡六小齡童版《西遊記》里的女兒國國王,在電視劇里,國王對唐僧苦苦哀求,要唐僧留下來和他成親,唐僧招架不住,甚至說出了這樣一句話:「若有來生,我......」國王則打斷他說:「我不要來生,我只求今世。」這段對白成了以後許許多多電視競相模仿的經典。   但是,在《西遊記》原著中,女兒國國王的形象不如電視劇中那麼飽滿,對愛情的追求也沒有電視劇中的那麼迫切,唐僧也沒想像電視劇中那般動心。   《西遊記》第五十四回中,西梁女國國王聽驛丞來報唐僧等人路過,這國王幾乎是想也沒想就說要嫁給唐僧,原因很簡單,驛丞說唐僧是個帥哥。   驛丞道:「微臣在驛,接得東土大唐王御弟唐三藏,有三個徒弟,名喚孫悟空、豬悟能、沙悟凈,連馬五口,欲上西天拜佛取經。特來啟奏主公,可許他倒換關文放行?「女王聞奏滿心歡喜,對眾文武道:「寡人夜來夢見金屏生彩艷,玉鏡展光明,乃是今日之喜兆也。」眾女官擁拜丹墀道:「主公,怎見得是今日之喜兆?」女王道:「東土男人,乃唐朝御弟。我國中自混沌開闢之時,累代帝王,更不曾見個男人至此。幸今唐王御弟下降,想是天賜來的。寡人以一國之富,願招御弟為王,我願為後,與他陰陽配合,生子生孫,永傳帝業,卻不是今日之喜兆也?」眾女官拜舞稱揚,無不歡悅。驛丞又奏道:「主公之論,乃萬代傳家之好。但只是御弟三徒兇惡,不成相貌。」女王道:「卿見御弟怎生模樣?他徒弟怎生凶丑?」驛丞道:「御弟相貌堂堂,丰姿英俊,誠是天朝上國之男兒,南贍中華之人物。那三徒卻是形容獰惡,相貌如精。」女王道:「既如此,把他徒弟與他領給,倒換關文,打發他往西天,只留下御弟,有何不可?」女王的最後一句話「只留下御弟」甚有趣味,讓筆者猜測到女王最初的原意是四個都留下,驛丞一說三個徒弟甚丑,就專門留下唐僧一個了。   當驛丞前去唐僧處求親的時候,唐僧的表現實際上很是曖昧——   太師躬身道:「此處乃西梁女國,國中自來沒個男子。今幸御弟爺爺降臨,臣奉我王旨意,特來求親。」三藏道:「善哉!善哉!我貧僧隻身來到貴地,又無兒女相隨,止有頑徒三個,不知大人求的是那個親事?」驛丞道:「下官才進朝啟奏,我王十分歡喜......知御弟乃中華上國男兒,我王願以一國之富,招贅御弟爺爺為夫,坐南面稱孤,我王願為帝後......」三藏聞言,低頭不語。太師道:「大丈夫遇時不可錯過,似此招贅之事,天下雖有;托國之富,世上實稀。請御弟速允,庶好回奏。」長老越加痴啞。   八戒在旁掬著碓挺嘴叫道:「太師,你去上復國王:我師父乃久修得道的羅漢,決不愛你托國之富,也不愛你傾國之容,快些兒倒換關文,打發他往西去,留我在此招贅,如何?」太師聞說,膽戰心驚,不敢回話。驛丞道:「你雖是個男身,但只形容醜陋,不中我王之意。」......行者道:「獃子,勿得胡談,任師父尊意,可行則行,可止則止,莫要擔閣了媒妁工夫。」三藏道:「悟空,憑你怎麼說好!」行者道:「依老孫說,你在這裡也好,自古道,千里姻緣似線牽哩,那裡再有這般相應處?」三藏道:「徒弟,我們在這裡貪圖富貴,誰卻去西天取經?那不望壞了我大唐之帝主也?」太師道:「御弟在上,微臣不敢隱言。我王旨意,原只教求御弟為親,教你三位徒弟赴了會親筵宴,發付領給,倒換關文,往西天取經去哩。」......那驛丞與太師歡天喜地回奏女主不題。卻說唐長老一把扯住行者,罵道:「你這猴頭,弄殺我也!怎麼說出這般話來,教我在此招婚,你們西天拜佛,我就死也不敢如此。」   整個求親過程中,唐僧只說了四句話,第一句話是:「我沒帶兒子來,就有仨徒弟,你看中哪一個了?」第二句話是:「悟空,你說了算啊。」第三句話是:「我們在這裡爽,誰去取經啊,我老哥李世民不想死我了。」第四句話是:「你這個死猴子,咋能這麼安排呢?你們去取經,我在這裡成親,打死我也不敢啊!」(二)唐僧的曖昧   除了這四句話以外,唐僧在整個過程中是裝聾作啞的。   這四句話說明很多問題,首先,唐僧願意自己的徒弟在這裡成親,也即對女王的要求沒有極力反對,甚至是迎合。   其次,唐僧說自己不敢不去取經,而非不願不去取經,不敢不去是客觀原因限制,不願不去是主觀上態度;唐僧不敢不去取經的客觀上限制就是,這個任務是李世民交代的,不敢違抗皇命,所以他才怕李世民望壞了。這也和唐僧膽小的性格特點符合。   第三,全憑孫悟空安排,也就是他在這件事情上放棄了領導權,為什麼要放棄,有三種可能:一是激動地不知道怎麼辦;二是為人處世能力有限,確實不知道怎麼辦;三是自己願意,但是不願意從自己嘴裡說出來。筆者陰險地推測,唐僧內心深處是願意的,所以當孫悟空說的時候,他不吭聲,當只剩下他們四個師徒在的時候,唐僧才大罵孫悟空,說自己不敢。這樣的話,太師和驛丞肯定會去報告女王自己的態度,而自己在徒弟們面前也有了交代。   其實,唐僧作為出家人,在這種情況下,雖然堅持自己不能犯了淫戒,但是已經撒了謊,騙了女兒國國王。   且看下文——女王看到那心歡意美之外,不覺淫情汲汲,愛欲恣恣,展放櫻桃小口,呼道:「大唐御弟,還不來占鳳乘鸞也?」三藏聞言,耳紅面赤,羞答答不敢抬頭。   佛門弟子,講究四大皆空,肉身在他們看來只不過是一身臭皮囊而已,然而唐僧作為聖僧、高僧竟然「面紅耳赤,羞答答不敢抬頭」,這說明唐僧的定力和佛法修為遠遠達不到聖僧和高僧的境界,他還沒有完全擺脫女色的誘惑,不然的話,心中一片澄明,如何不敢見女王,如何不敢答話。(三)唐僧的不堅定   很多人都說唐僧四人眾中最堅定的取經人是唐僧,而筆者常認為最堅定的取經人是孫悟空。唐僧曾多次在遇到困難的時候想過要放棄取經,而孫悟空常常是安慰唐僧的人。   這一點不是筆者胡謅的。有實例證明。   第三十二回——師徒們正行賞間,又見一山擋路。唐僧道:「徒弟們仔細,前遇山高,恐有虎狼阻擋。」行者道:「師父,出家人莫說在家話。你記得那烏巢和尚的《心經》雲心無掛礙,無掛礙,方無恐怖,遠離顛倒夢想之言?但只是掃除心上垢,洗凈耳邊塵。不受苦中苦,難為人上人。你莫生憂慮,但有老孫,就是塌下天來,可保無事。怕甚麼虎狼!」長老勒回馬道:「我當年奉旨出長安,只憶西來拜佛顏。舍利國中金象彩,浮屠塔里玉毫斑。尋窮天下無名水,歷遍人間不到山。逐逐煙波重迭迭,幾時能彀此身閑?」行者聞說,笑呵呵道:「師要身閑,有何難事?若功成之後,萬緣都罷,諸法皆空。那時節,自然而然,卻不是身閑也?」長老聞言,只得樂以忘憂。   這裡一段文字,第一說明唐僧內心不定;第二說明唐僧禪心不夠;第三,唐僧久走不到靈山,已經開始煩躁了,這是不從容不淡定的功利心態。反而是孫悟空牢記烏巢禪師的《心經》,而且悟出來其中的道理,反過來教導和安慰唐僧。第三十六回——三藏在那馬上高叫:「徒弟啊,你看那裡山勢崔巍,須是要仔細提防,恐又有魔障侵身也。」行者道:「師父休要胡思亂想,只要定性存神,自然無事。」三藏道: 「徒弟呀,西天怎麼這等難行?我記得離了長安城。在路上春盡夏來,秋殘冬至,有四五個年頭,怎麼還不能得到?」行者聞言,呵呵笑道:「早哩,早哩,還不曾出大門哩!」八戒道:「哥哥不要扯謊。人間就有這般大門?」行者道:「兄弟,我們還在堂屋裡轉哩!」沙僧笑道:「師兄,少說大話嚇我。那裡就有這般大堂屋,卻也沒處買這般大過梁啊。」行者道:「兄弟,若依老孫看時,把這青天為屋瓦,日月作窗欞;四山五嶽為樑柱,天地猶如一敞廳!」八戒聽說道:「罷了,罷了,我們只當轉些時回去罷!」行者道:「不必亂談,只管跟著老孫走路。」   這一段話,仍是如此,唐僧四人的意志堅定程度高下立判,孫悟空樂觀積極,可以說是整個取經隊伍里意志的支撐。如果孫悟空意志垮了下來,可以說整個取經隊伍就散了,豬八戒有一番話就很好的說明了這一論斷——八戒道:「你兒子便胡說!你不看見孫行者那裡哭將來了?他是個鑽天入地、斧砍火燒、下油鍋都不怕的好漢,如今戴了個愁帽,淚汪汪的哭來,必是那山險峻,妖怪兇狠。似我們這樣軟弱的人兒,怎麼去得?」還是第三十六回——那師父戰戰兢兢,進此深山,心中凄慘,兜住馬,叫聲「悟空啊!我,自從益智登山盟,王不留行送出城。路上相逢三稜子,途中催趲馬兜鈴。尋坡轉澗求荊芥,邁嶺登山拜茯苓。防己一身如竹瀝,茴香何日拜朝廷?」孫大聖聞言,呵呵冷笑道:「師父不必挂念,少要心焦。且自放心前進,還你個『功到自然成』也。」   孫悟空的冷笑是因為孫悟空已經看穿了唐僧由內到外實在是個膿包,他之所以去取經就是因為有王命和觀音的法旨在身。   第八十一回——長老滴淚道:「我寫著:臣僧稽首三頓首,萬歲山呼拜聖君;文武兩班同入目,公卿四百共知聞:當年奉旨離東土,指望靈山見世尊。不料途中遭厄難,何期半路有災迍。僧病沉痾難進步,佛門深遠接天門。有經無命空勞碌,啟奏當今別遣人。」行者聽得此言,忍不住呵呵大笑道:「師父,你忒不濟,略有些病兒,就起這個意念。你若是病重,要死要活,只消問我。我老孫自有個本事,問道『那個閻王敢起心?那個判官敢出票?那個鬼使來勾取?』若惱了我,我拿出那大鬧天宮之性子,又一路棍,打入幽冥,捉住十代閻王,一個個抽了他的筋,還不饒他哩!」   唐僧得個感冒馬上就想放棄取經大業,實在不能算是佛性堅定的取經人。   第八十五回——正歡喜處,忽見一座高山阻路,唐僧勒馬道:「徒弟們,你看這面前山勢崔巍,切須仔細!」行者笑道:「放心!放心!保你無事!」三藏道:「休言無事。我見那山峰挺立,遠遠的有些凶氣,暴雲飛出,漸覺驚煌,滿身麻木,神思不安。」行者笑道:「你把烏巢禪師的《多心經》早已忘了?」三藏道:「我記得。」行者道:「你雖記得,還有四句頌子,你卻忘了哩。」三藏道:「那四句?」行者道:「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只在汝心頭。人人有個靈山塔,好向靈山塔下修。」三藏道:「徒弟,我豈不知?若依此四句,千經萬典,也只是修心。」行者道:「不消說了,心凈孤明獨照,心存萬境皆清。差錯些兒成惰懈,千年萬載不成功。但要一片志誠,雷音只在眼下。似你這般恐懼驚惶,神思不安,大道遠矣,雷音亦遠矣。且莫胡疑,隨我去。」那長老聞言,心神頓爽,萬慮皆休。   悟空的佛心與佛性與唐僧的高下立判,筆者不用多說。   唐僧沒有極其強烈的佛心與完全堅定的取經心,他面對女王時,內心的真實想法,無人可知,但我們可以肯定的是,他之所以要脫身而去,只是因為唐皇和靈山的兩重壓力在,他不敢留下。   不是不願,而是佛陀不敢愛上美人。(四)決絕   女兒國國王的悲劇就在於她愛上了佛陀,這在靈山勢力的遊戲規則內是不允許的,所以註定要空歡喜一場。   長老慢下龍車,對女王拱手道:「陛下請回,讓貧僧取經去也。」女王聞言,大驚失色,扯住唐僧道:「御弟哥哥,我願將一國之富,招你為夫,明日高登寶位,即位稱君,我願為君之後,喜筵通皆吃了,如何卻又變卦?」八戒聽說,發起個風來,把嘴亂扭,耳朵亂搖,闖至駕前,嚷道:「我們和尚家和你這粉骷髏做甚夫妻!放我師父走路!」那女王見他那等撒潑弄醜,唬得魂飛魄散,跌入輦駕之中。   不管如何,這一場計謀是孫悟空定下來的,筆者對此一直耿耿於懷,老孫等於是欺騙了一個美女的心啊,多心疼。   最後,以《西遊記》電視劇中,女兒國國王和唐僧相見時和分別時的兩首歌歌詞作結——《女兒情》:鴛鴦雙棲蝶雙飛/滿園春色惹人醉/悄悄問聖僧/女兒美不美/女兒美不美/說什麼王權富貴/怕什麼戒律清規/只願天長地久/與我意中人兒緊相隨/愛戀伊/愛戀伊/願今生常相隨/願今生常相隨/常相隨   《相見難別亦難》:相見難/別亦難/怎訴這胸中語萬千/我柔情萬種/他去志更堅/只怨今生無緣/道不盡聲聲珍重/默默的祝福平安/人間事常難遂人願/且看明月又有幾回圓/遠去矣/遠去矣/從今後魂縈夢牽/遠去矣/遠去矣/從今後魂縈夢牽第九章 朱紫國王——打狗不看主人的下場     (一)朱紫國王的相思病   朱紫國王是筆者很喜歡的一個國王,這個國王一沒有寵信道士或者和尚,二沒有被狐狸精或者蛇精什麼的迷惑,三還十分痴情。但就是這麼一個好國王卻做錯了一件不該做錯的事,打狗不看主人,後果很嚴重。   朱紫國行醫是《西遊記》中一個很有意思的情景,也是孫悟空在整部書中唯一一次行醫的表現,寫的很精彩,但是本章內容與孫悟空行醫無關,筆者所要討論的是孫悟空為什麼要行醫?孫悟空之所以行醫是因為國王病了,國王病了,孫悟空就要行醫嗎?當然不是,比丘國的國王就病了,孫悟空也沒管,原因是比丘國的國王被狐狸精給掏空身子了,管他死活!這個朱紫國國王卻是個好國王,所以老孫要行醫,老孫一行醫就查出來朱紫國這老哥是怎麼得的病了,孫悟空的描述很精彩,照抄如下——   「診此貴恙是一個驚恐憂思,號為雙鳥失群之證。」那國王在內聞言滿心歡喜,打起精神高聲應道:「指下明白!指下明白!果是此疾!請出外面用藥來也。」大聖卻才緩步出宮。早有在旁聽見的太監,已先對眾報知。須臾行者出來,唐僧即問如何,行者道:「診了脈,如今對證製藥哩。」眾官上前道:「神僧長老,適才說雙鳥失群之證,何也?」行者笑道:「有雌雄二鳥,原在一處同飛,忽被暴風驟雨驚散,雌不能見雄,雄不能見雌,雌乃想雄,雄亦想雌:這不是雙鳥失群也?」眾官聞說,齊聲喝采道:「真是神僧!真是神醫!」   唉,筆者對老孫五體投地之餘,對須菩提祖師又多了一層敬意,這很有可能就是老孫從須菩提那裡學來的。朱紫國國王的病,通俗來講,就是相思病,這個相思病是因為自己最愛的皇后娘娘被妖怪抓跑了才得的,而那個笨妖怪是觀音菩薩的坐騎(為什麼沒見過觀音菩薩騎呢?),當孫悟空要幹掉那個妖怪的時候,觀音菩薩來了,說讓孫悟空手下留情,孫悟空當然要問為啥了,觀音菩薩說這個小東西是來給國王消災了,孫悟空就生氣地說,消什麼災? 菩薩道:「你不知之,當時朱紫國先王在位之時,這個王還做東宮太子,未曾登基,他年幼間,極好射獵。他率領人馬,縱放鷹犬,正來到落鳳坡前,有西方佛母孔雀大明王菩薩所生二子,乃雌雄兩個雀雛,停翅在山坡之下,被此王弓開處,射傷了雄孔雀,那雌孔雀也帶箭歸西。佛母懺悔以後,吩咐教他拆鳳三年,身耽啾疾。那時節,我跨著這犼,同聽此言,不期這孽畜留心,故來騙了皇后,與王消災。至今三年,冤愆滿足,幸你來救治王患,我特來收妖邪也。」二)朱紫國王的悲劇原因   所以說,朱紫國國王的錯誤就在於他射了一隻孔雀,但是這隻孔雀不是普通地孔雀,而是靈山的孔雀,是如來的兄弟姐妹,你打狗還得看主人呢,更何況傷了佛母的兒子、如來的兄弟。這不純粹找死嘛!    但是筆者有很多問題想不通,說出來與讀者共享。第一,佛母是怎麼懷孕並且生下來兒子女兒的?這不犯戒嗎?第二,雌雄孔雀是兄妹關係還是什麼,為什麼傷了兄妹,你去拆散人家夫妻?這個說不通啊。第三,為什麼要分散人家三年?第四,佛母懺悔以後,吩咐教他拆鳳三年是什麼意思?為什麼要懺悔?第五,為什麼等到朱紫國國王登基之後才消災?   其實,這個故事很類似烏雞國國王,不過烏雞國國王更慘,筆者思考了很久,只得出了以下荒謬的答案。   第一個問題的答案是,佛母孔雀大明王菩薩在做佛母之前已經懷孕了,做了佛母之後才生下來,不然那就太可怕了,靈山上誰敢跟佛母匹配?   第二個問題的答案是,雌雄孔雀是兄妹關係,之所以要拆散朱紫國國王夫妻,是因為那樣地教訓更深刻一下,相思之苦最煎熬。   第三個問題的答案是,估計兩頭小孔雀的傷,三天才好,傷了三天,害人家三年,這個符合如來他們那裡的邏輯,烏雞國國王就是一個例子。   第四個問題的答案是,佛母之所以懺悔是因為她一不該讓兒子女兒到處亂跑,管教不嚴;二是要害人家了,所以先懺悔一下,就像是武俠片里的和尚,殺人之前先說一句」阿彌陀佛,善哉,善哉「一樣。   第五個問題的答案是,之所以等國王登基之後再幹壞事,是因為得先考察他和哪個娘娘的關係最好,而且少年不知愁滋味嘛,人到中年喪偶才最痛苦。   問題解決之後,筆者又產生了一個疑問,為什麼這位朱紫國國王能傷到孔雀大明王菩薩的兩個兒女呢?他們好歹是有法力的東西啊,就像那個文殊菩薩一樣,難道他們都是故意的?   不敢想啦,想不通,這個世界很亂啊,亂就亂在很多人不講規則,這是個沒有規則的世界。第十章 比丘國王——舍己為寵物的可憐國王     比丘國國王很可憐,可憐之處在於他和一個動物發生了不該發生的不正當關係,又認了一個動物做丈人。   這就是吳老爺子的邏輯,一個國家不能寵信外戚,後宮也不能干政,為什麼呢?因為有權利的後宮和外戚都是禽獸,都是妖邪,他們干政就會禍亂整個國家。   這位比丘國國王在一頭狐狸的引誘下失了身,然後認了一頭鹿做丈人,又在這頭鹿的引誘下想幹掉唐僧,吃唐僧肉,這無疑是痴人說夢。   他們的對手可是孫悟空。   當然,這頭梅花鹿之所以敢如此膽大妄為,是因為他有背景,他的主人是大名鼎鼎的壽星老爺子。可以說,和烏雞國國王、朱紫國國王、鳳仙郡郡主相比,這位比丘國國王可是一點錯都沒有,這也正是他的可憐之處啊,當然,如果非說他有錯的話,那就是好色。   到最後,孫悟空要幹掉梅花鹿的時候,壽星老爺子當然及時地趕到了——   正當喊殺之際,又聞得鸞鶴聲鳴,祥光縹緲,舉目視之,乃南極老人星也,那老人把寒光罩住,叫道:「大聖慢來,天蓬休趕,老道在此施禮哩。」行者即答禮道:「壽星兄弟,那裡來」?八戒笑道:「肉頭老兒,罩住寒光,必定捉住妖怪了。」壽星陪笑道:「在這裡,在這裡,望二公饒他命罷。」行者道:「老怪不與老弟相干,為何來說人情?」壽星笑道:「他是我的一副腳力,不意走將來,成此妖怪。」行者道:「既是老弟之物,只教他現出本相來看看。」壽星聞言,即把寒光放出,喝道:「孽畜!快現本相,饒你死罪!」那怪打個轉身,原來是只白鹿,壽星拿起拐杖道:「這孽畜!連我的拐棒也偷來也!」......三藏拜見了壽星,沙僧亦以禮見,都問道:「白鹿既是老壽星之物,如何得到此間為害?」壽星笑道:「前者,東華帝君過我荒山,我留坐著棋,一局未終,這孽畜走了。及客去尋他不見,我因屈指詢算,知他走在此處,特來尋他,正遇著孫大聖施威。若果來遲,此畜休矣。」  ......那國王又近前跪拜壽星,求祛病延年之法,壽星笑道:「我因尋鹿,未帶丹藥。欲傳你修養之方,你又筋衰神敗,不能還丹。我這衣袖中,只有三個棗兒,是與東華帝君獻茶的,我未曾吃,今送你罷。」國王吞之,漸覺身輕病退。後得長生者,皆原於此。八戒看見就叫道:「老壽,有火棗,送我幾個吃吃。」壽星道:「未曾帶得,待改日我送你幾斤。」遂出了東閣,道了謝意,將白鹿一聲喝起,飛跨背上,踏雲而去。這朝中君王妃後,城中黎庶居民,各各焚香禮拜不題。第十一章 鳳仙郡郡主——不懂面子大於業績的悲催郡主        鳳仙郡郡侯的故事告訴我們,時時刻刻防備領導視察,時時刻刻注意,你的所作所為有上天在看呢。   可以這樣說,鳳仙郡的悲劇是天災加人禍。   鳳仙郡三年不下一滴雨,一郡黎民百姓受苦受累,為什麼如此呢?原因很簡單。   那郡侯不敢隱瞞,道:「三年前十二月二十五日,獻供齋天,在於本衙之內,因妻不賢,惡言相鬥,一時怒發無知,推倒供桌,潑了素饌,果是喚狗來吃了。這兩年憶念在心,神思恍惚,無處可以解釋,不知上天見罪,遺害黎民。今遇老師降臨,萬望明示,上界怎麼樣計較。」行者道:「那一日正是玉皇下界之日,見你將齋供喂狗,又口出穢言,玉帝即立三事記汝。」八戒問道:「哥,是那三事?」行者道:「披香殿立一座米山,約有十丈高下;一座面山,約有二十丈高下。米山邊有拳大的一隻小雞,在那裡緊一嘴,慢一嘴的嗛那米吃;面山邊有一個金毛哈巴狗兒,在那裡長一舌,短一舌的餂那面吃。左邊又一座鐵架子,架上掛一把黃金大鎖,鎖梃兒有指頭粗細,下面有一盞明燈,燈焰兒燎著那鎖梃。直等那雞嗛米盡,狗餂面盡,燈燎斷鎖梃,他這裡方才該下雨哩。」   從原著里可以看出來,這位郡侯仁政愛民,不是貪虐之輩,就因為和不賢惠的老婆干架,把供桌給推到了,結果點背,趕上玉帝來吃東西,東西沒吃著,讓狗吃了,玉帝面子上不好看,大為惱火,就不下雨。   筆者不禁要問,是一郡的黎民百姓重要,還是你的面子重要?身為三界的主宰,為什麼不能心胸寬廣一些?   再說,這凡間的黎民百姓都是你玉帝的子民,這鳳仙郡郡侯只不過是戴天牧守一方的小公務員,他做到仁政愛民了,不正是符合你的要求嘛。   但是,很不幸,鳳仙郡郡侯的慘痛教訓告訴我們,領導最看重的東西不是你的業績,而是他自己的面子。   這幾乎已經形成了普遍的共識,你看孫悟空上天求雨的時候,幾乎所有的神仙天師都異口同聲,眾口一詞地說,那傢伙活該,誰叫他不顧及老大的面子啊。 
推薦閱讀:

[大話西遊76]被排擠的豬八戒
西遊記真正實力排行榜:孫悟空不在前十
李安綱:《西遊記》的真諦(二)

TAG:潛規則 | 西遊記 | 規則 | 名著 | 西遊 | 未解之謎 | 遊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