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匯市場開啟IMFCH新模式

外匯保證金交易,這種在國外算是比較常見的投資工具,普通人都能接觸,美國的外匯交易人數超過了3億,可以說是全民交易。

外匯作為一種高槓桿的交易產品,以200倍、500倍,甚至於1000倍的槓桿出現,這種高風險的投資工具,從某種意義上說,被定義為賭博,但作為日交易量5.3萬億美元的產品來說,只要資金控制到位,外匯市場不失為一個可以實現絕對穩定盈利的好地方。隨著全球金融市場的開放,越來越多的人進入全球貨幣市場,這種人數以及規模已經打破了外匯交易的現有模式,從開始的與平台對賭的做市商第一代模式,逐漸轉化到無交易員模式,到多邊交易設施,直至第五代多邊清算中心的出現。

第一代:做市商模式,DD或MM模式(有交易員平台)

詢價(Dealer)和單一做市商(Market maker)模式,簡稱DD或MM。

MM平台模式,採用協議交易的模式,通過交易室或電子網路系統將訂單打到國際市場,適用於大多數普通外匯交易者。

其採用主要方式是:個人投資者面對單一的交易商進行詢價和交易,報價的公正性依賴於交易商的誠信。交易商本身就是做市商,他們一般首先會過濾銀行或ECN的價格,然後加上自己的點差利潤再報價給客戶,因此客戶實際上是與做市商做交易(在ECN上是與匿名的真實交易者進行交易)。客戶看到及交易的並不是市場的真實價格,並且交易的執行價格由外匯做市商決定,所以成交價格常常有利於做市商。客戶的單子進入做市商的系統後,首先進行多頭頭寸和空頭頭寸之間的內部對沖,然後將餘下的凈頭寸拿到他們所依附的銀行或者ECN上對沖,也可以部分對沖或者乾脆不對沖,這就屬於對賭的範疇。

比如,某家外匯交易商收到客戶1000手(外匯交易單位,通常是指10萬單位基本貨幣)買入歐元/美元的指令和800手賣出歐元/美元的指令,那麼內部對沖後餘下200手歐元/美元的凈多頭頭寸,但是該公司願意承擔了這部分頭寸的市場波動風險,並沒有把這200手歐元/美元凈多頭頭寸放到銀行或ECN上做交易,這就叫做和客戶「對賭」。

大多數採用MM模式的交易商會把客戶進行分類,客戶被分成兩類,一類是新手,虧錢的為A類,一類是盈利能力強,穩定賺錢的為B類,客戶的單子就分別採用了不同的方式對待。A類客戶的單子基本上不會進入市場,而是在House內「交易",實際上就是客戶和客戶之間進行對賭,當然A類客戶所虧的錢都進入經紀商的口袋。B類客戶的單子進入市場,由經濟商的Dealer手動操作,經紀商賺取的是Marked-Spread,調整過的點差。因為是手動,所以B類客戶的成交條件和速度比不上A類客戶,會發生Requote或無法交易。

做市商能夠做大做強的原因是,其開戶門檻低,槓桿大,所以客觀的講,做市商的存在是歷史的必然,做市

商作為外匯市場零售交易的主角,其外匯市場迅速發展離不開做市商的運作。但在沒有嚴格監管的情況下,隨著社會的發展,做市商的運作模式,將嚴重影響投資者的交易體驗。

NDD(No Dealing Desk,簡稱:無交易員平台模式),STP和ECN均屬此類。

第二代:STP模式

STP直通式處理系統模式(straight through processing system - STP),投資者的訂單直接發送至其流動性提供商(銀行或其他經紀商),這些流動性提供商能夠直接在銀行間外匯市場進行交易。STP類的經紀商可以有一個流動性提供商,同時也可以有多個,根據每一個流動性提供商報出的買入/賣出價格的不同,從中選擇出最佳價格,流動性提供商數量越多,那麼投資者的訂單就更能順利的完成,這時的經紀商和投資者都是價格的接受者。

儘管目前很多交易商都宣傳自己採用STP的無交易員直通式處理系統模式,但實際上並不完全是STP模式。

第三代:ECN模式

ECN模式(Electronic Communications Network,簡稱:電子自動撮合成交模式)。

採用撮合交易模式,交易者的訂單都直接且匿名的掛在網路上,每個單子都是同等的地位,買賣價格由參與ECN上的所有交易者競價產生,包括個人投資者、小型銀行、投資機構和對沖基金。所以ECN上的價格是真實的市場價格,所有單子都會以最優價格成交,主要貨幣對通常是1個點差或沒有點差,有時點差是負的。另外,還允許在點差之間設置限價,最小到1/10的點差。

而ECN的平台以提供軟體服務為主,由各個公司購買軟體,然後在軟體中加入報價,而購買軟體的公司會通過加入點差來賺取手續費,作為外匯公司的額外收入。但在軟體設計時,自動將報價者分給兩個級別:一個是主要的流動性提供者,大型銀行,例如滙豐、高盛、摩根大通等;另一個級別包括小型銀行、投資機構、對沖基金和個人投資者。從級別看,作為第二級別的投資者,在市場中依然處於被動的狀態,在市場波動大的情況下會出現接單延遲、滑點、重新報價等。

ECN平台由於研發和維護昂貴,因此對使用ECN平台的交易者有著很高的資金門檻,比如最少5萬美金以上,並有每月最小交易量的要求。

第四代:MTF模式

MTF模式(Multilateral Trading Facility)多邊交易設施。

MTF模式是一種基於撮合交易模式下開發出來的交易系統。所有交易者都處於一個絕對平等的狀態,不存有任何優先順序以及任何的「區別對待」。凡市場流動性提供者,無論主次,都將得到完全公平的交易機會。

首先是交易方式,MTF技術將為所有流動性提供者創建一個「虛擬」的集中區域即多品種交易區(Multi-assets Area)。此區域融合了所有流動性提供者的訂單,包括央行,投行,跨國企業,對沖基金,機構及個體交易者,並在此進行全盤撮合和成交。與其他交易方式的不同點在於:「虛擬」集中區域彙集的均是真實的訂單(市價單或者限價單),而非報價。

其次是成交方式,如果交易所接收到訂單的時候,價格已經跳過,系統會直接在交易所內將訂單與下一個交易所中可成交的最好價格撮合,然後再同時將確認信息同時傳達給銀行和客戶。這樣就節省了信息在銀行和伺服器之間反覆來回所花掉的時間。

目前,英國外匯經紀商LMAX採用這一技術。

第五代:IMFCH模式

IMFCH模式(Integrable Multilateral Financial Clearing House Model,)多邊金融清算模式,開啟第五代國際金融交易模式變革。

IMFCH模式是由高朋國際多邊金融清算中心說推出的一種基於絕對平等狀態下完成多層級參與各方交易清算的交易集成系統,在多邊金融交易體系中發揮基礎「集成核心(Integrable Core)」的作用,實現平等、公開、透明的金融交易環境。交易者的交易通道、交易策略、交易風控等均處於集成系統框架內,實現了交易運行的極速及穩態化。

IMFCH採用獨創的M3多元系統技術,使多組元的參與者、多變數的交易執行機制、多元化的風控策略執行得以在IMFCH系統中輕鬆實現。

M1:多組元參與者優化(Multicomponent Optimized Participants),全球各地投資機構及個人投資者均處於平等狀態,形成一個完全競爭的不受任何阻礙和干擾的市場交易環境,參與者在成交池實現高頻無阻塞對接。

M2:多方交易策略分配(Multivariate Strategies Trade Distribution),所有市場參與者在清算通道內採取靈活多變的調整方式,形成自主切換執行機制。

M3:平台基於多元化風險測控系統(Multiple Risk Measure and Control),根據市場參與者的定位和立場,採取不同層級的風控措施,對風險水平進行預測和控制,最大限度的控制投資者的交易風險。

目前,來自紐西蘭監管的G-IMFCH獨家採用這一領先模式,同時,G-IMFCH也是該模式的首創者和運營者。


推薦閱讀:

第三章 初探國際外匯市場學習頻道
解密為什麼外匯市場對法國大選無動於衷的原因?
6.3外匯市場大事件匯總!
外匯市場中的貨幣對相關性:交叉貨幣對(下)

TAG:市場 | 外匯 | 外匯市場 | 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