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教方法
家教方法1. 優秀父母,「問」出水平:1、接納式提問,「你一定很傷心,如果是我,也會傷心,我像你這麼大的時候也遇到過這種問題。能告訴媽媽,你現在的觀點是什麼嗎?」注意:接納不等同於贊同,接納強調的是關注和理解。2、重複關鍵詞後提問,「哦?你感覺你和你們老師水火不容?怎麼用水火不容來形容呢?看來你真的有很大的委屈,告訴媽媽好嗎?」注意:提問後,不要再做那個主觀建議者,否則孩子剛剛打開的心門又會被關閉。3、開放式提問,「可以告訴媽媽,你對這件事情的看法嗎?」注意:是真正的開放式提問,而並非反問句,如:你以為你沒有錯?4、安全感提問,「考了79分,一定很難過吧?來吧,告訴媽媽,需要媽媽怎麼樣幫助你?」注意:家長在任何條件下都要給孩子安全感。我們要給孩子提供的是幫助、安全感,而不是帶著情緒進行溝通的人。2. 孩子為什麼沒有主見?苗苗是全家的寶貝,她的一舉一動都牽動著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的注意力。苗苗渴了,爺爺說讓他喝白開水,奶奶說喝現炸的橙汁才有營養,而爸爸說她可能更喜歡喝可樂……結果,為了少引起點麻煩,苗苗可能什麼也不喝了,久而久之,苗苗對很多事情變得無所謂,你問她喜歡什麼,她常常說「隨便」;問她某件事情怎樣,她常常說「還行」;如果你問她一會兒幹什麼,她會漫不經心地說「不知道啊!」家長們覺得苗苗是個沒有主見的孩子,實際上,恰恰是他們的過度關注導致苗苗不再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孩子是敏感的,她會察覺到家長間的矛盾,她不肯表達自己的看法就是為了保護每個人的感受,但這種做法媽媽就演變成了沒有主見和處事冷漠。3. 快樂是什麼滋味?小剛的家境非常好,爺爺奶奶有高額的退休金,每天給他50塊錢作為零花錢。這對於一個小學三年級的孩子來說,已經是筆不小的資產。但是,他卻很少高興。班上有的同學吃頓肯德基就很開心,但他很難體驗到這種感覺。人生的苦與樂是相對的,正是因為小剛得到的物質過於豐富,從小沒有吃苦的體驗,所以反而感受快樂的能力降低了。爺爺奶奶希望小剛每天都開心,不曾想卻使小剛不知快樂是何種感覺。4. 孩子的興趣哪去了?小冉從小就喜歡寫寫畫畫,但媽媽最近卻發現,小冉看到畫筆扭頭就跑。詢問得知,奶奶最近給妮妮報了個少兒繪畫班,每天學習兩個小時,這對一個4歲的孩子來說過於枯燥,導致原來喜歡畫畫的小冉現在一見紙筆就跑。一個本來可能成為天賦的愛好,被奶奶的強制學習變成了厭惡。5. 注意力不集中是怎麼造成的?強強正在聚精會神地玩玩具,奶奶突然推門進來:「寶貝,晚上想吃什麼?」強強想了想說:「帶魚」。剛過一會兒,爺爺又進來了:「強強,爺爺剛洗了水果,趕快吃一個!」於是,強強又停下來吃水果。又過了一會兒,媽媽回來了,一進門就喊:「寶貝,快來讓媽媽抱抱,想死媽媽了。」於是,強強又被打斷了。逐漸的,強強的心裡開始形成一個個「斷點」,潛意識中常會習慣性地想:「奶奶來了沒?爺爺來了沒?是不是到了吃水果的時間了……」可想而知,強強慢慢開始分神、注意力不集中……6. 祖母教育的常見誤區:過度保護;重男輕女(重女輕男);成龍成鳳的預期;延遲滿足能力的缺失;唯學習論;苦樂教育不平衡;關注焦點;虛擬人格;忽略孝道…7. 關於隔代人教育:祖母的任務不只是讓孩子吃飽、穿暖、不摔跤。一位青年的奶奶「平時總是鼓勵我,無論我做什麼家務,她總對我說:『好孩子,你做得真棒,奶奶都做不了那麼好!』有一次我用刀削蘋果把手割破了,奶奶幫我包紮好傷口,然後很細心地拿著蘋果給我演示了一刀到底的絕技,然後笑著對我說:『別著急,你就快學會了。』」另一位青年的奶奶「總是很照顧我,無論我做什麼,總是對我說:『不用你,呆著吧,有奶奶在,什麼也不用你干!』有一次我用刀削蘋果把手割破了,奶奶特別緊張,一邊趕忙幫我包紮,一邊不斷地埋怨『誰讓你自己削的,下次還敢不敢了?要是削著脖子就沒命了。』」前者成為非常成功的企業家,他常常想起祖母的鼓勵,相信只要努力,就可以做好任何工作。後者則成了不折不扣的啃老族,至今仍希望有人像祖母一樣替自己完成一切。8. 孩子不喜歡看書,怎麼引導呢?讓孩子愛上閱讀的第一步,就是要為孩子創造激發閱讀興趣的環境,如為孩子安排一個安靜的閱讀區、保證每天有一定的閱讀時間、家長親自參與到孩子的閱讀過程中;第二步,要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選擇故事情節、圖畫、語言文字等都比較合適的書籍,並要注意所選書籍覆蓋的範圍盡量寬廣;第三步,可以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選擇一兩種適齡的閱讀方法,如朗讀、提問式閱讀、接龍式閱讀、角色扮演式閱讀等,達到最佳的閱讀效果。9. 怎樣提高孩子的自理能力?孩子的獨立性對於他們的社會性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獨立性強的孩子,適應能力強,而且能夠表現出主動、積極的探索傾向,較快適應新環境和認識新事物。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家長的教育方法直接影響到孩子的一生。鼓勵孩子生活自理,讓他們大膽地發表自己的想法,創造讓他們獨立嘗試解決問題的機會,並不失時機地加以引導,使他們逐漸學會做力所能及能及的事情。久而久之,孩子的獨立性自然就形成了。10. 孩子眼中的家庭教育:一個8歲的小姑娘,聽到大人們聊起女童失學問題甚是不解,滿臉疑惑地問媽媽:「不讓她們上學?那以後他們怎麼教育他們的寶寶,怎麼教育他們寶寶的寶寶呢?!」稚嫩的聲音,卻是一語道破教育,特別是家庭教育的無限責任……更讓人感慨,不要小看孩子,他們的眼睛有時很深刻。11. 如何培養孩子的分享意識?分享對於兒童健全人格和良好人際關係的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讓孩子主動分享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有些孩子的分享觀念還沒有形成,還不懂分享的意義;有些孩子缺乏分享的技巧。培養孩子的分享行為既需要利用書本循循善誘,又需要生活中潛移默化。家長在幫助孩子建立分享行為時,首先要尊重孩子的感受,不要強迫孩子與人分享。其次,家長要讓孩子明白,分享實際是一種互利行為,讓孩子感受到「大家一起分享才最快樂」的道理。12. 孩子和其他小朋友相處不好,怎麼幫助他呢?3歲起,孩子開始發展出真正的友誼,並認識到朋友的意義。與好朋友交往,可以讓他們體會到前所未有的快樂,學習溝通與解決衝突。鼓勵孩子結交好朋友,能夠幫助孩子認識自己與他人的關係,邁出走入社會的重要一步。家長應該多給孩子創造與同齡夥伴、異齡夥伴甚至成人交往的機會,可通過故事或以身作則的方式交給孩子基本的交往技巧,並且培養孩子關心他人、理解他人、同情他人、與人分享等良好品質,幫助他們成為在同伴中受歡迎的角色。13. 孩子總是怕生,是不是太內向了?害羞情緒的出現,和寶寶自我意識的發展密切相關。這標誌著寶寶在長大,開始在意別人對自己的評價。容易害羞的孩子,通常會比較在意他人的眼光,擔心自己的行為會不被認同,家長一定要有一雙善於觀察的眼睛,當發覺孩子試圖表達時,應給予足夠的鼓勵和讚揚,讓孩子勇於繼續向前,去面對新的環境、新的人群。當看到孩子想參與卻又不知道該如何表達時,最好的辦法是用言語或行動給予指點,幫助孩子克服害羞,學會與人交往。14. 「像狐狸一樣愛孩子」。一隻狐狸媽媽生下四隻小狐狸,在媽媽的精心呵護下,四隻小狐狸健康成長。期間,狐狸媽媽帶他們捕獵,訓練它們在山野中奔跑,和天敵周旋。一天,狐狸媽媽做出一個意想不到的舉動,它把四隻已經成熟的小狐狸驅趕出自己的洞穴,小狐狸們感到突然而不能接受,紛紛躲回巢穴,但狐狸媽媽發怒了,怒吼著,毫不留情地撕咬它們,不允許它們回來,一連幾天,雙方對峙著,小狐狸們終於放棄了,依依不捨地離開母親走進茫茫的草原,開始了自己獨立的生活。必然有磨難,有挫折,有挑戰,卻也有成長與挑戰的快樂……沒有溺愛,沒有心軟,換來的是孩子們的真正成長。15. 孩子需要培養的幾個「成功者的人格特質」:品德技能、善良與感恩的心、紀律和責任感、勇氣與進取、誠實與正直。16. 家庭教育中爸爸的優勢。1、家庭教育中爸爸的「粗」。媽媽和孩子在一起,大多是進行一些溫和的活動,爸爸則喜歡選擇一些較劇烈、帶冒險的活動和孩子一起玩,會受到孩子的喜歡。爸爸不會時刻盯著孩子,在第一時間滿足他的需求,甚至會對孩子的問題、困難「熟視無睹」,其「粗心大意」反而給了孩子調整的時間與空間,讓他主動適應、鍛煉自我、嘗試錯誤與自主更正的機會。2、家庭教育中爸爸的「狠」。爸爸不會像媽媽那樣心慈手軟。孩子一旦出現越軌行為,媽媽大多是在嘴上講大道理而在行為上縱容,而爸爸則很剛性甚至「暴力」的辦法解決問題。只要「狠」不過度,「狠」有理由,對孩子的行為規範是有好處的,至少能讓他記住教訓,以後遵守規則、懂得規矩。家庭教育中「粗」、「狠」正是爸爸式教育的好處,是母性教育所不能賦予孩子的財富。17. 父母五句話教出好孩子:1、好父母是學出來的。每一個人在做父母之前都要學習相關的知識,且越早越好,越充分越好。2、好孩子是教出來的。優秀的父母,在教育孩子上費盡心思。3、好習慣是養出來的。孩子多數習慣都是父母有意無意培養出來的。 「潛教育」,比「顯教育」威力大得多的、更本質的教育。優秀孩子多是優質教育的結果,問題孩子多是問題家庭的產物。孩子的問題大多不是孩子自身造成的,而是父母問題的折射,父母常常是孩子問題的最大製造者,同時也是孩子改正錯誤與缺點的最大障礙者。4、好溝通是聽出來的。良好溝通來源於自覺地遵守三個步驟。第一個是傾聽,第二個步驟是理解,第三個步驟是建議。5、好成就是化出來的。 智力不是最重要的,比智力重要的是意志,比意志重要的是品德,比品德重要的是一個人的胸襟和抱負。18. 根據對待孩子情緒的不同態度,可以把家長分四種類型:第一種是忽視型的。這種類型的父母,對孩子出現的憂傷、憤怒、恐懼、興奮等情緒,不聞不問,認為無關緊要。第二種是批評型的。這種父母對孩子的情緒常常持批評態度。第三種是放任型的。這種父母能夠理解孩子的情緒,但不去給予指導,也不限制孩子的行為。第四種是感情指導型的。這種類型的父母善於察言觀色,能夠及時發現孩子尚未激化的情緒,如小煩惱或不高興,並把這些消極情緒作為密切親子關係或教導孩子的機會。他們能對孩子表示理解和同情,即使孩子有錯,也能理解錯誤背後的情緒。而且,能對孩子情緒不好時的行為加以明確的限制,就是說,理解但不放縱。感情指導型的父母懂得對孩子的尊重、理解和信任是與孩子溝通的前提,懂得與孩子溝通是進行家教的基礎。您屬於哪一類?19. 兒童心理學研究表明,右腦支配感性思維,呈非直線性,學齡前為發展關鍵期;左腦支配理性思維,呈直線性,上學後自然發展。讓孩子擁抱幸福、成功人生,請先讓孩子擁有快樂童年!20. 家長應給予孩子的經歷:1.幸福家庭的經歷 使孩子在充滿愛和關懷的環境下成長,一旦家庭有所動搖,孩子情緒會變得不穩定、甚至神經質。2.獨立處事的經歷 孩子初次嘗試,難免失敗,不應干預,更不可替代,應讓他從失敗中學習,只在重要時刻替他作決定。3.參與工作的經歷 訓練孩子最好的方法是分配工作給他,讓他力所能及幫忙做家務,孩子在承擔責任的同時會覺得備受重視,自會變懂事。4.失敗後成功的滋味 教孩子容易掌握的運動,使他不會多番失敗,既會感到趣味,也可啟發他凡事要儘力而為。5.出外活動的經歷 孩子喜歡活動,父親閑時應多跟孩子遊戲、運動;或到圖書館、博物館;或趁假日一起到郊外。6.父母過往的經歷 當孩子傾訴問題時,不妨將以往的經歷、失敗、所得教訓等講給他,不必害怕會破壞自己的形象,相反,會使孩子更了解您,與您的關係更親密。21. 您更看中孩子的語言還是行為?不同分蘋果的方法,造就孩子不同的人生-小行為,大後果。美國社會學者用童年追憶反射家庭教育給孩子成長的烙印。某人回憶:當母親分蘋果的時候,小弟弟說想吃大的,母親鄙視看他,我就小聲地說想吃小的,把大蘋果給弟弟妹妹,當母親聽到時,母親眼睛頓時發亮,誇我懂事,分給我大蘋果,於是覺得說違心話反而可以達到目的。另一人回憶:母親拿來一筐蘋果,我們都會舉起手來要吃最大的,母親會說花園該收拾了,房間該打掃了……按年齡給我們分配任務,做的最好的得到最大的蘋果。母親用行為告訴我,要靠自己的誠實勞動獲取自己的果實。兩個母親都希望孩子變好,但一個看中孩子的語言,一個是看中孩子的行為,養成不同的教育習慣,造成不同的人格,最後形成不同的命運。前者是獄中的犯人,後者是社會佼佼者。22. 獨二代時期如何應用分蘋果原理?如今,具有中國特色的獨二代現象,幾代人在一起的幾率更大的多,聽專家分解個中道理:愛父母應勝過愛孩子,用行為世范教孩子最基本的品質——孝敬父母。以分蘋果為例,最大的蘋果給爺爺奶奶,中間的給父母,最小的給孩子,讓孩子從小點滴中體味孝敬的真實。即使爺爺奶奶不吃,把最大的給孩子,也要讓他明白最大的本是爺爺奶奶的,是他們給的自己,不是自己「該」得的。而如果總是把最好的留給孩子,無疑是在用愛心培養小霸王,但很多時候又怪不得孩子,是家長長期培養的結果……23. 怎麼把孩子培養成不幸的人,答案是對他百依百順。24. 父母不必要的幫助是孩子智慧發展和性格發展的最大障礙。25. 讓孩子親歷問題帶來的掙扎,讓他在錯誤中得到成長。26. 讓孩子吃點苦,他會倍感生活的甘甜。27. 家長教育是根,根的特徵是看不見但相當重要,它為大樹所有的部分汲取營養。家庭教育是干,干是唯一併不可逆的,它負責輸送營養到枝葉,所以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都離不開家庭教育的輔助。學校教育是枝,枝可以有許多條,但向陽的粗大,靠近根乾的結實。社會教育是葉,葉春生秋落,緊跟季節,幫助果呼吸和發展。果實則是整個大樹的追求,我們的孩子就是一枚果子,只有根深干粗枝繁葉茂才能果碩。28. 即刻的援助相當於貶低孩子的智慧。29. 在南太平洋一個島嶼上,對於粗到無法用斧子砍伐的大樹,有一種古老的砍伐樹的方式,就是眾人圍住這棵樹以後,使勁地叫喊,「倒下!倒下!……」結果沒有多久這個樹就會死掉倒下。樹之如此,人何以堪?你每天給孩子聽到的是怎樣的聲音與「期望」?30. 您是哪種類型的家長?1、先知先覺——有心有力。在已經意識到孩子教育重要性的同時,主動學習,並在學習與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摸索出來一套適合自己孩子特色的教育方法。此類家長需要更多正確的方法「點撥」。2、後知後覺——有心無力。在已經意識到孩子教育重要性的同時,常常感覺「有心無力」,常常在孩子出現一些具體問題的時候,根據問題尋找解決的答案。此類家長需要更多的「學習」。3、不知不覺——無心無力。沒有意識到孩子教育的重要性,認為孩子的成長和教育是學校和孩子自己的事情。此類家長需要的是「改變」。31. 您的孩子迷戀網路嗎?您為此而大動干戈嗎?1、正確對待電腦和網路。電腦和網路不是洪水猛獸,正確使用電腦和網路是現代孩子成長的必須選擇。家長對待孩子使用電腦和網路就應該像對待孩子青春期異性朋友交往一樣,鼓勵使用、正確使用、監督疏導、防患於未然。2、使用技巧。和孩子一起學習網路知識;讓孩子成為您的網路老師;讓孩子在家裡正確上網;將電腦擺在家裡的公共位置。3、關於網癮。網路成癮不單單是孩子的責任,孩子網路成癮的根源是家長不會和孩子有效溝通,父母教養方式不正確,家庭環境不和諧。32. 如果家長能夠很快改變態度來適應兒童的變化,那麼危機期就會很快過去。不良傾向、否定性行為並不是這些年來兒童的必然缺點,只要教育得到,危機期也就沒有危機了。33. 孩子為何叛逆?在發展的某些年齡時期,兒童心理常常發生紊亂,表現出各種否定和抗拒的行為,如常與人發生衝突、違抗成人的要求,在心理學上,這些時期稱為「危機期」。 3歲、7歲、11-12歲一般都是發展的「危機年齡」,如3歲兒童常常以「不,就不」來回答成人的任何要求;不少12歲的孩子學習興趣低落、成績下滑,行為帶有不少盲目反抗性……該如何看待危機期呢?危機期一般處於兩個發展階段之間的過渡時期,心理變化急劇,特別是兒童的需要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而成人往往還用老眼光看待孩子,要求孩子,因而引起了兒童的否定性行為。比如,3歲兒童已經具備了基本的生活與活動能力,希望獨立做事,而媽媽們總覺得他們還是個小孩子,一百個不放心,於是在母子之間也就出現了矛盾,「就不」成了孩子的口頭禪。長此下去,孩子就會變得越來越執拗。34. 您是怎樣對待孩子的愛玩?是否跟孩子說過「就知道玩,不知道學!」「別玩了,趕快寫作業!」「自己玩去!」家長請注意,大部分孩子不會玩,瞎玩!什麼是玩?玩是學習的一種特殊方式,玩是釋放壓力的最好方式;玩是人的天性——追求快樂;玩是興趣,是非正式學習。正確對待玩:「學得不好,玩得也不好!」「學得越好,玩得越好,越會玩!」告訴孩子:你希望和他一起玩。玩的原則:玩前有約定,玩中有提醒,玩後有總結;不要「貪玩」。35. 影響孩子學習的三個因素。1、愛不愛(態度因素,往往受情緒的影響);2、會不會(行為因素);3、能不能(能力因素)。解決孩子不愛學習的基本方法:改善在關係,學會有效溝通。學習方法的好壞因人而異,要根據孩子的認知特點和思維傾向特點,「友善用腦」,找到適合孩子自己的學習方法。能不能學習則涉及智力水平、個性和知識儲備。關注孩子學習,從改善親子溝通方式,「舒暢」孩子情緒開始。36. 學會正確給孩子開家長會:1、開家長會前寫下孩子的優缺點和最近你認為的問題。2、帶上筆和記錄本。3、溝通並記錄,「翻譯」老師的評價。4、家長給孩子建設性建議(筆記或書信形式)建議或書信內容:①敘述家長會;②告訴孩子你現在的真實心情;③家長客觀評價及鼓勵;④老師和家長給孩子的建議;⑤溝通並討論;⑥書面約定目標及改進方法。5、回家讓孩子看筆記或書信。6、迴避情緒,使用教育滯後原理,不當下教育。7、充分溝通、討論建議、制定目標、互相書面約定、獎罰分明……37. 您的孩子處於以下哪種狀態?1、麻木狀態——缺教育的學生。家長如果不緊盯,孩子就不知道學習,甚至連老師留的作業都不能完成。這些孩子的學習狀態雖然不是被動,但也不是主動。學習令他們感到枯燥乏味。2、痛苦狀態——逆教育的學生。處於這種狀態的孩子容易產生厭學情緒,家長指責孩子成績不好,就會無形中給孩子很多壓力,從而形成惡性循環。3、快樂狀態——順教育的學生。孩子在快樂中學習,積極主動地學習,並在學習中找到樂趣,這是學習的最佳狀態。38. 您考慮過電視對孩子的影響嗎?1、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罪魁禍首。電視是單向的「它說,你聽」。電視整天喋喋不休,卻沒插話的份兒,讓人的思維退化。當孩子沉迷於電視,其實就是進入了一種催眠狀態,思維隨著電視的節奏任其牽扯。孩子看電視時是不思考的,不會思考的孩子注意力也不會集中。2、孩子無聊時的夥伴。很多家長限制孩子出去玩兒,而現在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沒有玩伴,當孩子感到無聊時,就會看電視,逐漸養成看電視的習慣。3、切勿把電視當保姆。孩子往往一看到電視就會安靜下來,殊不知,這是孩子以後多動、注意力不集中的重要原因。因為電視節目內容頻率快,對大腦刺激嚴重,當電視一關,孩子就要尋找刺激,特別容易引起多動症。4、電視是孩子的教唆犯。電視能傳播知識,同樣也能傳播不良行為,比如暴力和色情。家長最好讓孩子少接觸電視39. 六步走給孩子選擇興趣班:1干,根據您對孩子的了解,您想讓孩子幹什麼?2看,想好了就帶孩子去看。3站,當孩子看得入迷不想走的時候,說明他對這個很感興趣。4要,孩子感興趣,就會想要。一定讓孩子自己開口「要」。5逆,孩子要,不要立即答應,要逆著孩子說,比如「彈鋼琴你不一定能彈好」,激發孩子慾望!6約,「勉強」答應孩子,與孩子簽訂書面約定,要求孩子簽字。例如「如果真給你買了鋼琴,我們應該…」40. 孩子犯了錯,您是怎樣處理的?是否有過以下經歷:1、情緒化批評(情緒激動,手舞足蹈,眼睛發直,分貝升高……)孩子知道錯了挨罵,但愧疚不安的心被罵沒了,不考慮為什麼錯怎麼改,罵完就完了。2、泛濫化批評(慷慨激昂,語速飛快,聯想豐富,上綱上線……)陳年舊賬一起算,導致孩子討厭甚至憎恨家長,主要問題反被淡化,批評沒有針對性。3、嘮叨式批評(邊批評嘮叨邊幫孩子做)如一邊批評孩子起床晚,一邊幫忙拿衣服,整理書包擠牙膏,孩子知道,如果走路會遲到,爸媽一定會想辦法。對父母的批評孩子根本不聽,導致家長沒有威信。所謂該批評時不批評,不該批評時亂批評。4、急躁化批評(急不可耐,過早干涉,過多介入,嘮叨評論)如孩子做錯題被家長罵「笨」,導致孩子恐懼、厭倦、甚至逆反。當孩子犯錯時,需要的不是批評,而是切實可行的辦法!41. 您平時是怎樣表揚孩子的?正確的表揚分兩部分:父母表揚孩子時說的話,孩子聽了表揚後對自己說的話。在表揚孩子時,要表揚他的行為(你把桌子擦乾淨了,原來桌子那麼臟),側重於孩子的行為對周圍的影響(「現在這麼乾淨」),而不是對孩子的定性(不要說「你是個乖孩子」)。要表達自己的感受與謝意(「我很開心,幫媽媽幹活了,謝謝你」),而不是物質獎勵賄賂(「獎勵你10快錢吧!」),讓孩子感到表揚不虛,有成就感。不用用無意義的詞語(「你真強壯,你真棒」),更不要用煽情的形容詞。孩子會英文父母正確的表揚得出結論,感受父母的愛和肯定,進而積累進步的勇氣和決心,樹立自信,以後會做的更好。——《家長必修課》42. 您的孩子賴床嗎?叫孩子起床的正確步驟:1、拉開窗帘,讓陽光進來(光線刺激,喚醒眼睛)2、打開窗戶,讓新鮮空氣進來(降低溫度,喚醒身體)3、坐在床邊,盯孩子一分鐘(享受人生幸福時刻,孩子潛意識會知道,享受「愛」)4、撫摸孩子(撫摸孩子頭、後背、四肢,「幸福感+愛心」,喚醒皮膚)5、語言表達(「早安,7點了,該起床了」時間要準確,不欺騙孩子)6、允許討價還價(「再睡五分鐘」,讓孩子感到佔便宜,說話算數,提前約定,有獎有罰)7、自己承擔後果(「再睡五分鐘」,違反約定,不再提醒,承擔後果,起床是責任心的培養)8、隨著孩子長大,逐步養成孩子自己起床的習慣。43. 養成好的睡覺習慣是孩子樹立時間觀念、培養意志力,調整好好生物鐘的重要基礎。讓孩子睡覺的正確步驟:1、提前30-40分鐘做有準備的「腦減速」(避免激烈爭論,避免刺激飲食)2、準確告訴孩子睡覺時間(培養時間觀念)3、睡覺前準備(明日衣物,收拾書包,玩具等歸位)4、洗澡或泡腳(衛生且起「睡覺暗示作用」)5、上床(小孩子拍打、催眠曲、講故事)6、互道晚安。注意事項:不要陪孩子入睡。不要在時間上沒有足夠準備時就讓孩子睡覺(小時候孩子想玩,家長讓早睡,長大了孩子想早睡,家長讓多學習)。不要讓孩子對您產生依賴,可以用抱枕、玩具熊等替代。不要強迫孩子入睡,這可能導致孩子失眠。如果孩子恐懼,留一盞柔和的燈,不要封閉空間,讓孩子知道您的確切位置,在他的視線範圍內。孩子獨立睡眠很重要,到一定階段必須和父母分床睡。44. 家長必修課:創造一個孩子是容易的,塑造一個孩子是不易的,孩子並非是我們個人或者家族的私有財富,他是屬於整個社會的。孩子是因父母而來,不是為父母而來……45. 在孩子3歲之前,父母陪伴越多,孩子成長之後的麻煩越少。因為在愛和信賴中長大的孩子,他的心更容易找到安全的歸宿。父母性格開朗,熱心與人交往,對孩子的豁達性格的養成往往大有幫助。 和孩子交談,6歲之前適宜面對面,6歲之後要逐漸改為肩並肩。因為6歲之前的孩子在意你對他的關注,而青少年則不希望你「盯著他」,而是能夠以朋友的方式和他交談,這樣他更容易打開心房。 成長關鍵期受到冷落和忽視的孩子,進入青春期之後,往往會出現各種令你意想不到的狀況,任何的改善都極端困難。而缺少關愛和鼓勵的孩子也往往比較自卑,缺乏主動性。在16歲之前,兒童大都難以自主改正自己的錯誤。好父母就是幫助孩子設立限制、規範和期望,並耐心協助他逐漸實現的人。46. 所有的父母都愛自己大孩子,但大部分父母的愛總是帶著溺愛、寵愛等印記。這樣的愛是盲目的。真心的去愛+不正確的愛的方法=假愛,父母對孩子的愛是需要學習的。過高的期望帶給孩子的是無望;過多的保護帶給孩子的是無能;過多的溺愛帶給孩子的是無情;過多的干涉帶給孩子的是無奈;過多的指責帶給孩子的是無措。47. 孩子本可以做的更好,是家長沒有給他們機會。測測自己有幾項「原罪」。中國家長「十大原罪」:1、家長作風 專制主義;2、暴力傾向賞罰簡單;3、重智輕德 分數第一;4、己之私願 施之子女;5、嬌慣溺愛 包辦代替;6、急功近利 實用主義;7、扼制創新 中庸心態;8、趨炎附勢 盲目跟風;9、明哲保身 虛偽世故;10、精神空虛 缺乏信仰。48. 全家人一起吃晚餐,有助於小孩獲得較好營養,較高學業成績、較不會抽煙、喝酒、吸毒、打架、提早性行為。即使父母雙方只有一人能趕上晚餐也會有上述效果。孩子的未來,往往在餐桌上和客廳里就已經決定了。49. 家有淘氣男孩怎麼辦?活動是孩子認識事物的主要途徑,男孩與女孩相比,更是天生的「活動家」,精力旺盛,幾乎一刻都不閑著,幾個成人都「玩」不過他,令很多家長頭疼。某些研究證實,愛動的男孩更聰明。嚴厲制止的效果自然不佳,也有違孩子孩子天性。建議孩子提供足夠活動的機會,使其合理釋放能量。如根據其愛好帶他參加體育運動,武術、跆拳道、球類項目都是不錯的選擇,有專家建議男孩都要學習武術,首先,「功夫」是每個男孩都夢想擅長的,更主要的是能通過此種運動讓孩子注意力集中,試想,兩人較量時若稍不留神,豈不不堪設想?孩子走神吃一次虧就能記住。而且,也能強身健體,一舉三得。球類也一樣,比如籃球,男孩們同樣喜歡,而且運動講究「童子功」,早些接觸會讓孩子受益更多的。總之,建議家長疏﹥堵。當然,一定要根據孩子的興趣和意願。50. 家長若希望孩子達到某個目標,要求內容越具體越好,避免諸如「你怎麼還不改」、「你怎麼老是這樣」之類對孩子而言比較籠統的說法,他會無所適從,併產生「免疫」和反感,「怎麼辦」應多於「應該怎樣」。可以將某件事分成具體的幾個階段,家長幫孩子做理性的分析,如孩子上學(或幼兒園)磨蹭,可以將上學前的活動分解成穿衣服→整理內務→洗漱→吃早飯→上學途中(還可以更細),幫孩子分析哪一段可以快,該怎麼快,並用遊戲的方式與孩子比賽、玩,期間多鼓勵孩子,讓他看到自己的進步(孩子是很具有挑戰精神的),帶著孩子按既定的流程做幾次,並計時,多重複幾次大腦便能趨於自動程序,同時還能強化孩子的時間意識,說不定還能讓孩子學會合理統籌呢。51. 假期過後,孩子們回到學校往往都很興奮,與同伴分享自己的所見所聞,回到家後,經常還保持著興奮。此時,建議家長與孩子共同分享,而不是決然地打斷他們,讓他們「別老講一些與學習無關的事」。事實上,孩子敘述的過程本身就是一種成長;而且暢快分享完再學習往往比被生硬地打斷後繼續學習效果要好;反之,孩子今後很容易因此不會主動與家長分享自己的快樂,因為,曾經被「堵」過。52. 研究證實,嬰幼兒時期會不會爬,對孩子的發育很重要,爬得越好,走得也越好,學說話也越快,認字和閱讀能力也越強。在閱讀困難的患兒中,大多數在嬰幼兒時期缺乏爬的訓練,不會爬就走或是爬得不好。比較發現,小學生協調性好壞與其是否會爬相關性很大。鑒於此,家長不妨與孩子多玩爬行遊戲:匍匐、跪爬等,孩子喜歡挑戰,還可以加一些難度,如爬行時不準碰觸一定的限制(在卧室或客廳鋪上泡沫,以防受傷),孩子快樂中成長,家長回味童趣,親子更親密。趁著周末,準備下泡沫板吧!53. 鼓勵、讚揚對增強孩子的自信心是很有益的。但須注意得當、得法。過度地或過於輕易地濫用鼓勵和讚揚,會使孩子感到你不真誠、對他的期望過低、或不懂得什麼才是真正值得讚揚的。最好是對孩子的行為或進步給予及時的、準確的反應,比如對他說:「我看到你已經學會分數的加減了」,「你的那首詩確實寫得不錯」。這比籠統地說「好極了」,效果會好得多。54. 自信心就是相信自己的力量,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的作用。自信心是孩子學習成功的精神支柱,是孩子生活成功的精神支柱。在對孩子的教育過程中,培養他們的自信心甚至比智力教育更為重要,許多時候,孩子學習不好,往往不是智力問題,而是自信心不足的表現。孩子的自信心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在後天的生活實踐和學習中逐漸培養起來的。55. 一個人是否幸福往往取決於這個人有什麼樣的性格。所以,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長要把培養孩子良好的性格始終放在極其重要的位置。在一個孩子漸漸長大的過程中,會出現許許多多的問題。他們不僅是在身體方面慢慢長大,心理上也在一天天地變化。為人父母,千萬不要將全部的精力都放在孩子的身體上,而忽略了孩子成長的另一個重要方面——心理的成長。56. 父母身上不良的品行,諸如懶散、粗魯、急躁、狹隘、勢利、缺乏善心以及不良的生活方式等等,往往更容易被繼承,因為「壞品質」總是更有活力和傳染性,而所有優良品格則需要加倍的心力才能培植,同時它對父母的要求也更高。——新父母的教育信條57. 任何教育的進步都是極其艱難和緩慢的,與其期待國家的教育變革,不如期待學校教育的改善;與其期待學校教育的改善,不如從家庭教育的改進做起。孩子的未來不是掌握在學校,而是掌握在父母手中。58. 對一個善於思考的學生來說,他在腦力勞動上所花的時間,大約有三分之一是用在閱讀教科書上,而三分之二是用在閱讀非必修的書籍上面的,因為,說實在的,思考習慣的形成,在決定性的程度上是取決於非必修的閱讀的。如果一個學生只讀教科書,把全部時間都花費在準備必修課上,那麼學習對他來說就會變成不堪忍受的負擔,並由此而產生許許多多的災難。——蘇霍姆林斯基59. 蘇霍姆林斯基《我把心給了孩子們》——極其重要的一點是不要把孩子入學前生活於其中的大自然、遊戲、美、音樂、幻想和創作的令人神往的世界關在教室門外。在學校生活的頭幾個月和頭幾年裡,學習不應成為唯一的活動形式。只有當教師大量給予他們入學前的那種歡樂時,他們才會愛上學校。同時,又不能使學習遷就孩子們的興趣,僅僅為了不使孩子感到枯燥而有意減輕學習。60. 家庭撫養不僅僅是物質撫養,更重要的是精神撫養。作為父母,一定要自己帶孩子,特別是幼兒期,否則,親子之間的親密感必然會大打折扣,且無法彌補。「給孩子掙錢的時間不如自己陪伴孩子的時間;給孩子存錢的努力不如教孩子做人做事的努力;找奶媽帶孩子不如自己辛苦帶孩子。」61. 性格比智力更決定命運。事實上,智力只決定能力。性格是人後天形成的社會行為方式,智力、分數、學歷雖然重要,但成功的人一定是:有責任、能合作的人,能自制、能付出的人,而責任、合作、自製、付出……均為性格,而非智力。62. 「我,是怎麼來的?」「我」的胃口——喂出來的;「我」的脾氣——帶出來的;「我」的觀念——嘮叨出來的;「我」的殘忍——孤弱無助熬出來的;「我」的無恥——百般遷就出來的。——即使孩子出走、自殺、犯罪,看似孩子的選擇,卻都是父母行為的結果。63. 習慣訓練要重視第一次,第一次往往印象深刻,先入為主,具有導向作用。布置+不檢查=0,只要求不檢查,就等於沒要求。64. 從人的發展看,是體、智、德、美的順序,先要有健全的身體,然後才能學習文化,提高智力,有了文化知識才能更好地發展良好的品德,品德發展到最高水平才是美——美德。人的發展最高水平就是美。65. 在一定意義上說,品德只有靠品德去培養,性格只有靠性格去鍛煉,情感只有靠情感去感染,行為只有靠行為去指導。66. 事實證明,心靈與手巧是相輔相成的,而笨手笨腳與獃頭獃腦往往是互為表裡的。67. 聽關鴻羽老師如何解決孩子的「十小」問題,如何培養孩子良好的習慣。——養成教育的內容要細目化。父母在培養孩子好習慣的時候,一定要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提出非常具體的要求,養成教育內容要有針對性、可操作性和實效性,要把教育的內容做小、做細、做實,對孩子提要求近一點、小一點、實一點。所謂近,就是要貼近孩子、貼近生活、貼近社會,不用好高騖遠;所謂小,就是要求要小一點,以小見大,在點點滴滴、樁樁件件的小事中潛移默化,形成習慣;所謂實,就是要實在、不要太抽象,以便於孩子理解、掌握和執行。68. 衡量一個人的道德,不是看其偶然出現的行為,更不是聽其口若懸河的語言,而是看其是否有良好的行為習慣。習慣不同,人的機遇就不同。69. 烏申斯基說:「良好的習慣是人在某種神經系統中存放的道德資本,這資本不斷增值,而人在其整個一生中享受著它的利息。」福州一位幾乎文盲的下崗工人,把3個兒子都培養成了博士。人們專程到他家裡請教,這位了不起的父親說,他對孩子們的要求是每天打工回家能把他的自行車放好,能把癱瘓在床的奶奶餵飽飯。70. 英國教育家洛克說:「事實上,一切教育都歸結為養成兒童的良好習慣,往往自己的幸福都歸於自己的習慣。」著名教育家葉聖陶曾說過:「我將讓小朋友養成好習慣。我想『教育』這個詞,往精深方面說,一些專家可以寫成巨大的著作。可是,就粗淺方面說,『養成好習慣』一句話,也就說明了它的含義。無論怎麼好的行為,如果只表演一回兩回,而不能終身以之,那是扮戲;無論怎樣有價值的知識,如果只掛在口頭上說說,而不能徹底消化,舉一反三,那是語言的遊戲,必須化為習慣,才能一輩子受用。」71. 諾貝爾獎獲得者在巴黎聚會。有人問其中一位:「你在哪所大學、哪所實驗室里學到了你認為是最主要的東西呢?」出人意料,這位白髮蒼蒼的學者回答:「是在幼兒園。」「在幼兒園學到了些什麼?」學者答:「把自己的東西分給小夥伴們,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要拿,東西要放整齊,吃飯前要洗手,做了錯事要表示歉意,午飯後要休息,學習要多思考,要仔細觀察大自然。從根本上說,我學到的全部東西就是這些。」72. 「當我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如果孩子知道你在教育他,你的教育就失敗了。」成功的教育是不留痕迹的。有效的教育是把教育目的隱藏起來的教育,是不動聲色的教育,教育孩子又不讓他感覺到你在教育他,正是教育的智慧和魅力所在!73. 《述訓》何以教子?修身之道,即教子也;何以齊家?教子之方,即齊家也。一言一行,不出於恩,即出於禮;不由於義,即由於情。子生而見之、聞之,以為理固如是。其不如是,必恐父兄知之,而知之又必不恕之也,潛消其非心而暗長其善念者必多矣。——用什麼方法來教育子女?加強自身修養的方法就是教子之道。用什麼方法來治家?教育子女的方法就是治家之法。自己的一言一行不是出於恩,就是處於禮不是義,就是出於情。子女生下來就見到這一切,聽到這一切,以為本來就是應該是這樣。子女不這樣做,一定害怕父兄知道自己的行為,父兄知道一定責備自己,那麼內心不正確的思想行為就會暗暗消失,而善念就一定增多了。74. 再聽聽依然是馬卡連柯在20世紀前期對作為父母的論述:您生養兒女並且教育他們,不只是為了得到當父母的快樂。在您的家中,在您的指導下,未來的公民、未來的活動家、未來的戰士正在成長。如果您搞錯了,您將培養一個不好的人,由此而產生的痛苦不僅是您個人的,這還將給許多人,給整個國家帶來痛苦……75. 看到了蘇聯早教教育革新家馬卡連柯關於獨生子女教育問題的論述:可以肯定地說,教育獨生子女要比教育幾個孩子困難得多。獨生子女很快成為家庭的中,集中到這一個孩子身上的父親和母親的關懷,往往會超過有益的範圍。在這種情況下父母的愛在一定程度上帶有神經質。想到目前中國的獨生子女外加四位老人「無微不至」的關懷,這種「神經質」的愛是不是更甚?76. 古人之身教、言傳:「教子以身不以言,非不以言也,所言皆其所行耳。其言如是,其身不如是,子固從其身不從其言也。彼自其有生而即習見矣。」——教育子女要用身教而不用言教。不是不用言教,是因為言語說的都是本身的行為罷了。如果說的是這樣,做的不是這樣,小孩子就會服從你做的而不服從你說的。77. 讓快樂學英語成為一種習慣(王一峰 北京新東方學校「酷學酷玩夏令營」項目經理)一、每天陪伴孩子晨讀半小時,讓孩子的嘴巴記住晨光的味道,培養孩子的語感。二、中午時分,將製作的單詞卡片拿出來和孩子一起記憶,在夏日的午後與孩子比賽記單詞。三、下午3、4點,在一杯酸奶的陪伴下,和孩子一起閱讀一篇英語美文,提高孩子的閱讀能力。四、傍晚時分,伴隨悠揚的樂曲,和孩子一起學唱一支英文歌,美妙的歌曲讓孩子記住更多漂亮的英文句子。五、夜幕下,伸伸懶腰,喝一杯牛奶,和孩子一起看一部原版英文電影,讓愜意的一天在英語的陪伴下帶來無窮的好心情!78. 友善用腦,打造快樂假期(李薦 北京學習科學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友善用腦是運用腦科學、心理學的研究成果指導孩子,讓他們輕鬆學習、快樂學習的好方法,友善用腦相信:如果按照人的大腦規律學習,那麼「所有的孩子都是天生的學習者」!友善用腦建議: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親身的體驗遠比書本的知識更能激發孩子的興趣。在活動中孩子能養成注意觀察、善於提問、勤於記憶的習慣,滿足其與人交往的需求,比上各類學習班、輔導班,讓孩子無休止地對付怪題難題有益得多。二、健康向上的積極態度遠比高分更重要高壓下取得的高分不會給孩子帶來樂觀、自信、堅定的意志品質,反而會使他產生厭倦的心理。暑假讓孩子融入社會,在團隊活動中自我挑戰,在同伴互助中感受成功,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這是課堂不能給予孩子的。79. 培養孩子自我管理能力(齊大輝 北京市家庭教育研究會常務理事)一、有商議安排孩子做什麼一定與孩子先商議後執行,做到事前有商議、事中有提示、事後有總結。二、有準備安排事情一定要先有準備後有行動,比如旅遊應先上網查好資料、帶上地圖、備好物品再出門三、有工具在各種活動中,應提示孩子利用工具記錄發生,比如地圖、指南針、太陽鏡、日記本、筆紙、照相機、手機等。四、有數字用數據說話,創造機會讓孩子將有趣的發生用數據描述,養成用數據說話的好習慣。五、有重複將要做的事情讓孩子養成先口頭重複目標,後行為執行的好習慣,將錯誤消滅在開始前。80. 創造一個適合孩子的家庭環境——閔樂夫(原北京教科院家庭教育研究與指導中心主任北京市家庭教育研究會副會長)家長朋友:現在,孩子主要的生活空間就是您這個家。您創設了一個適合孩子健康成長的環境嗎?居住環境:最好有孩子單獨的房間、床、書桌、書架、檯燈和時鐘,鼓勵孩子自主掌握時間,制定科學作息時間表。飲食環境:關注食品安全,給孩子均衡的營養膳食,葷素搭配,多吃蔬菜瓜果,多喝白開水、綠豆湯。學習環境:假期的學習,更要注重生活的學習。讓孩子學習一兩種家務勞動技能、培養一兩種興趣愛好、參加一兩次社區公益活動、熟悉一兩項體育運動、參觀博物館名人故居美術館、欣賞木偶劇音樂會,接觸大自然,也是學習。特別是學齡前幼兒和小學生,家長要支持孩子多玩。81. 研究發現,父親參與家庭教育的程度與孩子邏輯思維的開發及其自信心的建立成正相關關係,顯然影響到孩子日後的生活質量,忙祿的父親們,從父親節開始,多些時間陪自己的孩子吧!82. 家庭教育的最好境界:讓每位爸爸成為孩子敬仰的英雄;讓每位媽媽成為孩子崇拜的偶像!83. 九大秘訣,讓孩子愛上你 :1、就是把自己也變成孩子2、和孩子密切相處。3、注意孩子的反應與態度。4、體會孩子的感受。5、解孩子的發展程度。6、回答孩子的問話。7、避免用負面意義的說話語氣。8、經常變換新鮮的話題。9、充實孩子的生活經驗。84. 父母是孩子接觸最多的人,父母的言行就自然成了孩子自覺不自覺的模仿對象。想讓孩子學好,父母首先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做好孩子的楷模。85. 尊重孩子說起來簡單,實際上很多家長都沒有做到,也做不到。尊重孩子,首先要把孩子當做一個獨立的個體來看;其次要認識到孩子有孩子的生活世界;再次,盡量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用孩子的思維思考世界。86. 給孩子樹立榜樣。不過,榜樣必須是孩子真心喜歡,認同的。比如說爸爸,如果爸爸是個出色的人,而且孩子也對爸爸充滿敬佩,那麽,就可以讓孩子有意識的模仿爸爸,像爸爸學習。87. 家庭成員必須要統一孩子的教育方向,不能面對具體問題的時候,東說東的,西說西的,讓孩子無所適從。有的家長說,孩子就是孩子,父母中的一個對孩子進行了嚴厲的批評或責備,當然希望另一位給孩子一個台階下,讓孩子回到正常生活中來,不然對孩子太不近人情了。歧視,這王全是對家庭教育的一種誤解。88. 教育孩子切記不要翻舊賬,不要累積。要堅持及時原則,碰到具體問題,採取具體的辦法處理,絕不延期解決。89. 看看孩子們到底在做些什麼。看之前不要輕易下結論,做決定,一定要耐心觀察。通過觀察,對孩子外在的表現出來的特點有一個大體的了解,才會更好的與孩子進行溝通。90. 在培養孩子的注意力時,並不一定要體現在教孩子讀書時,孩子的注意力能堅持多久,而應該在孩子做任何事情時,不如說玩遊戲,唱歌,跳舞,做手工等活動時,對孩子的注意力加以控制。91. 每個人都離不開錢,孩子照樣離不開錢,這是事實,所以,不要迴避。重要的是,要從小培養孩子的理財意識,要讓孩子養成良好的理財習慣。92. 電腦進入家庭是信息時代的需要,孩子能夠較早的接觸電腦,是孩子的幸運,值得鼓勵。但是,一方面,要鼓勵孩子獨立使用電腦;另一方面,要盡量讓孩子從電腦里學到有意義的知識。特別要提醒的是,孩子玩電腦的時間不宜超過半小時。93. 家庭教育方法:第一、家庭環境熏陶法。第二、言傳(教)與身教法。第三、聆聽與溝通法。第四、鼓勵(表揚)與懲罰(引導)法。第五、說服教育法。第六、暗示提醒法。第七、榜樣影響法。94. 每一個孩子都有其自身的不同年齡的心理特點,引導不聽話的孩子、撒謊的孩子,父母千萬不要把一個固定的公式硬加於孩子身上,而是要按照不同年齡、不同個性,在孩子身上找到解決的方法,從而為孩子創造能夠自覺聽話的成長環境。95. 有些父母總是將自認為正確的教育方式強加到孩子身上,而不是去站在孩子的角度,不是從孩子身上學到管理孩子的方法,那麼,久而久之,孩子就會變得越來越難以控制。同時,這樣處理孩子問題的方式,也不利於孩子健康地成長。96. 為人父母者,首先要了解孩子的個性,其次要深入孩子當中,與孩子相互學習;再次想方設法與孩子建立合作的方法,最後才能與孩子之間建立「雙贏」的教育方法。這樣一來,孩子既能按照父母的要求得到了良好的成長,父母又能為孩子提供一個平和安靜的家庭環境。97. 家庭教育關鍵的十個「一分鐘」1、 一分鐘接觸——父母摸摸孩子的頭、肩膀,握握孩子的手,通過接觸來傳遞父母與子女的親情,傳達給孩子愛和力量。2、 一分鐘傾聽——不要總是讓孩子聽,父母可轉換一個角度,傾聽一下孩子的心聲,走進孩子的心靈世界。在傾聽孩子講話時,一定要精力集中、態度和藹。3、 一分鐘遊戲——笨拙的孩子在遊戲中找樂,聰明的孩子在遊戲中求知,傑出的孩子在遊戲中增智。遊戲可以增進父母與孩子的情感,提高孩子的生活興趣,調整孩子的精神狀態。父母帶孩子進行的遊戲,必須是健康的、積極的、有趣味的。4、 一分鐘矯正——孩子有過錯時,父母一定要明確指出正確的行為應該怎樣,錯誤的行為將會帶來怎樣的危害,矯正孩子的錯誤行為,不可任其發展。但面對孩子的錯誤時,父母首先要弄清這個錯誤行為是孩子主觀因素還是非主觀因素造成的,其嚴重程度如何。矯正孩子的錯誤還要注意場合,語言要平緩,態度要溫和,不可急於求成。5、 一分鐘激勵——激勵能使人永遠充滿自信。父母要有耐心與恆心,激發孩子的生活、學習興趣,激發孩子的自信心,不斷促進孩子發展。6、 一分鐘讚美——孩子的身上總會有他獨特的優點,作為父母要注意發現孩子生活、學習中的優秀表現,抓住最佳時機進行讚美。在讚美的過程中,要注意方式、地點、語調、時機、程度等。7、 一分鐘參與——在一個家庭中,父母應尊重孩子的主體地位,應該了解孩子的意見,讓孩子參與家庭大事的管理,儘可能形成共識,這將有利於家庭良好氛圍的形成。在孩子參與過程中,父母應尊重與引導相結合,不要什麼都順從孩子。8、 一分鐘懲戒——孩子出現非常嚴重的過失行為,一定要進行懲戒,否則孩子就有可能走向錯誤之路。因此,父母要表明自己的態度,指出錯誤的性質,責令其改正錯誤,但決不可動手傷害孩子,避免產生對立情緒。9、 一分鐘示愛——要讓孩子懂得:你是父母最疼愛的人,即使在你出現嚴重問題時,父母對你進行懲戒,也是父母在履行愛的責任。10、一分鐘期盼——父母對孩子的期盼應當讓孩子知道。比如,父母可以在恰當的時機跟孩子談談自己成長的心路歷程,讓孩子知道父母不希望孩子遭遇同樣的挫折,還可以和孩子一起暢談美好的人生理想。但父母對孩子的期盼應該是理性的、實事求是的。98. 讓孩子受益終身的9個習慣好習慣之一——積極選擇1、 經常對孩子講事情的兩面性,讓孩子懂得任何事情都有積極的一面和消極的一面。2、 用積極的眼光看待孩子,賞識他們的長處,並告訴孩子積極看待問題的好處,讓他們對積極的選擇有切身體會。3、 對孩子存在的短處,要客觀看待,甚至積極看待,相信孩子會越來越好。4、 當孩子心情不好的時候,告訴他用積極的心態去解決問題。5、 在家裡營造輕鬆愉快的生活環境。好習慣之二——獨立是前提1、 幫助孩子發現自己的能力。2、 能放手的時候盡量放手。3、 尊重孩子的選擇是讓孩子獨立的前提。4、 讓孩子有獨立的思想。好習慣之三——強烈的責任心1. 從簡到繁,從易到難,在家庭中有意識地給孩子布置一些適當的、力所能及的任務,如打掃衛生、負責給花草澆水等,看他能否完成,完成了立即加以鼓勵。2. 聽取孩子對家庭生活的建議。3. 讓孩子學會自我服務,不要總是對孩子說:「你還小。」「你不懂。」「你不行。」而要給孩子一定的鍛煉機會。4. 強調做事的結果,使孩子養成凡事要麼不做,要做就要做得認真、做得出色、做得卓越的自我要求。5. 父母不要輕易給孩子許諾什麼,給孩子提出的要求要符合他的年齡特點,否則孩子容易養成說了不算,算了不說的壞習慣。好習慣之四——持之以恆的毅力1、 給孩子訂立一些具體的目標,每天堅持去做,並及時鼓勵他們。2、 當孩子堅持做一件事取得一定成效時,給他們一個獎勵。獎勵未必是物質的,可以是一個眼神,一個微笑,或者給孩子做一個進步記錄。3、 從容易培養的習慣開始,逐漸培養孩子的毅力,這樣慢慢就可以達到持之以恆。好習慣之五——充滿自信1、 自信和自卑往往一念之差。2、 自信在於積累。3、 培養孩子的釘子精神。4、 要讓孩子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好習慣之六——懂得尊重1、 尊重的重要特點是給人發展的機會,張揚每個人的個性。2、 要尊重孩子的想法,不要總是把孩子看成被教育的對象,給孩子表達自己意見的機會。這樣,就意味著父母在給孩子做出榜樣,讓孩子懂得什麼是尊重。3、 尊重別人的勞動。4、 尊重不同階層的人。5、 尊重的前提是民主,因此父母要儘可能地在家庭中創造民主的環境,這是無聲的培養。好習慣之七——保持誠信1、父母以身作則,言行如一,對同事,對朋友,對鄰居,對孩子講究誠信,講話要誠實、有信用。2、如果出現了問題,父母不要推卸責任,也不要教孩子推卸責任。3、給孩子建立一個「信譽存摺」,每次孩子做了誠信的事,都要在上面記上一筆,這樣就相當於給孩子一些鼓勵。時間久了,誠信的習慣就會慢慢養成。4、不存僥倖心理,不貪小便宜。好習慣之八——利人利己1、父母在家裡盡量找一些大家都感興趣的事情做,大家有興趣,對大家都有利,做得高興,玩得快樂,讓孩子體會「利人利己」的價值。父母不要僅僅考慮孩子的興趣,還要把自己的興趣加進去,讓孩子學會考慮父母的愛好和利益。2、找一些損人利己、損人害己的報道拿給孩子看,及時與孩子討論,分析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讓孩子說說怎樣做人最適合。3.到市場上買了一件孩子喜歡的東西,就要讓孩子明白買賣成功的原則就是利人利己,我們得到了喜歡的東西,商人賺了錢。如果讓商人賠錢,他肯定不會把東西賣出去。4.在孩子和朋友交往的過程中,鼓勵孩子為他人考慮。可以先從身邊人做起,比如為父母著想,為爺爺奶奶著想,為同學著想等等。好習慣之九——善待他人1、 善待他人就要學會了解人。2、 善待他人就要學會欣賞人。3、 善待他人就要學會關愛人。99. 8位教育大師給父母的建議不要在飯桌上爭吵、下班後盡量多和孩子在一起、逐漸向他灌輸對學習的熱愛、紀律並不是多餘的、制定目標,而不是懲罰、打罵是在教孩子使用暴力、擔當起家長的責任、給孩子閑聊的樂趣100. 課堂學不到卻能改變孩子一生五句話1、 第一句話是:優秀是一種習慣。2、 第二句話是:生命是一種過程。3、 第三句話是:兩點之間最短的距離並不一定是直線。4、 第四句話是:只有知道如何停止的人才知道如何加快速度。5、 第五句話是:放棄是一種智慧,缺陷是一種恩惠。101. 這樣做父母才是最優秀的家長要學會從容面對、無條件愛孩子、堅持原則、熱愛學習、轉移注意力、經常鼓勵和表揚孩子、移交權力、學會微笑、陪伴孩子、理順與孩子之間的關係。102. 8個關鍵問題決定孩子一生命運1、 如何讓孩子樹立樂觀向上的心態2、 讓孩子學會感恩,懂得寬容3、 培養孩子直面挫敗的勇氣4、 教會孩子自我保護5、 讓孩子敢於夢想6、 隨培養孩子良好的溝通技巧7、 教會孩子合理使用錢財8、 幫助孩子正確認識自我103. 看易做難的10條愛子原則1、 第一條:家教軍規的目標是讓孩子擁有健康、快樂、成功的人生。每一位家長都要遵守。2、 第二條:家教軍規的總體思路是讓家長關心孩子的精神世界,不斷引發孩子的成長動力。3、 第三條:無條件地愛孩子,並讓他感受到。愛是孩子自我價值的源泉,並將伴隨他終生。4、 第四條:父母每天都要鼓勵孩子。不斷告訴自己的孩子:「你一定行!爸爸媽媽相信你!」5、 第五條:當孩子進步時,及時表揚孩子。表揚使孩子將正確行為固定下來,下次接著做。6、 第六條:幫助孩子辨認是非。客觀地告訴孩子什麼是對,什麼是錯,建立孩子的價值觀。7、 第七條:理解和傾聽孩子。孩子的行為在他自己看來是有理的,理解是走進心靈的通途。8、 第八條:多抽時間陪伴孩子。家長在孩子的身邊將消除孩子內心的孤獨、無助和恐懼感。9、 第九條:批評孩子要講究技巧。批評要針對具體的錯誤,並要以孩子對你的信任為基礎。10、 第十條:幫助孩子制定行為規則。無規矩不成方圓,有了規則,孩子的行為就有了依據。104. 不打不罵也能教出好孩 第1招 給孩子創造良好的成長環境第2招 做孩子人生成長的好榜樣第3招 放下父母架子,平等對待孩子第4招 信任孩子,做孩子的好朋友第5招 永遠用溫和的態度對待孩子第6招 向孩子敞開自己的心扉第7招 凡事都要與孩子商量第8招 和孩子一起分享喜怒哀樂第9招 主義和孩子說話的語氣第10招 鼓勵孩子說出內心的想法第11招 善聽孩子的弦外之音第12招 不用命令的口氣跟孩子講話第13招 尊重孩子的秘密和個人隱私第14招 尊重孩子的個人興趣第15招 尊重孩子的理想和追求第16招 尊重孩子的意願和想法第17招 尊重孩子的各種權利第18招 尊重孩子的人格尊嚴第19招 尊重孩子的朋友第20招 發現和放大孩子的優點第21招 永遠別說傷害孩子的話第22招 不在孩子面前嘮叨個不停第23招 「蹲下來」和孩子說話第24招 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問題第25招 用溝通走入孩子的內心世界第26招 與孩子交流時多聽少說第27招 用溫和的建議走進孩子的心靈第28招 不用權威的口吻指責孩子第29招 從生活細節上體貼孩子第30招 讓孩子感覺到深深的愛第31招 包容孩子的過失第32招 寬容孩子的缺點第33招 理解孩子的壞脾氣第34招 多抽些時間陪陪孩子第35招 不將過高期望強加在孩子身上第36招 不扮演孩子的「監工」第37招 讓孩子自己作決定第38招 給孩子自由支配的時間第39招 不把家變成死板的教室第40招 給孩子自由發展的空間第41招 允許孩子發發小脾氣第42招 不急於糾正孩子的「出格」第43招 不要和逆反的孩子較勁第44招 永遠不對孩子進行體罰第45招 不粗暴專制地對待孩子第46招 賞識孩子的努力和勤奮第47招 及時誇獎孩子第48招 對孩子進行合理獎懲第49招 在他人面前讚揚孩子第50招 用讚美點擊孩子的缺點第51招 肯定孩子的「叛逆」第52招 不對孩子進行威脅第53招 適時靈活地激勵孩子第54招 肯定和欣賞孩子的閃光第55招 不對孩子一味指責第56招 不對孩子下否定的預言第57招 不拿孩子和他人隨便比較第58招 多一些引導,少一點控制第59招 用小紙條和孩子進行交流第60招 不向孩子提苛刻條件105. 你關注孩子的心靈需要了嗎? 心理學家研究分析,每個孩子都有下列4種心理需要:父母的愛護和關懷;被接受、被尊重;得到別人的讚賞;在家裡有地位。有些孩子可以利用好的行為表現,來取悅父母得到讚賞,滿足心理需要;但有些孩子卻不能做到這些。當他們的心理需要得不到滿足時,便會以不適當的行為作為補償: 一、引起注意:孩子需要得到父母的注意,才會感到自己被父母重視。而當孩子不能從好的行為取得父母的注意,便會用不對的行為來達致目的。 二、爭權力:像成年人一樣,孩子覺得自己是重要的,需要得到別人尊重和接受。當孩子覺得父母用權力來支配自己,就會以反抗來表現自己的能力。父母愈是行使權威,孩子的反抗就愈大。 三、報復:孩子在與父母爭權力的過程中,往往是失敗者;便轉用報復的行為來刺傷父母的心。孩子覺得這樣才令父母知道他的重要。 四、自暴自棄:當孩子覺得自己全無價值,就連對抗和報復的勇氣也失去,則會透過表現無能來逃避別人對他的要求。 過分保護、同情、控制和支配孩子,均屬於不尊重的行為。負責任的父母應以友善和嚴謹的態度,給予孩子選擇自由,同時讓孩子親歷此次抉擇的結果。106. 幫孩子走出「心疲」泥沼 一、減輕精神壓力全面評價孩子 二、幫助孩子明確奮鬥目標,激發自信心 三、教育孩子正確對待社會輿論,提高自我心理調節能力 四、改善營養,保證孩子睡眠 107. 訓練孩子心理健康的10錦囊錦囊一、注意不要過分地關心孩子。錦囊二、不要賄賂孩子。錦囊三、不要太親近孩子。錦囊四、不要勉強孩子做一些不能勝任的事情。錦囊五、不要對孩子太嚴厲、苛求甚至打罵。錦囊六、不要欺騙和無謂地恐嚇孩子。錦囊七、不要在小夥伴面前當眾批評或嘲笑孩子。錦囊八、不要過分誇獎孩子。錦囊九、不要對孩子喜怒無常。錦囊十、要幫助孩子去分析他所處的環境。108. 五種家庭精神垃圾侵襲孩子 1. 粗俗的語言2. 暴躁的脾氣3. 夫妻關係不融洽4. 不良習慣5. 不良嗜好
推薦閱讀:
※沙苑子的功效與作用、禁忌和食用方法
※幾種常用的起卦方法
※超量服用感冒藥可能威脅生命 六大方法助你遠離危害
※六爻預測財運的方法和實例
※總掉發可能是洗頭方法錯了!10個洗頭錯誤,幾乎人人都犯…
TAG: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