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淵明身世和故里之謎 出生宜豐出仕隱居於九江

陶淵明身世和故里之謎 出生宜豐出仕隱居於九江
http://www.jxnews.com.cn 2004-09-20 22:32
陶淵明身世和故里之謎 29歲前:出生成長於宜豐 29歲後:出仕隱居於九江(圖)
【字體:大 中 小】【進入論壇】

晉代古磚 淵明故里遺迹處

身世之謎千古懸疑

陶淵明,江西最偉大的詩人,也是中國文學史上堪與屈原、李白、杜甫、蘇軾比肩的偉大詩人。

陶淵明究竟是何方人氏,文學史上似早有定論。劉大傑先生的《中國文學發展史》引述梁啟超的考證,認為陶淵明生卒年為公元372年至427年,潯陽柴桑(即今江西九江人);朱東潤先生在1962年由中華書局出版的《中國歷代文學作品選》中也持同一說法。國內其他陶淵明研究學者在介紹陶淵明生平時,大都沒有越出這個說法。

但文學史上最為奇怪的事情發生了。陶淵明自己從來沒有說過是哪裡人,甚至也不說生於何時何地。於是,在陶淵明的出生年份上,就出現了公元365年、公元369年、公元372年等等多個版本。

學者們從陶淵明的作品中,也只看到「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亦不詳其姓字」、「依依昔人居」、「昔日居南村」、「挈杖還西廬」、「去歲家南里」、「疇昔家上京」、「草廬寄窮巷」、「居止次城邑」、「家為逆旅舍」……這些讓人墜入雲里霧裡、語焉不詳的「自述」。

陶淵明辭世不久,與他同時代的文學家顏延之作文紀念。但顏延雲在文中(《陶徵士誄並序》)也只說:「有晉徵士潯陽陶淵明、南嶽之幽居者也。」卻不說明陶淵明的壽數幾何,也不說陶淵明卒於何月何日及葬於何地。看來,陶淵明作為一個大隱士,真的是貨真價實,名不虛傳,連生卒的時間地點都隱去不載了。

於是,中國歷史上一位偉大詩人的生死之謎就這樣成了千古疑案。

洗墨池遺迹

淵明筆下歸園田居處

故里歸屬眾說紛紜

現在我們來看看史書中的記載,其中也是大有蹊蹺的。

陶淵明逝世半個世紀後,南朝齊永明五年(公元487年),在沈約所撰的《宋書·隱逸傳》中,陶淵明第一次上了「正史」。沈約的記載是:「陶潛……潯陽柴桑人也。」此後,梁朝昭明太子蕭統的《陶淵明傳》、唐初李延壽編的《南史》均依此說。而在南朝無名氏的《蓮社高賢傳·陶潛傳》中卻明明白白地寫著:「陶潛居潯陽柴桑。」我們要注意作者所用的「居」字,居即是住。也就說作者只表明陶淵明是住在潯陽柴桑。大家都知道「蓮社」是晉代高僧慧遠在廬山創立的,並且是一個宗教學術團體。慧遠、陶淵明、陸修靜三人還留下一段「虎溪三笑」的千古佳話。這三人中,慧遠為佛教大宗師,陸修靜為道教泰斗,陶淵明則是儒教代表人物。「無名氏」關於陶淵明的記載,從地源、時代來推斷,應該是「去之不遠」,可以依據的。

所以,到了唐代唐太宗時房玄齡等撰寫《晉書》時,便在《隱逸·陶潛傳》篇中刪除了前人「潯陽柴桑人也」這個判斷句。這說明房玄齡已對沈約關於陶淵明的身世說有了疑惑,乾脆刪去不載。

直至北宋朝廷史官樂史奉敕命修撰《太平寰宇記》時,出現了「淵明始家宜豐,後徙柴桑。」這樣的說法,在「正史」上第一次指出陶淵明故里在宜豐。從此,淵明故里便有了柴桑和宜豐兩種說法。

到了近現代,在眾多江西史家、學者的筆下,均一再論述陶淵明故里的存疑問題。

1943年宜豐人劉扶青、盧榮光在擔任《江西通志》編纂委員時,向編委會提出將陶淵明籍貫改隸宜豐的報告。後因抗戰,編纂工作告停。但今天仍可看到當時由該編委會編印的《江西全省歷代人物謚號表》中列有「陶潛,謚號靖節,柴桑或宜豐人」這一提法。

1985年,江西師大歷史系編的《江西主要歷史人物》和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江西省情匯要》以及《江西十大歷史名人簡介》中,均寫道:「陶淵明,柴桑(今九江)人,一作宜豐人。」

這是謹慎的寫法,這也是存有疑問的寫法。在眾多讀者看來,依然是撲朔迷離、模稜兩可:陶淵明的身世、故里之謎,真的是那樣無解嗎?

淵明故里今貌

陶淵明歸葬處崇貞寺古磚

譜牒方誌破解疑團

上世紀80年代初,宜豐學者凌誠沛主持組建了「陶淵明始家宜豐」研究小組。前後經過近20年的調研考證,他們確認陶淵明於晉哀帝興寧三年(公元365年)出生在江州豫章郡康樂縣義鈞鄉南山北麓安成村,即今天的江西省宜豐縣澄塘鎮新安村的安成自然村。公元393年,陶淵明時年29歲,攜妻(王氏)及子(儼)離開南山陶家坪赴江州任祭酒。此後淵明一家在潯陽居住了24年。其間,陶淵明因王氏妻亡,繼娶潯陽翟氏,生俟、份、佚、佟四子。公元399年,淵明曾任荊江二州刺史桓玄幕僚。公元404年,淵明任鎮軍將軍劉裕參軍。公元405年3月,為建威將軍劉敬宣參軍。8月為彭澤縣令,11月即自免職,作《歸去來兮辭》。從此,不再出仕,歸居園田。公元416年,陶淵明52歲,與妻翟氏攜幼子佟回到宜豐故里,修葺南山舊宅而居之,11年後,陶淵明卒於星子栗里,後歸葬康樂縣義鈞鄉之七里山,即今宜豐澄塘鎮的七里山。

上述考證的結果,第一次給了陶淵明生平事迹一個清晰完整的印象。

江西、湖南、安徽、廣西、重慶5省市14個縣的陶氏家譜及《陶氏史記》,現存最早的明嘉靖《江西通志》及明崇禎《瑞州府志》、清同治《安福縣誌》等一些方誌,元明清三朝欽定的《一統志》等有關記載,均成為了凌誠沛他們這一結論的史料佐證。在這些家族譜牒及官方誌書中,無一例外地均記載著陶淵明父親陶敏因出任安成太守,從江州潯陽居康樂縣義鈞鄉七里山之南,晉興寧三年(365年)淵明在此出生。今天的宜豐澄塘鎮七里山安成村,其地名即因陶敏曾任安成太守而得。安成村現仍存古代安成舊址。在七里山出土的晉代墓磚,也旁證了「晉陶淵明墓在義鈞鄉之七里山」的可能性。今天,安成村人多為陶姓,並自稱為淵明幼子佟之後人。安成境內靖節祠、故里讀書台、洗墨池、柳齋棋局、東籬下、松菊園、東皋嶺、賦詩灣、醉卧石等淵明遺迹遺址尚有可聞。漫步在淵明宜豐故里,仍可以感到淵明的遺風尚存。

誠如近代史學家胡思敬的分析,東晉時期,戰亂頻仍,人民的遷徙成為家常便飯。陶淵明在宜豐生活期間,因為年少,加之地偏一隅,即使有什麼事迹,也讓後來記錄的人無從了解。自從陶淵明舉家遷居到潯陽柴桑後,顏延之、王弘等人均仰慕淵明風采,所以將陶的事迹記載得特別詳細並廣為流傳。陶淵明雖然隱其身卻不得隱其名,便是自然而然的了。

胡思敬所論(見其著作《鹽乘·陶潛列傳》),道出了陶淵明29歲前生平湮沒無聞的原因。而凌誠沛及研究小組人員從散落各地的陶氏家族譜牒、歷代方誌等入手,梳理考證出陶淵明的生平事迹,應為陶淵明研究探索的又一重大成果。(本文引述陶淵明始家宜豐之材料,均為凌誠沛先生研究整理所得,特此說明。)

推薦閱讀:

陶淵明辭官
平淡之宗陶淵明的三首詩,用家常話道出人生境界,看看吧!
最能讀懂陶淵明的十首詩
【歸去來辭】(陶淵明)

TAG:陶淵明 | 隱居 | 出生 | 九江 | 出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