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韓國喝酒
余 斌
韓國人愛喝酒。地不分南北,人不分男女,都愛。
通常喝的酒,大致是三種:啤酒、馬格利、燒酒。
並非沒有別種酒,有的。比如果酒,覆盆子釀的,蒲公英釀的,其他水果釀的,不在少數。蒲公英釀的,有一「白花」系列,有不同的檔次,都甚有名。平日並不顯山露水,逢中秋之類的節日即出現在超市的顯著位置,大賣。買回去當然是喝,然一大功用是祭祖,生者、逝者同飲。
都說韓國酒度數低,其實高度的也有。「安東燒酎」在酒鬼中頗負盛名,四十度。不能望中國白酒項背,與西人的烈性酒如威士忌、伏特加相比,總算平起平坐。「酎」字現代漢語里幾乎不用,到韓國才頭一回看到,《左傳》 里說「酒之新熟重者為酎。」《說文》 謂「三重醇酒也」,蔡扈 《明堂月令》 則有「天子飲酎」之語。多次的釀,也不可能達到四十度,總是言酒之醇,指好酒就是了。
以上種種,在韓人日常生活中「能見度」並不高,大些的超市,貨架上常設,便利店就沒有,餐館裡也難得一見。酒桌上常見,超市裡時見人往購物車、購物筐里放的,還是啤酒、燒酒、馬格利。
啤酒是舶來品,不消說得。韓國雖有自產的CASS、HITE之類,大多數人通常喝的也是這些牌子,他們倒是心存鄙意,唯是價廉,價格幾乎是進口啤酒 (包括中國的「青島」、「哈爾濱」) 之半。酒精度向西人看齊,一概是五度。國內便宜啤酒,常是酒精度上的花樣,三點幾,乃至二點幾,這個低酒精度的國度里倒看不到。
有意思的是,韓國人吃飯歸吃飯,喝酒歸喝酒,專門喝酒的地方,乃以「啤酒」名,稱「啤酒屋」。啤酒屋與也是喝酒所在的炸雞啤酒店,並非只供啤酒,至少燒酒是有的,故以「啤酒」相號召,屬以偏概全。何以如此,不得而知。啤酒「洋」,「啤酒屋」著一「屋」字,聽上去卻不「洋」,事實上韓國獨有。日本的「居酒屋」喝酒之外供飯,啤酒屋則不然。真正洋派的喝酒處是酒吧,韓國西化程度相當高,酒吧自然不少,然那屬於高消費場所,且只供各種洋酒,燒酒不予。比起來,啤酒屋要親民得多。
以市場而論,說啤酒在韓國已是三分天下有其一,絕對不過分,當然,真正本土化的,還是馬格利和燒酒。
「馬格利」是韓語的音譯,其實就是米酒,一般是六度,因未加過濾或只簡單過濾,有部分沉澱物,喝前要搖勻。搖晃過後類乳酸菌,呈乳白色,有些混濁是自然的,相對清酒,稱為「濁酒」,很是寫實。古詩詞里常提到濁酒,近人李叔同 《送別》 里還有「一斛濁酒盡余歡,今宵別夢寒」之句。讀「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萬里中原烽火北,一尊濁酒戍樓東」等句,頗能體會其中的心事浩茫,愁緒萬端,唯不求甚解,只當「濁酒」是修辭,未嘗深究,更沒想坐實。
來韓國後有段時間天天喝馬格利,並未往濁酒上面想。某日一大瓶喝下去,居然微醺,不相干的,忽有「原來如此!」的憬悟。不知古人的「濁酒」是何模樣,喝馬格利,也算得其彷彿吧? 後來和韓國同事喝酒閑聊,我便誇大其辭,舉為「頓悟」的一例。
不知為何,我們的酒,喜歡拿顏色說事,作黃、白之分。烈性酒稱「白酒」也就罷了,稱「黃酒」者,典型的如紹興黃酒,其實是醬油色,以原料論,應稱米酒才是。凡稻米產區,必有自己的米酒,其色各異,西安的稠酒作奶白色,寧波的糯米老酒無色透明,湖北十堰的黃酒則真有幾分黃。還有叫作「鮮黃酒」的,某次一學生從老家拎了一大桶來,渾黃之外,上面漂一層醪糟。未知是不是該以「濁酒」論,清濁之分在過濾與否,陸遊所謂「莫笑農家臘酒渾」會不會這樣的「渾」法? 馬格利酒沉澱物是更細碎的顆粒,不似醪糟,米粒典型猶存,且是沉於下而非浮於上。
中國各地的米酒釀法有異,味道各別,馬格利也一樣。最流行的「長壽牌」並非一統天下,各地都有小眾的口味。其間的差異,似乎和往裡面加什麼有關,加玉米、加參或其他藥材的都有。我喜歡的是京道揚州產的一種,鍋巴釀的,有特別的焦香。近年有商家欲將馬格利時尚化,加入果汁,號稱「馬格利雞尾酒」,其味不倫不類,總覺有點旁門左道。
在韓國餐館裡飲馬格利,都是用碗,不似喝啤酒、燒酒,用杯。下酒菜是喚作「蔥餅」的一種煎餅,麵糊和海鮮之外,有大量的蔥。這幾乎是喝馬格利的標配,當然,反過來說亦無不可。雨天吃蔥餅,飲馬格利酒是韓國人的習慣,據說特有味道。我想像在韓屋那樣的房子里,廊前席地而坐,看外面細雨霏霏,聽檐上雨聲潺潺,慢條斯理地喝馬格利,確似有一種閑情。
但馬格利能叫「酒」嗎? 似乎韓國人也不大認賬,年輕人尤其不耐。專門喝酒的地方是不供馬格利的,就像西人的酒吧里不賣葡萄酒。以那度數和口感,宜乎拿來佐餐,或是當飲料。真要喝酒,還得是燒酒。
燒酒大都是360ML的綠色小瓶盛裝,拜韓劇之賜,在我們這邊,早已混了個臉熟。韓劇中幾乎必有喝酒的一幕,桌上多半豎著這樣的小瓶,拋頭露面的機會,遠在馬格利、啤酒之上。真喝過的人則必大搖其頭:聞不到酒香尚在其次,關鍵是味道淡出鳥來,像是兌了水。照韓國人的宣傳,燒酒風行歐美,被目為東方烈性酒中的極品,銷量之大,中國白酒難望項背。真讓人無語。
我的解釋是,西人喝威士忌、伏特加之類,是要加冰塊的,等於往裡摻水,燒酒倒省事,先給你摻好了。中國酒徒斷斷不能接受。白酒通常五十度,燒酒只二十度上下,其間的落差,真是不可以道里計。以白酒的期待而飲燒酒,不啻為假酒,已屬厚道。二十度,釀也釀出來了,燒酒卻是蒸餾,又不加任何香料,弄得無色無味,與白酒相比,只一個字,寡。
然而韓酒宗主,厥推燒酒。習慣之外,燒酒風行的一大原因,是性價比高。在啤酒屋,一杯500ML的啤酒3500—4000韓幣,一瓶燒酒則是3000-3500(超市裡只要1200,合人民幣六七元錢),以酒精含量換算,要醞釀出同樣的酒意,選擇啤酒要花四五倍的錢。此所以沒收入的學生,通常是舍啤酒而就燒酒。
因為度數低,韓國人乾杯要比我們爽快得多。事實上他們原本就是大口喝,一口一杯是常事,喝白酒抿一口的喝法是沒有的。相應的,說酒量,韓國人都是以瓶計。上漢語口語課,用的是韓國人編的教材,有一課是「啤酒屋」,有「不醉不歸」等酒語。我順便做調研,問了幾個學生,能喝多少? 一女生說,一瓶;一男生說,就兩瓶吧。我趕緊叮囑,中國人論酒量都是以兩計,日後到中國,喝酒時萬不可如此作答,不然,歸不得了……
推薦閱讀:
※1976年往後12年,韓國籠罩在一個人的「鐵腕」之下!(16)
※【醉美韓國】四月裂帛
※韓國整形術、日本化妝術、中國ps,這三大邪術合體比泰國變性術還誇張10倍!
※中國唯一被流放高麗的皇帝,現韓國有其四萬後裔
TAG:韓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