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有「垃圾觀眾」後有「垃圾電影」?馮小剛,你是不是只會捏軟柿子
「中國就是因為有太多的垃圾觀眾,才會有這麼多的垃圾電影。」這話出自馮小剛之口,著實令人吃驚。因為在國內的導演中,馮小剛是公認最懂市場的人。從90年代開始,幾乎每一部他拍的電影,都很叫座。他為何要「反咬」一口呢?
馮小剛為了宣傳新電影《芳華》真是拼了,不但上央視《朗讀者》節目去讀了一首詩,還在上海電影節上炒作了一把。他大罵觀眾,認為中國「垃圾電影」橫行的責任在「垃圾觀眾」太多,「你不去捧場,就沒(垃圾電影)這東西,往往垃圾票房還很好。」
這話出自馮小剛之口,著實讓人吃驚。要知道,在國內導演中,馮小剛被認為是最懂市場的。從90年代開始,幾乎每一部他拍的電影,都很叫座。
可以說,馮小剛三個字已經成為票房的保證,中國電影觀眾,不管垃圾不垃圾,可都是看著馮小剛的電影長大的。
電影《芳華》劇照。(網路圖)
沒有誰一出生就擁有絕佳的電影品位,所謂觀眾,其實是由電影創造的,有什麼樣的電影,就會有什麼樣的觀眾。
因此,我們甚至可以說,是以馮小剛為代表的導演,塑造出了中國的電影觀眾。如果說中國電影觀眾很「垃圾」,首先應該檢討的就是馮小剛本人,其次才是張藝謀和陳凱歌。
馮小剛的憤懣,很有可能和去年的電影《我不是潘金蓮》有關,這部在上映前被寄予厚望的「藝術片」,擁有范冰冰這樣的超級明星,但最終票房仍然慘敗。
這說明,最近幾年,中國電影觀眾確實發生了某種變化,馮小剛第一次把不住市場(觀眾)的脈了。
電影《我不是潘金蓮》劇照。(網路圖)
圍繞《我不是潘金蓮》的爭議有很多,其中最轟動的就是馮小剛與王思聰的互撕。馮小剛認為,萬達院線為這部「藝術片」的排片場次太少,而王思聰和萬達則堅持「還是市場說了算」,最終,馮小剛和投資方華誼兄弟,並沒有說服萬達。
對馮小剛來說,這是一次標誌性事件。在此之前,馮小剛可以說是不折不扣的「市場派」,他也並不反感請超級明星,不管是舒淇還是范冰冰,都是大牌。
而在《我不是潘金蓮》之後,馮小剛似乎賭氣似的變成了「藝術派」,開始抱怨觀眾不識貨,抱怨明星的派頭大。
毫無疑問,馮小剛陷入了某種創作危機。他不缺乏商業片的經驗,但是他的老北京幽默,對90後、95後們不再有吸引力,他的鐵杆粉絲是70後和80後,這讓他有一種被拋棄感。
馮小剛在某節目中大談:「想成為藝術家。」(網路圖)
明年就60歲的馮小剛,已經是中國電影的「老人」了嗎?至少他是不甘心的,他還要證明自己,從《我不是潘金蓮》開始,他幾乎在每個場合都標榜電影的藝術性,到今天痛罵電影觀眾,可謂是邏輯上的某種必然。
中國電影確實存在很大問題,但是,中國電影最健康的部分,就是觀眾了。
今年,一部小成本印度電影《摔跤吧,爸爸》在中國取得了票房與口碑的雙豐收,這樣一部小成本製作的電影,卻俘獲了大量觀眾,這也讓中國電影人開始反思,中國電影到底是哪裡病了。
馮小剛所說的排場很大、後面跟著五六個跟班的著名演員,很有可靠是被很多老藝人攻擊的「小鮮肉」,零演技,但是光靠顏值就能賺大錢的青年演員,確實是中國電影浮躁的一個集中體現。但是,這些「小鮮肉」並不是中國電影墮落的原因,而是結果。
電影《摔跤吧,爸爸》主角扮演者:阿米爾·汗 。(網路圖)
中國電影進入了資本驅動時代。院線的擴張,幾乎與房地產的蓬勃發展同步,願意投資電影的巨頭也在增多,連阿里、騰訊都在進入電影市場。可以說,中國電影正處在非常好的時代,或許正是市場快速膨脹,才讓「好片難尋」的感受更為強烈。
這也就能解釋馮小剛討厭的小鮮肉名演員,為什麼能掙那麼多錢。電影市場和小鮮肉一樣年輕,而他們也正在殫精竭慮地要贏得未來,國產電影審美的的低齡化、低智化,也就可以理解。湧向影院的觀眾太多了,而沒有足夠多元化的影片能對觀眾做出區分。
戴錦華教授在和馮小剛對談時,談到了院線的壟斷,這確實是一個重要的原因。院線的「票房預期」判斷,導致一些藝術片根本進不了排片,最後自然也就不願意有人再投資這樣的片子。
成熟的電影市場,除了所謂商業片外,也會有藝術片、紀錄片等各種所謂「小眾片」的立足之地,這樣才會有一個多元的「市場」,才會有編劇肯花時間推敲劇本,最終才能塑造和吸引一個更多元的觀眾群。
在第二十屆上海國際電影節上,幾位大家侃侃而談「工匠精神」。(網路圖)
本屆上海電影節祭出了「用工匠精神,打造中國電影」的大旗,算是找對了方向。所謂「工匠精神」,用著名思想家理查德·桑內特的話,就是那種「為了把事做好而把事做好」的精神,缺乏工匠精神的,可能不止是導演和編劇,還包括院線以及投資方。
在大家都能輕鬆賺到錢的時候,就談不上真正的專業性,但是,隨著電影市場的擴展和房地產一樣陷入瓶頸,最終會出現真正有技術含量的競爭,到那個時候,「工匠精神」才會值錢。
桑內特認為,一個人發展出工匠級別的技藝,需要1萬小時的練習,如果每天用上3小時,這也需要10年的沉澱,考驗中國電影人的,不是決心,而是耐心。從馮小剛身上,我們已經看出中國電影人最缺乏的就是耐心,這可真不是什麼好苗頭。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