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發及腰十里紅妝——古代女子髮飾

從我們出生的時候開始,頭髮便陪伴著我們的一生,從青絲變白髮,度過寒來暑往,秋收冬藏,看過世間百態,人生冷暖。於是,詩人們留下了無數精美的詩句來借物抒情。

我們見過「長發及腰,十里紅妝」的愛情,也見過「小軒窗,正梳妝」的廝守;我們體驗過「高堂明鏡悲白髮」的嘆息,也享受過「同心華髻結青絲」的美妙。而那首《竹枝詩》里的描述則告訴了我們古人對頭髮的看重,「青絲纓絡結齊眉,可可年華十五時;窺面已知儂未嫁,鬢邊猶見發雙垂。」頭髮是古代女子感情的載體,青絲,就是情絲。傳世的愛情故事中,女子往往以秀髮贈與相愛的男子。

青絲與髮飾,更是密不可分。古代女子髮飾多種多樣, 有笄、簪、釵、環、步搖、鳳冠、華盛、發鈿、扁方、梳蓖等。

一、笄 (ji)

「笄」是古人用來綰定髮髻的長針。古代女子15歲前,髮式通常是將頭髮集束在頭部的雙側,梳成樹丫或獸角狀,之所以稱女孩為「丫頭」,其名稱就來源於此。從周代起,滿15歲,古代女子就被看作成人,如果已經許嫁,便可梳成人的髮髻了,這時就需要使用發笄。古時稱女子成年為「及笄」,就是這個意思。如果沒有許嫁,到二十歲時也要舉行笄禮,由一個婦人給及齡女子梳一個髮髻,插上一支笄,禮後再取下。

由於古時男女皆蓄髮,所以笄並非女子專用,男子年二十行「冠禮」也會用笄。「冠禮」即男子的成年儀式,在頭頂盤結、戴冠,冠的左右兩側預留兩個小孔,用笄橫穿髮髻,加以固定,以免滑墜。男子經「冠禮」,女子經「笄禮」,方可論婚嫁,開始人生的重要轉折。

固定冠帽的笄稱為「衡笄」,周代設「追師」的官來進行管理。用來固定髮髻的笄叫「鬠笄」。

商代玉笄

金笄,商,北京平谷劉家和商墓出土

商代出土笄

二、簪 (zan)

如果認為「笄」離我們的生活很遙遠的話,簪與釵一定是您所熟悉的。其實,簪就是由笄發展而來的。 簪是笄的發展,在頭部盛加紋飾,可用金、玉、牙、玳瑁等製作,常常作成鳳凰、孔雀的形狀。其中一種將頭部做成可以搔頭的簪子稱為擿 zhi。

在山東省博物館的展廳里,就能看到兩支明魯王朱檀墓中出土的金簪。

雲鳳紋金簪

靈芝竹節紋玉簪

慈禧太后用過的翡翠玉簪

三、釵 (chai)

釵形狀如叉,是有兩跟針腳的簪。即由兩股簪子交叉組合成的一種首飾。

宋代金釵

四、步搖

步搖是在頂部掛珠玉垂飾的簪或釵,因走動時搖曳而得名。

除了簪、釵,古代婦女附在簪釵上的還有一種稱作「步搖」的首飾,多以黃金屈曲成龍鳳花枝等形,其上綴以珠玉。「步搖」,單聽名字就那麼活潑、靈動,女子髮髻上插了這樣的步搖,蓮步輕移,釵隨人動,該是怎樣的風情萬種。

金鑲玉步搖釵 釵股鎏金,釵首以金絲鑲嵌玉片,呈蝶翅狀,下以銀絲編成墜飾。

五、櫛 (zhi)

櫛下面有齒、上面有背,齒有疏密,疏者稱梳,用以梳理頭髮,密者稱篦,用以篦除發垢。

櫛也可以直接戴在頭上作為裝飾。

六、華勝

華勝,即花勝。古代婦女的一種花形首飾,通常製成花草的形狀插於髻上或綴於額前。《釋名·釋首飾》:「華勝,華,象草木之華也;勝,言人形容正等,一人著之則勝,蔽發前為飾也。」《漢書·司馬相如傳下》:「暠然白首戴勝而穴處兮。」唐顏師古注;「勝,婦人之首飾也,漢代謂之華勝。」

華勝

七、鈿

鈿用金,銀,玉,貝等做成的花朵狀裝飾品。簪釵是用來綰住頭髮的,而鈿花直接插入綰好的髮髻起裝飾的作用。


推薦閱讀:

休假特警抓賊被誣陷 被搶女子不作證悄悄離開
女子懷孕後寵物狗焦慮異常 沒想到迎來一個驚人發現
章小惠:白衣桃色的「禍水」女子
第一個稱帝的女子,她是武則天的義姐,卻因武則天不救而亡

TAG:女子 | 古代 | 長發 | 髮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