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玉你究竟有幾個好妹妹?都源自透閃石家族
俄料、崑崙玉、韓料、懷俄明玉、岫岩玉等同為透閃石家族成員阿富汗玉、料器、卡瓦石、京白玉等禍亂和田玉市場的「李鬼」已在《收藏和田玉當心有「李鬼」》一文中被揪出,相信讀者在選購和田玉時會高度警惕這些以假亂真的「老鼠屎」。同時,隨著和田玉收藏的持續升溫,其市場價格屢創新高,這令不少愛玉者望而生嘆。如此一來,與和田玉物理特徵或化學性質相似、相近的玉石在國內市場上陸續露面就是理所當然的事兒了。這樣的玉石有白玉,也有青白玉、青玉等,它們有的來自中國,如青海、遼寧;有的來自海外,如俄羅斯、韓國。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馬進貴稱之為和田玉的「替代品」,我則認為它們是和田玉的「姐妹」,因為這些洋玉或國產玉都源自透閃石家族,都產自鎂質碳酸岩中。這裡我們就挑選活躍於中國市場上的幾大玉種,參考中外玉石專家的研究成果,重點介紹一下其中白玉的秉性,並提出一些問題與讀者共同探討。崑崙玉:聲名鵲起的國產白玉根據國際知名玉學者王春雲博士1996年在《玉友學刊》上發表的《中國的玉》(Jade in China)一文及其最近十多年的研究,我們知道:與和田玉屬於同一成因的透閃石玉礦,在中國內地至少有八個之多,而目前聲名最為顯赫的就是青海的納赤台地區,這裡出產享譽國內外的崑崙玉。崑崙玉最初被業界稱為「青海玉」,是上個世紀90年代初期在青海省的格爾木西南的納赤台地區發現的,目前已形成商業規模的開採勢頭。由於是新開發的品種,剛起步時還未能被市場所接收,所以在稱「青海玉」時期,它的市場地位並不高。但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時,青海玉高調出鏡,有了個響亮的名頭——崑崙玉,這讓業界刮目相看,其身價也日益攀升。崑崙玉與和田玉同產於崑崙山脈,地質產狀、成分、結構、密度、硬度等物理性質與和田玉極其相似,只是目前沒有發現籽料(和田玉或俄料均已發現籽料),然而沒有發現並不意味著沒有。儘管如此,挑剔的收藏界還是分辨出了崑崙玉與和田玉之間的一些區別,譬如崑崙玉質地比和田玉稍粗,質感不如和田玉細膩,缺少和田玉的凝重感,顏色也稍顯不正,等——這些說法都有道理。鑒定:青海白玉總的特點是「水、灰、透」,其透明度比新疆白玉高,用它加工的成品有半透明的感覺,有的青海白玉內部還有白色透明的「筋」,而且水線比較多。一般來說,青海白玉佩件貼身盤玩後,很難達到新疆白玉所特有的滋潤、糯柔的感覺,顯得「粗」、「澀」、「粳」。懷俄明玉:頗受中國翡翠大王鍾愛美國懷俄明州產白玉,也產淺綠色的軟玉。這種玉石被當地的牛仔於上個世紀初(1908年~1909年)最早發現並販賣到加州,但最早的科學發現是在1936年。日本發動華北戰爭之前,一塊重達955磅的軟玉被賣到了上海進行加工。說起懷俄明州所產的軟玉,還與中國翡翠大王——馳名世界的翡翠大寶塔的主人張文棣有關係。1939年,張文棣參加完舊金山金門世界博覽會後,因為太平洋戰爭爆發而被迫滯留美國。一向愛玉的他聽到懷俄明州產玉,立刻玩起這種軟玉來,把一塊重達3600磅的巨大玉石放在了洛杉磯寓所的院子里。張文棣最後將這塊玉捐贈給了位於加州斯多克頓的聖喬奎先驅博物館,以補償該博物館保管他的翡翠大寶塔散裝件的費用。鑒定:懷俄明玉主要呈現白色、灰色、黃色和帶黃色調的淺綠色,還有收藏界特別鍾愛的黑色和深橄欖綠色及呈現貓眼光學效果的品種,經常有由磁鐵礦、白色透閃石晶體、玫瑰色錳黝簾石、石英包裹體所構成的特徵性色斑出現。俄料:明清時或已進入中國內地俄羅斯白玉在中國俗稱「白玉俄料」,自上個世紀90年代成規模進入中國市場後,由於與和田玉是「同胞姐妹」,不僅使藏家懵懂,而且還讓不少玉石專家真假難辨,屢次「打眼」,加上不少造假古玉採用這種原料,所以毋庸置疑,這種白玉已經嚴重地衝擊了和田玉市場。俄羅斯還盛產碧玉俄料,且在十八世紀末期至二十世紀初期對俄國工藝美術事業和歷史文化影響深遠,但其開發歷史則遠遠比不上白玉。俄國考古學家奧克拉尼科夫早在上世紀20年代就發現:貝加爾湖地區的先民在距今4000年前的史前時代就使用了白玉製作的工具和儀禮用具,如玉鑿、玉環和玉護身符等。後來,白玉俄料的歷史被推到了6500年前,甚至8000年前,可見其歷史十分悠久。於是問題出現了:貝加爾湖的白玉究竟產自哪裡?又是在什麼時候進入中國內地的?這些問題讓不少國內外玉學者感到困惑。英國收藏家羅伯特·費雷1991年研究認為:可能早至明代或者清代,貝加爾湖的白玉就已經通過貿易方式進入了中國內地——這一結論值得重視,因為如果有證可考,那麼「凡是以俄羅斯玉為原料的中國古玉都是假古玉」的說法便值得商榷了。進入上個世紀90年代,貝加爾湖的白玉已是大規模地輸入中國內地了。至於貝加爾湖白玉的具體產地,中文刊物一般認為大多來自俄羅斯布里亞特自治共和國首府烏蘭烏德所屬的達克西姆和巴格達林地區,鄰近貝加爾湖,故有學者將產於該地區的軟玉稱為貝加爾湖地區軟玉,但具體地點不得而知。1995年,國際玉友協會理事赫伯特·吉斯先生專程考察了礦山,並在2005年的《玉友學刊》中做了詳細介紹。俄羅斯白玉礦山位於西伯利亞十分荒遠的地方,地處貝加爾湖東面的維吉姆山上和山下的幾條河流之中。那裡幾乎人跡罕至,十分荒涼,即使最近的村莊離礦山也有80多公里。維吉姆山上和山下的幾條河流,如茨帕、維吉姆、克維克特、格留布、布龍和班布卡河幾乎都產白玉。而貝加爾湖的白玉是俄羅斯科學院西伯利亞分院雅庫茨克地殼研究所的塞克林博士與同事在1975年發現的。貝加爾湖的白玉有山料,也有籽料;有白色、青白色、青色等品種,也有棕色、褐色品種。由於礦區位於被原始森林覆蓋的山上和山下的河流中,開採甚為不便,產量也較小。鑒定:相對和田白玉而言,俄羅斯白玉的質地亦顯粗澀,且白而不潤,有時給人的感覺是「死白」或「僵白」。若將二者放在一起比較,前者溫潤而白得細膩,後者粗糙而白得無神。據馬進貴介紹,俄羅斯白玉在雕刻時容易起「性」,細工比較困難,容易崩口。有人說經常日晒雨淋,俄羅斯白玉還容易起膈、開裂和變色。另外,將新疆白玉切成片狀,敲擊時發出的聲音正如古人所言:「其聲清引,絕而復起,殘音遠沉,徐徐方盡。」而俄羅斯白玉發出的聲音則達不到這種效應,顯得沉悶。也有行家憑經驗認為俄羅斯白玉泛紅,而新疆白玉泛青,這僅是一種感官經驗。韓料:可能與紅山玉器有聯繫近幾年來,一種產自韓國的白玉讓不少和田玉專家傷透了腦筋,因為乍一看,這種玉料與和田玉差別不大,幾可亂真。這種玉料就是和中國東北地區有著密切歷史淵源的韓料。韓國江原道春川地區一個玉礦出產透閃石軟玉,多為白色,略顯青黃色或棕色,化學成分與和田玉基本相似,硬度和密度接近和田玉,摩氏硬度約為5.5。這個產地位於韓國與朝鮮分界線的南側。羅伯特·費雷1991年研究認為:在韓國發現的新石器時代的玉制工具就是用春川所產的白玉琢制的,在位於首爾的國家博物館展出的這些古代玉制工具可以切割皮革。費雷甚至認為:韓國新石器時代玉制工具與中國東北遼寧地區的紅山文化的玉器可能有某種聯繫。其實,歷史上朝鮮向中國進貢的時候就有玉器,還有人蔘、北珠,只是韓料老坑已經采完,目前挖掘的大概是新坑。鑒定:從筆者手頭幾塊得自廣東某韓料加工廠的玉料可以看出:韓料雖然與和田玉的化學成分相近——都是以透閃石為主的玉石,硬度與密度也相近,但其蠟質感強,溫潤不足而乾澀有餘,結構不很細膩,玉裡面的雲絮狀紋理呈團塊狀,更顯渾濁感,具有粥樣糊狀的鮮明特徵。還有,韓料上手後感覺偏輕。岫岩玉:可能改寫和田玉歷史上個世紀70年代,在遼寧海城、岫岩和寬甸地區的在鎂質碳酸鹽岩中,地質工作者發現了一種與蛇紋石岩不同的玉石,這種玉石透閃石含量較高,硬度也高過蛇紋石玉石。此外,二者在顏色和半透明度方面也有區別。這就是與岫岩蛇紋石玉石明顯有別的岫岩軟玉(Xiuyan Jade)。二十多年後,北京大學教授、著名考古學家趙朝洪等發現了東北紅山文化所用的很多玉材的來源就是這種岫岩軟玉,當然也有岫岩蛇紋石玉石——這在考古學界引起了強烈的轟動。鑒定:與和田玉比較,白色岫岩軟玉因為含有一定量的蛇紋石而多顯黃色或綠色色調,滋潤感和油性稍差。此外,其硬度和比重較和田玉也略低。最後,值得一提的是:澳大利亞也是非常重要的白玉出產國,其白玉產於南澳的科韋爾地區。澳大利亞的玉礦是由當地一個農民席勒於1966年發現的,阿得萊德大學、南澳博物館和澳大利亞礦業開發實驗室聯手對其進行了鑒定。由於所有權發生爭議,直到上世紀80年代才得到有規模的商業開發。科韋爾軟玉與和田軟玉成因相同,產出環境類似,且產量巨大,估計會對未來世界白玉市場產生深遠的影響。
推薦閱讀:
※五柳珠寶:和田玉中最美的一抹綠
※和田玉收藏知識集錦4
※和田玉大賞 | 玉痴乾隆的藏寶庫
※和田玉的油性與光感
※如何判斷一枚和田玉獨籽經過修形與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