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炎到這一步,離癌不遠!懸崖勒馬,中醫只用一招
(本文為原創文字,請抄襲者自重!)
本文理論依據:《中西醫結合實用內科學》、《常見病症中醫辯治》、國醫名家周仲瑛先生用藥心法
論岐黃之道,謀蒼生之福,歡迎走進「精誠名醫匯」。列位看官,今天給您說上一病,這就是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這在生活中太常見了。這有什麼好說的呢?我們要談的,是慢性胃炎的深重階段,即慢性萎縮性胃炎。
一句話:慢性萎縮性胃炎,是慢性胃炎裡面和癌變距離最小的一種了。可以說,慢性胃炎到這一步,真的要對胃癌提高警惕。
這麼說,絕對不是危言聳聽。而且,這話很刺耳,有些看官可能不愛聽。但是,不管怎麼樣,本訂閱號作為負責任的醫學科普類訂閱號,必須把話說清楚。
原來,慢性胃炎發展為萎縮性胃炎的時候,我們的粘膜層會變薄,黏膜皺襞會消失。還有的,整個胃體的黏膜萎縮變薄,這就形成了胃萎縮。這種慢性萎縮性胃炎,會有兩個併發症,這就是不典型增生、腸上皮細胞化生。其中,這個不典型增生,如果程度嚴重,就有癌變的可能。這時候手術是最佳的治療方案。我國萎縮性胃炎的癌變率大約為0.3%左右。伴隨單純的腸化生的癌變率為1.8%。腸化生合併不典型增生的癌變率為5.4%。
總而言之,慢性萎縮性胃炎,很多時候被視作癌前病變。這是很有道理的。
好了。現在,咱們就說一說,祖國傳統醫學是如何看待和調治萎縮性胃炎這件事的。
閑言少敘,先把一張不錯的臨床驗方展示給您,供您參考。組方如下——
烏梅肉6克,炒白芍10克,炙甘草3克,北沙參10克,大麥冬10克,金釵石斛10克,丹參10克,炙雞內金5克,生麥芽10克,玫瑰花3克。將這些藥物放入容器內,加冷水浸泡,使得水面超過葯面,15分鐘之後再煎煮,煮沸之後改用小火再煎煮20分鐘。過濾取出藥液大約300毫升服用即可。
是名方必有出處。此方的擬制者,乃是我國當代著名中醫學家周仲瑛先生。關於周師在中醫學界的影響和地位,本訂閱號就不多說了。說了,有廣告之嫌。看官自可以搜索便知。上方,作為周師的經驗方,臨床上廣為應用,曾在《中國中醫藥報》上刊載,以供後學和業界參考。我們,則為您擇選自《名醫名方錄》。
這方子能做什麼?九個字概括:養胃陰、行氣滯、化瘀血。這裡面最重要的,就是「養胃陰」這三個字。
列位看官!您可知道,我們的脾和胃,真真性情不同。你說這脾,最怕一個「濕」字。所以當濕邪困脾的時候,我們會生出不少的毛病。而胃呢?恰恰相反,它最怕一個「燥」字,就是喜潤惡燥。因為胃要負責腐熟水谷。而腐熟水谷,將其化為食糜的過程中,必然要有大量的陰液作為原材料參與其中。所以說,正常情況下,我們的胃應該是濡潤、濕潤的。那麼當胃病持續發展的時候,就會天然地傷害胃內的本來狀態,即耗傷胃陰。所以從臨床來看,胃陰虛,乃是慢性萎縮性胃炎最常見的癥候了。
那麼,這時候的患者,有怎樣的表現呢?有三個主要表現,這就是胃部灼熱疼痛、口乾舌燥、大便乾燥。另外還有一些次症,這就是胃酸低、胃粘膜乾燥、胃粘膜片狀紅白相間。這時候你看舌頭,往往是紅色的,有裂紋,或者沒有舌苔,有的舌面甚至光亮如鏡面。這裡面,最重要的是胃部灼痛、口乾舌燥、大便乾燥三個主症。這三個,配合舌象,基本就可以確診了。
這個時候怎麼辦呢?傳統中醫不知道什麼是腸化生,不知道什麼是不典型增生,它對於胃內的變化一無所知,甚至不知道什麼是幽門螺桿菌。但是,它認準一個道理,這就是既然胃陰匱乏,那麼就要滋養胃陰。一旦陰陽平衡,病情就會好轉。這是質樸而實用的認識,一直以來指導著醫家的遣方用藥。
看官,您明白了這些,也就知道上方的精義了。再把好方贅述一下—— 烏梅肉6克,炒白芍10克,炙甘草3克,北沙參10克,大麥冬10克,金釵石斛10克,丹參10克,炙雞內金5克,生麥芽10克,玫瑰花3克。
這裡面,烏梅肉、白芍,都是味酸的。甘草,味甘。這三味葯,酸甘化陰,是滋養陰液的巧妙搭配。北沙參、大麥冬、金釵石斛,不消說,都是滋陰清熱的高手。看官您想必早就熟知。那雞內金,可以助胃之運化,麥芽和玫瑰,行氣理氣而不傷陰,可以幫助脾胃氣機恢復正常。正所謂久病入絡,必然傷血,引起血淤。所以,我們用丹參來化解淤血、養血合營。如此一來,胃陰得復,胃氣得行,淤痛得解,患者正氣來複,病情自然可以控制了。
可以說,此方是調治胃陰虛型慢性萎縮性胃炎的臨床驗方。同時,它也出自大家之手,有臨床實踐,所以我們撰文,為看官加以介紹。
當然,方劑的應用,我們要辯證而行。譬如上方,實際應用中,務必辨證準確。它絕非放之四海而皆準。最重要的是,我們這篇文說,為您詳細介紹了慢性萎縮性胃炎的來龍去脈,以及最易出現的癥候。希望這一篇文字,可以為您認識疾病、防治疾病,起到積極的作用。
全文完。您意下如何?請在評論區暢所欲言。
推薦閱讀:
※馮五金教授治療慢性胃炎(一)
※節後患胃炎怎麼辦 梅花針療法有奇效
※不良的壞習慣會導致慢性胃炎
※中西醫結合治療膽汁反流性胃炎28例
※525.藍青強教授治療幽門螺桿菌相關性胃炎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