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葬花的精神實質
作者:雨打梨花深閉門
黛玉葬花,無疑是紅樓夢中的一大焦點,特別是因為葬花吟,人們總是深深的同情著黛玉的命運。
可是,黛玉葬花,每次均會這麼悲悲戚戚嗎?黛玉真的一直都是那麼猶豫著的女孩嗎?
不用過多的追問,這就是人們對於黛玉的一大誤解了。除了有許多人因此而同情她,還有許多人因此而指責她,甚至是嬉笑。許多人也因此被嘲笑為林黛玉。
面對於此,曹公當然也會痛心——為什麼大家不追尋黛玉葬花的精神實質,卻要去嘲笑一個人的憂傷。我們的世界上,又有多少人,在每一年的時間裡,沒有過絲毫傷感過呢?
人有喜怒哀樂,千古絕唱《葬花吟》,也只不過黛玉生命里一次憂傷的結晶罷了。她的葬花,實質上,指向的應當是那種積極的意義,是對於美好的呵護。
黛玉的第一次葬花,作者就為我們作出了深刻的詮釋,她的內心是滿滿的陽光,那些傷感,只是黛玉內心愁苦的一次觸景生情。
第一次葬花,與寶玉巧遇。
那時,寶玉將那些美好的生命都埋葬在水裡。飛花逐水流,流淌的是寶玉那淡淡的愁緒,及其她對於美好生命的憐惜之情。
有人如此惜花護花,黛玉見了當然感動。她就輕輕地走在寶玉身邊。了解寶玉的心思,解決寶玉的疑難。
因為,那個時候,寶玉雖然然是愛惜花兒,也撂了一些花在水裡,但是他卻在突然間躊躇了。——想他也是不想把那些花兒都扔進水裡,覺得如此有些不妥吧。
——這樣,那些落花不僅找不到生命最後的著落,看著花瓣一片片飄走,更加令人傷感。
來到寶玉身邊,黛玉立馬就一語道出了寶玉心病,黛玉說:
撂在水裡不好,你看這裡的水乾淨,只一流出去,流人家的地方,髒的臭的混倒,仍把花糟蹋了。那犄角上我又一個花冢,如今把它掃了,裝在絹袋裡,拿土埋了,日久不過隨土化了。豈不幹凈?
豈不幹凈?黛玉輕輕一問,寶玉頓時茅塞頓開,喜不自勝。他立刻對黛玉的做法表示附和,知音相逢,就這麼樣的勝卻人間無數。
只是寶玉高興過了頭,把懷裡的《會真記》給掉了出來,黛玉眼尖,一下子就看出了寶玉心底有鬼。知道寶玉讀的絕對不是什麼四書五經。
她立馬就要取過去看時,寶玉雖有所遮掩,但他畢竟相信黛玉,對黛玉說:「好妹妹,若論你,我是不怕的,你看了,好歹不要告訴別人去,真真好文章,你要看了,連飯都不想吃了呢!」
黛玉拿過來,不到一頓飯的功夫,就把16出俱已看完,只覺余香滿口,只管出神。寶玉也有些忘乎所以了,他飽含深情對著黛玉說:「我就是個多愁多病身,你就是那傾國傾城貌。」
黛玉作為一個女孩子,應有著矜持,寶玉如此說,也等於是褻瀆了她,二人未免又小鬧了一場。然後,還是一起把花埋了。黛玉一個人回來時,聽到梨香院里傳出來的劇中的妙詞佳句,依然銷魂不已。
這麼樣,寶黛愛情之美了,作者第一次將它詮釋到了極致,雖有吵吵鬧鬧,卻充滿了無限的情趣。
這裡引入《會真記》,也是作者在讚歎寶黛愛情,像劇中一樣的美好純真。她倆都是童話中才有的角色。
只是會真記是以悲劇結尾,同時也就暗示了這份愛情悲涼的結局。這樣,也就有了第二次的葬花。
第二回的葬花,花落花飛,片片落紅,雖隔時不多,但在黛玉心底,卻似乎是物是人非矣。
昨晚去怡紅院,丫頭拒不開門,黛玉又聞得屋子裡傳出寶釵笑聲,立馬就觸發了她客居他鄉傷心點,因此她悲傷得欲罷不能。
想想,六歲時母親夭亡,入了賈府,孤身一人。後來父親也拋他而去,身邊又沒有什麼人可以依靠。婚姻之事又無人替她做主。她的命運,就如同滿地的落花,漂泊無依,卻無人前來愛惜。面對此情此景,黛玉又怎生不傷感。
這也就是黛玉兩次葬花心路歷程了,第一次,她對愛情充滿了夢想,充滿了希望。內心是開心,是愉悅,她是一個保護者的角色。所有的花兒,因為黛玉而幸福。作者我們呈現了一種情絲爛漫之美。而第二次,她雖是在悲涼中哀婉著自己的身世,將自己比喻成風中落花,同命相連中,依然是對於生命之美的珍重。
黛玉的存在,也就是美的存在,她一生都是在呵護著美,將自己變成美的一部分,無論是高興還是憂傷,美始終都與她同行。因此,美與呵護,都是黛玉葬花的精神實質。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珍愛紅樓夢
推薦閱讀:
※大賽戰報丨敬:「雨中的騎士、團隊的努力、馬術的精神!」
※常委們如何部署學習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
※外養形態,內固精神
※十神特性與人的精神狀態
TAG: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