乏力的北美電影市場,期待中國市場的發力?
每年的節假日,不但是多數人尋得放鬆的日子,更是各大新上映電影的戰爭開啟之時。像在國內市場,最明顯的幾個檔期就是勞動節、國慶節、春節這三個,每到這個時候,戰況都格外激烈,每年的票房冠軍及黑馬也都是在這個時間段中誕生。
在北美地區,每年的必爭時段應該是暑期檔了(從5月首周五到9月「勞工節」)。在這個時段,無論是好萊塢大片還是其他影片都扎堆出現,搶佔這個難得的時段。每年的票房也是非常的可觀,如,15年的北美總票房為111.26億美元,暑期檔總票房為44.87億美元,16年的為114億美元,暑期檔總票房為44.94億美元。
從上面數據來進行比較,北美票房的暑期檔票房上漲緩慢,呈現乏力狀態。
北美票房的低迷,究其原因可以概括為兩點——缺少爆款及IP續集乏力。
每年的電影市場上都會有黑馬的出現,而黑馬的每次出現都能帶來總體票房的提升,15年是速七的15億美元,16的「愛寵」3.68億美元(冠軍才10億美元),17年上半年的《美女與野獸》為5.04億美元,黑馬的力量也趨衰弱。而IP的續集乏力對總體票房來說就更是一個大問題了,像星球大戰系列,15年的原力覺醒達到了全球20億美元的票房,而16年的俠盜一號卻只達到了10億美元的票房,相差了近一倍
之前的黑馬——神偷奶爸,這個系列的第三部,在今年也在內容上淪為了一部純粹的爆米花電影。再觀變5,全球票房僅有5.21億美元,而變4的是近10億美元。
而伴隨著中國市場對北美電影票房的貢獻日益增大,各大電影公司也紛紛搶灘登陸中國電影市場。
北美影片的搶灘登陸中國,一來是中國的人口多,人口多就意味著市場或者說潛在市場大,二來,國內經濟發展,貢獻力強。以《速度與激情7》為例,它的全球票房破15億美元,北美票房為3.2億美元,而中國內地貢獻的票房為近3.6億美元,超過了北美地區,變5的北美票房為1.27億美元,中國內地的票房為2.23億美元,遠超北美。
在國內,一些觀眾卻是很偏愛好萊塢電影。雖說其營養不是很充足,但勝在視聽效果很好,各種打鬥、機械碰撞的場面可以滿足人們的視聽需求,因此也收穫了不少的市場。
國外電影的衝擊也引起了國內在規則上了反擊,「國產電影保護月」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而對於在質量上給予外來電影狙擊,卻沒有太多的動作,所以國外電影在中國國內的市場仍然很大,不管是在視覺上還是在質量上,都勝過了國內市場上的很多電影。
若北美市場的票房仍舊低迷,那麼其對中國市場的依賴程度也會逐漸增加。而近些年的進口電影中,也含有越來越多的中國元素,投其所好的意向也愈加明顯,因此,中國內地距成為北美電影的「最大票倉」會越來越近。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