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連努力都做不到,根本輪不到拼天賦

00:00 / 00:00 彈 重新播放 0:00:00 上次觀看至{$min}{$sec},正在為您續播 跳過廣告 應版權方的要求,好萊塢會員無法跳過該劇廣告 廣告剩餘: 10 秒 【剩餘 則廣告】 您是尊貴的QQ會員 秒後可 跳過此廣告 詳情點擊 應版權方的要求,好萊塢會員無法免除該部電視劇的廣告,請您諒解! 我知道了! ? 分享 10廣告詳情 ------

看點從全球頂尖大學招生標準來看,招生官們都希望錄取的學生勤奮、有天賦、可以長期堅持某一項活動並保持熱情,這些品質被稱作「堅毅」。賓夕法尼亞大學心理學系副教授安吉拉·達克沃斯認為一個人能取得多大成就取決於兩件事:天賦和努力。她將此總結為兩個公式,天賦*努力=技能,技能*努力=成就。也就是說,想要孩子成功,堅毅力的重要性遠超過天賦。下文中,外灘君根據達克沃斯教授的研究,總結出了培養孩子堅毅力的方法,供家長們參考。

文丨張瑤 編輯丨李臻

如果你聽過很多育兒經,那我相信,對「堅毅」這個詞,你肯定不會陌生。在美國,「堅毅」已經成為一個時髦的教育理念。

2013年,賓夕法尼亞大學心理學系副教授安吉拉·達克沃斯(Angela Duckworth)發表了有關「堅毅(Grit)」的TED演講,該演講視頻截至目前已經獲得超過1000萬的點擊量;2016年,她撰寫的《堅毅:釋放激情和毅力的力量》又幾乎立刻登上了《紐約時報》暢銷圖書榜。在書中,她詳實地記錄了堅毅背後的科學道理。

安吉拉·達克沃斯TED演講

事實上,中國人對堅毅一詞也相當熟悉。我們常說的「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基本揭示了堅毅和成功之間的密切聯繫。但是,達克沃斯在研究中對「堅毅」下了一個更為清晰的定義:對長期目標的熱愛和堅持不懈。

如今的達克沃斯完全可以被稱為是成功的典範,而且多少給人留下了點「天才」的印象。2013年,因其發現——個人最終的成就可能更多地取決於他的激情和毅力,而不是其天生的稟賦——她被授予美國麥克阿瑟學者獎(MacArthur Fellowship),這個獎又被稱為「天才獎」。不過如果你認為她的故事就是一個天賦者成功的典型,那你就錯了,可以說,達克沃斯這一路走來的經歷正好解釋了她對「堅毅」的定義。

27歲時,達克沃斯循著自己內心的一條線索,辭去了麥肯錫的工作,然後當了一名小學老師。在接下來幾年的教學生涯中,她通過學生們的表現,發現自己可能被「天賦」這一說法誤導了,她越來越不相信「天賦就是命運」的說法,並對努力所產生的回報越來越感興趣。為了能深入弄清楚這個問題,達克沃斯最終放棄教書,並成了一名心理學家。在接下來的十多年裡,她一直在研究堅毅的道路上「匍匐前進」。

不過,天賦和成功到底有沒有關係呢?在現實生活中,經常出現這樣的情境,當一個人表現出了近乎完美的狀態時,我們就會給他戴上「天賦」的高帽子。有趣的是,達克沃斯雖然十分重視「努力」這一因素在成功中的作用,但是她並沒有在研究中否定天賦對一個人獲得成功的重要性,但問題是,天賦是如何導致成功的?是以直線的方式直接將人們引向成功的嗎?

達克沃斯通過研究,列出了兩個簡單的方程式:天賦*努力=技能,技能*努力=成就。

她認為,當不同的個體處在相同的情況下時,一個人能取得多大的成就只取決於兩件事:天賦和努力。天賦絕對重要,但是努力更重要。努力的因素需要被計算兩次。因為,努力產生了技能,同時,努力又使技能化為生產力。

換句話說,如果沒有努力,你的天賦就無法發揮出來,它只是你未實現的潛能。如果沒有努力,你的技能也同樣沒有價值,它只是你能做卻沒有做到的事。通過努力,天賦會演化成為一種技能;與此同時,努力能夠將人的技能轉化為成果。

哈佛大學招生辦公室主任比爾·菲茨西蒙斯說,哈佛大學對堅持不懈這一品質極其關注,「從事招生工作40多年,我認為大多數人都有與生俱來的巨大潛力。真正的問題是,他們是否被鼓勵最大限度地努力行動,以及發掘內在的堅毅品格。勤奮且堅毅的人,才是最終成功的人」。

那堅毅力是可發展的嗎?達克沃斯給出了肯定的答案,「我們的堅毅力會隨著我們的成長背景、文化、時代的不同而發生變化,而且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會變得更加堅毅。」那我們應該如何培養孩子的堅毅力,達克沃斯在書中給出了自己的建議。

在努力之前,

你必須為自己定一個終極目標

「堅毅」和我們平時說的「毅力」還不一樣,在達克沃斯的研究中,堅毅(Grit)包含兩個部分:激情(Passion)和毅力(Perseverance)。對很多人來說,激情是「痴迷」或「著魔」的代名詞。

但是達克沃斯在採訪中發現,高成就者對「激情投入」的含義給出了不同的見解。他們在談話中多次提及的不是投入的強度,而是長期的堅持。可見,激情和毅力是緊密聯繫在一起的。當然,兩者之間還有一個強力膠叫「目標」。

說到目標,很多人的腦海里可能會浮現出「瑣碎零散」的小目標,但是達克沃斯認為,在「堅毅」的內部,目標必須是有層次的(見下圖)。

在這個層階的底部是我們最具體的、特定的目標,也就是我們必須完成的短期任務。在最低和最高水平的目標之間,可能還有好幾層的中間目標。而最上方的頂層目標,其實是一個人的終極追求,它就像一枚指南針,給下層的所有目標提供了方向和意義。

目標分層圖

所謂堅毅,就是一個人能夠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持續追求同一個頂層目標。對於堅毅力強的人,他們大部分的中層和底層目標都會以不同的方式與其頂層目標相連。相比之下,堅毅力較弱的人可能會缺少連貫性的目標結構。

按照這種方式,達克沃斯重新對「激情」下了一個定義。它不是指你所看重的某一件具體的事,而是指你以一種恆久不渝的方式去關注某一個終極目標。你不會反覆無常,每一天,你日思夜想的都是這個終極大問題。你向著同一個方向,迫切渴望能夠向前走哪怕一小步,而不是向另一個方向邁一大步。

達克沃斯說了一個新聞記者——《紐約時報》東非辦事處主任傑弗瑞的故事。

2012年,傑弗瑞因為對東非衝突的報道獲得了普利策國際報道獎。他一直很喜歡創作,但他此前從來沒想過當新聞記者。即使他已經到了牛津大學讀書,他也依然很迷茫,不知道自己以後到底想幹什麼。

那他是怎麼撞到新聞這條路上去的呢?「我了解到,做記者可以讓我去非洲,這會很有趣。我將會寫出更有創造性的作品,然後我就決定了,這就是我要做的」,傑弗瑞告訴達克沃斯。

原來,傑弗瑞一直對在東非生活和工作抱有激情,而新聞記者可以讓他有機會實現這樣的目標。所以他制定了能幫助他實現目標的可行且穩妥的計劃——他開始在新聞業里一步一步往前走:

第一步是在牛津大學的校報當撰稿人,第二步是在威斯康星州的一家小報做暑期實習,第三步是在佛羅里達州《聖彼得時報》的都市版工作….12年後,他終於走到了第七步,成為《紐約時報》東非辦事處主任。

所以激情到底是什麼呢?很多人會把它形容為焰火,這個比喻其實不恰當,因為焰火會爆發為一團耀眼的火焰,但很快會消失,留下的只是一縷輕煙,以及對曾經壯觀的記憶。傑夫瑞的故事告訴我們,激情更像指南針,它需要一些時間來製造、調試並最終指向正確的方向,之後它將引導著你走上漫長而曲折的道路,最終讓你到達你想去的地方。

當然,在向頂層目標前進的過程中,我們不但需要頑強的毅力,而且需要讓底層目標具備一定的靈活性。那些頂層目標就好比是用墨水寫的,而較低層的目標則是用鉛筆寫的,你可以修改他們,甚至刪除他們,然後以新的目標取代它們的位置。

很多人在孩提時代就被灌輸著這樣的理念:「如果你沒有成功,那麼就嘗試,再嘗試」。其實更合理的建議應該是:「嘗試,再嘗試,然後試試不同的東西」。對於處在於目標結構較低層級的目標,這是必要的。

發展興趣也是需要努力的?!

很明顯,達克沃斯是將堅毅放在整個生命長河中去看的,事實上,一個人的終極目標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在成長過程中不斷發展出來的。我們要如何獲取目標,找到激情,並持久地堅持下去?

達克沃斯在研究中找到了四種心理資產,分別是興趣、練習、目的和希望。心理學家本傑明·布魯姆通過對120名擁有世界頂級技能的人進行研究,他發現,技能的發展需要經過三個不同的階段,每個階段都會持續幾年的時間。發現和發展興趣分別是被布魯姆稱為「早期」和「中期」的階段。到了最後一個階段,工作「更大的目標和意義」才變得顯而易見。

毋庸置疑,在達到第三階段前,我們應該首先發現和發展興趣。激情就是源於興趣,源於充分享受你所做之事。發展興趣的方式就是練習,通過全身心地投入練習,你必須一遍又一遍地練習,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地去做,以達到精通。堅毅的特點之一是,今天你試圖比昨天做得更好,這是一種日常自律。

在達克沃斯看來,興趣不是通過內審發現的,它是通過與外部世界的互動引發的。發現興趣的過程可能是凌亂的、偶然的、低效的,這是因為你無法肯定地預測什麼會吸引你的注意力,你也無法簡單地逼迫自己喜歡上某個東西。

另外,在發現自己的興趣所在之後,會有一個比發現過程長得多、更加主動地發展興趣的時期。重要的是,一個人必須以一系列的體驗去反覆加強這個興趣。

接下來,我們就要發展興趣。「虎媽」蔡美兒說,「如果不努力工作的話,你就不會有好的業績。大多數人都在他們熱愛的事情上『發臭』了」。達克沃斯對此也非常認同,她說即使在發展興趣這件事上,也是需要努力的——包括練習、研究和學習。

很多人或許都有達克沃斯這樣的體驗,抱著瘦身的目標,每天堅持跑步鍛煉,但是最後並沒有看到成效。這是什麼原因呢?達克沃斯從認知心理學家安德斯·埃里克森那裡獲得啟發,原來她沒有進行刻意練習(Deliberate Practice)。

埃里克森問達克沃斯,她在跑步時都幹些什麼?她回答,聽廣播或者想些工作上的事情。這就是問題所在,所謂刻意的練習,就是科學的練習方式——有一個定義清晰的提升性目標、全神貫注及不懈努力、即時的、有益的反饋、持續的反思和完善。

達克沃斯認為人們進行刻意練習的主要動機是為了提高技能。你集中100%的精力,刻意將挑戰的層次設置在目前的技能水平之上。你處於「問題解決」模式,分析所做的每一件事,讓一切更接近你所設立的目標。你得到了反饋,而且很多反饋是關於你出錯的地方,然後,你使用反饋來進行調整,並再次嘗試。

找到了練習方式,我們該如何堅持練習呢?達克沃斯建議,讓刻意練習成為一種習慣。大量研究表明,當你養成了每天固定的時間和地點進行練習的習慣時,你自然就會堅持下去。另外,改變你的體驗方式——不要在當下對自我進行評判。換句話說,不要害怕犯錯。

心理學家埃琳娜·波德洛娃和黛波拉·梁致力於研究兒童的學習行為。她們認為,嬰兒或幼兒完全不介意從錯誤中學習。如果你觀察一個嬰兒是怎樣掙扎著坐起來的,或者一個蹣跚學步的小孩是如何學習走路的,你會看到他們在不停地犯錯,反覆經歷著失敗,他們面臨許多超越現有技能水平的挑戰,他們全神貫注,獲得了大量的反饋,不斷地學習。即使他們在犯錯,但是他們看上去似乎並不痛苦。

但是後來情況變了,在這些孩子進入幼兒園後,他們注意到自己的錯誤會引起成年人的某些反應。我們這些成年人會皺著眉頭,臉頰發紅,匆忙跑向孩子,指出他們犯的錯誤。我們教會了他們尷尬、恐懼和羞恥。孩子變得越來越害怕犯錯,不敢跨步向前,經常中途放棄。

堅毅是可以傳染的

了解了「堅毅」背後的原理,大家可能都期待作者能給出培養堅毅力的切實可行的方案。達克沃斯在書中給出了一個自家的「難事準則」,它包含以下三個部分:

①每個人(包括父母),都要做一件有難度的事情。所謂難度的事情,就是每天要刻意練習的事。我的大女兒Amanda選擇彈鋼琴作為有難度的事情,丈夫在跑步方面堅持不懈,心理研究對我是有難度的事情,同時我也在練習瑜伽。

②你可以退出,但不能發放棄——直到本賽季結束、學費上漲,或其他一些「自然」停止點的到來,在你承諾的時間段內,你必須完成自己開始做的事情。換句話說,你不能在老師批評你的那一天退出,或者在你輸掉比賽的那一天退出,或者因為要在同學家聚會過夜而放棄次日早晨的獨奏會。你不能因為某一天很糟糕就不幹了。

③由你自己選擇對你來說有難度的事。沒有人會為你選擇,因為做一件你根本不感興趣的事是沒有意義的。我們是在對其他課外活動做了討論之後,女兒們自己選擇了芭蕾舞。

安吉拉·達克沃斯

這樣一套個性化解決方案背後其實有著一套可以解釋的科學道理。

◎ 堅毅是會傳染的

心理學家布魯姆得出了一個總結性結論:「父母自己的興趣在某種程度上會傳染給孩子,我們一再發現,鋼琴家也會送他們的孩子去上網球課,但一定會親自帶著他們的孩子去上鋼琴課,網球運動員的家庭則正好相反。」

相當多的堅毅典範都滿懷驕傲和敬畏地告訴達克沃斯,父母是他們最尊敬並且對他們影響最大的榜樣,也就是說,他們都產出了與父母非常相似的興趣。如果你想讓你的孩子具備堅毅的品格,就要先自問一下,對於自己的生活目標,你有多少激情和毅力。然後再問問自己,你的教育方式有多大可能去鼓勵你的孩子效法你。

達克沃斯提倡一種明智型教育(wise parenting),也就是他們對孩子有高要求同時支持孩子。明智型的家長通常展現出一種權威,這種權威基於知識和智慧,而不是權力。他們能準確地判斷孩子的心理需求、認可孩子們需要愛、限制和自由,以實現他們的全部潛力。

教育中有一個很重要的發現是,比家長想要傳遞的信息更為重要的是他們的孩子接收到了什麼樣的信息。在支持、尊重和高標準的家庭中成長,孩子也會效法他們的父母成為堅毅的人。

◎ 讓孩子盡情地玩吧

正如前文所述,堅毅的前提是你得找到自己的熱情所在,因此,達克沃斯在書中告訴天下為人父母者:在努力工作之前,先讓孩子玩耍。在找到有固定的激情並準備每天花數小時來辛勤磨鍊此技能之前,孩子們必須先遊玩探索,從而激發和再激發興趣。

當然,發展興趣需要時間和精力,也需要紀律和犧牲。但在這個早期階段,新手們往往並不痴迷於變成高手,他們還沒有想好未來會怎麼樣,他們不知道自己的終極目標是什麼。此時最重要的是,他們很開心。

在這個早期階段,鼓勵是至關重要的,因為初學者仍處在不清楚是否要繼續下去的時期。因此,在這個階段,最好的導師是熱情的並願意給予支持的,他們可以讓孩子們最初的學習變得非常愉快,且有回報。這個階段剛開始的學習就像是一場遊戲。

同時,在這樣一個階段,孩子的自主程度也很重要。研究證實,專橫的父母和老師會消減學習者的內在動機。父母若能讓孩子們自主選擇,就更有可能讓孩子發展出後來被確定為激情的興趣。

◎ 課外活動是堅毅的練習場

達克沃斯說,如果她可以揮動魔杖,她會讓全世界所有的孩子至少參加一項自己喜歡的課外活動;對於高中生,她會建議他們在至少一個活動中堅持一年以上。

課外活動與堅毅有什麼關係?達克沃斯說,綜合起來,她可以用兩種不同的方式作出解釋。一種解釋是,課外活動是年輕人練習的一種方式,能為長期目標培養激情和毅力;但也有可能是:只有具備了堅毅力的人,才會在課外活動中堅持不懈。這兩種解釋並不是相互排斥的,這兩個因素有可能都在發揮作用。

比爾說,哈佛大學每年都錄取了幾百名在未來有可能成為世界一流學者的成績優異的學生,但同時也錄取了至少同樣多的同一類學生,他們「致力於追求自己熱愛、相信和看重的事物,並且已經以突出的幹勁、自律和平凡的努力在進取」。

事實上,課外活動不只是堅毅品格的信號,他認為克服困難、堅持到底,這會讓年輕人學到一個重要的經驗,並且運用到許多領域。

以上內容摘編自

《堅毅:釋放激情與堅持的力量》

已在外灘教育微店上

推薦閱讀:

長期把孩子扔給老人睡,等於棒打孩子的未來!
北大教授:別親手把孩子養成「白眼狼」!孩子這麼教,才知道感恩
28種筆畫的詳細寫法及念法,每個孩子都必須會的!
樂理知識這麼學,再也不愁孩子不想看、學不會啦!

TAG:孩子 | 努力 | 天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