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無量壽佛經講記(第十五集)
請掀開八十五頁,看經文:
【阿難汝當受持。廣為多眾宣說佛語。如來今者。教韋提希及未來世一切眾生。觀於西方極樂世界。以佛力故。當得見彼清凈國土。如執明鏡。自見面像。見彼國土。極妙樂事。心歡喜故。應時即得無生法忍。】
這一段意思很清楚。開頭這是囑咐阿難尊者要把佛法廣為流通,這一點我希望大家都要注意到,為什麼?如果不肯流通佛法,那是違背佛旨,違背佛的意思,也就是吝法,吝法所得的果報是愚痴,生生世世的愚痴,這個很麻煩,所以千萬不要吝法。學佛的人是希望一切眾生都能夠回心轉意,都能夠早證菩提,這是我們的願望,像四弘誓願里「眾生無邊誓願度」,巴不得他早一天成佛,怎麼可以障礙他?所以我們懂得的佛法要趕快去宣傳,儘可能讓大家都知道,努力去流通佛法,這個功德無量無邊。
現在我們看到一個很不好的現象,佛經後面所印的「版權所有,翻印必究」,這就是不準流通。換句話說,這是為了他要賣錢,你想讀這佛經只有跟他買,你不可以翻印,這是障礙大法流通,將來的果報都是愚痴,現在雖然是他能多賺一點錢,後來還是愚痴果報。其實他不準別人翻印,他是不是真的能得到財富?不盡然,諸位要好好的研究《了凡四訓》就曉得,「一飲一啄,莫非前定」,這是他自己真正愚痴造了一個惡果。你廣泛的讓人家去翻印,歡迎翻印,你每個月得的財富還是一樣的,絕對沒有損失,如果真有損失,因果律就講不通,因果律就會被推翻,沒有這回事情。為什麼不修福?為什麼要造這個業?
我們現在看到許多都是這樣的,印的經書,甚至於印的《大藏經》後頭都有「版權所有,翻印必究」,不曉得《大藏經》是哪位佛菩薩把版權給他的?你自己的著作還情有可原,經典是佛說的,自古至今流通到現在,那誰的版權?印出來重新排版就是他的版權,這就是障礙大法的流通。現在錄音帶、錄像帶也都是版權所有不準轉錄,這都是有罪過的,佛是囑咐『廣為多眾宣說佛語』,與佛這句話完全相違背。
有很多經書我們拿來一看,後頭人家印「版權所有,不准翻印」,我們就不印他的。我拿到黃老居士這個批註之後也怕他有這樣的,因為他那個是稿子,稿子後頭沒有印,所以我還特別寫一封信到美國,請美國那邊的同修轉告他,向他請示可不可以印。他回信轉過來之後,他很歡喜,歡迎我們翻印,而且印好之後,希望送幾部給他,人家跟佛法完全相應。他自己的著作辛辛苦苦花了六年的時間,他不要版權,歡迎翻印,這個如法。
凡是佛法,利益眾生的,決定不能障礙。所以這個錄音帶,有很多人要來找我,要把這個錄音帶拷貝到外頭流通,他們當然也賣錢,我就說明我的錄音帶、錄像帶統統沒有版權,什麼人拿去轉錄流通統統歡迎,為什麼?我們目的是要利益眾生,希望眾生得利益。如果我要斤斤計較執著這一點,使許多眾生沒有聞法的機緣,我們的罪過就大了。他賣錢,有人向他買,也好,人家花錢買去的大概總會認真的聽,我們送去,他未必聽,因為用送的不值錢,他束之於高閣,他花錢買的一定總會去聽個幾遍,所以都好。這也算是布施,法布施、財布施,我們雖然沒有財布施,但是我這個錄音帶他拿去賣也賺了錢,也等於我財布施給他;買錄音帶聽佛法的,那就是法布施,財、法布施統統都有了,何樂而不為之?希望大家明白這個道理,流通佛法,決定不要障礙。
『如來今者』,今者是現在。『教韋提希』,因為這是韋提希啟請的,她是當機者。『及未來世一切眾生』,尤其是末法業障深重的眾生修行證果非常困難。末法時期有許多地區是邪知邪見,邪知邪見從哪裡看?譬如念佛的人一天到晚只曉得念這句阿彌陀佛,不曉得修三福,這個知見就偏了。教化眾生要契機契理,有些眾生只叫他念阿彌陀佛,為什麼?他愚痴,他什麼都不懂。像諦閑老和尚那個徒弟不認識字,沒念過書,四十多歲才出家,什麼都不會,這沒辦法,所以老和尚教他,你老老實實就一句阿彌陀佛念到底,念累了你就休息,休息好了就再念,一心一意念這句阿彌陀佛,他念三年念成功。
我們想一想他三福有沒有修?他真做到了。第一個,他聽老師的話,這就是尊師重道,這一點很難得。老師叫他一句阿彌陀佛念到底,他就乖乖的一句阿彌陀佛念到底。「孝養父母,奉事師長」他做到,他雖然是出家之後父母不在,他盡心修持,他父母也得福。「慈心不殺,修十善業」,他決定不殺生,一天到晚念這句阿彌陀佛,他這個身,殺盜淫;口,妄語、兩舌、綺語、惡口;意,貪瞋痴,他真的沒有。三皈他有,為什麼?他聽話,一天到晚念這句阿彌陀佛,這句阿彌陀佛就具足三皈,就具足眾戒。「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表面上看,他一條也沒做到,他都不懂得,但是你仔細去想一想,他都具足。他往生那個樣子不曉得度了多少人?他站著走的,死了以後還站三天等老和尚來替他辦後事,你想想看影響多少人?那就是現身說法做出樣子給你看,多少人相信了,多少人看他那個樣子發心念佛。這是對一個特殊的對象。
像我們一般人,這三福,這三種凈業一定要修,不能偏在一邊,偏在一邊是特殊的環境、特殊的人,才可以用那個方法,不是一概而論。各人的緣不相同,他是不認識字,沒有能力讀經,我們今天有能力讀經,最低限度,我們修凈土就是三經一論,論不說至少也是三經,甚至三經裡面選一部經都行,天天要讀誦。一定要持戒,要依照這三條十一句,一定要做到,這是助修,念佛是正修,正助雙修,這樣子取西方極樂世界是穩穩噹噹。
本經的方法是觀想念佛,所以這裡說『觀於西方極樂世界』,這是用觀想念佛。『以佛力故,當得見彼清凈國土』,這是佛當年教韋提希,是以佛的神力加持,使她能夠親自見到西方極樂世界的依正莊嚴。下面是用比喻,『如執明鏡,自見面像。見彼國土,極妙樂事』,看到西方極樂世界那樣的殊勝莊嚴,『心歡喜故,應時即得無生法忍』,這就是成就不思議的果報。
極樂世界裡的受用確實非常自在,如果你抱著貪圖享樂的心到那裡去,你就錯了,換句話說,你就去不成。是什麼心去的?是清凈心去的,心凈則土凈。為了那個地方快樂,那個地方好,去享受去,所以過去這些外國人聽到我們東方人講西方極樂世界情形,就有個錯誤的想法,他說那個地方大概是一些懶惰神仙住在那個地方沒事情干,天天在那裡享受、享樂,懶惰神仙。細細從這部經裡面去觀察不是如此,到那個地方還是去修學,尤其在《無量壽經》,你看阿彌陀佛四十八願,那個地方就好像是一所佛教學校一樣,到那兒去上學的,每天還有許多功課要做。自己程度稍微好一點,天天都到他方世界教化眾生,可見得到那邊要做的事情很多。甚至於此地所講的「讀誦大乘,勸進行者」,都是西方極樂世界諸上善人的工作,他們每天要讀經,每天聽經,每天在一起研究討論。十方世界有緣的眾生機緣成熟了,都是分身、化身過去教化眾生,確實在那邊是上求佛道,下化眾生。
此地講「應時即得無生法忍」,這是成就,這個成就在圓教講是初住以上,在別教裡面講是初地以上,這就是一般講證果。得無生法忍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在四土裡哪一土?實報莊嚴土。圓教初住菩薩,這是「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剛剛得無生忍。如果嚴格的來講,像《仁王經》上這個標準,無生忍最低的是在七地菩薩,是下品的無生忍,八地是中品,九地是上品,這三個位次叫無生法忍的菩薩,這個說法太高了。
什麼叫做無生法忍?不是說外面一切法沒有了,是你心裏面念頭沒有了,一念不生,心裡沒有生滅的念頭。我們現在心裡有生滅,一個念頭生,一個念頭滅,一天到晚打妄想,不知道多少念頭在生滅?因為你這個心生滅,看到外面境界相就生滅,就是生滅相。假如我們這個心裡頭念頭一念不生,你會看到外面境界相,沒有一個境界是有生滅的,你會看到所有一切境界統統是不生不滅,這個理很深,為什麼?我們現在沒有到這個境界,所以你用生滅心看外面境界是生滅相,但是一切法不生不滅,這是真的,這是諸法實相。什麼時候才能看到這個真實相?要你自己心裡頭不生不滅,你這個生滅的妄念沒有,你就會看到真相。
這個東西實在講就好像電影的攝影機一樣,電影攝影機目鏡裡頭觀察鏡頭一開一滅、一開一滅,我們看到外面的境界相也有生滅的現象。照下來的底片,一次開一次一張,一次開一次又是一張。現在攝影機通常的速度是一秒鐘拍二十四張,就是二十四個生滅。佛說我們念頭的生滅太微細,他說一彈指有六十剎那,就是一彈指的六十分之一,我們彈得快一點大概一秒鐘可以彈四次不成問題,普通人彈四次不成問題。四乘六十,一彈指六十分之一叫一剎那,一剎那裡面有九百生滅。你們想想看,一秒鐘算彈四次,四乘六十,再乘九百,兩個十萬八千,所以我們這個心是生滅心。
在八識裡面把心意識排在有為法裡頭,有為法就是有生有滅,所以我們看到這個世界沒有一樣東西不是生滅的。就是你用生滅心看一切境界都是生滅的,如果你用不生滅的心,看一切萬法都是不生不滅的,這的確是《仁王經》上無生法忍的菩薩才見到。無生法忍是八地菩薩,不動地,轉阿賴耶為大圓鏡智,才真正看到一切法不生不滅,世間相常住,《法華經》也是這樣說的。這是嚴格的講,七地菩薩才證無生法忍。如果把標準放寬一點,初住菩薩就證得,他是證得相似的無生法忍,八地菩薩所證得的是真實。這是實報莊嚴土的菩薩,這也是得佛力加持,一下就到這個境界,這通常我們講是理一心不亂。這邊有,第八十六頁第一行講無生法忍,「如韋提者,分證得也。謂初住分得,八地究竟得」,八地菩薩才是真正的無生法忍,究竟圓滿的。再看底下經文:
【佛告韋提希。汝是凡夫。心想羸劣。未得天眼。不能遠觀。諸佛如來有異方便。令汝得見。】
佛實在是慈悲。韋提希夫人當時實在講就跟我們現在情形一樣,是凡夫,業障深重,遭遇一點苦難,痛哭流涕,不想活了,跟我們情形差不多,這是凡夫相,『心想羸劣』。換句話說,諸佛勝妙國土絕對不是我們肉眼能看到的,得要佛菩薩的天眼才能看得到。現在她的緣好,遇到佛,佛可以以神力將西方世界的情形示現出來給她看,這是『諸佛如來有異方便』,就是有殊勝的方法能夠叫我們一般凡夫,見不到的、聽不到的、接觸不到的,都可以藉佛的神力,我們能夠見到、聽到、接觸到,令她得見。
【時韋提希白佛言。世尊。如我今者以佛力故。見彼國土。若佛滅後。諸眾生等。濁惡不善。五苦所逼。云何當見阿彌陀佛極樂世界。】
諸位同修聽了這段話有什麼感想?前面說過,往生極樂世界要修三福,要發菩提心,韋提希有沒有發菩提心在這裡就看到了,她不但自己想往生,念念都為將來的眾生著想,這就是菩提心。不但她自己請法,她為我們這些人請法,而且在這部經裡頭有幾次這樣提到,可見得她對於末法一切苦難眾生念念不忘,這就是大菩提心。像這些地方不能輕易看過,你才曉得三福十一句她句句都具足,這個條件具足才是根熟眾生。
『如我今者以佛力故,見彼國土』,這好處她得到了。底下就是她要求的,『若佛滅後,諸眾生等』,佛過去之後,我們這個世界上後世的這些眾生,像我們現在末法眾生,『濁惡不善』,這是講我們現在這個世界,比起當年濁惡的程度不知道要加多少倍?『五苦所逼』,五苦就是八苦,他是把生老病死合成一條,再加上求不得苦、愛別離苦、怨憎會苦、五陰熾盛苦,這叫五苦。這個批註裡面也注得很多,也注得很好,都是引用大經注的,《無量壽經》,其他經典裡面所說的,像此地講的五痛、五惡、五燒都是從《無量壽經》講的。我們現在眾生確實是在這個環境裡面苦不堪言,將來再輪迴,一世比一世苦,怎麼能夠見阿彌陀佛?如何得生西方極樂世界?換句話說,十六妙觀就是韋提希夫人代我們啟請的。
下面這就是世尊要答覆她,底下有十六段,這十六段就是說十六妙觀。看八十七面倒數第二行,這是第二個段落,「如來答」,答裡面分十六大科,就是十六段,「即十六妙觀是也」。「觀雖十六,妙只一三。謂一境三諦,一心三觀,能所合說,只是一三。」前面一段的敘述,《疏鈔》裡面所講的希望諸位自己去看。這裡特別提示出來的就是這十六觀都必須要用一心三觀來觀,這是重要的修行原則。我們看底下經文:
【佛告韋提希。汝及眾生。應當專心繫念一處。想於西方。】
這一句開示是總綱領,一直貫到全經。『專心繫念』這一句非常重要,我們用持名念佛也不離開這個原則。念佛人一句佛號不得力就是與這一句不相應,如果與這一句相應決定得力,功夫一定成就。換句話說,我們平常念佛不專心,怎麼曉得不專心?念佛的時候還會想東想西,還有妄想,這就不專心。不念佛的時候想的東西更多,這都不可以。一個念佛人念佛的時候專心,不念佛的時候還是專心,念佛是口裡出聲音,不念是心裡常常想著佛,繫念。繫念就是心裡挂念,常常有個事情挂念著,什麼事情?阿彌陀佛極樂世界,你要常常這樣挂念著才行。
玄奘大師翻譯的《阿彌陀經》就是「繫心不亂」,羅什大師翻的是「一心不亂」。一心不亂,難,但是沒有錯,因為從繫念不亂,到臨命終時佛來接引你的時候,佛力加持,把你這個繫心就轉變成一心,所以一心不亂沒有錯,如果有錯的話,玄奘大師一定會提出來,但是一心不是現在得,是你往生那一剎那當中得到的。就像本經,佛加持韋提希,使她立刻就得無生法忍,得無生法忍就是得理一心不亂,可見得這個是佛力加持她才能得到的。我們也不例外,我們自己的功夫繫念成功,到往生極樂世界,一剎那的時候,也是蒙佛加持,會得到一心不亂。所以一般人真正明白這個道理如法修行,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差不多都是中上輩,不會在下三品。
正如同善導大師所說的,四土三輩九品統統是為凡夫所說的。往生之後,四土三輩九品的差別,他老人家說得非常之好,是我們遇緣不同。我們遇到的因緣殊勝,這個理統統明白,我們便宜就佔大了,我們就往生上三品。遇不到這個因緣,這就是緣差一點,雖然念,這個理不明了,或者方法偏在一邊,也能往生,品位就下一點。的確,四土三輩九品是我們這一生修行遇緣有勝劣不同才形成的。明白這一點,我們的確也放心、也安心,原來實報土、常寂光土我們凡夫也能生到,上品上生我們可以獲得,心就定了,不至於擔心,我到那裡去恐怕是下品下生,不至於有這些妄想,死心塌地去念這句佛號。
韋提希是凡夫,經上講得清清楚楚的,凡夫心想羸劣跟我們差不多,你看人家,佛一加持,得理一心,生實報莊嚴土,這是上三品往生的。明明白白給一個例子給我們看,可以取得的。可是我們要學她,心量要大,念念為一切眾生。我已經得度,我成就了,還有那些人怎麼辦?我們要想什麼方法去幫助他?一定要有這種心,一定要這樣做法,盡心儘力,我們功德就圓滿。
譬如我很希望建一個念佛堂,集合志同道合的同修大家一起來做,一起來學這個法門,但是我們現在緣不成熟,我們沒有這個財力,沒有這個因緣,功德圓不圓滿?圓滿。怎麼圓滿?因為我念念有,不是沒有,我有這個力量馬上就做得到,我今天沒有這個力量沒有法子,心有餘而力不足,但是有心就圓滿了。我有心,也有機緣,也有這個力量,我沒有做,那就不圓滿。心力都達到,這就是圓滿功德,這是我們每個同學都要做的。我們有多少力量做多少事,這叫隨緣,不能等,這不可以。譬如我們想建講堂,在台灣建講堂也要不少錢,至少要幾百萬。好,我們把錢攢起來,攢個幾年也就有了。錢愈存愈多,貪心就愈來愈重,結果到最後恐怕心就變了。我有這麼多錢,我才不幹那個傻事,那一切都完了,所以不可以。我們有一分錢趕緊做一分錢的好事,統統把它做光,機緣成熟自然有護法神,有大護法送來,這個才好,這樣才自在。眾生有福,有這種緣分,這樣才好。不要攢積,不要打妄想,我要存多少錢,將來怎麼做,不要搞這個,搞這個有煩惱,心不清凈。
說實在的,如果我把錢存起來存到現在,也有好幾千萬。我們印經書印了好幾千萬都送掉了,確實如此。我們不打這個妄想,我們求三寶加持。自己有福,還要大眾有福,大家都有福,大家同心同力來求,這樁事很快就成就,自然有人送地,有人來建房子,來供養我們,請我們去,我們一點心也不操,我們要這樣的道場。像蓮池大師以前那個神運殿,天神給他建造的,他自己一點不操心。所以緣成熟,一切自然就來了,自己只要如理如法的努力修學。所以我們求是向三寶求,而不向信徒求。求信徒很困難,縱然他答應送一個道場給你,裡面什麼事情他都要過問,你就不自在,要聽他擺布,為什麼?道場他捐的,這沒有法子,我們想做什麼事情不能隨心所欲。他要真正覺悟,與我們配合,這是很理想。所以因緣不是偶然的,一定要求三寶加持。
這一句把總綱領提示我們,就是指示我們一個方向,專想西方極樂世界,專念阿彌陀佛,這是總綱領。底下這就教我們作觀想,我們專心繫念一處,念什麼?下面教給我們:
【云何作想。】
你怎麼個想法?
【凡作想者。一切眾生。自非生盲。有目之徒。皆見日沒。】
『生盲』是生下來眼睛就瞎了,那你就沒見過太陽下山。如果不是生盲,現在眼睛雖然瞎了,以前我見過,你還是可以修這個觀想,你還會想到那個情形,什麼情形?太陽下山的情形。日落你見過,你就想那個情形。因為太陽落下來是西方,專想西方。
【當起想念。正坐西向。】
專修凈土的人對這一點很重視,他坐一定要面看到西方,供佛像一定把阿彌陀佛的像供在西方,向西方禮拜。換句話說,不管在什麼時候、什麼處所,他的面都要對著西方,求感應。
【諦觀於日欲沒之處。】
『諦』是諦實,就是你認真的去想。『觀』就是觀想,觀就是不用心意識,用心意識是想。當然我們初學的人不用心意識還不行,就用心意識想也沒有關係,也可以,你就去想就是,就想西方,想日落的樣子,落日懸鼓,像一個鼓懸在空中,太陽快下山了,想這個樣子。
【令心堅住。專想不移。】
『不移』就是不改變,你就一直這樣想下去,就想那個境界。到你專心去想的時候,身邊一切境界你都不知道,人走過你也沒看到,什麼聲音你都聽不到,為什麼?專心。要專心一意去想,這樣才能想得成功。
【見日欲沒。狀如懸鼓。既見日已。閉目開目。皆令明了。】
想久了,那個現象就在面前,這要專心。怎麼想的時候,我也沒有看到?那是你不專心,你沒有照這個方法,你時間不夠。如果你真的專心去想,聚精會神的去想,什麼都忘了,這個境界會現前,下山的太陽就在你面前。你睜著眼睛看到在面前,你閉著眼睛還在你面前,換句話說,不管你的眼睛是睜著、閉著,統統看得見。前面講,好眼睛的他看得見,瞎眼的他也看見,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紅太陽在面前,這是觀想成功。
【是為日想。名曰初觀。】
這是第一觀,觀落日懸鼓。這一觀觀成就能往生,這十六觀任何一觀觀成之後,統統能往生。這一觀觀成的時候能滅罪,真正是消除罪業,為什麼?他心力集中,一切妄念都沒有,縱然有惡業種子、習氣,他沒有緣,所以惡業能夠消除。所以重要的就是前面這個原則,天台大師給我們講的一心三觀,經上給我們講的專心繫念,這一句非常重要。每一觀都要專心繫念,境界才能夠顯現。粗心大意的人決定觀不成功,你們要想試驗一下,看看你們能不能試驗得成功?如果試驗不成功,那還是念阿彌陀佛,持名念佛。這要心很細很專的人能成功。這十六觀可以次第觀,第一觀修成再修第二觀,可以這樣修法,也可以在十六觀里任選一種,古人一般多半選觀阿彌陀佛,任何一觀觀成都能夠往生西方世界。好,下課。
推薦閱讀:
※弘一大師聽哪部佛經時禁不住大哭?
※佛經故事:五百大雁離奇被殺 轉生天國樂聞佛法
※佛經唱誦視頻
※愛美文|佛經基礎:什麼是六根,六塵,六識,五蘊,十八
※【轉】抄佛經到底是在修什麼「行」?
TAG:佛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