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略 | 玩音響的意義
A調高揚、B調哀怨、C調和善、D調熱烈、E調安定、F調挑逗、G調浮躁 , 早在古希臘時代,人們就發現音樂可以通過其音調來影響人的情緒。即使在人耳無法辨別的次聲波與超聲波頻段的聲音,仍會給人帶來無意識的身心影響。
「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古人似乎更喜歡用詩詞表達對美好聲音可一不可再的惋惜與留戀。1877年愛迪生髮明留聲器以後,100年來電聲技術發展很快。1906年美國人De Forest Lee發明了真空三極體,開創了人類電聲技術的先河。音樂能夠讓聽音者完全沉浸在聆聽體驗之中,徹底忘記身處的環境,當聲音不加任何修飾地傳達出來,你是否會被最純真的聲響感動,是否能和表演者產生共鳴?
「單反窮三代「,這句話說得一點都不假。可是」發燒友「最早並不是形容玩相機的人,而是說玩音響的人。音響發燒友從一開始的單一流派,逐漸細分為後來的三支流派,DIY動手製作派(含焊機與摩機),純器材派發燒友,軟體派燒友。
DIY動手製作派(含焊機與摩機)
這一類別的音響發燒友在整個群體中佔有相當比例,驗證這一點的最直觀方式是到郵局的報刊雜誌部去看看,凡購買「無線電與電視」、「無線電」、「電子報」、「實用影音技術」等刊物的,多是動手派人士。再則,可以點擊「膽藝軒材料網」、「中國音響DIY」等幾大網站,看看多如牛毛的在線會員,以及如火如荼的跟貼,便知道這一群體如何的人多勢眾。
應當意識到,熱衷於DIy音響的發燒友更多的是將音響製作視為一種高級樂趣,我們不能輕視他們的動手創作熱情,甚至視其為旁門左道的非主流、非正統。一個人酷愛一門興趣而終其身,也是非常難能可貴的。而且,養成勤動手,善於思考的好習慣,於身心、修鍊、思維都是非常有益的。在國外,也有很多總統與政府要員擁有自己的私人工作間的,並配有機床設備等,其目的也是為了保持自己喜歡動手製作的愛好。
當然,一個動手派音響發燒友如何理性的把握自己,如何做到既熱愛又不至於走火入魔喪失理智,這就需要靠自己的理性與科學態度、自身修養來掌握分寸了。其實在我看來,音響DIY就是在學校上手工勞動課的一種延續,只不過是把課堂從教室里搬到家裡來了而已。這種DIY最大的樂趣是在過程之中,結果並不是最主要的。
純器材派發燒友
這一類型發燒友在整個發燒隊伍中佔有最多人數,各自根據自身經濟條件投其所好而搭配從低到高不同的器材組合級別,但整體框架呈金字塔式,即工薪一族佔了絕大多數。
器材派燒友的的主要樂趣來自於不同的口味搭配不同的系統組合,並包括吃在碗里盯在鍋里的永不滿足,以及無休止的析騰與升級換代。由於更熱衷於或更在乎的是音響器材本身的聲音表現力,以及微末細節的質感變化,因此發燒唱片更多的是被他們用來作為驗證器材素質水準的試金石。
從「嗜好」的角度來看,純器材派音響發燒友所關心和痴迷的是音響系統本身的表現力,唱片音樂是音效得以實施體現的媒介。儘管如此,本人以為這也是一種玩法,「音響發燒」就是音響發燒嘛,自得其樂未嘗不可,是人都會有自己所好的那一口的。當然,任何事物都不是絕對的,純器材派發燒群體中,集硬體發燒與音樂欣賞造詣為一身的雙料人材也是大有人在的。
軟體派燒友
其實,真正酷愛音樂的人(包括用唱片來欣賞音樂的人)是不應該劃入音響發燒這個圈子裡的,他們應該是「音樂愛好者」,和純音響發燒沒有唇亡齒寒的因果關係。當然,「音樂愛好」,究竟愛好到哪一步?到了哪一個層次水準?也是有細分講究的,不過那又是另外一個話題了。
「當音響器材具備一定素質後,再過份地去苛求,意義不是太大了」。
隨著全球音樂創作水平的下降,全新的數字音樂時代的來到,在人類各種感覺中,關於耳朵聽覺的發燒和完美的追求,進入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寒冬。不過仍然有人對於自己的耳朵和聽覺很在乎的,這也是為什麼世界音響業仍然維持了一定的規模的原因。
結語:頂尖音響品牌的產品在聲音以及工業設計代表著頂級水平,總會給我們怦然心動的感覺,能把音樂當中的光澤溫暖地烘托出來,帶出音樂蘊藏的繽紛世界。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