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一個非常好的治療寶寶常見疾病的貼子,特將有用內容轉載備查,並與各位媽媽分享。要是早點看到這個貼,說不定寶寶也不需要吃那麼多西藥了。開始實施。
關於如何幫助寶寶建立自身的抵抗力,我相信這個是許多媽媽在寶寶成長過程中最關心的話題之一,我也不例外。寶寶已經30個月了,回想這些日子裡的點點滴滴,我常常覺得自己是非常幸運的媽媽,因為能擁有一個像雨欣這樣的乖女兒。 從雨欣出生後回到家開始就為她做按摩,剛開始更像是新生兒撫觸,慢慢更多有意識的做小兒推拿的按摩,每天堅持,一直到她7個月從來沒有停止過,雨欣也真是長得非常好,也非常的胖,4個月就18斤,6個月已經達到20斤,紙尿褲用XL的。從她的吃,到她睡覺都非常棒,1歲以內也沒有聽中國醫生所建議的給寶寶補充魚肝油和鈣片。不過自從能爬能跑以後到目前也不是很胖2歲時28斤,現在30斤吧! 因為自己是中醫專業出身,所以小兒推拿也是當時的必修課之一,不過那時沒太多機會體會,直到生好寶寶。所以雖然雨欣也有過發燒和感冒的經歷,但非常慶幸的是經過及時的治療,寶寶感冒從來沒超過7天,小感冒更是1、2天就可以搞定;發燒也是手到燒退。在後面的分享中,我會告訴大家我是怎麼在家裡處理髮燒、厭食、便秘、腹瀉、咳嗽、感冒、哮喘、夜啼……等最寶寶最常見的問題,雨欣到目前為止還從來沒有因為生病去過醫院,也沒有吃過任何葯,都是靠小兒推拿來激發自身的抵抗力,從而達到痊癒的。寶寶爸爸常贊我給家裡省了不少鈔票,呵呵,最主要孩子自身的免疫力也起來了,作為媽媽的我忍不住想要把自己的經驗講給有需要的媽媽,希望能讓大家可以一同學習!
一、發燒
先講一講雨欣的幾次發燒的經歷吧,我是如何在家裡處理的,大家可以參考一下。 雨欣第一次發燒是在打完第二針百白破,她剛滿四個月的時候。雖然有看過很多媽媽的帖子,知道很多寶寶打百白破都會出現發燒的現象,但雨欣第一次發燒是直到下午6點左右才發現的(因為之前一直玩的很好,沒有什麼異常)。這著實讓初為人母的我有點緊張的。寶寶最開始的體溫是38.4開始時,我也只是用物理降溫的辦法先控制溫度,打電話給寶寶爸爸,讓他下班回來的路上給寶寶買冰冰貼。 然後一直留心觀察寶寶的反應和體溫的變化,並不著急去醫院。7點鐘寶寶的爸爸回來了,給寶寶貼冰冰貼,可是人家不配合,每次貼都拿下來,後來沒辦法,我乾脆貼自己頭上了。 到了晚上8點多,寶寶體溫又升高了39.3,怕寶寶夜裡難受睡不好,於是給寶寶洗了一個溫水澡,洗好以後,開始給寶寶做退燒的按摩,有:
開天門200次
推坎宮100次
揉太陽穴一分鐘(如果高燒,可以手法重一點,揉太陽可以發汗退熱)
最後捏脊,並在脊背上滴幾滴水,從寶寶的腰骶一直吹到大椎穴,吹散、吹乾。
做完以後看著寶寶的體溫在15分鐘內,直線下降,很快就恢復了正常 ,晚上寶寶睡了一個好覺。 第二天寶寶又有反覆,不過溫度還好38.4到38.7左右,主要是她精神很好,一直笑呵呵的,自己玩。我是當寶寶燒得比較厲害的時候再來按摩,反覆了2、3天左右,出了一身疹子,所以我給寶寶自己的診斷是幼兒急診。出了疹子寶寶倒是作了兩天,估計是發疹子很難受。這是我經歷的第一次給寶寶退燒的經歷。
雨欣第二次發燒是10個月打麻苗時,因為她蛋清過敏,所以一直拖到10個月才打。這次是打好麻苗一周後,開始發燒,因為也是有心理準備寶寶中招的,所以這次沒那麼緊張,寶寶體溫最高好像也在39度以內。基本遵循上一次的經驗,還是小心觀察,注意體溫。如果溫度太高,就幫寶寶按摩退燒,非常有效果,雖然有時燒還會再起來,但這個也是沒辦法的,記憶中也是2 3天的時間,寶寶這次是邊發燒,邊出疹,這次出疹子倒是沒有怎麼作。精神一直比較好。在平穩中度過了寶寶的第二次發燒!
雨欣第三次發燒,起初沒有任何的徵兆,好像是她13個月時候吧,我有點記不清了,最高溫度也就是在38.7,早上起來發現有燒的,我當時都是給寶寶捏脊退燒,非常有效,後來一個白天都沒有燒起來,到了晚上又開始發燒,這次我主要是重揉太陽穴,耳尖放血寶寶出了一身汗退燒了。一夜平安。第二天一早起來有開始有點發燒,溫度也不是很高,推拿後退燒。總結這次發燒的原因,還是有點不明確,可能是寶寶出牙,還有可能是寶寶寶寶腸胃不適,因為第一天發燒時我發現有點瀉肚,當然瀉肚也給寶寶按摩處理了,逆時針摩腹5分鐘、按揉天樞穴200次、推上七節骨500次、揉龜尾1分鐘。第二天除了一早有點發燒以外,瀉肚也停了。 特別要提醒各位媽媽的是發燒本身是寶寶體內正邪在交戰,如果一旦發現寶寶有溫度就立刻施以手法退燒,其實不利於寶寶免疫系統的發育和抵抗力的建立。一般38.5度以內,也要觀察寶寶的精神狀態,如果都比較正常的情況下,我是建議媽媽們多忍耐一下,讓寶寶自己的正氣與邪氣對抗一下。最多你需要做的就是最簡單的物理降溫,如用溫水擦拭身體(額頭、腋下、腹股溝等),或者洗個溫水澡。有一個概念要跟大家講一下,就是當寶寶溫度上升時特別會激發孩子的抵抗力和免疫力。當38.5以上的時候,我會推薦大家用推拿的辦法,激發起自身系統來調整溫度,而退燒藥對寶寶身體其實是有傷害的。當然也是依據寶寶的具體情況而定。因為有的媽媽在這一方面比較有定力,然而很多媽媽當看到寶寶溫度上升的時候就會開始胡思亂想,很多可怕的、消極的念頭就會不斷地來提醒你,是不是該吃藥了,是不是該去醫院了,是不是該……否則會不會耽誤啊,出事啊,燒壞啊……這個時候你可以用清天河水的手法來退燒。這個手法很簡單,所以強力推薦:清天河水+打馬過天河,這個方法我教過很多媽媽,她們跟我反饋的,這個方法退燒效果非常好。 其中一個媽媽,自從開始給寶寶按摩以後,孩子的變化非常明顯,無論從睡眠、飲食、便便的情況都得到顯著的改善,她也有給自己的寶寶退燒的經歷,因此出名,甚至被小區另一個媽媽請去,給她正在發燒的寶寶退燒,效果神速,據說是她們寶寶生病發燒以來,退燒最快,最沒有痛苦的一次。 清天河水如圖所示,方向由腕到肘,直推300-500次。而打馬過天河的方向和位置與天河水一直,不過操作手法是用我們的食指和中指兩指蘸水然後從腕到肘方向在皮膚上敲打,其聲音就像是馬過河發出的響聲,有一個技巧大家要特別注意,就是一邊敲打,還要一邊以同一方向吹氣,因為是蘸有清水,所以有清涼的感覺,可以迅速帶走體內的高溫。一般打馬過天河比清天河水清熱力度強,用於一切實熱症。 如果寶寶燒到39.5以上建議媽媽們再加上推六腑300-500次,可以退臟腑實熱,尤其針對高燒不退,寶寶精神不好,效果非常明顯。
二、消化道疾病 中醫對於外感,沒有分細菌感染或者病毒感染一分,不過「正氣存,邪不可干;邪之所聚,其氣必虛」,所以,後面我也會給大家推薦一些如何提高孩子正氣的按摩手法,非常簡單,但確實好用。這個方法,可以在全家都感染病毒感冒的情況下,寶寶卻可以安然無恙。 中醫非常注重整體觀念,講究的是辨證論治。而相對小孩子的辯證實在是比成人簡單的多,孩子容易得的病一方面是感染外邪,容易患上呼吸道疾病,如感冒、咳嗽、流涕、咽喉炎、肺炎、發燒等; 一方面是乳食內傷,主要是在哺育還是的過程當中,因人為的餵養不當,如餵食過多造成了孩子的腸胃負擔,而引發的消化大類疾病,如奶癆、食積、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脹、腹痛、嘔吐、泄瀉等疾病。 知道孩子的病因,再對證加以按摩就可以手到病除。我也和大量的媽媽交流過,向她們推薦小兒推拿,她們也在日常生活中扮演起寶寶的保健醫,防病於未然,我想也算是目前我們最提倡的預防醫學了。 另一方面,作為寶寶的媽媽,很多人都非常害怕寶寶生病,一生病就如臨大敵一般,壓力非常的大。其實一方面我們需要做好很多的準備,保護寶寶。但另一方面,寶寶生病並不全是壞事,要知道,正是一次次的生病過程,也建立和完善的寶寶的免疫系統。
有的媽媽會問,為什麼如今,我們的物質生活比起我們年幼的時候有了極大的改善,然而吃飯卻又成了一個攻不下的難題了呢? 這個和孩子的生理特性有很大的關係,寶寶「臟腑嬌嫩、形氣未充」,尤其只小孩子的五臟六腑嬌嫩柔弱、各方面的功能都不完善。所以如果在消化能力方面就突出表現為,脾胃嬌嫩、消化功能弱。脾胃為後天之本,為氣血生化之源,如果長期消化不良,會直接影響寶寶們的發育,這也是怪不得那麼多媽媽會為之擔憂了。 「欲得小兒安,常帶三分飢與寒」,是我們先祖留給我們育兒護兒方面寶貴的經驗總結。這裡面講的三分飢,並非讓寶寶餓著肚子的意思,其原則就是要使寶寶吃到七分飽留三分餘地。保持七分飽,臟腑就不容易損傷,不易肚子脹、肚子痛、腹瀉等腸胃病。 其實道理很簡單,如果我們把孩子的腸胃比作童工,那麼讓寶寶吃的過多,過飽,就像是你讓給一個童工完成一個成年人的工作量,那麼長期超負荷的工作就會使它病倒、罷工了。我記得有一個媽媽把她一天給11個月大的孩子的食譜給我看,非常的詳細,但我看了嚇一跳,從早到晚,孩子加上上下午2-3中水果吃10幾頓,當然量都不是很多,但孩子的脾胃可是受了苦了,沒休息的時候,雖然我們常說少食多餐,但也不能這樣來弄。如何掌握孩子的飯量就成為關鍵。我自己也犯過類似的錯誤,雨欣從小到大都是我一個人帶,沒有老人可依靠,沒有人給我任何意見,所以我只能照著書本來養,我記得在寶寶剛剛添加輔食的時候,我就是嚴格按著亨氏制定的時間、月齡表來餵養雨欣的,寶寶幾個月添加多少輔食,幾點添加,每天多少量為正常。但現在回想起來,我發現那時候添加了過多的負擔給雨欣, 寶寶自己在饑飽的控制力比較弱,所以雨欣不拒絕,我就當她是還能吃,也很大程度的傷害到雨欣的腸胃, 所以後來有很長的一個階段,雨欣消化排出來的便便一直不成形。真是中了現在所謂專家和賣方市場的毒。 而放手給老人帶的寶寶,也是受了父輩年代饑荒的陰影,生怕寶寶餓到,營養不良,天天給寶寶又是蛋、又是水果、又是磨牙餅乾、又是幾百毫升的配方奶,當然一天三次的正餐也絕不能落下。這下可苦了寶寶的腸胃了,沒幾刻鐘能消停的。再加上愛護寶寶有加,不舍的寶寶累到、熱到,即使出去玩也是抱在手中,很多時候寶寶的運動量也極其缺乏,這也是導致寶寶積存在胃裡的食物消化不掉的原因之一。 所以親愛的媽媽們,如果你的寶寶就像我上面所描述的一樣,你一定要小心了,長此以往,寶寶的脾胃一定會受到影響的。 如果寶寶的脾胃已經受傷,從小兒推拿的角度我們怎麼處理呢?
具體操作,關於脾胃日常保健及治療的按摩手法有:補脾經、揉按板門、運內八卦、捏脊,三捏一提,揉按足三里,揉中脘、摩腹,分推腹陰陽。當然如果遇到具體的問題,還是上面講的思路,要辨證論治,不一定剛剛我提到的所有的穴位要全部按摩到,只挑其中幾個重點來應對。 如我們題目中所提到的厭食,中醫稱厭食為納呆,主因脾胃功能失調。由於脾胃素虛,或餵養不當、飲食不節、傷及脾胃所致。 臨床分為虛、實兩證:偏實證者治以消食導滯為主;偏虛證者治以調補為主,並結合臨床隨症加減。 通俗的理解就是,實證 是因為食積引起的脾胃失調,(所謂食積就是食物積滯在腸胃,無法消化),故食慾減退,有時嚴重會伴有噁心嘔吐,手足心熱,睡眠不安,腹脹或腹瀉。初期舌苔白厚膩,治則以消食導滯為主。長時間因為積滯日久,舌苔的變化由白黃轉為黃膩苔,耗傷正氣,則會由實證變為虛證,這時的治則則以調補為主。 一般情況下虛證 :體質虛弱或發燒、感冒初愈的孩子,腸胃功能虛弱,致使脾胃消化無力,食欲不振,面黃肌瘦,精神倦怠,乏力,或大便溏稀。唇舌較淡,舌無苔或少苔。這是的治則則以健脾益胃為主。 這一節可能大家看的有點累,覺得穴位名詞多,好像沒有概念,後面我會試著慢慢給大家分解。
|
|
寶寶腹瀉要首先了解一下寶寶腹瀉的原因,是受涼,還是飲食的原因。不過即使在辨證上不是很清楚也可以做這幾個手法的按摩: 逆時針摩腹3-5分鐘 揉臍200-300次,(如果有艾條的話可以艾灸肚臍15-30分鐘) 推上七節骨300-500次 按揉龜尾穴2分鐘。 治療厭食,疳積(奶癆)型,最著名的是就是四縫(學名四橫紋)放血了,不過如果不用放血的話,可以用掐法,掐四縫的效果也非常好。真的非常好用!!!掐的時候我自己有個很深的體會,這個在任何文獻中都沒有出現,不過我用這個方法和四縫放血都給雨欣試驗過(放血頭兩針的時候,雨欣是看著我,很好奇,第三針開始大哭,第四針幾乎好像沒扎到,雨欣以前除了打疫苗沒被扎過針,打疫苗她幾乎不太哭的,但這次她好像有的陰影,跟我說媽媽說不要扎針了)。如果說到效果呢,可以說效果用掐的更好,孩子也更容易接受,至於裡面的技巧,榮我以後分享。 另一個調節和改善寶寶消化不良的非常棒非常棒的就是每天堅持給寶寶捏脊。捏脊的好處除了有調陰陽、理氣血、和臟腑、通經絡強身天體外,可以再日常保健過程中與摩腹、按揉足三里、補脾經、補腎經、推三關等合用,無論是先天不足、還是後天身體虧損的寶寶都可以使用。單獨使用也可以對消化不良、小兒疳積等消化類疾病有很好的治癒作用。 在寶寶的消化道方面的疾病中,便秘和腹瀉,是小寶寶常見的疾病之一,雖然不算是什麼重症、急症,但只有經歷其中的父母才了解其中焦急的感受。其實我們大抵知道的治療便秘和腹瀉的食療和其他的辦法非常多。我想媽媽們也從其他的渠道知道很多辦法,這裡我就不一一列舉了。從小兒推拿的手法操作對寶寶的這些癥狀也有非常好的效果。而在一些操作手法上,很多穴位一樣,不過手法補瀉方向有區別,有的穴位具有雙向調節的作用,既可以止瀉又可以通便。 便秘和腹瀉常用手法:在推拿穴位和手法當中有好多穴位都有效果,不過如果總結起來的話可以有四大手法。 止腹瀉四大手法: 揉臍(逆時針)100-300次、摩腹(逆時針)3-5分鐘、推上七節骨300次、揉龜尾100-300次 作用:調中止瀉。治療小兒腹瀉、止瀉效果顯著、各類泄瀉均可以在此之上加減變通。 治療便秘四大手法: 揉天樞100-150次、摩腹(順時針)5分鐘、推下七節骨100-300次、揉龜尾100-300次 作用:通大便,用於小兒便秘 我們可以看到其中大部分穴位的名稱都是一樣的,但是一定要注意在推拿方向上的區別,比如說摩腹,順時針摩腹具有消食導滯、泄熱通便的作用,而逆時針摩腹就具有溫補下元、溫中止瀉的作用。而龜尾穴兩種截然不同的病用的是同一個手法、同一個穴位按摩,原因就是龜尾這個穴具有雙向調節的作用。 說到改善孩子的胃口,提高孩子的免疫力,我不得不向大家鄭重的推薦捏脊法: 小孩偏食、消化不良、營養不良、易感冒等問題較普遍,一直以來都是令家長頭痛的事;另外,小兒先天、後天不足引起的一些慢性疾病也給家庭帶來許多麻煩。捏脊可以幫助孩子祛病強身,是一種簡單易學、效果明顯,適於家庭操作的推拿法。 所以媽媽們,不妨在家裡給寶寶捏捏脊,不僅可以促進寶寶生長發育,還可以強身健體,防治多種疾病。最重要的是,捏脊法不打針,不吃藥,在家裡就可以操作。什麼是捏脊? 捏脊療法是連續捏拿脊柱部肌膚,以防治疾病的一種治療方法,常用於治療小兒「疳積」之類病症,所以又稱為「捏積療法」,屬於小兒推拿術的一種。 捏脊前的準備 捏脊其實很簡單,對場地和操作者並沒有特別高的要求,所以初次給寶寶的捏脊的爸媽也不必心慌慌。 在家中就可以進行捏脊。脫去孩子的衣褲,任其俯卧在床上或家長膝蓋上。家長站或跪靠在孩子的腿部的邊側,全身放鬆,活動一下手指,面帶微笑,用手輕輕撫摸幾下小兒的背部,使肌肉放鬆,然後進行捏脊。 捏脊可以治什麼病 胃腸疾病孩子脾胃薄弱,又不知道饑飽,如果吃了過多高能量的食物,如油炸食物、甜膩食物、高蛋白食物,會因不能完全消化、吸收而影響脾胃功能,形成積滯、厭食;消化不良還可能引起腹瀉;其他感染性腹瀉會遷延變為脾胃虛弱。這些脾胃疾病都可用捏脊療法來治療。 肺系疾病孩子反覆感冒、咳嗽,西醫稱為免疫功能低下,中醫則認為是小兒衛外功能薄弱,陰陽不調。捏脊通過刺激督脈和膀胱經,能調和陰陽,健脾理肺,從而達到提高免疫力、減少呼吸系統感染的作用。 夜啼、睡眠不安中醫有句古話:胃不和則卧不安。捏脊療法能調理脾胃,使之正常運轉。脾胃功能正常了,孩子就不會有腹脹、腹痛、胃脘飽脹的現象,自然能夠安然入睡了。 遺尿、多汗通過捏脊來刺激人體脊柱兩側的植物神經乾和神經節,起到防遺尿、止汗的作用。建議每天做一次,一次做5-8分鐘。同時捏脊的過程中不可捏提一下然後鬆開,應保持一路緊湊上行。 圖一:從尾椎開始拇指往下壓,食指、中指在上(給寶寶捏脊時,兩個大拇指最好要併攏抵住脊背中間的督脈。
捏脊要捏到位:兩手沿脊柱兩旁,由下而上連續地挾提肌膚,邊捏邊向前推進,自尾骶部開始,一直捏到項枕部為止(一般捏到大椎穴,也可延至風府穴)。重複3~5遍後,再按揉腎俞穴2~3次。 圖二:往肩頸部方向,拇指不可離開背部捏脊時,可根據具體情況,在相應的背部穴位上用力挾提,以加強針對性的治療效果。 對於初次接受捏脊的孩子,動作一定要輕,捏住肌肉向上提時,不要提得過重,否則孩子會產生畏懼心理,不能配合,導致捏脊難以進行。 圖三:至肩頸部時,手再從尾椎開始向上做。 |
|
|
三、感冒 寶寶素體嬌嫩柔弱,同等致病條件下,孩子更容易受到外界的影響。最近,很多的寶寶都得了感冒,或者留清鼻涕,或者咳嗽,大部分寶寶都是感染風寒感冒。作為媽媽如何預防,如何幫助寶寶從感冒的癥狀裡面快速的擺脫出來呢? |
|
第一個建議是關於孩子飲食方面:魚,海鮮,肉,甜食這方面要控制,因為這些從中醫的角度理解非常容易導致脾虛生痰,斂痰。飲食盡量清談,易消化為主,咳嗽一定需要配合飲食的調整。
第二:綜合方面孩子汗多,咳嗽連綿不斷,對肺、脾、腎三臟影響最大。所以從按摩的角度這些方面都需要調理。
首先:捏脊10,三捏一提3-5遍,是對人體綜合調理的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強烈推薦給寬爸、寬媽。 2,分推肩胛骨300-500次(可以分2次進行),按揉肺俞1-2分鐘,揉膻中穴2分鐘——對於咳嗽氣管炎,支氣管炎效果顯著。 3,按揉天突1-2分鐘,推天柱骨200-300次——治療咳嗽嘔吐效果比較好。 4,揉中脘1-2分鐘,分推腹陰陽200-300次,按揉足三里,針對健脾理氣化痰效果非常好。 手上可以一起配合的穴位:清肺經(通常情況需要用補發,但現在孩子咳痰比較多所以用清法),補脾經,補腎經,揉腎頂各300次,對於孩子體虛多汗,需要堅持4-5天,會看到比較明顯的效果。
推薦閱讀:
※63.慢性腹瀉
※夏季腹瀉,教你幾招
※夏季腹瀉高發,科學治療很重要
※寶寶腹瀉不宜用哪些藥物
TAG:感冒 | 腹瀉 | 理髮 | 哮喘 | 厭食 | 推拿 | 便秘 | 咳嗽 | 小兒推拿 | 處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