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的成書時代
八卦和六十四卦形成的時間,約在夏朝。這裡有《玉海》引《三海經》證之:「伏羲得河圖,夏人因之,日《連山》,黃帝得河圖,商人因之,日《歸藏》,列山氏得河圖,周人因之,日《周易》。鄭玄的《易贊》、《易論》有「夏日《連山》,殷日《歸藏》,周日《周易》。
《周禮》中有春官大卜「常三易方法,一日《連山》,二日《歸藏》,三日《周易》。其經卦皆八,其別卦皆六十四」。又安陽出土的殷代末期銅器,已出現過八卦符號。」(《中國甲骨文字史》由此可見,八卦和六十四卦形成的時間,應在夏朝,至於後有文王重六十四卦的說法,雖然不存在,但文王更加完整排列六十四卦,則有可能。
《連山》,《歸藏》二書早已失傳,後人見到的只是《易經》。但對於《易經》的成書時代,自古至今也一直在探討之中。根據近三十多年探討的結果,有三種觀點。
一、成書於春秋時期;郭沫若說:天地對立觀念,在中國思想史上出現很晚;周朝金文中無八卦的痕迹」甚至無「地」字;圪坤等字古書中很晚才出現……·。足見《易經》不能早於春秋時期。
二、成書於西周初年:張岱年根據卦爻辭中的故事,如「喪牛於易」,「喪羊於易」,「高宗伐鬼方」,和「帝乙歸妹」,「箕子之明夷」等,都是商和西周的故事,周成王以後的故事,沒有引用,推論《易經》成書不能晚於成王時代。
三、成書於殷周之際:金景芳等認為,《易經》是殷周之際的作品。他們肯定「卦出於筮」。古之巫史逐年總結古筮活動的大量記錄,經過篩選整理,寫成了(易經》。有的學者還從中國思想發展的邏輯進程和從殷周之際社會矛盾中考查《易經》的成書年代,也認為是殷周之際。
《易經》分上下兩經。共六十四卦,每卦六爻,乾坤兩卦各有七個爻,(乾卦的用九,坤卦的用六,其本體不是爻,其作用等於爻,為方便記稱為爻),共計三百八十六個爻。每卦先列卦形,次列卦名,再列卦辭。每爻先列爻題,次列爻辭。卦辭和受辭共四百五十條,四千九百多個字。後人傳,卦辭是文王作,爻辭是周公所作。
推薦閱讀:
※《易經》與《周易》兩者區別
※通俗解讀《易經》(12)
※易經的64個智慧感悟(六)
※易經第二十三卦山地
※圍棋與《易經》到底是什麼樣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