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帝國擴張史十·盛唐威龍4

七,鏖戰吐蕃吐蕃和吐谷渾都是羌族的後裔。吐蕃與唐朝之間的爭鬥可謂具有傳奇性質:同時因出現明主而強盛,又同樣因內亂而衰敗。據傳:吐蕃人的祖先,六父天王神的孫子棄聶棄贊征服了自己的六個兄弟部落,形成了吐蕃的早期統一局面,吐蕃的經濟,政治開始了長足的發展。時至松贊干布(617——650)統治時期,吐蕃逐漸強盛,松贊干布殺戮大臣尚囊等人,加強集權,又制定十善法律,設立剝皮,鑿眼等酷刑震懾臣民,復設定宰相,平章事等官職,完善體制,發展經濟,使吐蕃「牛羊繁殖,沿路成群」「高地蓄水為池,低地於河中引水灌溉。」更為重要的是,松贊干布還根據于闐文字創造了吐蕃文字的30個字母,為吐蕃文化的進步帶來了積極的影響。經過上下一致的努力,吐蕃已經空前強大。強大產生傲慢。公元634年,吐蕃使節來到中國,希望兩家修好,並吹噓擁兵幾十萬,已然威震四鄰。唐太宗禮貌的款待了使節,並派人回訪。結果,吐蕃反將這段歷史寫成「唐朝前來進貢」。公元641年,松贊干布迎娶文成公主,吐蕃的的貴族子弟前往中國學習儒家文化,中國的經典和各類工匠也被送往高原。 兩國開始了友好往來。松贊干布武功蓋世,在他的那個時代,吐蕃已經進入青藏高原西部,雲南,四川,青海甚至尼泊爾,成為一個強悍的大國。但是,吐蕃比起唐朝還是處於劣勢,松贊干布以後,在唐朝皇帝面前,歷代贊普都要以外甥自居。唐朝疆域遼闊,國力強盛,但昏庸的唐高宗卻給了吐蕃人一個意想不到的發展機會。公元663年,吐蕃與吐谷渾這兩部羌人的後代開始內鬥,後者被驅逐出青海湖。不久,兩家各自派遣時節前往唐朝請求援助,中國擴張的大好時機又來了,唐高宗完全可以像漢朝擺弄南北匈奴那樣將他們一一瓦解。可是,這個昏人竟然哼哈不答腔,滿心都是朝鮮事物。這給吐蕃進攻吐谷渾帶來了天賜良機。在勢不可擋的攻勢下,吐谷渾殘部落魄涼州,存在了350年的西域強國消失了。從此以後,吐蕃騎兵能在甘肅邊境和塔里木盆任意進出。 唐高宗的昏弱,給中國日後帶來了巨大的麻煩和隱患。吐蕃長驅直入,先後拿下西域18個州府。此時唐高宗才明白過味來,670年,他匆忙派遣名將薛仁貴率十餘萬大軍前去征討,薛仁貴不愧為名將,斬首折旗,一路衝殺,並擄牛羊萬頭,眼看大軍直逼烏海城,另一名將軍郭待封卻被吐蕃擊敗。薛仁貴軍缺乏給養,只好退軍大非川,被吐蕃大相倫欽陵殺得大敗虧輸,最後,薛仁貴通過談判的方式,才保住了殘部的性命。吐蕃切實吞併了吐谷渾,羌族統一正式完成,而後,唐朝開始遭受吐蕃的蠶食,他們和突厥弓月合兵一處,大肆攻掠塔里木盆地。安西都護府失陷,龜茲,碎葉,于闐,疏勒四鎮全部丟失。678年,戰局更加不妙,尊業多布攻打洱海,擊破了唐朝建立於四川的安戎城。不過,西域那塊地方情況複雜,吐蕃人一時還擺弄不了。他們駐紮不久,就和西突厥,疏勒,于闐,焉耆等國王大吵大鬧起來,小王們一商議,覺得還是效忠唐朝好,這可把吐蕃氣得夠戧。中國趁機反撲,於679年進軍碎葉,俘虜突厥王,把吐蕃人趕出了塔里木盆地。吐蕃也不含糊,將唐將李敬玄率領的八萬大軍打得慘敗,雙方就這樣你一巴掌我一榔頭的對打。公元690年,女強人武則天登基,成為中國歷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兩年後,武則天派遣右鷹揚衛將軍王孝傑進攻吐蕃,以求奪回四鎮。王孝傑在蕃日久,對其情況十分熟悉,幾經交鋒便順利的奪回了四鎮,重新設置了安西都護府,並在此駐紮了三萬邊防士兵。雙方的拉鋸戰越演越烈。倫欽陵,這個擊敗薛平貴的吐蕃大相逐漸成了唐朝的眼中釘。此人很有才略。他在國內造紅冊,劃田地,積極推行封建制度,促進了吐蕃的進步。但他卻沉迷戰功,動輒用兵,對內專擅政治,威震贊普,引得朝野竊議不斷。696年,倫欽陵遣使來到中國,提出中國從四鎮撤軍,分突厥土地與吐蕃的無理要求。唐朝郭元振回訪吐蕃,雙方唇槍舌劍,誰也沒能說服說。不過,吐蕃的政治狀況卻被他盡收眼底。歸國後,郭元振上疏武則天,說吐蕃用兵連年,人民疲憊,一般大臣都厭惡戰爭,惟有倫欽陵一人好戰。中國不如積極遣使和親,日子一常,倫欽陵必被孤立,吐蕃內亂一定產生。武則天採納了郭元振的建議,屢次向吐蕃方面示好。倫欽陵一意孤行,反遭到自己人的冷落。公元699年,政變發生了。棄都松贊普意欲收歸權利,趁倫欽陵外出之際發起突襲,殺害倫欽陵黨羽2000多人。倫欽陵大驚,親自與贊普交鋒,無奈大勢已去,最終落得個兵敗身死的下場。倫欽陵的兒子倫弓仁聞訊又悲又恨,率領7000帳吐谷渾投降唐朝。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倫弓仁歸順後被冊封為郡公,其責任是為中國守邊疆。隨後,小勃律(吉爾吉特)又成為焦點。這個地方是疏勒通往克什米爾和印度的重要通道。自武后時起,小津勃已是中國的附屬國。吐蕃一旦將其佔領,等於完全掌握了帕米爾地區,而且他們可以隨時聯絡強大的阿拉伯人,威脅中華帝國在中亞的勢力。公元722年,吐蕃幼王已經成年,國內政局穩定下來,吐蕃看準時機。佔據了小勃律,獲得四鎮當為期不遠。中國通往北方的商路受到威脅。唐朝震驚,派遣張孝嵩將軍出擊,戰退吐蕃軍。此後,中國軍隊屢戰屢勝,吐蕃則是連連潰敗。725 年封禪祭典後,中國官員張說考慮到隴右和河西的邊防支出巨大,勸諫唐玄宗罷兵議和。將中國中世紀推向頂峰的唐玄宗哪裡肯聽,又謀划起新的戰略計劃。也就是在同年,吐蕃又自不量力的對塔里木綠洲進行了侵擾,後果則是被中國再三攻佔青海湖區域。727年,吐蕃進攻瓜州,企圖截斷唐朝通往四鎮的交通,激戰前後延續了兩年,終於被中國徹底擊敗。不僅如此,還把石頭堡丟掉了,可謂偷雞不著蝕把米。幾次戰敗,吐蕃垂頭喪氣,鬥志全無,只好委曲求全的承認中國的宗主地位,還鐫刻石碑,修建柵欄以表誠意。於是,唐朝便騰出手來,專心致志的投入到於契丹的戰爭之中。734年,準噶爾地區的中國軍隊與突騎施之間爆發了大規模衝突,突騎施可汗的婆娘是吐蕃公主,這就使吐蕃產生了新的進攻動機。736年,吐蕃翻了臉,再次攻打小津勃,被河系節度史崔希逸殺得大敗。《舊唐書》記載:「三月乙卯,河西節度使崔希逸自涼州南率眾入吐蕃界二千餘里。己亥,希逸至青海西郎佐素文子觜與賊相遇,大破之,斬首二千餘級。」轉年,中國軍隊又殺進青海,吐蕃反擊不利,夾尾逃竄,河西,隴右,劍南等地節度使與吐蕃全面開戰,殺得吐蕃跌跌爬爬。中國軍隊奮勇追擊,深入青海。740年,羌人為了討好中國,派人參與了聯合作戰,佔領了安戎要塞,當地居民對吐蕃的橫徵暴斂早就不滿,民心一倒,吐蕃哪裡還守得住?無奈之下,只好撤退。經過唐玄宗籌劃的幾次戰役,唐朝從680 年以來喪失的戰略要地全部被奪回了。公元739年,唐中宗的養女,吐蕃王后,嫁入高原30年的金城公主去世了。吐蕃人趁機做秀,一面搶天呼地,打幡哭喪,一面派人到中國,「外甥長,舅舅短」的求和 。好戰的唐玄宗那裡肯聽?吐蕃眨眨眼睛,覺得沒趣,乾脆撕下面具,於741年進兵控制了青海湖,並奪回了石頭堡。剛剛樂觀的局面又蒙上了陰影。隴右節度使皇甫惟明挺身而出,率領15萬大軍奮力血戰。槍挑吐蕃王子琅支,誅殺敵軍30000人。並長途跋涉,於千里之外攻陷了洪濟城。吐蕃懊喪之中猛想起和親的招數。於是派遣使節,攜帶珍奇跑到小津勃求婚許和。小津勃的國王也真夠沒出息的,見了蠅頭小利,竟然忘恩負義,把自己的保護國唐朝甩在一邊,私下答應了親事。西域的二十多個國家朝貢的道路全被堵死,而且,「西北二十餘國皆臣吐蕃」——一個娘們換一片地,這可真夠氣人的。公元747年,名將高仙芝領兵出戰,高仙芝出身將門,容貌俊秀,精於騎射,性格果斷,軍事上則擅長長途奔襲,分進合擊。這次出征,他不顧險阻,率領一萬騎兵翻越了海拔7700米的蔥嶺,翻越了好幾雄偉的山脈,在飛渡婆勒川時,為了抓緊時間,高仙芝下令每人只能攜帶三天的口糧,將士們很不理解,都以為他發瘋了。終於,唐軍以最快的速度出現在阿富汗連雲堡前。吐蕃僅有幾千守軍,驚嚇之中連忙後撤,高仙芝大喊:「不及日中,決須破虜!」口糧只有三日,不進則亡,一時攻勢宛如暴風驟雨,吐蕃人被殺5000,投降千餘人,其餘全部逃竄。高仙芝乘勝追擊,急行三天,來到了坦駒嶺。此嶺長達40里,海拔4688米,要翻越過去就必須經過兩條冰川。經過艱苦的行軍,唐軍總算來到了阿弩越城下,守軍即刻歸降。高仙芝又施「假途滅虢」之計,命將軍席元慶以金銀禮品為誘餌,在小勃律城下喜盈盈的吆喝:「我們不是來攻打你們的,我們是去進攻大勃律的,你們快開城門迎接,這裡有禮品啊。」小勃律人流著口水打開城門,中國士兵一擁而上,抓獲了小勃律的大小首領,當場殺死親吐蕃的幾個死硬派,席元慶不敢怠慢,策馬疾弛,火速砍斷通往吐蕃的藤橋,以斷絕救兵的來路。當時,藤橋距離駐紮地60多里,席元慶飛馬前進,迅速揮刀,終於在日落前將橋砍斷。方才住手,吐蕃軍隊已經來到婆夷水東岸,真是扣人心弦!大勢已定,高仙芝便派人招降小勃律王蘇失利和吐蕃公主。中國軍隊收穫頗豐,聲威大震,「大食諸胡七十二國皆震懾降服。」749年,突厥將領哥舒翰也顯示出非凡的指揮才能。哥舒翰,西突厥哥舒部落人,其父哥舒道元為安西大都護府的都護。749年,哥舒翰從朔方,河東,隴右,河西等地抽調精兵強將,全力攻伐石頭堡,此城固若金湯,中國軍隊損失慘重,屍體枕籍, 哥舒翰家奴左車膂力過人,聲如洪鐘,如同張飛轉世,鏖戰中緊隨哥舒翰身邊。若有敵軍向前,他便大聲叱吒,駭得對方心膽俱裂,這邊哥舒翰便一槍紮下,將敵人挑出幾尺遠。左車隨即上前割頭。主僕二人配合默契,萬人難敵。經過慘烈的惡戰,終於砸開了城池的大門。中國成立了九支長駐軍,並開荒種田以為給養。公元753年,哥舒翰再戰吐蕃,此次大勝功勛更為顯赫,黃河九曲全部落入中華帝國之手。755年,吐蕃贊普去世了,唐玄宗一反常態的表示了友好,派遣時節前去弔唁。這種反常的舉動意味著什麼,我們不能得知。久經戰亂的人民和疲憊的士兵開到了和平的希望,他們是該休息休息了。忽然,在中國內部傳來了驚人心魄的撕殺聲,白居易有詩曰:「漁陽頻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九重城闕生煙塵,千騎萬乘西南行。」震驚史冊的安史之亂爆發了。。。一時間,處於被動挨打地步的吐蕃反守為攻,變劣勢為優勢,堅固的石頭堡又被奪回,隴右,河西相繼陷落。763年,吐蕃更克涇州,汾州,武功,奉天,邠州刺史打開了城門,唐代宗逃亡陝州,百姓們亦拖家帶口隨之逃亡,長安淪陷,吐蕃大肆燒殺搶掠,並立了傀儡皇帝。伊州刺史袁光庭,在強攻面前堅守多年,糧儘力竭,先殺妻子,後跳入烈火之中焚身而死。。。說到這裡,那些刀筆吏又要從日本使館裡伸出頭來,「挖中國人的劣根性」了,然而且慢:當吐蕃人在甘肅清水縣叫被俘的中國人向東哭別故土時,「眾大哭,千餘人投崖自殺」(《中國通史簡編》第三編第二冊第四章),那些因對中國失望便逃往國外的懦夫們有這個膽量嗎?!他們情願做洋人的奴隸。幸運的是,吐蕃自唐德宗時期也步入衰落階段。唐德宗採用李泌的建議,北聯回紇,南和南詔,西面與印度,阿拉伯帝國取得聯繫。借刀殺人之計逐漸奏效,公元788年,回鶻可汗上書,表示願為唐朝攻打吐蕃,南詔也不再支持吐蕃,而是專心歸附唐朝,此外,強大的阿拉伯帝國又在西域牽制了大量的吐蕃軍隊。公元813 年,回鶻與吐蕃在吐魯番進行了一場大規模的戰役,結果兩敗俱傷。從此以後,兩國都主動爭取中國的幫助:回鶻三請和親,重申聯盟,吐蕃追求休戰,議立和約,中國的壓力逐漸緩解。當然,中國和吐蕃的和平是無法確立的。公元787 年,三位中國將軍在談判中被暗殺,史稱為「平涼劫盟」,中國朝野大為震怒,兩國最後一點和好的希望破滅了。吐蕃身居相位20年的尚結贊獨攬大權,造成了贊普失去權利的先例,等到棄足德贊即位時,吐蕃的分裂已經明朗化。而後,兇惡,放蕩且反對佛教的達磨贊普登上了王位,又是昏天黑地好一陣胡來,這個末代君王惡貫滿盈,最終被殺,王后琳氏立自己的侄子為贊普,引起群臣反對,兩個贊普公開用武力爭奪王位,吐蕃陷入了內訌,各地貴族割據稱雄,彼此殺戮,亞澤,阿里,拉薩,亞隴覺阿四大政權相繼建立,他們互相牽制,再也不能進入河西走廊半步了。吐蕃的內亂長達400多年,直到元初才恢復了平靜。中國則有了返攻的機會。公元847年,張議潮率領沙洲人民起義,反抗吐蕃的統治,四鄰紛紛響應,一時間,瓜,西,甘 ,肅,蘭,鄯,伊,河,廓,岷凡十州接連起義。吐蕃將軍尚延心投降中國,河,湟地區又重新回到中國的懷抱。到了公元 851 年,張議潮已把吐蕃的勢力驅逐一空,並派人到長安表示歸附,獲得了歸義軍節度使的封號。中國為之鼓舞,張義潮一時成了家鄉敦煌人民崇拜的對象,他的事迹也被編成了歌謠。然而,對大唐帝國的生存而言,這已無濟於事。此時的唐朝不打算,也沒有能力去收復西部的疆土。此後,直到清朝遠征以前,中國再也不能控制敦煌-哈密以西地區。中亞永遠的將文化的大門關閉起來,那裡不會再有四書五經和青煙繚繞的佛堂了。公元869年,吐蕃的牧民和奴隸舉吹響了起義的號角,公元875年,黃巢起義,旋與王仙芝合兵一處,大軍直指長安。公元907年,大唐帝國壽終正寢,五代十國的黑暗時代降臨於華夏,吐蕃亦深陷自家的紛爭難以自拔。一時間,從太平洋西岸到青藏高原以西,到處都是瘋狂的撞擊聲,喊殺聲和戰馬的咆哮。在帝國滅亡的前後,歐洲海盜幾番焚燒巴黎,英國屢次遭到登陸蠻族的屠殺,加洛林孩兒路易被匈牙利打得全軍覆滅,死因不明,印度在混亂之中落入突厥之手,開始了德里蘇丹連續五個短命王朝的統治,阿拉伯帝國四分五裂搖搖欲墜。。。世界瀕臨崩潰,中國人的夢想,查理大帝,戒日王,哈里發歐麥爾的夢想,全都一一破碎了。歷史還能給中國一次機會嗎?上天還能特別的關照中國,讓我們不走埃及,巴比倫,羅馬,希臘的老路,獲得再一次的威權霸業嗎。。。萬里長城遙望著西方雄偉的金字塔,它們彼此沉默不語。

結語:現以《劍橋歷史》,《中國通史簡編》中的部分文字再次證實,以為本文的結束:《劍橋歷史》:386 年開始躍居為地區性強國的北魏,逐步引進了一項穩定局勢的措施。早期魏國的鮮卑族統治者是強悍的騎士,多年來他們緩慢地採用了越來越多的中國的文明生活方式。在隋唐,中國對東亞廣大地區的密切的文化影響就這樣確立了,並且直至近代那裡還受中國文明的支配。這一文化與中國的文化完全不同。儘管吐蕃與中國相敵對,但約在 650 至 750 年一段時期內,它似乎仍可能成為中國文化圈的一部分。它的貴族子弟被送往中國學習,吐蕃王朝與唐皇室聯姻,中國的書籍和工匠被帶往拉薩。在他統治下,渤海在制度和文學文化方面成了唐朝亦步亦趨的翻版,很像新羅和日本已經做到的那樣。它成了中文作為行政和文學通用語的東亞中國文化圈的一部分。《中國通史簡編》:吐谷渾一向接受漢文化,例如官制有僕射,尚書,郎中等官名,劃田界仿效均田制,是很自然的。末曷對唐發生「朝貢」關係,唐朝文化也自然要影響末曷社會。渤海與唐朝保持「朝貢」關係,經常派遣學生到長安,入太學讀書,學習唐朝制度,渤海在東北方又成為文化最高的盛國。吐蕃有自己的文化,但必須吸收別族較高的文化來豐富自己。以松贊干布為代表,吐蕃對別族文化採取歡迎態度,積極學習,這一點,也是它能夠強盛的重要原因之一。


推薦閱讀:

中華文明的發祥地在哪裡?
中蜂春季繁殖管理要點:劉娟 | 中華蜜蜂網
中華智謀(漢)—劉邦論取勝之遭
中華書局《中國古典文學基本叢書》書目
【中華歷代筆記全集】還冤記 北齊·顏之推

TAG:中華 | 帝國 | 擴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