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時間醫學與經絡

中醫時間醫學有著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內涵。早在秦漢時代的《黃帝內經》就提出了「天人合一」、「人與天地相參,與日月相應」的人與自然為整體的整體觀,這一觀點與「辨證論治」共同成為中醫學的兩大特色。中醫學的「動態陰陽平衡觀」就是人體正常機能存在節律與波動的總體概括論述。古代醫家在「陰陽動態平衡」的指導下,在廣泛的臨床實踐的基礎上積累了大量的資料和豐富的經驗,提出了「因時制宜」這一時間治療學思想作為中醫診治的三大原則之一。中醫時間醫學研究的人體生物節律,主要有人體晝夜律,如晝認經脈氣血流柱節律,五臟主時辰節律,衛氣運行節律等;人體月節律,如氣血盛衰月節律,體力情緒智力月節律,月經節律等;人體年節律,如五臟主季節律,四季脈象,色澤節律等;人體超年度節律,如6年發病節律,10年發病節律,60年發病節律等。中醫時間醫學還研究按時施針和擇時用藥,包括季節不同,用藥有別:一日時辰不同,選穴有別(如子午流注,靈龜八法等);病情不同,服藥時辰有別等方面。也研究某些時間性疾病(如潮熱,五更泄,月經失調,定時咳喘,定時疼痛等)的診斷和治療;研究依時防病和依時養生;研究中醫時間醫學的發展史等。中醫時間醫學在人體生理,病理等研究領域,在疾病診斷和臨床治療方面,在養生預防方面均有著廣闊的應用前景。人體生命活動的奧秘,及其對醫學的影響已成為中醫和現代醫學共同探求的內容,但由於兩種醫學體系不同,研究的思路與方法也有相異之處,加之研究的時代背景和歷史環境上的差異,中醫時間醫學與現代時間醫學又有非常明顯的區別。中醫時間醫學以人體為一整體,重視對人體節律活動的綜合觀察與描述,如人體陰陽生理年節律,氣血盈虧月節律和五臟病自然史節律等,所論陰陽、氣血和五臟等分別是人體多種組織功能的綜合代表。以五臟為例,不僅包括五臟本臟,還包括與五臟相關的五體、九竅、六腑等,而有關五臟生理節律也就包括了所有臟象學說內容。對於人體節律的形成中醫注重人體各種器官組織功能活動相互之間的作用,如認為五臟節律的形成是臟器本身變化和臟腑之間作用變化的綜合作用的結果,並以五行生剋學說闡釋之。又如陰陽節律,是陰陽雙方互為影響,互為消長而形成的。這些均說明中醫以研究人體綜合節律為主。現代醫學則注重將人體分割成各個組織器官,深入到細胞、分子水平去研究人體節律活動的方式與動因。觀察的對象多以單個器官,或一項功能、或一種物質變化為主。如皮質激素晝夜分泌模式,體溫的晝夜改變,腎臟泌尿功能的變化周期等。此種以單一組織器官功能節律活動為研究對象,較中醫具體,易於深入。誠然要強調的是綜合節律將人體節律間,以及自然界的綜合影響均考慮在內,包括了體內外有關節律形成的眾多因素,故綜合節律的研究是單個節律研究所不能取代的。單個節律研究則以某一具體組織器官功能活動為專一研究對象,從分析方法入手,將單一節律從整體中分離出來進行觀察,結果較為可靠,能夠不斷深入下去,充分揭示其機理。因此單一節律的研究非常必要,綜合節律研究也無法取代之。中醫重視綜合節律,現代醫學則重視單一節律,這是兩種醫學在不同指導思想影響下各自側重研究的特點。中醫時間醫學應汲取現代時間醫學研究成果,並展開對人體單一節律的認識,重新分析評價綜合節律的可靠性,應用性,並不斷修正之。現代醫學則應結合中醫綜合節律的方法與成果,對所研究的單一節律,求其共性,加以綜合歸納。什麼是子午流注?人身體有十二經絡,這十二經絡的氣血循環有一定的流注周期。《內經》和《難經》中都有有關氣血循環的詳細敘述。 一天的開始時間,有許多的書中都是說自子時起;在中醫的氣血流注理論講,卻以寅時(現在講的清晨三點)開始。依序是:寅時走注肺、卯時走注大腸、辰時走注胃、巳時走注脾、午時走注心、未時走注小腸、申時走注膀胱、酉時走注腎、戌時走注心包、亥時走注三焦、子時走注膽、丑時走注肝。這種氣血流注的模式,也有叫成「子午流注」的。什麼是靈龜八法 靈龜八法又名"奇經納卦法",它是運用古代哲學的九宮八卦學說和中醫理論,取其與奇經八脈相通的八個經穴為基礎,按照日時干支的數字變易,採用數學演繹,推算人體氣血的盛衰,採取按時開穴施治的一種傳統針刺方法.它是祖國醫學中寶貴的古典針法之一.是中醫時間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推薦閱讀:

九版《中醫內科學》方歌集之8氣血津液病證
中醫為您破「口苦」
老中醫坐堂 外科病診治絕招35 蛔蟲性腸梗阻
老中醫坐堂 皮膚科病診治絕招72 副銀屑病
慢性前列腺炎的中醫治療總結

TAG:醫學 | 中醫 | 時間 | 經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