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影廳聯盟彌合商業和藝術的分野
據報道,近日,北京首個藝術電影放映平台「首都之星藝術影廳聯盟」成立,作為聯盟成員的16家商業院線及4所高校影廳覆蓋北京7個城區的商區、學區、社區,將從今年5月起每周至少放映兩部中外藝術影片佳作。據了解,該聯盟還將陸續接納更多的影院及高校加入。
隨著我國電影產業的高速發展、觀眾審美素養的不斷提升、分眾觀影市場的逐步確立,觀眾對商業片、類型片以外的藝術電影的認知度和接受度越來越高。在創作生產環節,藝術電影基本擺脫了以往邊緣、艱深、晦澀的刻板印象,能夠以更加親和的姿態與觀眾交流。近兩年,《路邊野餐》《百鳥朝鳳》《二十二》等國產藝術影片均獲得不錯的票房成績,《摔跤吧!爸爸》《海邊的曼徹斯特》《三塊廣告牌》等進口藝術影片同樣引發強烈的市場反響,北京國際電影節、上海國際電影節期間甚至出現影迷徹夜排隊、「秒殺」搶票的情況。這說明國內已經具備相當數量的藝術片觀影人群,藝術電影的潛在市場規模不容小覷。
然而,國內長期缺少藝術影片的放映空間,行業多年呼籲打造專屬藝術院線。過去,在大銀幕上觀看藝術影片主要通過兩個渠道:一是電影節展期間的各類展映活動,但這類放映具有特定性和周期性,放映場次較少,往往一票難求;二是專門的單體藝術影院,但這類影院往往分布零散、獨立運營,承受著巨大的生存壓力,影片資源常常難以為繼。眼下,北京、上海、廣州等城市通過成立「藝術影廳聯盟」,將主流商業院線納入藝術電影放映體系,通過專線放映、分線放映、長線放映等創新思路,打造商業化、常態化、規模化的藝術電影放映陣地。這種做法的優勢在於,能夠通過商業電影帶動藝術電影,依照市場規律進行藝術傳播,立足大眾市場培育分眾市場,對於改善藝術電影放映生態無疑具有積極意義。
作為新生的影片放映平台,「藝術影廳聯盟」應當採取創新的運營理念和操作方式。在這方面,國內外一些藝術院線提供了可資借鑒的經驗、做法。例如主題化放映,即根據不同的時間節點或地域文化策劃不同的主題放映,充分整合影片資源,主動貼近目標受眾,在上海舉辦的「鄭君里經典回顧展」、在成都舉辦的「中國藏地影像展」都是這方面的成功案例。又如網路化推廣,即運用網路購票、網路社群、網路眾籌等方式解決以往觀看藝術電影「找票難」的問題,更加廣泛、精準、高效地對接用戶,及時收集市場反饋、調整排片計劃。再如多業態經營,即探索「電影+」模式,在電影放映的同時定期舉辦電影學術、電影音樂、電影美食等各類活動,打造以電影為核心的文化消費綜合體。
「藝術影廳聯盟」是中國電影產業改革、引領消費升級的結果。接下來,「藝術影廳聯盟」在組織架構、選片標準、版權合作、會員體系、品牌建設等方面還有大量工作要做。它的有效運行,將有助於彌合中國電影在商業和藝術上的階段性分野,促進中國電影的多元化發展。我們期待,未來能夠看到更多的藝術電影。
(作者:朱傳欣,系中國傳媒大學藝術學部講師)
推薦閱讀:
※萬達商業負債被公開,王健林到底是「中國首富」,還是「中國首負」?
※神最右:商業頭腦測驗
※譚浩俊:新股不再是一本萬利- 商業見地網
※發掘商業「真理」
※侵犯商業秘密罪危害結果認定標準新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