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貨 | 英國下午茶文化背後不為人知的故事

為什麼英式下午茶里只有紅茶?為什麼英國人喝紅茶時會加糖加奶?這些約定俗成的美好茶飲習慣中,其實隱藏著毒茶出口行為和間諜活動,以及更荒誕的緣由。

為什麼英國人主要喝紅茶?

最不靠譜的答案

「傳說古時中國綠茶得坐一年半多的海船才能駛達英國,綠茶在海上漂泊期間自動發酵,到達英國時就變成恰到不錯處的厚味紅茶了。」(此答案和其他很多扯淡的答案一樣,來自百度)。

毫無疑問,這是胡說八道。因為綠茶如果保存不當,會變熱發酵,最後腐爛掉,而不會變成可口的紅茶。

看上去更靠譜的答案

「這些茶葉大部分屬於紅茶,因為從廣州要經過漫長的海運運抵倫敦港,唯有已經發酵了的紅茶才可以保存那麼長時間。」(歐立德:《乾隆帝》)

很可惜,這位歷史學家的說法也缺乏說服力。因為只要不是鮮葉,乾燥的綠茶也一樣可以存放很長時間。那麼,英國人主要喝紅茶的真實原因是什麼呢?這要從一樁二百年前的產品造假案和一樁商業間諜案說起。

用毒茶葉滅掉英國

1800年前後,英國依靠對全球鴉片、糖等貿易的控制,獲得了巨大的利潤,並支撐起了它無堅不摧的皇家海軍。可在全球貿易中,有一件事卻令英國人很不爽。那就是不列顛每天的生活必需品——茶,被中國人牢牢把控著。

到乾隆晚年時,中國1/7的茶葉都出口英國。1800年前後,英國每年進口的茶葉超過2300萬鎊。中國對英國人茶杯的控制一直持續了200年之久。而在一個名叫羅伯特·福鈞(Robert Fortune)的人出現之前,英國人根本不知道茶葉是怎麼種植、烘焙出來的。他們很困惑,如何將一片綠葉子變成可口的飲品呢?

最終,在第一次鴉片戰爭之後的1848年,英國人派出這位植物學家羅伯特·福鈞前往中國做商業間諜,偷竊種茶、制茶的技術。

這位福鈞老師剛到中國還遮遮掩掩,刺探茶葉秘密時會化妝、帶上假辮子。結果一段時間後,他發現這一切都是多餘的。當時的中國人一丁點知識產權意識都沒有。於是他從上海到杭州,再到安徽,開始全面盜取茶樹種和制茶工藝。

傻傻的中國茶商不僅對福鈞開放工場,還為他講解茶的製作。更可笑的,中國人在制茶時惡劣的造假行為,對這位老外也毫不避諱。於是福鈞同學發現——中國人為了讓綠茶顯得碧綠好看,居然在茶葉里添加了不明染料!

這些染料後來被化驗出是石膏粉(脫水硫酸鈣)和普魯士藍(亞鐵氰化鐵)。吃了會怎樣呢?輕則噁心反胃,重則不孕不育和終身癱瘓。按照當時英國人飲茶的劑量,喝茶喝殘廢那是早晚的事兒。

福鈞從工廠偷偷拿走一些染料,並將這些東西在1851年倫敦世博會上隆重展出。這意味著什麼?想想北京世博會上如果有人拿出證據說法國紅葡萄酒是染料染紅的,那將引發怎樣的轟動。所以整個英國都沸騰了,原來全國上下都在喝來自中國的「毒茶葉」啊。這次展示很快被倫敦各大報刊報道,一時間中國茶名聲掃地。尤其是綠茶,英國人開始徹底抵制中國綠茶,而老百姓全面改喝紅茶。這正是英式下午茶里只有紅茶的重要原因。

(故事真實性無法考究,也有可能是英國人煽動人們抵制中國茶而編造的謊言)

不管怎樣,英國人意識到他們需要自己的茶葉,而非將全民健康和數千萬英鎊的利潤留給中國人。

這段時間,福鈞先生也沒閑著。他終於在福建武夷山學會了紅茶和烏龍茶的種植、製作方法。最終他帶著這些茶種以及8名中國制茶工人翻越了喜馬拉雅山麓,在喜馬拉雅山南麓的印度開始了茶葉種植。隨後他帶去的茶樹在當地與阿薩姆紅茶嫁接,成為全球市場中國茶的主要競爭對手。

為了推廣英國殖民地印度的紅茶,茶商不斷製造輿論攻擊、詆毀中國茶葉,這一過程持續了很長時間。後來印度紅茶就統治了英國人的茶杯。

茶葉作為中國飲品文化的精華,可以說是民族產品中最失敗的一類。按照幾年前的數據,中國7萬家茶企業的總產值為300億人民幣,而一個立頓的產值就有230億元人民幣。我們的茶,既沒有好的原產地保護,沒有成規模的品牌,而最多的,則是各種原產地造偽和炒作,偽茶文化的故弄玄虛。

英國人喝茶為什麼要加糖加奶?

至於這一點,就當個段子來聽吧。一次一位香港商人和一位英國人聊天,英國人嘲笑中國人不會喝紅酒,竟然往紅酒里兌雪碧,歐洲人想盡辦法才去除酒里的糖分,中國人分分鐘就兌回去了。

此番言論一下子觸怒了香港商人的民族感情,當即反擊:往紅酒里兌雪碧,其實和你們英國人往茶里加糖加奶是一樣的。你見過中國人喝茶加糖加奶嗎?因為過去茶葉從中國運到英國,需要經過漫長的海運,中途顛簸受潮,很容易發霉。所以中國茶葉到了英國多少都有點霉味,口感遠不如從前。英國人喝到了怪味,嘗不到茶葉原來的甘醇,那就只能加糖加奶喝了。

不經意的開始

追根溯源來說,正統英式下午茶起源於19世紀初期的維多利亞時代,當時僅為貴族生活的特有部分。相傳,懂得享受生活的英國公爵夫人安娜·貝德芙常在下午4點百無聊賴時略感飢餓,於是便讓女僕準備幾片烤麵包、奶油和茶以作果腹之用。在自己享受茶點的過程中,公爵夫人時常邀請親友同飲下午茶,共享愜意午後時光。一時間,享用下午茶在貴族社交圈裡蔚然成風。

Low Tea or High Tea

雖然僅一字之差,但Low Tea和High Tea卻截然不同。Low tea特指在起居室矮桌上享用的下午茶,而High tea則表示該下午茶是在飯廳高桌上享用的。

此外,Low tea可一點都不「Low」,它是上流社會在下午4點享用的下午茶,極為講究。例如,茶壺得是純銀的,糖塊需由鑷子取用。主食除架上的精美蛋糕外,還有小塊的三明治、司康餅等甜點和水果。由於這些茶點基本只用3隻手指取用,因此,精緻的洗手碗也是必備的。對了,也許碗里還得撒上些許玫瑰花瓣。

相對而言,High tea也並沒有那麼「High」,它反倒是盛行於普通大眾。正因晚餐最早要晚上8點才能開始,於是乎,作為餐前小食的High tea(Meat tea)需要像正餐那樣包羅肉類、土豆、麵包、餡餅、乳酪、蔬菜……當然,還有茶。這通常是在下午5點食用。

繁複的茶具選擇

英式下午茶茶具的繁複程度可比肩中式茶具,通過精美茶具所創造出的優雅氛圍有時或許比茶點本身更引人矚目。

在一眾骨瓷茶具中,最常見且最主要的莫過於茶壺、茶杯和杯托,再加上用來盛放牛奶和方糖的奶盅和砂糖罐。這幾件茶具自成體系,通常,器身繪就經典且帶有濃郁油畫質感的鮮花,如此濃墨重彩的畫法會令人產生極為飽滿的觀感,很容易融入器身的畫面:彷彿你正置身於一片奼紫嫣紅,沐浴著陽光與花香的同時度過閑適的下午茶時光。

考究的下午茶禮儀

正因以嚴謹著稱的英國人對茶品抱有無與倫比的熱愛與尊重,因此,在下午茶的長期發展過程中不可避免的產生了一系列的禮儀規範。真要說起來可謂是千頭萬緒,先通過這個小動畫來了解一二吧!

英式下午茶不僅僅是喝茶,

而是在享受茶香和點心的同時放鬆身心。

按照傳統,英式下午茶的點心會裝在三層的盤子里呈上。

1

最下面的一層照例要放細長的手指三明治,最不能缺少的口味有黃瓜、乳酪、蘇格蘭煙熏三文魚與切碎的白煮雞蛋。

2

第二層放英式司康餅,搭配奶油和果醬一起食用。

3

最上層則是甜食,這裡的內容就為店家提供了更自由的發揮空間,傳統的店鋪一般會放水果撻、泡芙等英式甜點,而新派一點的則會放馬卡龍、意式奶凍、蛋奶霜等歐陸甜食,甚至紙杯蛋糕。在異域風情濃厚一些的店裡還可能出現日式、印式等各國甜品。

不過,下兩層的規矩是絕不能打破的,如果你看到閨蜜在她朋友圈裡秀下午茶,最底層的盤子里卻放了一大堆馬卡龍之類的甜食的話,那就可以在心裡偷笑一下啦。

食物擺放的規矩決定了吃下午茶的一般禮儀,那就是食用順序要遵照由淡而重、由咸而甜的方式,先吃最下面的三明治開胃,再慢慢切開司康,抹上奶油果醬細細品嘗,並佐以紅茶解膩,最後才將甜膩厚實的甜品入口,享受味蕾的極致體驗。

下午茶一向來講究「先滿足你的眼睛,再滿足你的胃」,所以無論是茶具的挑選還是點心的擺放都堪稱藝術,在開始吃喝之前也要好好玩味下。

另外,在喝下午茶時,平常熱衷於袋泡茶的英國人也會講究地開始用無茶包茶葉(loose tea)了。因此每個人的茶杯上都會有一個濾網,避免壺裡的茶葉倒進茶杯里。

如果嫌三層盤子的點心太多,也可以選擇另一種正宗的英式簡茶——奶油茶(Cream Tea),這可不是往茶里加奶油,而是特指只包括茶和司康餅的餐點。這裡的司康餅和下午茶里的一樣,也是鬆軟熱騰地現烤出爐,再配上果醬和奶油。最好的奶油來自英格蘭西南部的德文郡,考究的茶店裡必然會提供正宗德文郡奶油。

現在許多地方還提供香檳下午茶,這種模式也有個洋氣滿滿的名字叫做「royal tea」,不過內容就只是增加了一杯香檳,建議在吃的時候先喝香檳,用它乾爽的口感搭配鹹食,然後再用茶搭配後面的甜食。

英國人喝茶雖然講究,但怎麼樣也比不上中國的茶道茶藝博大精深,所以盡可放心,在英國品茶要花的工夫其實比在中國要少得多。

到底該點哪一種茶呢?

在下午茶菜單上,這四種茶几乎是必備的:

伯爵茶(Earl Grey)

早餐茶(Breakfast Tea)

大吉嶺(Darjeeling)

阿薩姆(Assam)

前兩種並不是茶的品種,而是混合的調製茶(blend tea)。英國人喝混合茶葉的習慣與中國人截然不同,中國茶講究單一、純正,絕對沒有人會想要往龍井茶里加一撮普洱的。

不過英國茶的拼配講究的是滋味互補,早餐茶就是一個絕好的例子:它由阿薩姆、錫蘭和肯亞三種茶葉拼調而成,其中阿薩姆味道重但是缺少香氣,而錫蘭茶滋味不夠厚重,那麼將這兩種茶拼在一起就可以彌補雙方的不足,再加上肯亞茶調味,就成就了這一香味濃郁口味也厚重的經典茶款。英國人喜歡在早餐的時候喝它以提神醒腦,其名字也是這麼來的,在喝的時候一般都要加糖和奶。

伯爵茶 則和中國頗有淵源,據說來源於於一位清朝官員給格雷伯爵的贈禮。它的基底茶正是中國武夷山的正山小種,裡面添加了佛手柑,茶葉非常有層次,茶香中透露出佛手柑的清冽,越品越香。

這種茶加不加奶都是可以的,在走走看來其實不加會更有滋味。說到伯爵茶,也順便提一下由伯爵茶改良而來的仕女茶(Lady Grey),這種茶的濃度一般要低些,口感更清淡。在加入佛手柑的同時也融入了檸檬、橙皮等水果香料,因而帶有清新的果香,適合女孩子。

單一茶種里,大吉嶺 是一種較為金貴的茶種,被譽為紅茶中的香檳。它的茶葉呈褐黃色,茶湯也偏淺,與一般紅茶顏色大不相同。大吉嶺口味淡雅,香味極濃郁,在英國被視為最上等的茶葉之一。

如果在高檔的茶館喝大吉嶺,還可以挑選不同等級的茶葉,春摘的大吉嶺和夏摘的口味也不同,前者更清爽而後者更濃郁。小夥伴們在英國喝下午茶時並不用對這種茶葉了解太多,只需要記住一點:永遠不要往裡面加牛奶和糖!如果往上等的大吉嶺茶里放糖,這罪過可比不打領帶去喝下午茶大得多了。

與大吉嶺相反,阿薩姆茶一般都是要配著牛奶和糖來喝的(相信大家都被某品牌的「阿薩姆奶茶」洗過腦),因為這種茶味道濃烈,不加一點牛奶可能會太苦。

除了這四種經典紅茶以外,茶館一般也會有大量的草本茶(hebal tea)和水果茶(fruit tea)供顧客挑選,比如茉莉、菊花等等。這些茶和我們在國內喝到的不會有太大差別,而且很多都是袋泡的,因為茶館不一定會花那麼多精力去準備新鮮的草本、水果原料。

因此小編建議到英國的小夥伴還是嘗試一下紅茶,多體驗一下英式茶的別樣風情。最後要說一句的是,比較高檔的下午茶場所提供的純茶品種會更多,其中一大部分都是來自我大天朝的紅茶。不過大家在看茶單的時候要注意從那些高大上的洋名之中分辨出自己在家常喝的茶款。比如許多英國朋友說最好的紅茶是一種叫做Lapsang Souchong的名貴茶種,後來一查才發現居然就是正山小種……為了避免類似的烏龍,這裡附上一個簡單的紅茶中英名小列表。

茶葉總類

正山小種:Lapsang Souchong

祁門紅茶:Keemun

工夫紅茶:Congou

普洱:Pu-erh

台灣烏龍茶:Oolong Formosa

安徽眉茶: Chun Mee

南非紅茶:Rooibos Tea

俄羅斯商隊茶:Russian Caravan (其實這也是由中國產的烏龍、祁門和正山小種混合的)

更多原創內容

為什麼英式下午茶里只有紅茶?為什麼英國人喝紅茶時會加糖加奶?這些約定俗成的美好茶飲習慣中,其實隱藏著毒茶出口行為和間諜活動,以及更荒誕的緣由。

為什麼英國人主要喝紅茶?

最不靠譜的答案

「傳說古時中國綠茶得坐一年半多的海船才能駛達英國,綠茶在海上漂泊期間自動發酵,到達英國時就變成恰到不錯處的厚味紅茶了。」(此答案和其他很多扯淡的答案一樣,來自百度)。

毫無疑問,這是胡說八道。因為綠茶如果保存不當,會變熱發酵,最後腐爛掉,而不會變成可口的紅茶。

看上去更靠譜的答案

「這些茶葉大部分屬於紅茶,因為從廣州要經過漫長的海運運抵倫敦港,唯有已經發酵了的紅茶才可以保存那麼長時間。」(歐立德:《乾隆帝》)

很可惜,這位歷史學家的說法也缺乏說服力。因為只要不是鮮葉,乾燥的綠茶也一樣可以存放很長時間。那麼,英國人主要喝紅茶的真實原因是什麼呢?這要從一樁二百年前的產品造假案和一樁商業間諜案說起。

用毒茶葉滅掉英國

1800年前後,英國依靠對全球鴉片、糖等貿易的控制,獲得了巨大的利潤,並支撐起了它無堅不摧的皇家海軍。可在全球貿易中,有一件事卻令英國人很不爽。那就是不列顛每天的生活必需品——茶,被中國人牢牢把控著。

到乾隆晚年時,中國1/7的茶葉都出口英國。1800年前後,英國每年進口的茶葉超過2300萬鎊。中國對英國人茶杯的控制一直持續了200年之久。而在一個名叫羅伯特·福鈞(Robert Fortune)的人出現之前,英國人根本不知道茶葉是怎麼種植、烘焙出來的。他們很困惑,如何將一片綠葉子變成可口的飲品呢?

最終,在第一次鴉片戰爭之後的1848年,英國人派出這位植物學家羅伯特·福鈞前往中國做商業間諜,偷竊種茶、制茶的技術。

這位福鈞老師剛到中國還遮遮掩掩,刺探茶葉秘密時會化妝、帶上假辮子。結果一段時間後,他發現這一切都是多餘的。當時的中國人一丁點知識產權意識都沒有。於是他從上海到杭州,再到安徽,開始全面盜取茶樹種和制茶工藝。

傻傻的中國茶商不僅對福鈞開放工場,還為他講解茶的製作。更可笑的,中國人在制茶時惡劣的造假行為,對這位老外也毫不避諱。於是福鈞同學發現——中國人為了讓綠茶顯得碧綠好看,居然在茶葉里添加了不明染料!

這些染料後來被化驗出是石膏粉(脫水硫酸鈣)和普魯士藍(亞鐵氰化鐵)。吃了會怎樣呢?輕則噁心反胃,重則不孕不育和終身癱瘓。按照當時英國人飲茶的劑量,喝茶喝殘廢那是早晚的事兒。

福鈞從工廠偷偷拿走一些染料,並將這些東西在1851年倫敦世博會上隆重展出。這意味著什麼?想想北京世博會上如果有人拿出證據說法國紅葡萄酒是染料染紅的,那將引發怎樣的轟動。所以整個英國都沸騰了,原來全國上下都在喝來自中國的「毒茶葉」啊。這次展示很快被倫敦各大報刊報道,一時間中國茶名聲掃地。尤其是綠茶,英國人開始徹底抵制中國綠茶,而老百姓全面改喝紅茶。這正是英式下午茶里只有紅茶的重要原因。

(故事真實性無法考究,也有可能是英國人煽動人們抵制中國茶而編造的謊言)

不管怎樣,英國人意識到他們需要自己的茶葉,而非將全民健康和數千萬英鎊的利潤留給中國人。

這段時間,福鈞先生也沒閑著。他終於在福建武夷山學會了紅茶和烏龍茶的種植、製作方法。最終他帶著這些茶種以及8名中國制茶工人翻越了喜馬拉雅山麓,在喜馬拉雅山南麓的印度開始了茶葉種植。隨後他帶去的茶樹在當地與阿薩姆紅茶嫁接,成為全球市場中國茶的主要競爭對手。

為了推廣英國殖民地印度的紅茶,茶商不斷製造輿論攻擊、詆毀中國茶葉,這一過程持續了很長時間。後來印度紅茶就統治了英國人的茶杯。

茶葉作為中國飲品文化的精華,可以說是民族產品中最失敗的一類。按照幾年前的數據,中國7萬家茶企業的總產值為300億人民幣,而一個立頓的產值就有230億元人民幣。我們的茶,既沒有好的原產地保護,沒有成規模的品牌,而最多的,則是各種原產地造偽和炒作,偽茶文化的故弄玄虛。

英國人喝茶為什麼要加糖加奶?

至於這一點,就當個段子來聽吧。一次一位香港商人和一位英國人聊天,英國人嘲笑中國人不會喝紅酒,竟然往紅酒里兌雪碧,歐洲人想盡辦法才去除酒里的糖分,中國人分分鐘就兌回去了。

此番言論一下子觸怒了香港商人的民族感情,當即反擊:往紅酒里兌雪碧,其實和你們英國人往茶里加糖加奶是一樣的。你見過中國人喝茶加糖加奶嗎?因為過去茶葉從中國運到英國,需要經過漫長的海運,中途顛簸受潮,很容易發霉。所以中國茶葉到了英國多少都有點霉味,口感遠不如從前。英國人喝到了怪味,嘗不到茶葉原來的甘醇,那就只能加糖加奶喝了。

不經意的開始

追根溯源來說,正統英式下午茶起源於19世紀初期的維多利亞時代,當時僅為貴族生活的特有部分。相傳,懂得享受生活的英國公爵夫人安娜·貝德芙常在下午4點百無聊賴時略感飢餓,於是便讓女僕準備幾片烤麵包、奶油和茶以作果腹之用。在自己享受茶點的過程中,公爵夫人時常邀請親友同飲下午茶,共享愜意午後時光。一時間,享用下午茶在貴族社交圈裡蔚然成風。

Low Tea or High Tea

雖然僅一字之差,但Low Tea和High Tea卻截然不同。Low tea特指在起居室矮桌上享用的下午茶,而High tea則表示該下午茶是在飯廳高桌上享用的。

此外,Low tea可一點都不「Low」,它是上流社會在下午4點享用的下午茶,極為講究。例如,茶壺得是純銀的,糖塊需由鑷子取用。主食除架上的精美蛋糕外,還有小塊的三明治、司康餅等甜點和水果。由於這些茶點基本只用3隻手指取用,因此,精緻的洗手碗也是必備的。對了,也許碗里還得撒上些許玫瑰花瓣。

相對而言,High tea也並沒有那麼「High」,它反倒是盛行於普通大眾。正因晚餐最早要晚上8點才能開始,於是乎,作為餐前小食的High tea(Meat tea)需要像正餐那樣包羅肉類、土豆、麵包、餡餅、乳酪、蔬菜……當然,還有茶。這通常是在下午5點食用。

繁複的茶具選擇

英式下午茶茶具的繁複程度可比肩中式茶具,通過精美茶具所創造出的優雅氛圍有時或許比茶點本身更引人矚目。

在一眾骨瓷茶具中,最常見且最主要的莫過於茶壺、茶杯和杯托,再加上用來盛放牛奶和方糖的奶盅和砂糖罐。這幾件茶具自成體系,通常,器身繪就經典且帶有濃郁油畫質感的鮮花,如此濃墨重彩的畫法會令人產生極為飽滿的觀感,很容易融入器身的畫面:彷彿你正置身於一片奼紫嫣紅,沐浴著陽光與花香的同時度過閑適的下午茶時光。

考究的下午茶禮儀

正因以嚴謹著稱的英國人對茶品抱有無與倫比的熱愛與尊重,因此,在下午茶的長期發展過程中不可避免的產生了一系列的禮儀規範。真要說起來可謂是千頭萬緒,先通過這個小動畫來了解一二吧!

英式下午茶不僅僅是喝茶,

而是在享受茶香和點心的同時放鬆身心。

按照傳統,英式下午茶的點心會裝在三層的盤子里呈上。

1

最下面的一層照例要放細長的手指三明治,最不能缺少的口味有黃瓜、乳酪、蘇格蘭煙熏三文魚與切碎的白煮雞蛋。

2

第二層放英式司康餅,搭配奶油和果醬一起食用。

3

最上層則是甜食,這裡的內容就為店家提供了更自由的發揮空間,傳統的店鋪一般會放水果撻、泡芙等英式甜點,而新派一點的則會放馬卡龍、意式奶凍、蛋奶霜等歐陸甜食,甚至紙杯蛋糕。在異域風情濃厚一些的店裡還可能出現日式、印式等各國甜品。

不過,下兩層的規矩是絕不能打破的,如果你看到閨蜜在她朋友圈裡秀下午茶,最底層的盤子里卻放了一大堆馬卡龍之類的甜食的話,那就可以在心裡偷笑一下啦。

食物擺放的規矩決定了吃下午茶的一般禮儀,那就是食用順序要遵照由淡而重、由咸而甜的方式,先吃最下面的三明治開胃,再慢慢切開司康,抹上奶油果醬細細品嘗,並佐以紅茶解膩,最後才將甜膩厚實的甜品入口,享受味蕾的極致體驗。

下午茶一向來講究「先滿足你的眼睛,再滿足你的胃」,所以無論是茶具的挑選還是點心的擺放都堪稱藝術,在開始吃喝之前也要好好玩味下。

另外,在喝下午茶時,平常熱衷於袋泡茶的英國人也會講究地開始用無茶包茶葉(loose tea)了。因此每個人的茶杯上都會有一個濾網,避免壺裡的茶葉倒進茶杯里。

如果嫌三層盤子的點心太多,也可以選擇另一種正宗的英式簡茶——奶油茶(Cream Tea),這可不是往茶里加奶油,而是特指只包括茶和司康餅的餐點。這裡的司康餅和下午茶里的一樣,也是鬆軟熱騰地現烤出爐,再配上果醬和奶油。最好的奶油來自英格蘭西南部的德文郡,考究的茶店裡必然會提供正宗德文郡奶油。

現在許多地方還提供香檳下午茶,這種模式也有個洋氣滿滿的名字叫做「royal tea」,不過內容就只是增加了一杯香檳,建議在吃的時候先喝香檳,用它乾爽的口感搭配鹹食,然後再用茶搭配後面的甜食。

英國人喝茶雖然講究,但怎麼樣也比不上中國的茶道茶藝博大精深,所以盡可放心,在英國品茶要花的工夫其實比在中國要少得多。

到底該點哪一種茶呢?

在下午茶菜單上,這四種茶几乎是必備的:

伯爵茶(Earl Grey)

早餐茶(Breakfast Tea)

大吉嶺(Darjeeling)

阿薩姆(Assam)

前兩種並不是茶的品種,而是混合的調製茶(blend tea)。英國人喝混合茶葉的習慣與中國人截然不同,中國茶講究單一、純正,絕對沒有人會想要往龍井茶里加一撮普洱的。

不過英國茶的拼配講究的是滋味互補,早餐茶就是一個絕好的例子:它由阿薩姆、錫蘭和肯亞三種茶葉拼調而成,其中阿薩姆味道重但是缺少香氣,而錫蘭茶滋味不夠厚重,那麼將這兩種茶拼在一起就可以彌補雙方的不足,再加上肯亞茶調味,就成就了這一香味濃郁口味也厚重的經典茶款。英國人喜歡在早餐的時候喝它以提神醒腦,其名字也是這麼來的,在喝的時候一般都要加糖和奶。

伯爵茶 則和中國頗有淵源,據說來源於於一位清朝官員給格雷伯爵的贈禮。它的基底茶正是中國武夷山的正山小種,裡面添加了佛手柑,茶葉非常有層次,茶香中透露出佛手柑的清冽,越品越香。

這種茶加不加奶都是可以的,在走走看來其實不加會更有滋味。說到伯爵茶,也順便提一下由伯爵茶改良而來的仕女茶(Lady Grey),這種茶的濃度一般要低些,口感更清淡。在加入佛手柑的同時也融入了檸檬、橙皮等水果香料,因而帶有清新的果香,適合女孩子。

單一茶種里,大吉嶺 是一種較為金貴的茶種,被譽為紅茶中的香檳。它的茶葉呈褐黃色,茶湯也偏淺,與一般紅茶顏色大不相同。大吉嶺口味淡雅,香味極濃郁,在英國被視為最上等的茶葉之一。

如果在高檔的茶館喝大吉嶺,還可以挑選不同等級的茶葉,春摘的大吉嶺和夏摘的口味也不同,前者更清爽而後者更濃郁。小夥伴們在英國喝下午茶時並不用對這種茶葉了解太多,只需要記住一點:永遠不要往裡面加牛奶和糖!如果往上等的大吉嶺茶里放糖,這罪過可比不打領帶去喝下午茶大得多了。

與大吉嶺相反,阿薩姆茶一般都是要配著牛奶和糖來喝的(相信大家都被某品牌的「阿薩姆奶茶」洗過腦),因為這種茶味道濃烈,不加一點牛奶可能會太苦。

除了這四種經典紅茶以外,茶館一般也會有大量的草本茶(hebal tea)和水果茶(fruit tea)供顧客挑選,比如茉莉、菊花等等。這些茶和我們在國內喝到的不會有太大差別,而且很多都是袋泡的,因為茶館不一定會花那麼多精力去準備新鮮的草本、水果原料。

因此小編建議到英國的小夥伴還是嘗試一下紅茶,多體驗一下英式茶的別樣風情。最後要說一句的是,比較高檔的下午茶場所提供的純茶品種會更多,其中一大部分都是來自我大天朝的紅茶。不過大家在看茶單的時候要注意從那些高大上的洋名之中分辨出自己在家常喝的茶款。比如許多英國朋友說最好的紅茶是一種叫做Lapsang Souchong的名貴茶種,後來一查才發現居然就是正山小種……為了避免類似的烏龍,這裡附上一個簡單的紅茶中英名小列表。

茶葉總類

正山小種:Lapsang Souchong

祁門紅茶:Keemun

工夫紅茶:Congou

普洱:Pu-erh

台灣烏龍茶:Oolong Formosa

安徽眉茶: Chun Mee

南非紅茶:Rooibos Tea

俄羅斯商隊茶:Russian Caravan (其實這也是由中國產的烏龍、祁門和正山小種混合的)

推薦閱讀:

美眉的下午茶
英國最著名下午茶
唐代的下午茶是什麼樣的?
舊聞 | 茅於軾的下午茶

TAG:文化 | 英國 | 故事 | 茶文化 | 下午茶 | 為人 | 乾貨 | 背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