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國的哲學王
動萬分。各種絕世知識傳授完以後,老神甫用感慨的口吻說道:「有學問的人和能認識的人是不同的。記憶造就了前者,哲學造就了後者。哲學是學不到的,這是科學的綜合,只有善用科學的天才才能求得。哲學是五色的彩雲,基督將它踏在腳下升天。」當時我那幼小的心靈,頓時被這句看起來無比裝逼的話震撼了。能讓這麼一位高手,以如此虔誠的口吻形容的武功,得是何等的炫酷!哲學,這個看起來就很高大上的名詞,到底代表了什麼含義?然後,我找到一本哲學簡史。看了5分鐘後,滿眼金星的我毅然決定,還是老老實實去看基督山伯爵吧。順便插播一條廣告,基督山伯爵是一本好書,可以說是現代爽文的鼻祖之一,值得一看。後來,隨著知識的逐漸積累,眼界的逐漸開闊,原來看起來如同天書的文字也漸漸能理解了。哲學確實不是靠書本學來的,而是在有了足夠的經歷和好奇心之後才會產生的東西。這是一種非常簡單,但是又極其複雜的玩意,先於一切其他知識,同時又是一切知識的最終形態。哲學不是一門嚴肅的學問,它和數學物理不同,不遵循固定的數字和公式。哲學所思考的都是無解的問題,所以不管你給出多麼荒謬搞笑的答案,只要能自圓其說,就可以認為這就是你的哲學——每個人都可以有自己的哲學!用現在比較時髦的詞來解釋,哲學,其實就是你的三觀。就是你怎麼去看待和理解這個世界,怎麼去衡量世間的善惡,怎麼去測定萬事萬物的價值。哲學決定了你怎麼看待問題,怎麼處理問題。大到宇宙存在的意義是什麼,小到和朋友去哪喝酒,其實都是由你的哲學來決定的。哲學的本源,可以追溯到沒有文字記錄的上古時期。某種意義上來說,自從人類從進化樹上分支出來的那一刻,某種伴隨著人類、讓人類得以超越其他動物的東西就一併誕生了——智慧和好奇心。人類和動物一樣,都要去覓食果腹、打情罵俏。但和其他動物不同的是,人類在滿足了本能的慾望之後,會進入一種獨有的「賢者」模式——仰面朝天,四肢伸開,目光獃滯散漫,心態平靜祥和。在這種模式下,一部分人類,尤其是雄性人類,會不由自主的開始腦洞大開。腦洞的範圍是沒有邊界的,從明天吃果子還是獸肉,到夜空中一閃一閃的東西到底是啥;從隔壁山洞的大胸雌性,到自己存在的意義;就算將整個宇宙丟進腦洞,也只不過能激起一瞬即逝的火花而已。正是在這些跳動的火花照耀下,人類緩慢地脫離了普通動物的層次,向著更高的存在邁進。本能的吼叫變成了優美的語言,隨意的塗鴉變成了規則的文字。簡陋的木棒變成了複雜的工具,原始的村落變成了繁華的城邦。人類從無到有地建立起了一套形而上的規則,這套規則體系還能夠隨著人類的發展不斷自我成長,自我完善。這,就是最早的哲學。不同的哲學體系隨著人類幾個文明圈的成長而分別建立。大部分原始的哲學,都隨著文明圈的覆滅而消亡了。真正流傳至今,並且對世界造成巨大影響力的,只有誕生在長江黃河間的東方哲學和誕生在地中海邊的西方哲學這兩大派系(其實三哥的哲學也很有歷史,不過傳承有些問題,等寫到喬達摩的時候再詳細說)。西方的哲學都是來自於古希臘的。古希臘大約在公元前1000年由移民們所建立,這裡雖然土地不像尼羅河和中東那麼肥沃,但是適合種植葡萄與橄欖,有豐富的石礦和金屬,旁邊就是風平浪靜、漁產豐富的愛琴海,是個適合建城的好地方。很快,人類就在這裡建立起了大大小小的一系列城邦,通過征戰和貿易迅速地繁榮起來。不知道是巧合還是必然,西方古希臘文明的繁盛時期和東方春秋戰國諸子百家時期在歷史上基本一致,都是約公元前1000年到公元前300年的時段。在這波黃金時期中,一位位令人仰視的賢者輪流登場,展現著人類才華所能達到的極致。很慚愧的說,雖然兩千多年來我們在物質和技術上有極大革新,但在最根本的三觀上並沒有多大的進步。舉例來說,假如一個現代人和一個古希臘人相遇,在互相欣賞過對方的奇裝異服之後,他們的思想交流可能會很有趣:現代人:「你知道嗎?這世間萬物,上到星辰,下到你我,其實都是由同樣的基本物質組成,只是結構不同而已。是不是很有趣?」希臘人:「喔,我從德謨克利特那聽到過這個理論。世間萬物,都是由原子組成的不是嗎?我說的原子,是一些極其微小,不能再次分割的微粒。你們怎麼稱呼它?」現代人:「……我們叫基本粒子,差不多吧。對了,這個宇宙不是什麼神靈創造的,而是從虛無中,從一次大爆炸里誕生出來的,而且在不停的膨脹變化。最終,宇宙可能會反向收縮,也可能會變得一片荒涼沉寂。你對此怎麼看?」希臘人:「真有趣,你提到的好像是赫拉克利特的思想。他一直宣稱宇宙本身就是它的創造者,是一團活火,不停的變化燃燒,未來也終將熄滅。這麼說的話,我更認為宇宙的未來是冰冷的灰燼呢。」現代人:「……不管怎樣,如此巨大複雜的宇宙,也是按照一致的規律運行的。我們正在接近這條規律,並將它命名為大一統理論。」希臘人:「啊哈,畢達哥拉斯也是這麼說!他認定宇宙的本質就是數學規則,必然存在一個『1』,乃是基本的第一原則,是萬物之始,是終極的規律和智慧呢。沒想到這麼多年過去了,你們還沒有找到他說的『1』啊!」現代人:「……我們聊點別的東西吧。在我們的年代,已經沒有什麼王公貴族了。人們彼此平等,大家通過投票選擇統治者,這是每個人都可以擁有的權力。」希臘人:「看來你對雅典很熟悉。我們的執政官梭倫搞了一套制度,建立了一個叫公民大會的玩意,以後的執政官都是公民大會投票選出來的。我們還選出來四百位公民,成立了四百人會議和陪審法庭,負責監督城市的運轉。對了,我多問一句,在你們那時候,窮人和富人的權利一樣嗎?因為梭倫可是根據財富把公民分為四等,最低等的窮光蛋只能選別人,不能被選。」現代人:「好像我們更嚴重,窮光蛋……算了,不提這個。不管如何,我還是覺得你的時代太古老無趣了。比如我,在結束了當天的工作之後,就可以盡情的享受各種娛樂,享受豐富的文化所帶來的——等等,你那是憐憫的眼神嗎?」希臘人:「希臘人,尤其是我們雅典公民,是不需要勞作的。我們的一天往往以出席公民會議開始,表決結束後就可以和朋友們一起在廣場上或花園裡漫步,討論各種新的思想和問題。我們也會結伴去露天劇場,有人喜歡阿里斯托芬的喜劇,但我覺得埃斯庫羅斯的悲劇更有味道,搭配窖藏的葡萄酒棒極了。天氣好的時候,我們會去鍛煉身體,雖然比不上斯巴達那群健身狂魔,但在奧運會上我們也有不錯的成績。上次我參加奧運會——喂,你要去哪兒?」現代人:「就醬,再見!」這段對話也許比較極端,但基本反映了希臘人的情況。希臘就像是一個巨大的會員俱樂部,在大量底層奴隸的勞作下,希臘公民們將自己解放出來,專註於城邦的事務之中。除了建造輝煌的神殿之外,希臘人對物質的要求很低,簡單解決溫飽問題之後,自然就會從精神的角度尋求寄託。當然,大部分希臘人滿足於文學、藝術和宗教之中,只有一小部分腦洞過大的怪胎會執著的探索世界,嘗試去解釋世界、建立關於萬物本源的理論:哲學。古希臘時期的哲學和我們現在理解的哲學不完全一樣。如今,我們已經建立起了大量的具體學科,將絕大部分知識都分門別類地歸集在這些學科之下。只有那些最基礎的、和世界觀相關的知識,才會放到哲學的盒子里。但是在古希臘,哲學其實是一切學問的統稱。那會人類掌握的知識其實還很少,不管是天文地理,還是物理數學,甚至到美學、倫理學、心理學、邏輯學、政治宗教等等,都被籠統的稱之為「哲學」——這也是為什麼在現代大學中不管你學的是哪個專業,最後拿到的大都是「哲學博士/Doctor of Philosophy」這一頭銜的原因。因為按照當年古希臘人類歷史上最早的學院流傳下來的傳統,你學的其實都是「哲學」的一部分。古希臘的哲學家很多。早期的哲學家們更多關注的是探索自然世界,最古老的元素論、原子論等都是他們提出的。但這些哲學家都是靠自己的天賦去頓悟式的探索世界的奧秘,難以形成有系統的理論。對於普通民眾而言,這樣的哲學家實在是沒什麼存在感,他們的知識就像隱秘的小教派一樣只在小部分人之間流傳,一旦哲學家自己掛了,他的思想和流派也就隨之式微。這個世界是元素組成的也好,是原子組成的也罷,和我的日常吃喝拉撒又有什麼關係呢?這種無法形成體系和傳承的學問,對一個文明來說沒有太大意義。如果這樣發展下去,古希臘文明不會有什麼特別之處,其下場很可能會像附近的那些古文明一樣,在互相征戰中逐漸衰落滅亡,最終只留下幾座神廟的殘垣斷壁,讓後人猜測憑弔而已。但一位哲學家的誕生,卻從根本上改變了這一切,影響了古希臘乃至整個西方文明的走向。公元前469年,東方的先賢孔子已經去世十年,他的弟子們正在整理編篡他的理論,東方文明諸家中影響力最為巨大的儒家逐漸成型。而在此時的古希臘雅典城中,一個普通公民家的孩子誕生了,他的名字叫蘇格拉底。最為有趣的是,他在年代上和孔子前後呼應,在思想和事迹上也有著很多的相似之處,是後世研究者們所津津樂道的話題。除了生而為雅典公民以外,蘇格拉底的家庭其實非常普通。他的父親是個石匠,有一手雕刻大理石的好手藝。他的母親是個接生婆,在附近幾條街稍有名氣。不過,此時的雅典剛剛帶領希臘諸城邦打贏希波戰爭,正處於威望和財富的頂點,可以算是幾百年來的全盛之時。整個希臘的智者們都雲集在雅典,為這所希臘最繁華的城市帶來了新的知識和活力。蘇格拉底正是在這樣的繁華環境中長大。他的父母除了教給他自己的石匠手藝以外,並沒有能力為他延請好的教師。這個顏值頗低的孩子基本上是全靠自學,用自己超人的天賦貪婪地吸取一切知識,將一切所聞所見都綜合提煉成自己的理論。三十歲時,他就開始招收學生,成為一名專職教師。四十歲的時候,就已經成為雅典城公認的智者。據說當時有人去神廟詢問神明:「誰是這個世界上最聰明的人?」結果神諭回答:「就是蘇格拉底!」為什麼他被認為如此聰明?他的思想和理論是什麼?很遺憾,這些我們已經不得而知。他沒有留下任何著作,所有關於他的記述,都是後來他的幾位弟子在自己的著作中提到的。從這些記錄中,我們只能看到蘇格拉底的幾個為人們所公認的特點:他是個酷愛教育、也非常擅長教育的人。從貧民子弟到雅典大貴族的後代們,都喜歡聚集在他身邊,聆聽他對於智慧的闡述。他認為身為城邦的一名公民,為城邦提供教育上的服務是天經地義的,所以他不收取任何學費,對於願意和自己學習的人幾乎是有求必應,有問必答。這樣的行為,給他帶來了大量的狂熱追隨者。他的教育方式也和別人那種老師嚴肅講述、學生只能聆聽的方法不同,他向來都是採用討論問答的方式進行教學。他很少直接說出答案,而是在對話中引導著學生自己一步步地去發現思路,得到結果。他認為,只有用這種方法,才能讓學生真正掌握解決問題的能力。某種意義上來說,蘇格拉底是一個話嘮。他不僅和自己的學生如此溝通,更是每天在街頭巷尾和每一個遇到的人討論問題——還是這種啟發式的討論,有時會讓人茅塞頓開,但更常常會把談話對象弄得張口結舌、惱羞成怒:老子智商就是低,就是和你談不來,咋地吧!蘇格拉底的這種談話教育方式,其實和他的核心哲學思想有關。他認為,這世界上不存在什麼生而知之的聖人,人類本來就是無知的。無知並不可怕,這世間存在的種種真理我們雖然一無所知,但是,我們卻有著尋找這些知識、理解這些知識的能力——這正是人類超越其他動物之處。真正的智者,並不是那些白白掌握知識的人,而是那些熱愛知識、堅持追尋知識的人。只要一個人「愛智慧」——知道自己一無所知,並且願意去尋找知識——那他就是一個最有智慧的人。作為教師,最重要的不是把知識直接塞給學生,而是要教導學生了解自己的無知、熱愛知識、學會追尋知識的方法。這個理論看似簡單,其實卻是智慧的基石。千百年來,無數的例子都告訴我們,越是那些聰明絕頂的頭腦,越是明白自己的無知。而那些自以為已經掌握了世間一切真理的人,其實都是愚昧短淺的蠢材。知識是無限的,我們懂得的越多,在這片無盡的地圖上所能探開的迷霧越大,就越能理解在自己的視線之外,還有著數不盡更加壯美瑰麗的風景。認識不到自己無知的人,只能像井底之蛙般封閉在自己的小小角落裡。只有承認自己的無知,才能看到未知的世界,才有著繼續突破的可能。在蘇格拉底的眼裡,宇宙浩蕩無涯,自然的真理也無窮無盡,人類難以靠短暫的生命去徹底追尋。不過,世界是無限的,但人類是有限的。作為天生具有「愛智慧」能力的人類,對自身的探索是可以達到極限的。我們存在的目標,不是如同動物一般僅靠本能和慾望活下去,而是要靠對知識的學習和探索,認識自己存在的意義,形成自己的三觀體系和道德準則,成為一名智慧、勇敢、善良的人。哲學家存在的意義,不是去急著構建虛無縹緲的元素世界,而是要先研究人類自身,幫助他人理解自己的心靈,塑造生活的態度,將對知識的探索精神一代代傳承下去。在這種精神的促使下,他所教育的弟子越來越多,聲譽也日漸高漲,雅典的年青一代大都是他的追隨者。但此時的雅典,已經從最輝煌的頂點開始逐漸走上下坡路,希波戰爭後雄極一時的力量和財富,經過雅典和斯巴達長達二十七年的伯羅奔尼撒戰爭後煙消雲散。貧者愈貧,富者愈富,自私和貪婪四處橫行。親身經歷了這一切的蘇格拉底,對雅典的衰落感到非常痛心。他認為雅典的衰落原因並不在於外部,正是雅典自身的懶惰遲鈍和管理不善才是真正的罪魁禍首。他解決這一問題的努力,就是努力地針砭時政,堅持向青年人宣揚他的理念,如同一隻蚊蟲般不斷叮咬雅典這匹駿馬,使雅典能夠保持振奮與活力。我們都知道蚊蟲的下場是什麼。蘇格拉底那種使人常常無法下台的交流方式,他不斷宣揚國家必須要讓有知識的專業人士來治理的理論,讓他得罪了很多人,他在青年中的號召力也被那些身居高位的民主派貴族們視為潛在的巨大威脅。終於,在蘇格拉底70歲的時候,反對者們忍無可忍,以宣揚新神、蠱惑青年、反對民主的名義起訴他,雅典法庭隨即判處蘇格拉底死刑。按當時的制度,被判處死刑的公民,可以選擇認錯繳納贖金請求赦免,也可以選擇被流放來苟活。但當朋友和學生們為他打點好一切,希望他能保住性命的時候,蘇格拉底卻拒絕了這些安排。他認為,既然城邦的法律判定我有罪,那就必須遵守這一規則。如果以其他方式苟活下來,那不但違反了社會公認的規則,還否定了自己終生宣揚的理想。如果我選擇流放以保全性命,雅典其他的智者和教師們也會紛紛遷走,那誰來承擔雅典下一代的教育?能夠踐行自己的理想,遵循法律的準則,縱使面對死亡,又有什麼好猶豫的呢?公元前399年6月,最偉大的哲學家,以反對民主的罪名,被民主政府判處死刑。他從容的飲下毒酒,安詳去世,最後的遺言是讓學生記得還上他欠別人的一隻雞錢。在他去世以後,雅典加速混亂下去,曾經繁盛一時的民主政治徹底衰落。其實不僅僅是雅典,整個希臘的諸城邦都在內耗中不斷衰弱,再也不復當年的風光。但對於蘇格拉底和他的學派來說,接下來的百年,卻是更加興旺的黃金歲月。蘇格拉底是一個極其善於挑選和教導弟子的人。據說他當年授徒時,做了一個擺臂的鍛煉動作,並且建議弟子們堅持每天做三百下。之後他再也沒有提起過這件事,但一年之後,他突然詢問大家,有人按照他的建議每天鍛煉嗎?所有弟子都面面相覷,但只有一個人站起身來,自豪地回答他堅持了下來。這名弟子出身於雅典的一個顯赫貴族家庭,名叫柏拉圖。他年輕時就跟隨蘇格拉底學習,一直到蘇格拉底去世。由於蘇格拉底案的判決牽連,他曾經被迫離開雅典,在諸城邦流浪十年。十年後,蘇格拉底案平反,他回到雅典,創辦了西方文明史上最早最完備的高等學府——柏拉圖學院。蘇格拉底沒有著作傳世,人們對他的認識,其實大都是從柏拉圖的著述而來。柏拉圖一生著作很多,古希臘博大精深的哲學體系,就是由他首先建立和描述出來的。他創建了唯心主義,創建了數學理性的宇宙觀,創建了完整的教育思想和教育體系。他親自寫下和踐行的這些理論和體系,整整影響了後續兩千多年的西方文明,很多內容已經成為了現代文明不可改變的基石。他關於理性和現實,靈魂和物質的思考極為有趣,歷經兩千年,現在看來依然令人細思恐極:你所看到的世界,是真實的世界嗎?假設有一群原始人,這輩子從來沒有出過陰暗的山洞。但山洞裡還是有光照進來,在洞壁上灑下光輝,同時也投映下外部世界各種花草和動物的影子。原始人們所看到的,只是像皮影戲一般在牆上舞動的光影。他們會把這當成世界的全部,並且將不同的影子分門別類:這種影子叫花,那種影子叫馬……在他們的觀念中,世界是平的,是黑白兩色的。有一天,一個原始人不知道為什麼,拚命地告訴大家,世界並不是平的和黑白的。真正的世界是立體的、五彩斑斕的,空中有一個無限散發著光的圓球,正是這顆圓球將各種物體照在了牆上,我們看到的景象只是真實世界的投影——其他原始人一致認為他瘋了,於是就殺了他。如同蘇格拉底教出了好徒弟柏拉圖一樣,柏拉圖也教出了一位更好的徒弟亞里士多德。亞里士多德不是雅典人,但他從17歲時就來到柏拉圖的學院,跟隨柏拉圖學習了二十年,直到柏拉圖去世。如果說柏拉圖繼承並發揚了他的老師蘇格拉底的思想,將這些思想化為堅固的理論基石的話,亞里士多德則是整個古希臘數百年文明的集大成者。他幾乎通曉了當時世界上一切可知的知識,涉及到政治、經濟、藝術、法律、醫學、數學、自然等當時一切領域,並在每一個方面都有巨大的貢獻。亞里士多德是最後一個建立世界體系的賢者。由於他所懂的東西實在太多,所以他決定把這些知識分門別類地整理好。於是,他創造了一系列詞語來描述不同種類的知識,並分別寫成不同的作品:《形而上學》、《物理學》、《氣象學》、《動物學》、《分析學》、《政治學》、《詩學》……就這樣,他一生著作一百多本,覆蓋和建立了幾乎所有的知識學科,將世界整理成了我們現在所能看到的體系。從他以後,整個西方文明就嚴格按照他的系統來理解世界,認識世界。直到牛頓等人重新發現世界的真實為止,他的思想和理論統治了整整二千年。亞里士多德的很多思想,和他的老師柏拉圖是不同的。他曾經說過一句很著名的話:「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在前人的基礎上繼續探索,這也許就是這師徒三代為什麼能夠保持青出於藍,不僅顏值越來越高,學問更是一代勝似一代的根本原因。亞里士多德也繼承了他們學派的光榮傳統。柏拉圖去世後,他應邀回到故鄉,擔任了馬其頓王室的教師。在馬其頓,他發現了一個前所未有的超凡男孩,於是大喜之下,將自己的畢生所學傾囊相授,調教出了一位天下無敵的徒弟:亞歷山大大帝。這位弟子二十歲登基為王,從小小的馬其頓王國開始,統一希臘,滅亡波斯,征服埃及,遠討印度,短短十餘年就建立起了一個橫跨亞非歐的龐大帝國,讓整個西方世界都在哲學的力量下顫抖不已。如果不是三十多歲就因瘟疫突然去世,這位戰無不勝的天才到底會走到哪一步,實在難以預料。亞歷山大的征服雖然短暫,但他成功將師門的文化帶到了整個帝國,影響了地中海、中東和印度地區的文明,給後來的羅馬帝國乃至西方文明奠定了基礎。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被後來人統稱為希臘三賢,被視為整個西方文明最根本的奠基者。沒有他們三人所打下的堅實基礎,親手建立的教育體系,教導培養的大批賢才,調教傳承的亞歷山大帝國的話,就不會有後來的西方文明。歐洲也會和非洲一樣,變成黑暗蠻荒的叢林。但這智慧的火花,終究還是一代又一代地傳遞下來。從蘇格拉底到柏拉圖,從柏拉圖到亞里士多德,從亞里士多德到亞歷山大,再被羅馬人繼承,進而傳播到整個歐洲和世界。在蘇格拉底之前,世界是零散不堪的。在亞里士多德之後,世界完整而有序,此後再也沒有出現過什麼革命性的新思想。就如同那副著名的《雅典學院》一樣,他們是理性王國的君王,後輩的大學者們都只是門下弟子,終其一生在他們已經建好的框架里修修補補而已。他們的貢獻究竟有多大?從幾個方向上可以體會得到。以現在的眼光來看,他們思想體系中的自然科學部分錯誤確實很多,但當時的環境下,他們以自己的理論對各種自然現象做出了解釋,提出了公式,為後世學者們指明了方向,鋪平了研究的道路。他們關於唯心主義和唯物主義、對於客觀真實和主觀認知的討論是一個有趣的話題,即使是現在,人類也沒能超出他們所討論的範圍。與此同時,他們所建立的倫理、道德和美學觀念,如今已經是人類所公認的普世真理。他們創建的邏輯學,為西方文化帶來了比東方多一分的理性思想。正是在這份思想的引導下,西方文化從一開始就明確地走上了縝密的邏輯道路。正是這份思想的存在,讓西方文化在經歷過黑暗的中世紀之後還可以迎來複興,可以建立完善的科學體系,有機會超越東方。他們所建立的世界觀體系,直接影響了後來的基督教、伊斯蘭教等宗教,是各家宗教直接借(chao)鑒(xi)的對象。多少神學大師們,所做的事情其實就是用希臘三賢的思想體系去不斷填補宗教的漏洞而已。而他們所創造出的從學前班直到高等學校的教育體系,在沿用了千百年後,更是每個人所必經的人生旅途,是引導人愛上智慧,追尋知識的有效方法。雖然不是對每個人都是最佳的,但確實是最適合所有人的。除了這些嚴肅的學識以外,在腦洞上他們幾位也是無人能比。著名的超文明古國亞特蘭蒂斯,就是柏拉圖所八卦出來,鄭重寫在自己書中的。除了亞特蘭蒂斯,他還創造了一個傳說中的理想國,以無所不知的哲學家作為國王,以愛與正義為最高追求,建立完美的城邦——這也許可以算是最早的YY小說,可見男人的夢想幾千年來都沒有變過。雖然有些不敬,但是這一派系的傳承其實和哲♂學也有著不解之緣。古希臘人喜好男風,在婦女地位低下的當時,智慧和知識也是掌握在男性手中的。對於這些卓越的頭腦而言,只有和其他充滿智慧的男性交流,才能分外感受到知識所帶來的愉悅。在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的著作中,不僅有著對於同性風氣的描述,更是在愛情的論述上有不少大膽的發言,讓很多後人猜測不已。後來,人們乾脆用「柏拉圖式的愛情」來指代成年男子和美少年之間的愛戀。至於這四位師徒之間是否存在這種完美而純潔的感情,就是再也無法解開的謎了。在後來的歲月里,由亞里士多德所分拆出來的各個具體學科都發展迅速,人類甚至已經開始嘗試觸摸物質的極限和宇宙的邊緣。但作為所有知識源頭的哲學卻沒有什麼進步,逐漸落後於科學的發展。「哲學已死」,很多學者們在前路一片迷霧,再也沒有如同三賢者這樣偉大的頭腦來提綱挈領、指明方向的時候這樣抱怨道。也許,人類的智慧確實已經在兩千年前達到了極限,至於「生命,宇宙以及萬事萬物的終極答案」這種最後的問題,還是交給Deep Thought和AC去解決吧。PS. 果然涉及到哲學的東西就好難寫啊……寫少了不行,寫多了容易變教科書……來回寫了兩遍,還是覺得很不滿意,唉。不過在魚蛋姑娘勤快投稿的刺激下,還是勉為其難的把這篇投出來吧!這一篇雖然題目是蘇格拉底,但其實所講的是希臘三賢,以及他們所建立的西方文明基礎。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在貢獻上很難分出高低,在關係上又前後承繼,非常緊♂密。無論單講誰,對另外兩位來說也是不太合適的,所以就委屈他們繼續在一起了,就當是買一贈二吧!哲學確實不是一門好懂的學問。如果大家有一定的底子,可以嘗試讀一下哲學史一類的著作。如果只是希望科普一下,可以試試《蘇菲的世界》、《哲學的邀請》、《哲學的故事》等等,算是比較入門的書了。不過,與其說三賢者是哲學家,不如說他們都是全科的學者。僅僅以現代觀念的哲學家來衡量他們,是不恰當的。【萬里挑一豆列之列】Top1000↑http://www.douban.com/doulist/39765625/ ▓最受豆友喜愛的豆列:【豆列中的豆列精選】新技能get√http://www.douban.com/doulist/38850815/ ▓史上最輕鬆的PPT教程http://www.douban.com/doulist/38846619/ ▓網友眾選的熱門遊戲排行榜Top100 http://www.douban.com/doulist/38843183/ ♀更多精品:http://site.douban.com/191976/ ♂分享者:http://www.douban.com/group/yaoqingzhuce/ 每日私人歌單大合集?http://www.douban.com/doulist/39764811/ 【良心行業資源】http://bbs.zhulong.com/102020_group_100638
推薦閱讀:
※《理想國》序:信仰缺失,國之不幸
※王莽和他的理想國(一)
※王莽和他的理想國(三)
※分拆,HR經理的理想國之路
※張雷丨自由主義的德性之維丨從《理想國》談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