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內向的孩子是一匹黑馬?心理學家的研究亮了!

媽咪讀呀原創

帶孩子去院里的家屬體育場所玩,兩三個小朋友聚在一起扔乒乓球。角落裡,有一個孤零零的身影,他叫冬冬,兩歲10個月。每當我們叫他一起玩,他媽媽總是尷尬地招呼他,冬冬過來和哥哥姐姐一起玩。冬冬頭也不回,繼續埋頭自己玩自己的。

不合群,不是個例。我有一個朋友說:「不合群沒事,說明有個性啊!長大就好了!」還真不是如此,合群的人性格招人喜歡,孩子情商也高。而不合群的孩子,日益走入性格孤僻的死胡同,不僅影響孩子的表達,甚至難以走上成功之路。

莉莉是我的同事,在單位她為人和善、業務出眾,但她一直很困擾:不懂得如何和人交往。比如新同事到來,她除了說你好,也不知道接下來聊什麼。去朋友家做客,明明想要幫忙,卻不知道如何開口。接受了幫助,希望感謝別人,除了說謝謝就剩下啞口無言。

莉莉說:小時候,父母總是為自己做好一切。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事無巨細安排妥當,反而讓自己失去發展合群性格的機會。

再加上,莉莉的父母喜歡獨來獨往,家中鮮有客人。從小到大,莉莉只知如何與家人相處,遇到迎來送往的事情,便不會靈活應對。

孩子不合群背後,映射出父母的性格。

我有一位初中同學,他為人感性,寫得一手好文章。然而雞毛蒜皮的事情都能讓他和別人鬧彆扭。這樣的人過於敏感,內心豐富,就是不懂得表達。他們習慣將情緒攢在一起,最終可能和身邊的人疏遠,漸漸成為「不合群」的那類人。

後來才知道,那個同學家中父母時常互相謾罵、甚至還有家暴。每當家中鍋碗瓢盆又不和諧地乒乒乓乓,他就關上門,堵上耳朵,內心翻江倒海。

不和諧的家庭終究會在孩子心口留下一道疤。他們畏懼與人交往,不信任他人。

孩子不合群,要從改變父母自己開始。

試著去接納他的性格

隨著早教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心理學專家認為,性格既然如此,不要總想著去改變,而要更加珍惜。比如,那些不善言辭、交際的孩子,內心中都擁有巨大的潛力和天賦。父母要做的,是教會他適當表達,讓他更有信心。

可以帶孩子多去戶外走走,去看遼闊壯美的大山,尤其是爬山。登高遠眺,擴充胸襟,感受自然之美。

不能放任孩子停留在不合群的性格「小黑屋」中,在引導中尊重他的界限。比如多給他創造社交的環境。和其他小朋友家長迎來互往,讓孩子邀請其他小朋友到家裡來做客。

在女作家池莉的育兒名作《立》中,有一個印象深刻的畫面,池莉描述說,女兒特別喜歡邀請同學到家中來做客,自己則負責做好後勤,烹飪美食。自己的一手好廚藝,頗受女兒和同學們的青睞。一到周末,家裡就呼朋喚友,三五成群的孩子。女兒則是名副其實的孩子王,這成為池莉特別驕傲的事情。

看來,父母能做的事情很多,要改變孩子,最重要的是改變自己。

推薦閱讀:

心有靈犀:第一次沙盤作業——家(心有靈犀心理諮詢)
正念在心理治療中的發展歷史
火災後的心理幫助
心理學:自控力到底是什麼?你有自控力嗎?
最牛的心理學五大門派,尤其最後一個門派創始人一直無人超越

TAG:心理學 | 孩子 | 心理 | 心理學家 | 內向 | 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