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怕的教育功利主義
功利主義教育思想,在中國根深蒂固由來已久。
自從中國隋朝創立科舉制度以來,教育的功利性就一直為歷來的統治者和讀書人所追逐推崇。然而殘酷的是,在綿延一千多年的科舉選拔中,通算起來,難以數計的讀書人中,也只有區區十萬考生有幸獲得了金榜題名光耀門楣的榮耀。更多讀書人卻因極其有限的考錄次數和十分有限的錄用人數而被堵在了學而優則仕迷夢的大門之外,窮其一生,只能在市井僻野間用自己並不淺陋的學識和極度的深沉失落,同那些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幸運者們一起,綿延傳承豐富著中華文明的星火,使其終成氣候獨樹一幟傲然於世。
古代的讀書人為了求取功名,許多人終生不事蠶桑,不辨五穀,實實在在的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他們中少數成功者,確實縱身一躍步入龍門,光前裕後,令人艷羨;而更多的落榜者,一旦被擠在時代的名利場外,下場可就很凄慘了。這些落第的士人多如落湯的鳳凰,在社會上罕有地位和尊嚴,就連那些雞公鴨婆之屬都可以對其輕侮謾罵,極盡羞辱。像《儒林外史》里中舉前的范進一樣,由於一心讀聖賢之書而缺失治家理財的本能,以至於連老母妻子都養活不起,天天過著饑寒交迫的苦日子,只好被世俗勢利的街坊鄰居乃至自己的屠戶老丈人們恥笑;還有像《孔乙己》里的孔乙己那樣,一生功名無成,又乏一技之長,嘴裡常常說些沒有一點用處的之乎者也,還說啥也不肯脫下象徵著讀書人身份的破舊長衫,年年月月過著近似乞討的日子,個別時候為生計所迫還免不了做一些偷竊之類的事情。當他有辱自己斯文的行為被人恥笑時,因無力辯駁,就只好用「竊」與「偷」這些義同色彩不同的字眼,來為自己進行可憐可笑無奈的辯解。
古代讀書人的功利思想是十分直接明顯的,而這種功利思想又來自封建統治者治國馭人的長遠需要。他們用這樣的法子,一是選拔了自己所需要的各類人才,二是把讀書人牢牢拴在功利的無形樁柱上,不能成為自己統治的威脅,而只能成為自己統治的工具。所謂的書中自有黃金屋、千鍾粟、顏如玉之說的巨大利益誘惑,把讀書人的身心和眼球全部牽引在名利的靶子上,使他們中的大多數人九死不悔,焚膏繼晷,兀兀窮年,皓首窮經,把一生的心智都為此消耗殆盡。
功利思想及其吸引力固然拴住了太多的讀書人,也滿足了統治者用人拴人方面一舉二得的意願。多數落第讀書人雖然求取功名不成,確也是安分守己,恪守忠君報國的傳統思想,做著一代代王朝統治的忠實順民。但也有一些識破其中奧秘者,敢於冒天下之大不韙,衝破君君臣臣道統思想藩籬的束縛,毅然走向了改變自己命運的反抗之路。唐朝的黃巢,明朝的李自成,清朝的洪秀全等,就沒有像同樣落第的蒲松齡那樣,在自己消遣悠閑歲月的聊齋里,閑置茶水,款待過往路人,聽取他們講述狐狸鬼怪故事,撰寫為他帶來比金榜題名更榮耀百倍的《聊齋志異》。黃巢們雖然由於這樣那樣的原因遺憾地沒有登上封建統治的大位,成為不可一世的帝王,可他們的倒海翻江之舉,卻徹底動搖了當時王朝的統治根基,大大加速了它滅亡的進程。
儘管如此,功利式的教育思想,幾乎成了摧殘中國大多數讀書人的一把無情利劍,隔著久遠的時空,一直傷害著一代又一代中華讀書人的心靈。
不是嗎?當歷史的車輪在中國的土地上有文明記載地滾動五千年,到了二十一世紀的今天,在社會主義的中國,讀書人和整個社會一樣,再次陷入功利主義的深深泥潭。令人揪心的中小學教育乃至大學教育現狀,實在令人堪憂。一切為了功名,一切為了一時的利益追求,肆意踐踏教育規律,有意無意摧殘了少年兒童身心健康的正常發展,已經成了目前中國教育普遍存在難以消除的沉痾。
功利主義的表現之一,過分追名逐利,把中國教育變成了個人和小團體生存與競爭的砝碼。按說,名利觀念人皆有之,通過正當的手段和過程追求適當的名和利本無可厚非。可如今的中國教育形勢已經到了很危險的邊緣,一些學校一些教師更有一些學校和教育行政領導,為了個人和集體的榮譽與利益,不惜把學生當做唯一的依託和砝碼。他們違反教育規律,不顧少年兒童身體健康的自然規律和心理需求,一味把考試成績和升學率當做本職工作的唯一出發點和終極目標。教育行政部門考評下屬學校和教育行政單位的唯一標準就是考試成績和升學率。一切都是不問過程,只看結果。只要你升學率高,一次兩次考試成績領先,你就理所當然的是先進集體和模範個人。至於學校管理方面的諸多事宜,即便問題再大,從無人問及,統統一俊遮百丑。誰要是對此提出質疑,這些人和就會振振有詞地說:黑貓白貓,逮住老鼠才是好貓。你說自己學校管理如何到位,拿什麼來說明?還不是考試成績和升學率。於是乎,原本全面發展的體音美勞課程要麼被簡化,要麼乾脆取消,一切都讓位於數理化語文和外語這些所謂的主課。這樣做,誰都省心省事,上級領導對學校的評估不需要在過程上付出太多的精力,只看一個終極結果就一了百了;學校考評一個教師教育教學方面的優劣,不看他如何教書育人傳道授業解惑的全過程,只看一個考試成績就一錘定音。這樣的利益驅使和評定方法,唯一苦的就是苦學生。他們在學校老師的重重高壓政策之下,不分晝夜,沒有節假日,時刻被老師有形無形的手牢牢拴住。老師有形的手在學校,各科老師每節課的課前課中與課後都在緊緊拉著每一個學生,容不得他們有絲毫的自由空間與絲毫懈怠;課餘時間和節假日,老師無形的手通過家長仍然緊緊拉著學生,學生家長成了老師的義務監工,督促學生完成老師布置的為數眾多的作業和資料,並要求家長在做完的作業與資料上籤上自己的大名,以供老師檢查。為了提升考試成績,學校和老師大量印發資料,增加考試次數,布置超量的家庭作業,辦各種各樣的培訓班等等。這樣一舉兩得,即可拴柱學生在機械的管理之下提升考試成績,又可以從中賺取不菲的收入,學生在這裡又成了許多學校和老師勞動致富的機器。學生美好的童年少年時光被深埋在無休止的考試和名目繁多的資料堆里,他們無一刻自己可供自由支配的時間。難怪有人這樣嘆息:如今的少年兒童只是在年輪上晃過了童年少年時光,嚴格意義上說,他們根本就沒有名副其實的童年和少年。刻板僵死的教育管理制度和單一枯燥的教育方法,早已把這些孩子變成近似木偶一般的學習工具,他們完全被武斷地剝奪了本屬於這個年齡段應該享有的天真爛漫和自由時光。以往的人,到了青年直至中老年以後,回憶起自己的童年與少年時光,總有說不完的話題,道不完的樂趣。如果時光再向後推進三十年五十年,讓如今的孩子們敘說起自己的童年和少年時光,他們恐怕除了訴苦和咒罵之外,再無任何可值得自己感到流連與懷念更無向後代炫耀的地方了。學生的思維在這樣的教育體制下,被死死封堵在為綻放的花蕾之中,永遠也開不出璀璨妍麗的花朵,散發不了馥郁芬芳的花香。眾所周知,在如今非人性化的中國中小學教育體制之下,開設科目繁多,必考科目眾多,教材難度最大,學習時間最長,作業資料繁雜,考試次數頻繁,把可憐的孩子們從幼兒園開始就逼得視學校如牢獄,視學習如猛虎,視老師如把頭,視考試如殺場,視作業資料如仇敵。難怪中國人只有中小學生在國際奧賽中屢獲金牌,而成人科研方面,建國六下十多年,沒有一個本土科學家過得諾貝爾獎。還是貴州大學校長鄭強教授說得好:中國的孩子在中小學時候學得太苦太累,根本沒有時間玩。到了大學,人人都認為該放鬆一下了,於是就加倍的玩。外國孩子中小學時期,玩得太自在太快樂了,到了大學後感到再不學習就對不起自己了,於是就加倍的學。中外一比較,創造發明的自覺性和主動性便一目了然了,科研成就的高下也就不得而知了。
功利主義的表現之二,城市鄉村出現的三等九級學校和三等九級班級與學生,把大多數學生和家長的自尊與自信掃蕩殆盡。世界上可能只有中國,自八十年代中後期,次第誕生了重點與普通中小學乃至面向極少數人群的所謂貴族學校。尤其是那些貴族學校,能進入其中從教的老師和上學的學生,本身就是師生身份與地位的象徵。在一般的重點與非重點學校里,考入各級各類重點中小學的學生,的確要靠個人的考試成績來衡量與選拔。而能進入貴族學校上學的學生,就必須靠家庭的背景和特別雄厚的財力支持了。我們常說的教育公平,恐怕在相當一個時期難以付諸實施。姑且不說那些貴族學校的辦學條件如何優越,僅就那些一般的重點學校特別是城市重點學校來說,不僅師資力量特別雄厚,它們的各種硬體設施也令一般學校特別是農村學校望塵莫及,二者之間實在有雲泥之別。有人曾說過這樣的話,城市重點學校一個班的教學條件抵得上偏遠農村一所學校。此言不虛。本世紀初年,一批教育專家去四川蘇東坡的家鄉考察,事前他們知道農村學校的教學條件差,可差到什麼程度卻一無所知。及至他們到一所小學考察時,耳聞目睹的情況令他們大吃一驚。教室都是東倒西歪四面透風的危房,課桌都是一些粗製濫造連桌面都凹凸不平的柴桌子,黑板是一塊黑漆早已脫落得斑駁陸離的小木板。考察人員問校長,教室條件差需要太多的資金支付,總不至於連一小塊黑板也漆刷不了吧?。校長一臉尷尬與無奈,他對考察的專家說,別說沒錢油漆黑板,我們每節課也只能給每位老師發一根半粉筆。學校實在沒有經費可用啊!可能這種狀況如今已經大有好轉,但農村學校與城市學校相比,無論各個方面講依然相差甚遠。教育資源的嚴重不均衡,已經是制約農村教育和農村孩子學習成長的主要瓶頸。零四年,筆者在上海學習,那裡的小學教學班每班規定學生數必須在三十人以內,如有超出,家長和學生可以直接向市政府舉報。而在一般中小型城市尤其是農村一些所謂的重點中小學,一個教學班人數超百人的現象實在是司空見慣。拋棄學校師資力量的巨大差距不說,僅就學習環境和基本教學條件來講,農村與城市就是天壤之別啊!試想,一個人數超百人的班級,學生人頭攢集,群蟻排衙一般。教師不說教學水平無法和城裡的教師相比,即便他們比城市裡老師水平高百倍,面對這麼多尚需慢慢教育引路的學生,他們即使使盡渾身解數,能夠把所有的學生教好嗎?就是在所謂的重點學校和普通學校,學生也要被分成等級的。在多數學校里,尤其是有初高中畢業班的學校,都有所謂的重點班(或叫英才班)與普通班存在。那些重點班的學生無疑是學校和老師心中的種子選手,學校的優劣成敗高低貴賤,全賴他們的升學成績。這些學生,在學校有很多優惠條件享受,他們可以被減免學雜費與資料費,可以享受學校發給的特殊生活費,可以拿優等生獎學金,可以三四個人住一間寢室,可以接受社會的特殊贊助。總之,這些人是學校里的天之驕子,人人說不得,衝撞不得。一旦他們和一般同學發生糾紛了,在責任擔當上也是可以享受一切豁免權的,即使他們負有一定責任也可以不受任何責罰,反受到種種安慰。而那些普通班的普通學生就不同了,他們一旦和這些優等生之間發生齟齬,有責任沒責任都是他們的不對,都會受到老師給予的嚴厲批評與警告。在這樣的大氣候小氣候之中,絕大多數學生和他們的家長不僅失去了應有的面子與尊嚴,反而經常在學校召開的每一次家長會上,屢受點名不點名的批評甚至譏諷。很多學生和家長做人的尊嚴和生活的信心藉此會一落千丈。
功利主義的表現之三,整個社會在升學、就業等方面普遍存在的嚴重門第觀念。如今的高招數量逐年增加,每年有六百多萬各類大學生面臨著畢業後的就業壓力。少數出身名門的一流大學畢業生,在各單位用人選拔過程中自然而然就成了香餑餑,他們可以去待遇優厚的地方工作,可以不為住房等令其他人窮奇半生也力不能及的事情困擾。只要潛心工作幾年,隨著財富的慢慢積累,一切在別人看來猶如登天般難的問題就會迎刃而解。而那些出身門第低的學生就是另一番情景了,由於他們畢業的學校既非「985」,也非「211」,如果所學專業再不如人意的話,找份較理想的工作就難乎其難了。尤其是這些學生中部分想通過考研改換門庭的人,在所報考的一流大學中就備受歧視。這些學校及其導師們,眼裡盯著的全是「985」和「211」,對那些二本三本學校畢業的學生幾乎是概不理會的。本來一本二本三本的劃分,就存在明顯的等級觀念,是極其惡劣的教育不公平表現。學校和導師們直白明顯的歧視行為,就使得這方面的負面影響達到無以復加的地步。固然,那些升入一本的學生大多都是學業上和智力上的佼佼者,高校的導師們選拔有潛能學業成績優秀者做自己的學生也無可厚非。問題是一些學生之所以考取三本二本,內種也可能存在著諸多原因。譬如,有的學生在初高中階段由於學校辦學學條件和師資方面的原因,個人的潛力沒有得到充分引導與發揮,致使高成績不理想;也有的學生由於初高中階段努力不夠,造成基礎薄弱,高考中當然考不出好成績;還有部分考生在考試過程中由於心理上的原因,個人真實水平沒有得到充分發揮,導致成績不理想。而因為這些原因從二本三本學校畢業的學生,到了大學直至畢業之後,他們的理解水平和認識能力,由於個人所處環境和本身等方面條件方面的變化而日趨完善與成熟。他們想通過再學習再深造提升自己的本能,改換自己的門第。國家社會完全應該給他們提供一切可能的機會,創造一切可以促使他們成才的條件,在新的平等的起跑線上讓他們和那些一本學校畢業的學生再次來個公平競爭,以便他們有機會得以發揮自己的潛能,成為和一本學校畢業的學生同樣優秀的人。何況實際生活中學歷不等於文品,文品不等於知識,知識不等於能力的說法早已被許多人所接受。一個人在大學階段所學專業除非在適合他發揮的工作崗位上才有所用途,如果一個人所學專業和他以後的工作很少有聯繫或者一點也沒有聯繫,即是他畢業於清華北大這些名牌學府,他的所學也是沒有實際用處的。真正在畢業後能夠到自己專業對口的單位工作生活的人其實是很少的,尤其是在實際工作中,人的情商就比智商顯得尤為重要。實際工作中,一些學業優秀者未必能幹的事情,在學業稍差的人那裡就有可能幹得得心應手遊刃有餘。特別是那些從事社會工作的人,情商比智商更重要。有專家做過研究和統計,一個人在生活中成功的前提與保證,80—90%靠的是情商,只有10—20%靠的是智商。有人拿美國前總統小布希做例子,說小布希在大學的時候學習成績在中等以下,可小布希的情商卻遠高於其他人。他年輕的時候就表現出超群的組織管理與協調能力。於是在後來的生活中,許多學業成績優秀的人在從政的路上所達到的高度就遠遜於小布希。再譬如,中國共產黨的第一代領袖中,無論文韜武略各方面,能位居世界一流的人實在不在少數。而他們中真正畢業於名牌大學的卻少之又少,毛澤東僅相當於如今的中師畢業,可他所具有的才華與能力,建立的功勛與業績,古今中外幾人能比?彭德懷、賀龍都是只上過幾年私塾,可他們建立的業績和自身的學識水平也令許多出身名校的同類人士自愧弗如。清朝龔自珍說過: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在任何時代,在選人用人上,通過考試選拔固然不失為一條重要途徑,而深埋在民間的治國良才和專業才子也不乏其人。就說中國古代吧,許多青史留名者未必就是科班出身的,李白、杜甫、蒲松齡、曹雪芹不是科班出身,照樣成了世界一流的文學家;成吉思汗、努爾哈赤、左宗棠等人均不是科班出身,照樣成了屈指可數的一流軍事家。令人遺憾的是,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在社會主義的中國,我們天天講著教育平等,機會均衡,可行起事來卻機械刻板墨守成規,把大量有用之才扼殺在世俗的理念之中。
功利主義的表現之四,全社會和大部分學生家長對現行教育體制的盲從與認可。在中國,幾乎所有的人都有一個共識,就是學生從上學的第一天起,上學就是為了慢慢升學,升學的最高極限就是上大學直至考研究生,取得碩士或博士學位,然後找一份既體面又收入可觀的稱心工作。為了達到這一目標,學校和家長儘管在管路學生方面存在著這樣那樣的矛盾與分歧,可由於在這方面的利益一致,使他們把其它矛盾都視為可以一概不提的次要矛盾。學校佔用學生與家長的休息時間,家長認為這都是為了孩子好,心裡默認並予以支持;星期天節假日高收費辦各類輔導班收取高額費用,家長雖然心裡不納,可又覺得這是為了孩子的學習,仍然勉強支持;老師因為學生在某些方面觸犯了學校紀律或者沒有保質保量完成所布置的學習任務,教師不惜以批評家長懲罰學生為手段,家長雖然心裡委屈,可也不會表示任何反對。他們擔心的是自己如果有所不滿,就會影響老師對待學生的態度,影響學生的學業,於是仍然屈從。老師在管理學生上與家長聯手協作,給學生來了個學校家裡雙保險,這都是功利主義教育觀念在目前的突出表現。在整個社會尤其是學生家長眼裡,評定學校好害的唯一標準就是升學率和平時同類學校考試評比後教育行政機構排出來的位次。至於國家反覆提倡的素質教育,在絕大多數學校都是表面上的事,口頭上的事,沒有誰當真執行。你學校取信上級領導和整個社會的不是你的全面發展素質教育,而是你的升學率和考試成績。你學校說自己素質教育搞得再好,如果這升學率和考試成績拉下來了,任何人都會理直氣壯地批評你:你搞什麼素質教育?真搞得好,為啥就不能往高一級學校多升幾個學生?同類學校考試評比中考出個好位次?在眼下的中國教育界,真正撲下身子高素質教育,絕非一件容易的事情。一旦那樣的話,風險是很大的。它既費腦力,也費體力,還費財力,許多時候難免顧此失彼,升學上考試中出不了眼下比啥都重要的考試成績。在功利主義盛行的當今社會,誰也不會幹這些出力不討好的事。於是,單一的目標導向,機械的管理辦法,實用的效益追求,令學校和老師爭相為之,社會與家長爭相贊之,難怪學校和老師都對此堅守不易樂此不疲。
功利主義教育思想與行為的危害極大。它嚴重摧殘了少年兒童身心健康的發展,嚴重阻礙了學生創造能力的開發,使學生從小在這種近似苛刻的桎梏中失去天才的幻想,消失人生年齡段應有的樂趣。據有關資料顯示,如今日本的男孩平均身高已經比中國男孩平均高出0.25米。這是一個可怕的現象,中國的孩子自小嬌生慣養,飲食無規律,缺乏合適的體能鍛煉,缺乏耐力意志力的磨練,缺乏吃苦耐勞的精神。在學校,他們是裝在籠子里的鳥;在家裡,他們是花盆裡稚弱的花草;生活中,他們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小王子小公主;在獨立生活能力方面,他們是一無是處的可憐蟲。這很可怕,未來國家民族的大業交付到他們手裡,不知他們憑什麼去打理。與其說如今的孩子是幸福的,毋寧說如今的孩子是可悲可憐的。在學校機械嚴酷的管理之下,他們喪失了最基本的生活勞動功能,他們枯竭了自己發散性思維的源泉,他們失去了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親自做的一切機會。在父母一切包辦的溫暖羽翼下,他們一點也沒有機會去翱翔藍天,練就搏擊風雲的本領。這樣的孩子一旦離開了學校,離開了家庭,他們在未來的前幾過程中,一定會在正路上屢跌跟頭,在邪路上易受誘惑。想讓他們成為獨當一面的社會棟樑,實在艱難異常,任重道遠。
每每看到如今穿戴齊整體型發胖的孩子們,我就止不住心生哀嘆:長此下去,國家富強指靠誰,民族復興指靠誰,中國夢的實現指靠誰?恍惚間,耳邊突然響起了九十六年前那篇振聾發聵的小說《狂人日記》的作者發出的那聲雖然深沉悠遠如今聽來仍是那樣清晰可聞的呼喊:救救孩子!
2014.3.10
來源:weiyh的博客(伏牛石); 收藏:xy67896789---------------------------------------------------------------------------------------------------------------------------
推薦閱讀:
※愛,少些功利得失之心
※中國教育最大問題:教育追逐功利
※功利的教育,焦慮的家長,空心的孩子三敗俱傷,我們還要繼續愚蠢下去嗎?
※功利的中國體育教育
※楊洲:家鄉最病態的婚姻開始出現了 —我為什麼仇視家鄉與功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