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編義務教育語文教材總主編就有關問題答記者問

  新編義務教育語文教材於9月1日投入使用。日前,教材總主編北京大學中文系原主任溫儒敏教授就有關問題回答了記者提問。

  1、新編語文教材的編寫理念是什麼?

  新編教材將落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重要指導思想,按照「整體規劃,有機滲透」的基本思路,發揮語文教材在育人方面的獨特價值。選材文質兼美,實踐活動豐富多樣,使學生在學習語言文字的過程中受到熏陶感染,逐步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最終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為精神追求,外化為自覺行為。注重繼承與弘揚優秀傳統文化,除了古詩詞、古代寓言、神話傳說、歷史故事外,還從《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等傳統蒙學讀物中,選取符合當今時代特點、有積極意義的內容。

  2、新編語文教材選文總體考慮是什麼?

  選文強調經典性和時代性,適應語文教學,貼近學生生活。新教材編寫確定選文的四個原則:一是以經典性為主,兼顧時代性,所選課文大部分必須是文學史、文化史上有好評的作品,包括那些沉澱下來、得到廣泛認可的作品。當然也要考慮時代性,貼近學生生活,適當選擇一些優秀的當代作品(特別是科技類文章);二是重視適宜性,選文要滿足教學需要,以培養學生語文素養為主線,系統設計各個學段的教學目標,同時要難度適中,適合特定年段學生的學習水平;三是選文要「美」,所選文章是思想格調高、語言形式優美的作品,值得咀嚼、涵泳,能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提升其審美品位和審美能力;四是強調多樣性,選文包括小說、散文、詩歌、演講詞、新聞報道等各種文體,涵蓋古今中外作品。

  3、整套教材編寫呈現體例較之以往有什麼變化?

  按照工具性與人文性相統一的原則,採取「人文精神」和「語文素養」兩條線索相結合的方式編排教材內容。「人文精神」重在選文的思想性,發揮思想品德教育的作用,以文化人,「語文素養」重在培養學生掌握必備的知識和聽、說、讀、寫基本能力。

  在教材內容的具體編排上,圍繞「人文精神」培養的需要,整體規劃各單元主題,依據單元主題選擇相應的文章,在不同單元主題的學習過程中,始終將人文精神的培養作為主線。同時將「語文素養」作為另一條線索貫穿全書,即將各種基本「因素」,包括基本的語文知識、必需的語文能力、適當的學習策略和學習習慣,以及寫作、口語訓練,等等,分成若干個知識或能力訓練的「點」,由淺入深,由易及難,分布並體現在各個單元的課文導引或習題設計之中。

  以閱讀為例,小學一年級就設置了「和大人一起讀」,意在和學前教育銜接,一開始就引導讀書興趣。小學中高年級幾乎每一單元都有課外閱讀的延伸。初中則增加「名著選讀」欄目,引導學生重點學習某一種讀書方法,形成「教讀—自讀—課外閱讀」三位一體的閱讀教學體制。

  4、一直以來,人們很關心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新編語文教材在這方面是如何安排的?

  新編語文教材通過精選古代經典作品來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在編寫中,深入挖掘經典名篇,從《詩經》到清代的詩文,從古風、民歌、律詩、絕句到詞曲,從諸子散文到歷史散文,從兩漢論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小品,均有收錄。小學語文有古詩文124篇,比原人教版增加55篇;初中語文古詩文124篇,占所有選篇的51.7%,比原人教版也有所提高。

  5、當前社會上非常關注反映老一輩革命家和英雄人物事迹的選篇,請介紹一下新編語文教材在革命傳統教育方面的情況。

  新編語文教材高度重視中小學生的革命傳統教育,從選文看,既有《吃水不忘挖井人》《朱德的扁擔》《狼牙山五壯士》等傳統經典篇目,還增加了《開國大典》《七子之歌》《黃河頌》《我愛這土地》等文章;從數量看,小學40篇,初中29篇,涉及了毛澤東等老一輩革命領袖,雷鋒、黃繼光等革命英雄人物,以及錢學森、鄧稼先等著名科學家。同時,還有魯迅、茅盾、聞一多、艾青等著名文學家的選篇。

推薦閱讀:

沒有人有義務懂你
陳真:羅斯的初始義務論及其方法論意義
車主未盡注意義務被判擔責
勝利村黨支部開展義務勞動

TAG:教育 | 記者 | 教材 | 語文 | 義務教育 | 義務 | 語文教材 | 主編 | 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