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回體歷史小說《聖經故事通俗演義》第一百七回
08-06
章回體歷史小說《聖經故事通俗演義》第一百七回割禮在靈不在儀,處世看神不看人卻說保羅和巴拿巴回到了敘利亞的安提阿,安提阿教會隆重地歡迎兩人凱旋。兩人稍事休息,數日之後就召集安提阿教會的全體領袖和信徒聚會。聚會中,兩人把這兩年多來他們在海外宣道的種種經歷和所做的各項工作都詳詳細細地向眾人做了彙報。眾人紛紛讚美神,一致贊同保羅的觀點:神為外邦人開了信道之門。雖然先前有腓利和彼得都成功地實踐過向外邦人傳道,但是毋庸置疑,保羅和巴拿巴的這次有組織有計劃的集體海外宣道,是歷史紀錄上的第一次。而且,這次宣道是宣言書,是宣傳隊,是播種機。最重要的是,保羅和巴拿巴把神為外邦人的信道之門一直通到海外,為福音在全球傳播的無遠弗屆邁出了決定性的第一步。正當保羅和巴拿巴進行休整,籌備下一次海外宣道之旅時,他們突然發現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則問題亟需解決。原來,保羅和巴拿巴海外宣道的成功事迹很快傳遍了其他地區的基督教會,當然耶路撒冷教會也知道了。耶路撒冷教會的很多信徒都有強烈的猶太傳統背景,其中不少人是從原來的法利賽教派轉信而來的。因為有神的揀選祝福,又有神通過摩西賜給的律法,猶太人都由此而非常自傲。這些猶太基督徒承襲自己的民族傳統,嚴格遵守律法,尤其注重遵守自先祖亞伯拉罕就開始實施的割禮儀式,他們認為施行過割禮的男丁才算潔凈,而不施割禮的外邦人是不潔凈的,這樣,猶太基督徒就看不起外邦基督徒,他們頑固地堅持「兩個凡是」:凡是律法條文上規定的,我們都要始終不渝地字字不差地遵循;凡是要得到神的救恩,我們都要堅定不移地老老實實地行割禮。為了宣傳這一套大道理,有幾個耶路撒冷教會的猶太基督徒,打著耶路撒冷教會當時的領袖、主的兄弟雅各的旗號,來到安提阿教會指手畫腳,散布他們的「先行割禮」的律法主義。甚至乾脆就對外邦基督徒宣稱:「除非你們遵照摩西的法律接受割禮,否則你們就不能得到救恩。」言下之意無非是說,要得到神的救贖,要獲得天國的國籍,僅僅信仰耶穌的真道還不夠,還必須學猶太民族的樣子,遵守律法,接受割禮。但是,耶穌可是從來沒有這樣教導過。其實從多年前保羅向外邦人傳道之始,他就一貫堅決反對把守律法 、行割禮這些表面形式做為得到神的救恩的先決條件。保羅認為,做基督徒只有一個最基本的條件,那就是信耶穌和他的真道,這就是所謂的「因信稱義」。也就是說,要做基督徒,要得到神的救恩,只要信就足夠了,一點不用多,一點不能少。這也是福音的真義,跟行不行割禮根本無關。割禮只是當年亞伯拉罕跟神立約後定的標記而已,亞伯拉罕是先信神,然後得到神的救恩,然後才行的割禮以示紀念,而不是先行了割禮後才得了神的救恩,這是一個很重要的秩序,不能先後顛倒。另外,保羅進一步更新了割禮的意義,後來,他在其著作《羅馬書》中寫道:「真割禮也是心裡的,在乎靈,不在乎儀文。」不必行那肉體上的人割禮,只要行心靈上的割禮,信徒就潔凈了,就成了神所喜悅的了。現在,從耶路撒冷教會來的猶太基督徒,打著「欽差」的旗號到安提阿教會來混淆信徒們的視聽,搞亂了人們的思想,保羅為此跟「欽差」們展開了劇烈的爭辯。死守律法條文還是不用死守?嚴格施行割禮還是不用割禮?雙方各執一詞,互不讓步。事態越發嚴重。保羅和巴拿巴感到,「欽差」們的錯誤教訓完全不符合耶穌從前的教導,完全不符合神的心意,已經嚴重地阻礙了福音傳播工作的開展。如果這個問題不立刻解決,今後的工作就沒法開展。在繼續向外邦人傳道之前,必須把那些原則方針上的絆腳石完全徹底地挪除。約公元四十九年,保羅和巴拿巴決定,他們作為安提阿教會的代表,帶著幾個人去耶路撒冷教會進行辯論和申訴。同行人中,還有一位年輕人,名叫提多,是保羅帶領歸信基督的外邦人。這位提多小伙,是一位年少才俊,原則性強、殷勤待人、勇敢堅毅,又非常有組織能力,能隨機應變面應付各種不同的情況,數年之後成為保羅在海外傳道的幾名重要助手之一,多次受保羅委派承當重要使命。這些都是後話,看官們現在暫且記住這個名字就行了。在去耶路撒冷的途中,保羅一行經過腓尼基、撒馬利亞等地區,他們隨處傳說外邦人歸信耶穌之事,宣揚外邦人不必死守猶太律法,不必強施割禮,只要信耶穌,就可得拯救。那些以外邦人為主的教會信徒聽了保羅和巴拿巴的宣傳,都非常歡喜。這也為他們到耶路撒冷之後即將進行的大辯論打好了良好的輿論基礎和群眾基礎。保羅一行抵達耶路撒冷時,受到了耶路撒冷教會的眾使徒和領袖們的熱誠歡迎和接待。數日之後,具有重要歷史意義的耶路撒冷會議就此召開。會議開始之前,先進行一般性的聚會。主的兄弟雅各和大使徒彼得代表全體耶路撒冷教會對保羅等人的到來正式地致以熱烈的歡迎,而保羅和巴拿巴則向全體人員簡要地報告了他們在海外的宣道之旅。隨後,保羅將向外邦人宣道事業中亟待解決的問題擺在教會全體面前,請大家討論:外邦信徒究竟需要不需要遵守猶太人的律例,究竟需要不需要行割禮?保羅指著跟他同來的提多,說:「我身邊的這位年輕人提多,他就是位沒有受過割禮的外邦人。但是,他誠心誠意地接受主耶穌為彌賽亞,為傳福音而勤勤懇懇地工作,可謂毫不利己,專門利人,深受安提阿教會所有弟兄的讚譽。他的例子說明了,不論有沒有受過割禮,只要虔誠地信主耶穌,猶太人和非猶太人同樣可以受到神的讚許,同樣可以成為神的子民。所以,對於行割禮,對於守猶太人的律例,我們的意見就是三個字:不需要。」保羅斬釘截鐵的話音剛落,就有幾個人公開站出來發言。他們原先都是法利賽教派的原教旨主義者,後來才歸信成為基督徒。這也難怪他們,因為律法主義在他們的腦海中已經根深蒂固,要接受新思想確非易事,後世有人戲稱他們為「割禮派」。割禮派不依不饒地宣稱:「外邦基督徒必須接受割禮,也必須遵守摩西的律法。」於是,雙方唇槍舌劍,各自提出論據,為自己的論點辯護。經過長時間的辯論,雙方互相都不願讓步,都不能說服對方。這時,彼得站起來發言:「諸位弟兄,你們知道神早已在你們中間揀選了我,叫外邦人從我口中得以聽到福音,而且讓許多外邦人聽了就相信了。神是洞察人心的,他把聖靈賜給我們猶太人,也賜給外邦人,以此來表明神也接納外邦人。神並不偏心,在我們猶太人和外邦人之間,他並不做任何區別,卻反而因為外邦人的信而潔凈了他們的心。既然連神對猶太人和外邦人都一視同仁,你們為什麼不聽從神的心意呢?神借著摩西傳給我們的律法是不能廢的,但是那些猶太教拉比所制定的律法條框不能強加在外邦人的肩上。這些條條框框就象壓肩的擔子一樣,連我們猶太人和我們自己的祖先都挑不起,如今要放在外邦門徒的肩膀上,這是完全錯誤的,不公平的!我們相信我們得到神的救恩是靠著主耶穌的恩典,在這點上,猶太人和外邦人都是一樣的。」彼得是十二使徒之首,又德高望重,他的發言自然是最有份量的,割禮派們頓時啞口無言,不再作聲。以此為轉折,全體教會的意見已開始傾向於保羅一方。接下來又是長時間的集體分組討論。最後,作為當時耶路撒冷教會最高領袖,主的兄弟雅各在徵求各方面的意見之後,向全體教會做了一個決定性的發言:「諸位弟兄,請聽我說。方才彼得述說了神當初怎樣眷顧外邦人,從他們中間選取百姓歸於自己的名下;彼得以前就給羅馬軍官哥尼流一家施禮,接納他們為主的信徒。彼得的所行所言其實與古時先知所說的話是完全相符的。先知阿摩司曾經這樣記載:『主說:此後我要回來,重建大衛倒塌了的家。我要從廢墟中重新建造,把它建立起來。這樣,所有其餘的人,我所選召歸向我的外邦人,都要尋求主。』你們看,神早在七百多年前就借著先知之口告訴我們,他要選召歸向他的外邦人。保羅和巴拿巴弟兄不辭勞苦去海外宣道,為主選召外邦人歸信,而且大顯成效,這與彼得當年接納哥尼流一家歸信,性質是一樣的,都符合神的美意。」雅各停頓了一下,看大家都無反對意見,又接著說:「其實,我以前也覺得,外邦信徒理應守律法行割禮,有人因此打著我的旗號到其它兄弟教會去指手畫腳,其實我並沒有指使他們這樣做,他們這樣做是極其錯誤的,極其不妥當的。這幾天來,我聽了彼得、保羅和巴拿巴述說的事情,愈發覺得,他們的思想是符合神意的,我現在完全贊同他們的意見,那就是,外邦信徒只要誠心歸主,就不必強制他們守猶太律法,不必行割禮。不過,我也想提出一個建議,外邦信徒也應該避免一些令猶太信徒所憎惡的事情,應該吩咐他們有四個『不可』:不可吃因祭過偶像而不潔凈的食物,不可有淫亂的行為,不可吃勒死的牲畜和不可吃血。對於外邦信徒而言,遵守這四個『不可』不是難事。大家以為如何?」雅各這番發言和諧了教會中的不同聲音,既堅持了彼得和保羅所提倡的重大原則,又緩和平息了割禮派們的極端思潮,他的提議得到了教會全體的一致贊同。大會決定按照雅各的建議起草一封致安提阿等外地教會的書信,把會議的精神正式傳達給各外地教會。並指派保羅、巴拿巴,還有耶路撒冷教會的兩位領袖猶大巴撒巴和西拉等四人,作為大會的代表,攜帶書信,親自去安提阿教會。這麼做非常明智,一是為了傳達會議的重大決議,二是為了鼓舞激勵外地教會。信中寫道:「使徒和作長老的弟兄們問安提阿、敘利亞、基利家外邦眾弟兄的安。我們聽說,有幾個人從我們這裡出去,用言語攪擾你們,惑亂你們的心。讓你們必須受割禮,守摩西的律法。其實我們並沒有吩咐他們。所以,我們同心定意,揀選幾個人,差他們同我們所親愛的巴拿巴和保羅往你們那裡去。這二人是為我主耶穌基督的名不顧性命的。我們就差了猶大巴撒巴和西拉,他們也要親口訴說這些事。因為聖靈和我們定意不將別的重擔放在你們身上,惟有幾件事是不可少的,就是禁戒祭偶像的物和血,並勒死的牲畜和姦淫。這幾件你們若能自己禁戒不犯就好了。願你們平安!」耶路撒冷會議在團結的氣氛中圓滿結束,四人攜著會議的書信來到安提阿教會。由保羅和巴拿巴介紹,作為代表耶路撒冷教會的領袖,猶大巴撒巴和西拉召開會友大會,把書信交給安提阿教會,並向全教會宣讀。接下來,他們一面傳達會議的精神,一面勸勉安提阿教會的信徒,堅固他們的信心。教會中的外邦信徒知道他們不必守猶太人的律法,不必接受割禮,於是都非常歡欣。他們又請猶大巴撒巴和西拉在安提阿多住了一些日子。受到安提阿教會努力地向外邦人宣道這種執著精神的感染,西拉決定留在安提阿教會協助保羅等人的工作,而請猶大巴撒巴回耶路撒冷做彙報。既然向外邦人宣道的大原則問題已經得以妥善解決,保羅和巴拿巴就繼續醞釀第二次的海外宣道。沒有想到的是,在計划過程中,為了一個細節問題,保羅和巴拿巴之間產生了嚴重的分歧。話說公元四十九年的冬天總算過去了,第二年的春天已經來臨。這一天,保羅找來巴拿巴商量:「現在海陸旅途都已開放,正是大好的外出旅行季節。我們先前去傳福音的那些地方,應該需要走訪一下,一來探望那些歸主的弟兄姐妹,二來視察一下這些新建教會的情況。你看,我們就這樣計劃可好?」巴拿巴點頭贊同:「這樣的計劃當然不錯。正好馬可最近從耶路撒冷回到安提阿來了。就象上次一樣,我們可以帶他同行。」聽了這話,保羅心中不由咯蹬了一下,聲音中就有些不太高興:「喔?馬可回來了?不行,這次我們不能帶他去。你還記得嗎?我們上次去海外宣道,到達旁非利亞時,他就無緣無故地要求離開。我們本來說好,帶他同行是為了栽培這位年青人,可是馬可的行為實在太令人遺憾。」巴拿巴也有些不高興,他爭辯道:「馬可上次魯莽離隊,的確令人意外。但是念及他年輕不成熟,我們就原諒他一次。其實他後來又專程到我這裡來道歉。我們就再給他一次機會,讓他與我們同行吧。」保羅的臉色越發沉了下來:「巴拿巴弟兄,我們出去傳道,應以肩負的使命為重。不是我不給馬可機會,而是我們上次給了他機會,他並不珍惜。這樣不可靠的同事,我保羅不敢再與他合作。」巴拿巴見說服不了保羅,就雙手一攤:「保羅弟兄,你不同意帶馬可同行也就算了,不過馬可他並不是不可靠之人,這一點日後他可以證明給大家看。不如這樣吧,我們各自領一人分別行動,分頭宣道。我自己帶著馬可,由我來親自栽培他;你自己也另行選一位同事同行。這樣,宣道和培養新人兩不誤。」保羅瞪大眼睛吃驚地看著巴拿巴:「巴拿巴弟兄,我們本是海外宣道的黃金搭檔,你說分頭宣道,分明是要和我分手啊。」他大大地嘆了一口氣:「也罷。反正共同工作也好,分頭展開工作也罷,都是為主工作。我也不勉強你。那就按照你所說的行動吧。」經過一些日子的準備工作,巴拿巴帶著馬可再度坐船去了居比路島進行宣道。而聖經中再也沒有提及巴拿巴和馬可的宣道情況。根據後來的一些史料,我們只知道,他們在居比路島進行宣道時,一邊宣道,一邊打工,用打工的錢來維持自己的生活,補貼自己的傳道事業,做到了自給自足,不用安提阿教會提供任何資助。後來,他們回到安提阿以後,馬可找到了彼得,協助彼得工作。而保羅則挑選了自耶路撒冷教會來的西拉作為新搭檔,不久,這兩人就經陸路向羅馬帝國的西北部省份進發。雖然保羅和巴拿巴分手時,各自的心情都不太愉快,甚至可以說大傷感情,其私人關係也受到消極影響,但是保羅對巴拿巴仍然心存尊重,在後來他寫的一封書信中,保羅大大地讚揚巴拿巴是自給自足地為主傳道的崇高榜樣。數年之後,馬可小伙以傑出的工作表現,重新贏得了保羅的認可與讚賞。保羅後來甚至主動邀馬可與他一起工作。在保羅晚年時,他更是要求馬可前去陪伴他。可見,象保羅這麼偉大智慧的使徒都有看人看走眼的時候。而巴拿巴的眼光卻沒有看錯,他對馬可的栽培極其成功。人非聖賢,孰能無過?保羅和巴拿巴都是初期基督教會的重量級使徒,但是為了是否帶馬可同行而產生了分歧,這些都是極其正常的。況且保羅不帶馬可也算不上什麼「過」,馬可在第一次海外傳道中確實表現不盡如意。由於馬可先前的表現,保羅看到了有危害到傳道事業的可能,所以他可以不顧多年老友的面子而杜絕了這種可能,沒有對馬可網開一面,一切都在情理之中,我們不必對保羅的決定產生太多的非議和誤解。縱觀保羅的一生,我們可以發現,保羅的一貫作風就是嚴格要求,雷厲風行,一切以傳基督耶穌的福音為考量,對一切不利於傳道事業的方方面面,他都毫不姑息,心中不留一絲塵埃,眼中不揉一粒沙子。不光對別人,對他自己也是高標準嚴要求,他有一句名言叫做:「攻克己身,叫身服我」,就是他性格的真實寫照。另外,為了傳播福音和堅守真道,保羅可謂是永不怕苦,永不怕死,無所畏懼。不怕得罪敵人不說,他也不怕得罪同事,甚至是那些「資格老,地位高」的使徒們。在選馬可同行這件事上,他「得罪」了多年的老友巴拿巴。其實,保羅後來也「得罪」過十二使徒之首的彼得。彼得是耶穌在世時親選的,他跟耶穌的關係也是十分親密的,受到耶穌的親自栽培和教誨,連天國的鑰匙耶穌都將之交在彼得手中,在十二使徒中他排名第一,參加「革命」工作也是早之又早,在耶穌離開之後,彼得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還是耶路撒冷教會的最高領袖,對傳道事業也貢獻極大,所以在初期教會時期,稱彼得是德隆望尊的元老,不算為過。但是,彼得從年輕時就有一個性格弱點,就是有的時候,他會立場動搖,甚至不能持守原先正確的觀點。比如,彼得與耶穌共處三年半,明明知道他就是神派來人世的彌賽亞,可是當耶穌受難之時,他卻害怕受到牽連,連續三次不敢認主,否認他和耶穌的關係。就在前些日子,當耶路撒冷會議召開時,彼得會上的發言明確宣告自己站在保羅一邊,對遏制割禮派的無理要求起到了決定性作用。可是會議剛剛結束沒有多久,他在會上的「神並不偏心」的宏論言猶在耳,彼得卻做了一件在保羅看來非常不妥之事。那是彼得有一次到安提阿教會來走訪和看望這裡的弟兄。安提阿教會以外邦信徒為主,所以大家吃飯的時候,彼得自然跟外邦信徒一同進餐。不久,一些屬於割禮派的猶太信徒也來到了安提阿教會,彼得就非常顧慮,不敢再與外邦信徒一同進餐。雖然割禮派要求外邦信徒行割禮的嘗試在耶路撒冷會議上遇到挫敗,但是割禮派中的極端分子依然聲勢強大,所以彼得雖然主張對外邦信徒廢除割禮的先決條件,但是他非常顧忌割禮派的流言蜚語,於是主動地把自己與外邦信徒隔開,不讓割禮派抓到小辮子。彼得的舉動甚至也影響到了向外邦人傳道的功臣之一巴拿巴,因為巴拿巴也學著彼得的處世方法,不敢與外邦信徒一同進餐。保羅將這一切看在眼中,他認為彼得和巴拿巴是在「裝假」。他對彼得的言行不一尤其不滿,認為他的表現不符合福音真理。憑著彼得在教會中享有的崇高地位和威望,一般沒人敢正面批評彼得。但是保羅不管那一套,他公開站出來指責彼得,最後彼得不得不承認自己的錯誤。保羅的為人處事看似不近人情,但是他卻最近「神」情,這種「不看人面只看神面」的精神,堪為後世之楷模。《聖經故事通俗演義》是一部120回的章回體文學作品,共計約80萬字。演義中大多數故事情節取自於《聖經》,在忠於《聖經》主旨的大前提下,為使整個故事情節更具有完整性和趣味性,也參考和引用了《聖經》以外的大量資料和文獻。演義應用了許多中國式的語言,以求通俗易懂,只要是有高中畢業水平以上的讀者,都可在輕鬆愉快的閱讀過程中獲得較為完整的聖經歷史背景知識,希望對閱讀《聖經》原文大有助益。現在,書已完成二稿,仍在不斷修訂之中,現發布在博客上,期待讀者的意見。本作品雖是拙作,但作者敝帚自珍,拜託各位看官及商官尊重作者的合法權益,本作者擁有本書的全部版權,謝絕轉載。本人已經發現有的網站和個人不經本人同意,任意拷貝本作品的章回並進行文字篡改。本人再次聲明,本人只對發表在本博客的文字負責。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福音是什麼?——從聖經神學的角度思考福音
※聖經人物傳——彼得:作復活的見證
※(9)聖經里九個從死里復活的人
※聖保祿(聖經人物),亦稱為使徒保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