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選舉黑幕為何野蠻生長
新華社北京11月6日電 題:美國選舉黑幕為何野蠻生長
新華社記者 柳絲
在美劇《紙牌屋》中,有一個「細胞吞噬」的遊戲:靠吞噬掉其他點變大,同時要避免被比自己大的點吞掉。「聽起來挺像總統競選的,」劇中的一位總統候選人如是說。
戲劇的確能在現實中找到腳本。2016美國總統選舉,共和黨17個點最終拼殺出特朗普;民主黨方面,5個點中只留下希拉里。拼殺靠什麼,比的不是腦力智力,而是誰能挖出更多黑幕。最後兩個點的廝殺尚未結束,黑幕還會像吞噬細胞一樣野蠻地生長,而且在可預見的將來,甚至對美國造成更長遠影響。
揭露桃色事件是選舉的殺手鐧之一,此次美國大選已經完美演繹出這樣的故事。從初選階段開始,共和黨內就已經互相揭發了特朗普妻子艷照、克魯茲有多個情婦等猛料,而民主黨一邊也沒忽略希拉里前總統丈夫在位時的「桃色醜聞」。
美國文學作品中也早已收錄了類似情節。最為熟知的要數馬克·吐溫的《競選州長》,其中「9個剛剛在學走路的包括各種不同膚色、穿著各種各樣的破爛衣服的小孩」衝上來叫爸爸的橋段,擱到現在,不禁讓人恍若情景再現。
10月初,在第二場總統辯論48小時前,含有特朗普猥褻和侮辱女性的談話錄音被曝光。緊接著,辯論前兩小時,特朗普召集了多位比爾·柯林頓的緋聞女主角公開露面造勢。辯論中,諸如「我只是說說,你老公更差勁」「你允許老公去做,事後還威脅女性」等不堪之言不絕於耳。英國《金融時報》網站評論說,總統選舉辯論本該為大家呈現美國民主好的一面,但希拉里和特朗普的辯論圍繞著性侵犯、威脅、謊言等齷齪指控和對彼此的不屑而展開。
不僅如此,本屆美國大選沒有停留在打口水戰上,在初選階段多個城市爆發了支持者與反對者間的騷亂,一舉演變成拳腳相加的「功夫片」。實際上,早在2008年美國大選時,麥凱恩與佩林的支持者和奧巴馬陣營就出現過類似「充滿敵意的集會」。而今,美國大選呈現出的畫面是,一邊是公開登上「拳擊台」的政治互斗,一邊是台下民眾不滿和憤怒的叫囂。
今年有一個標誌牌在美國暢銷走紅,牌子塗上了代表民主黨和共和黨的藍紅兩色,上面寫著「所有人都糟透了,2016我們完蛋了」,這恐怕道出了不少美國人對大選的失望。及至投票,人們甚至更加擔憂,一方若真拒絕大選結果,會不會引發混亂?
美聯社上月一篇報道援引公共事務研究中心的民調說,四個美國人有三個人對這次選舉感到失望,而且多數人還表示他們很氣憤但卻無能為力。紐約福德姆大學政治學教授克里斯蒂娜·格里爾說:「這是美國政治的新低谷。」
可以說,用黑幕來吸引眼球首先暴露出候選人缺乏認同。
《華盛頓郵報》11月1日發布的一項好感度調查顯示,與眾多政治人物、機構相比,希拉里和特朗普「負評」太多,所獲好感度幾乎墊底。不只是不受歡迎,法新社同日報道了哈里斯民意調查公司代表美國心理學會做的民調,結果顯示總統候選人激烈的「互撕」,讓一半以上美國人感到緊張。
既然不受歡迎,選舉就變成不是舉賢,而成了比不齊。希拉里「郵件門」持續發酵,不斷有新的郵件被曝光,有不到投票不完結的勢頭,其中涉及的柯林頓基金會調查更是引發司法部與聯邦調查局的「戰爭」;另一邊,自「錄音門」曝光以來,接連有女性跳出來指控特朗普的「咸豬手」。本月初,一位曾匿名指控特朗普在其13歲時性侵她的女性委託律師公開講述事件經過。
一個誠信被質疑,一個道德被拷問。面對這樣一個選擇題,路透/益普索今年一份調查顯示,民主党參選人希拉里的支持者,或共和党參選人特朗普的支持者中,都有近一半表示他們主要是為了不讓另外一方贏。
相互揭黑還反映出,美國兩黨如今已拋棄了曾經合作的模式,為了選票和利益日趨對抗。在這樣的情況下,一些能夠引發爭議的話題越來越成為兩黨總統競選人,或是兩黨各自願意充分利用的工具。
最明顯的是今年兩黨的黨代會。耗費了大量人力、物力、財力的兩黨全國代表大會,不去重點討論黨內政策綱領,而是沉溺於人身攻擊。「世界為特朗普感到不安」「希拉里該進監獄」等攻擊性言論成為主旋律。
除了黨爭,還是黨爭。白宮與國會,本應在美國政治體系中扮演相互制衡並且相互合作的角色,但近些年來,在二者間的兩黨爭鬥愈發呈現水火不容之勢。美國政治陷入「只要是你黨提出的,我黨就反對」的惡性循環。
新加坡《聯合早報》文章指出,共和、民主兩黨你死我活的鬥爭,不是讓人看到民主政治求同存異、建立共識的優點,而是對抗式政治的諸多弊端。執政黨和在野黨之間的互相傾軋、刁難、抵制,以至抹黑、污衊、詆毀,種種政黨政治的弊端暴露無遺。
這種對抗性政治不僅催生黑幕,還因為黨爭而讓聯邦政府關門,公共政策和民眾福祉淪為犧牲品。今年夏天,美國本土受到寨卡病毒侵襲。然而,政府關於寨卡緊急應對資金的撥款卻遲遲沒有落實,原因是白宮與國會疲於應付兩黨內鬥,而延誤了轉向撥款。
美國一直自詡為西方民主的標杆,而現實是,被黨爭霸佔的美國大選掉入了「選票政治」的魔咒,成為社會分裂與分化的根源。日本《經濟學人》周刊說,民眾對無法提供理想選項的兩大政黨感到幻滅,對既有政治、主流派政治感到強烈不信任。
點擊查看專題
推薦閱讀:
※美國人:開拓歷程·5-1
※一位美國人的視角: 中國人日本人和韓國人有何不同?
※美國博物館不容錯過的亞洲藝術
※美國為南海攤牌作準備:痛舍烏克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