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州拉麵為何「拉」火了巴黎(圖)
、一
巴黎最後的晚餐吃什麼?「活著的麵條」。這麼有趣的店名聽著幽默,其實一點也不新鮮,就是蘭州牛肉拉麵。
在法國,本地麵條的形象,在反反覆復的期望與失望中,越來越「一團面醬」了。義大利麵條折射「危機化」,似乎一堆工業化的麵條子上整一堆番茄醬肉沫子就算是了;而中餐館裡,不知是做不出好吃的面,還是不屑於做,總之代表作品就是滿是鹼和雞蛋的黃橙橙麵條子泡在一碗味精湯中,架上幾塊燒鴨熟肉一片生菜葉了事;越式米粉雖能找到正宗的,但終究與華夏之「宗」迥異,代替不了中國食客對中國面的饕餮。
在這樣險惡的麵條環境中,2008年2月開業的位於巴黎9區Faubourg Montmartre街的名曰「活著的麵條」的蘭州拉麵館,「活」起來並「火」起來,就一絲絲也不值得奇怪了。
老闆娘當然是蘭州人。一身唐裝,熱情待客。對於她的成功,她不想作任何謙虛狀:「凡是正宗的東西,一定有人吃」,她一語道破天下美食之「天機」,也同時一腳踹到當今很多餐館的軟肋。
「活著的麵條」有個規矩,店裡不給刀叉,一律用筷子吃面,因為只有這麼吃才能吃出感覺。為更進一步鼓勵法國客人拋棄自家習慣,吃面喝湯要「出聲」。這是何等的「店大欺客」的文化征服?環視四周用筷子雖不很熟練但呼嚕嚕有滋有味的洋人們,又一次印證了遠在異鄉卻要「將正宗進行到底」的美食文化觀念。
總把他鄉做故鄉,也是一種營銷境界。在人們面前現吃現拉的手拉麵,不但讓中國人有了故鄉感,更讓洋人們神奇倍至。說實話,本博秦全耀以為,正是這種中國文化在法國巴黎的活靈活現,才讓麵條活了起來,也火了巴黎。
兩年來,「活著的麵條」又開了分店。還是拉,現場拉,一拉麵就活,一拉店就火。拉得是中國文化。
推薦閱讀:
※蘭州拉麵--古清生
※魔都必吃十碗日式拉麵|冷雨夜需要的那一碗暖湯
※面面俱到 | 說說拉麵、烏冬面、蕎麥麵的麵條兒~
※教你做筋道彈牙的手工拉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