痔瘡不複發療法講解腸道健康8法門
大腸的運動功能受很多因素影響,如飲食、精神、情緒、環境、習慣、年齡等。只有了解了才可以根據實際需要合理規避、巧妙利用。比如腹瀉時我們需要抑制,而便秘時又需要促進。當然一定要在醫生指導下選擇,避免不良反應的發生。
那麼腸道健康有哪些法門?
一、進出要有時
人有五臟六腑,心、肝、脾、肺、腎這五臟時時刻刻都在工作著,他們一旦停歇,生命就會終止。而胃、大腸、小腸、膽、膀胱、三焦這六腑就不同了,它們有任務才工作,沒有任務會暫時處於「休息」狀態。
胃腸道佔據六腑半壁江山,他們的工作是從進食後開始。消化、吸收、排泄看似是肌肉在活動,實則是複雜的神經活動,有些是條件反射,有些是非條件反射。無論是何種反射,「規律」非常重要。中午了,飢腸轆轆,這是因為腸道有記憶功能,頭天這個時候你進食了,他分泌胃酸、蠕動,所以今天它也會如此。早上起來,馬上有便意要排便,為什麼?反射。
我們平時都說,生活要有規律,其實胃腸道更喜歡規律的生活。如果一日三餐進食規律總被改變,胃、十二指腸潰瘍,返流性食管炎,甚至胃癱就可能會伴隨而來。而排便規律被改變,就可能會導致便秘。所以一個規律的進食和排便習慣對胃腸道功能是最好的呵護。
二、食物要環保
環境污染是因為生活中有害物的亂排亂扔,腸道也一樣,如果我們的食物不環保,有害物太多,腸道就會被污染,從而導致病變。飲食環保應從兩方面考慮,一是進食的量,二是食物的質量。
腸道有個重要的論斷,叫「實而不能滿」,如果我們每天總是在吃,每餐都吃得大腹便便,撐得飽隔亂噴,胃腸道高負荷運轉,早晚會把它累趴下。此外,進食過多還會產生大量毒素,損傷腸道,也會增加心腎負擔,增加罹患高血壓、糖尿病的風險。所以現在提倡吃飯八分飽,是有科學道理的。
腸道最喜歡的食物是低毒素、高膳食纖維食品。一切高蛋白類食物都屬於高毒素食物,現在已經證實,大腸癌、大腸息肉都與過量攝取這些食物有關。膳食纖維不僅促進腸道蠕動加快糞便排出,而且能抑制腸道內有害細菌的活動,加速膽固醇和中性脂肪的排泄,有利於腸道內微生態環境的穩定。這類食物有全穀類、薯類、豆類、蔬菜瓜果等,如燕麥、紅薯、土豆、胡蘿蔔、大豆、穀類、玉米、洋蔥、紅棗、山楂。
需要指出的是,吃的目的是獲取人體每天必需的營養,環保的飲食是為了減少吃所帶來的副作用,但食物不是藥物。如果超過身體的需求量,就會變成廢物,甚至有害物,所以食物再好也不能過量。
三、菌群要平衡
人腸道內寄生數十萬億細菌,佔到糞便乾重的1/3,按照作用可將其分為有益、有害和中性菌(又稱條件致病菌)三類。有益菌是腸道的忠誠衛士,腸功能守護者和執行者。從有益菌的數量可以看出人體的身體狀況。一個體健的人,有益菌佔全部菌群的70%,而便秘患者只佔15%,癌症則只佔10%。瑞典科學家發現二型糖尿病的婦女腸道微生物發生變化,基於該發現未來可以根據這一指標預測糖尿病。
實驗表明,在無菌情況下腸道不會發生炎症。腸道炎症患者糞便中細菌濃度顯著高於正常人,其中腸球菌、腸桿菌這些條件致病菌優勢超過雙歧桿菌、乳酸桿菌等益生菌。大量增殖的病原菌導常激活腸道免系統發生過度免疫反應,使腸道對細菌不耐受並破壞黏屏障而發病。腸道菌群平衡可保持正常營養、免疫、消化等,一旦失調即出現腹瀉、便秘、消化不良,甚至肥胖、癌症、免疫功能下降等多種疾病。
調整菌群失調的方法有很多,多吃膳食纖維,每天一袋酸奶,或直接補充微生態製劑,這是目前對治腸道菌群失衡的最常用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主要有三類:益生菌、益生元和合生元。益生菌是含有一定數量的活菌製劑。常見製劑有雙歧菌、乳酸菌、腸球菌等。食用益生菌又稱「活菌體外補養」。益生元是一類人體不能利用卻能為有益菌提供營養及選擇性地刺激腸內一益菌生長繁殖的物質。常見製劑包括大豆低聚糖、乳果糖。
這種方式又稱「活菌體內增殖」。合生元是由益生菌和益生元組成的混合物,既能為人體補充益生菌,又能選擇地刺激益生菌繁殖,益生作用更強。但補充微生態製劑與實際效果並不一定成正相關,需要合理使用。製劑的保存盡量避免光照,保存溫度應為2~8℃,服藥水溫應低於40℃,不宜與抗生素和收斂吸附劑配合使用。
四、患病要早治
腸道有一類疾病叫「癌前病變」,開始階段是良性的,但發展到後期,癌變的可能性徒增,所以這類疾病要早發現早治療。
大腸息肉,早期無任何癥狀,偶爾可能會出現便血或腹痛腹脹,大部分患者是查體時做腸鏡才發現的。病理檢查屬炎性的癌變風險不大,但如果是高級別肉瘤變,那就一定要儘快切除,並定期複查。對多發息肉一定引起重視。如果無法手術,也可以採取中藥治療。腸道非特異性炎症,如潰瘍性結腸炎、克羅恩病等,雖然目前尚無無根治的方法,但及時發現,合理用藥,控制病情,可以阻止疾病對腸道的進一步損傷,防止其併發症和癌變。
此外,長期便秘也是腸道的殺手。正常情況下,食物從入口到形成糞便排出體外,大約需要24小時,更快12小時。時間過短,營養物質沒有被充分吸收,日久會導致營養不良。但糞便如果在腸道存留時間過久,就會發酵,產生毒素、有害氣體和加速致病菌的繁殖,造成對腸道的損傷。腸道「瀉而不藏」「六腑以通為用,以降為順」就是這個道理。
五、不濫用藥物
我國濫用抗生素的現象十分嚴重,尤其是在基層和農村,只要有病,馬上打點滴,馬上消炎。即使是在城市,很多人也並不知道抗生素還有副作用。
我曾經有個患者,半年前得了肛周膿腫,後來慢慢排不出大便,整天肚子脹,吃不下東西。經過詢問,他得病後因為害怕疼痛就天天輸液消炎,一直持續了一個多月,先是輸液後又口服。原來是攝人大量抗生素導致了腸道的菌群失調。
濫用抗生素從西醫講,導致菌群失調,並引起超級耐葯細菌的出現。導致體質虛寒。除了抗生素,還有一類葯目前是損傷腸道的「主力軍」:刺激性瀉藥。酚酗獻、硫酸鎂、、大黃、決明子等中西藥物,在通暢我們腸道的同時,也在慢慢侵蝕著腸壁的神經,最終結果就是腸功能癱疾。
此外,會直接損傷腸道的藥物主要包括以下幾個種類。
1.解熱消炎鎮痛葯:阿司匹林、感冒通、吡羅昔康(炎痛喜康)、芬布芬、甲芬那酸、制環氧化酶。
2.降血糖葯:甲苯磺丁、鹽酸苯乙雙肌、乳酸、鹽酸二甲雙肌、阿卡波糖。
3.抗菌葯:克林黴素、紅霉素、頭孢拉定、頭孢酮鈉(先鋒必)、氟康唑、奧美拉唑(洛賽克)。
因此,對這些藥物,在不得不使用的情況下一定要掌握好用量和時間,同時還要做好服藥後的胃腸道保護,盡量在飯後服用。
六、不亂髮脾氣
我們都有這樣的生活體驗,生氣的時候會胃痛,會不思飲食,還會腹痛腹瀉。這是怎麼回事?因為你生氣發脾氣的時候,傷害到了胃腸道,疼痛、腹瀉就是它不高興的表現。人體的五臟六腑存在相生相剋的關係。肝屬木,脾為土,木克土。生氣時肝火旺,不僅侵犯到脾,還會肝氣犯胃,導致胃腸道一系列病變。所以好脾氣不僅會人緣好,胃腸道也會跟著受益。
此外,精神壓力過大也可破壞腸道菌群平衡。宇航員從太空返回地球時,其體內絕大部分的有益菌如乳酸菌已經損失。如果工作過於緊張繁忙,經常參加酒宴應酬,過重的精神壓力產生焦慮、抑鬱等情緒,導致神經內分泌系統功能失調,腸道生理功能紊亂,使腸道內微生態環境失去平衡,進而造成腸道老化。
七、不借它排毒
近年來藥物性便秘呈爆發上升趨勢,除了一些治療性藥物引起的便秘外,多數是由美容、減肥性藥物和保健品引起,以年輕人為主。「肺與大腸相表裡」,同時肺又主皮毛,所以皮膚的問題,根源在大腸。結果腸清茶、腸潤茶、排毒養顏茶在市場叫響。由於這些葯主要是刺激排便,一些便秘患者認為用起來方便,就當作治便秘葯天天使用。剛開始確實有效,但隨後就像一匹被驅趕的老馬一樣,慢慢跑不動最後累趴下不動了。減肥茶也一樣,主要是通過瀉便來起作用。
腸道只有在菌群失調和糞便逗留時間過久才會產生大量毒素,出現打隔、腹漲、排便困難等。被人體吸收後出現痤瘡、蝴蝶斑、頭暈、頭痛、神疲乏力、食欲不振、嗅覺喪失等中毒癥狀。正常人體的腸道根本不需要去排毒,否則對腸道造成的損傷比毒素本身要大。
八、不給它洗澡
當下洗腸很流行,認為這樣可以清除宿便,及時排除毒素。人體有宿便嗎?一個正常的腸道,糞便都會在12~72小時內完全排出。即使是一些便秘患者做傳輸試驗,大部分人也會在72小時內排空糞便。在結腸鏡檢查中,還沒有在大腸內發現所謂的宿便。所以絕不能用一兩個極端的案例來推論人體存在宿便。
冼腸能清冼掉腸道內的糞便嗎?其實洗腸主要洗的是直腸,最多對乙狀結腸有一定的作用,但對再上面的結腸就恐怕是鞭長莫及了。相反,頻緊洗腸危害多。破壞腸道內環境,造成微生態失衡,導致腸功能紊亂:破壞腸道黏膜保護層,導致腸道炎症;影響腸吸收,造成部分維生素缺乏;抑制腸神經反射和腸蠕動,造成排便困難及腸穿孔等。
大腸的存在不是用來洗的,如果你不是因為嚴重的便秘和腸鏡檢右需要,請拒絕洗腸。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