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軟組織和骨腫瘤的病理診斷任重而道遠

軟組織和骨腫瘤是臨床上的常見病和多發病之一,也是臨床病理診斷的重點和難點。時隔 11 年之後,第 4 版 WHO 軟組織和骨腫瘤分類終於在 2013 年初問世(以下簡稱新分類)。

一、免疫學和遺傳學標誌物檢測逐漸成為病理診斷及歸類的重要依據

病理學診斷一直以形態學特點為基礎,而不同軟組織及骨病變在形態學上所表現出的重疊性為準確診斷製造了許多障礙。數十年來,免疫組織化學和遺傳學檢測等輔助手段的興起,為軟組織及骨腫瘤的病理診斷提供了重要的參考依據。

因此,儘管與 2002 版分類相比,新分類中新增病種數目較少,但基於特異性免疫標誌物和分子及細胞遺傳學的特徵性改變已成為新分類中疾病命名和歸類的客觀且重要的依據。

如巨細胞纖維母細胞瘤和隆突性皮膚纖維肉瘤因顯示有纖維母細胞分化 (CD34+) 而被歸入纖維母細胞和肌纖維母細胞性腫瘤範疇;新增的硬化性橫紋肌肉瘤和梭形細胞橫紋肌肉瘤整合為一類病變;之前有多篇文獻探討的「上皮樣肉瘤樣血管內皮瘤」和「假肌源性血管內皮瘤」也基於形態學和免疫表型特徵統一使用後一名稱。

其次,一些傳統概念則因認識的深入也最終被摒棄,如作為診斷名稱的「血管外皮瘤」和「惡性纖維組織細胞瘤」。再者,已知一些疾病的遺傳學異常也進一步得到明確,如結節性筋膜炎及相關病變被確認為一種獨立的真性腫瘤性病變,而不是以前所廣為接受的反應性病變就是基於 MYH9-USP6 融合基因廣泛存在於這一類病變中;而由消化系統疾病中分離出來並歸入軟組織卷的胃腸道間質瘤 (GIST),也在基於 KIT 和 PDGFRA 突變分型之外,新增了一類基於琥珀酸脫氫酶 (SDH)B 缺陷的亞型。

此外,一些有爭議的概念和觀點也因新的遺傳學證據而日漸明朗,如在中樞神經系統腦膜位置是否繼續保留「血管周細胞瘤 (haemagiopericytoma,HPC)」這一獨立命名,一直存在爭議。

新近的研究表明,一種特異性的 NAB2-STAT6 融合基因不僅存在於經典的孤立性纖維性腫瘤 (SFT) 中,也見於所謂的腦膜 HPC 中,這也為後者「僅是 SFT 的富於細胞型或惡性 SFT 的特殊表現形式,而非一個獨立類型」這一觀點提供了新的遺傳學依據。

在骨腫瘤病理分類、診斷研究方面,雖然沒有重大變化,但我們同樣看到越來越多的分子標誌物在診斷、治療和預後評估等方面的應用探索。

二、服務於個性化診療是未來病理髮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個性化診療是當代醫學發展的趨勢。病理工作者未來的任務不再是簡單的病理診斷,而是越來越多地介入和參與疾病的診療與預後判斷分析的全過程。

目前在病理科開展的免疫組織化學和分子病理檢測項目中,許多免疫及分子指標不再僅僅是為最終正確的病理診斷提供依據,而是為以靶向治療為代表的臨床個性化診療和預後判斷分析提供依據,如 HER2 的免疫組織化學及 FISH 檢測服務於乳腺癌和胃癌的靶向治療;ALK 和 EGFR 突變檢測服務於肺癌的個性化治療。

同樣,以免疫組織化學、FISH 和 DNA 測序等手段檢測 c-KIT 基因突變服務於 GIST 的靶向治療為典型,這一趨勢在軟組織及骨腫瘤病理領域的治療過程也顯得日益重要。

雖然與其他系統性疾病相比,軟組織和骨腫瘤常表現為更為複雜的異質性特點,且目前國內軟組織和骨腫瘤的治療仍以傳統的手術切除結合放化療手段為主,但隨著研究的深入,未來軟組織病變的診斷和分類越來越依賴於對分子水平異常的檢測,有針對性的靶向治療也將成為軟組織和骨腫瘤治療的重要手段之一。

因此,對於廣大病理工作者來說,充分認識到未來的發展趨勢,認識和學習新觀念和新技術應用的重要性,是傳統病理應對未來新挑戰的必由之路。

文章摘自《中華病理學雜誌》2014 年 6 月第 43 卷第 6 期 P362-363

文章作者:王國平

編輯: journal003


推薦閱讀:

50%的癌症在秋季複發 如何成功避開腫瘤高發期?
顱中窩-顳下窩腫瘤切除術
【闢謠】真的有治療腫瘤的「靈丹妙藥」嗎?
一切腫瘤病人及其親屬不讀必悔的書!《吃純素餓垮癌細胞》

TAG:腫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