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戰爭再起烽煙
美聯儲公布定量寬鬆貨幣政策,再購6000億國債針對美元主動貶值,全球多國立即採取應對美聯儲印鈔術。
美聯儲「開閘放水」——市場流動性泛濫——「熱錢」大規模流向其他國家——其他國家產生「輸入性」通脹——部分國家被迫干預外匯市場。美元的匯率持續走低,將使多國貨幣卷升值的漩渦,那麼由匯率引發的經濟保衛戰,還是難以避免,就是貨幣戰爭。那麼各國貨幣競相貶值,又勢必會引發黃金和資源價格飛漲,進而產生全球性的通貨膨脹,最終再次導致實體經濟嚴重受損。
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即中央銀行3日公布新一輪定量寬鬆貨幣政策,提出在明年6月底前購買6000億美元美國長期國債。一些經濟學家就認為,美國執意實行新一輪定量寬鬆政策,不排除有通過美元主動貶值實施「貨幣戰」,轉嫁經濟風險、謀取美元「鑄幣紅利」的意圖。美聯儲政策公布後,紐約股市三大股都收於高點,道瓊斯30種工業股票平均價格指數和納斯達克綜合指數分別收於自2008年6月和9月以來的新高。
故技重施
與市場預期吻合,美聯儲決策機構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3日公布新一輪定量寬鬆政策,同時把基準利率維持在零至0.25%的區間不變,即繼續施行零利率政策。美聯儲發表聲明說,將延續使用資產負債表中到期的債券本金再投資、購買國債的政策,另外,「在2011年第二季度前購買6000億美元美國長期國債,大約每月購進750億美元」。這是美聯儲推出的第二輪定量寬鬆貨幣政策。2009年3月起,美聯儲購買1.7萬億美元中長期國債和抵押貸款支持證券,試圖以這種注入流動性的方式刺激經濟增長。
輸出通脹
美聯儲在聲明中解釋制定新一輪定量寬鬆政策的原因,包括「生產和就業復甦緩慢、失業率居高不下、工資增長緩慢、住房市場低迷」等因素。美聯儲還根據自身兩大職責,從通脹預期方面解釋為何繼續擴大資金投入。一些市場分析師認為,美聯儲希望進一步壓低美國長期利率,提升通脹預期,鼓勵企業借貸擴大生產,促進就業和消費,以免重蹈日本覆轍。日本上世紀90年代經濟停滯、通貨緊縮,遭遇「失去十年」。
貨幣戰爭
美聯儲聲明說,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並非全票通過這項貨幣政策,委員托馬斯·M·赫尼希投票反對。一些經濟學家認為,在新定量寬鬆政策效果預期不佳的背景下,美國執意再度「拋灑」美元,不能排除有通過美元主動貶值來稀釋債務和謀取出口優勢的意圖。新一輪定量寬鬆政策有意無意地會起到促使美元貶值拉動美國出口、大量逐利的美元流向別國的效果。美聯儲的新一輪定量寬鬆政策看似迫不得已,但並非有理有據。隨著美聯儲再度「開閘放水」,其他國家也需做好應對匯率摩擦、外貿爭端、熱錢監管等方面的長期準備。
Q&A
美聯儲剛剛做出一個「艱難」的決定G20陷入一個尷尬的境地
二十國集團峰會定於本月11日至12日在韓國首都首爾會展中心舉行。韓國總統李明博3日在總統府青瓦台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說,峰會期間,與會領導人將討論上月韓國慶州二十國集團財政部長和中央銀行行長會議取得的成果。他相信,峰會能就匯率合作指導方針達成共識。與李明博的判斷不同,瑞士信貸銀行匯率問題分析師奧利維耶·德巴爾說,各方現階段就具體目標作出承諾的可能性不大,峰會難以在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結果的基礎上取得重大突破。
諾獎學者:多國將被迫應戰
2001年度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約瑟夫·斯蒂格利茨等經濟學家和市場分析師認為,美聯儲一味施行定量寬鬆的後果,是流動性泛濫。一旦資本流入金融市場,尤其是海外市場,將推高新興市場國家本幣匯率,進而影響這些國家出口,同時催生資產泡沫。「美國現在最嚴重的問題是有效需求不足,而非貨幣供應量不夠。美聯儲多年前的寬鬆貨幣政策就導致大量美元流入樓市,埋下了『次貸危機』的種子,」斯蒂格利茨告訴記者。
斯蒂格利茨表示,當前美國更需要的是新一輪財政刺激方案,而非讓流動性進一步泛濫。
極端條件下的「非傳統手段」
就是指利率接近或者達到零的情況下,中央銀行利用憑空創造出來的錢在公開市場購買政府債券、借錢給接受存款機構、從銀行購買資產等,向貨幣市場注入大量流動性的干預方式。此項措施有助於刺激本國經濟,但也可能增加貨幣貶值和通脹的風險。與利率槓桿這一「傳統手段」不同,定量寬鬆一般只在極端條件下使用,因此經濟學界普遍將之視為「非傳統手段」。
一箭多雕。美國「自己失誤讓他國埋單」
從2009年3月起,美聯儲轉而倚重數量型貨幣政策手段。不可否認,第一輪定量寬鬆貨幣政策在挽救美國金融體系免於崩潰方面發揮了一定作用。對於第二輪定量寬鬆貨幣政策,美聯儲希望再搏一把,通過注入巨額資金進一步壓低美國長期利率,提升通脹預期,避免經濟陷入停滯甚至再度衰退的境地。
從美國角度看,美聯儲增加的是國內美元流動性,目的是「利己」,但其直接的結果更可能是「損他」,導致其他國家陷入金融動蕩。其實,這也正是美元作為國際主要儲備貨幣的優勢所在!經合組織秘書長安赫爾·古里亞3日警告,發達國家寬鬆貨幣政策導致「熱錢」流向新興經濟體,造成後者面臨資產泡沫、匯率上行的壓力,其結果必然產生新的不平衡。
不久前舉行的二十國集團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上,擁有儲備貨幣的發達經濟體曾承諾:「將警惕匯率過度波動和無序波動。」外界之所以重視這些國家的表態,就在於它們處於「熱錢」的源頭。世界經濟能否實現可持續復甦,一大關鍵就是主要儲備貨幣發行國能否切實履行承諾,保持匯率的相對穩定。
四面硝煙,韓國巴西立馬應戰
泡沫風險,促使不少國家政府和央行警覺。一些國家政府和中央銀行官員迅速回應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新一輪定量寬鬆貨幣政策,醞釀新一輪限制措施,以防美方舉措促使大量外國資本湧入。
韓國企劃財政部4日宣布,將「積極」考慮採取措施,控制資本湧入。同一天,韓國央行向市場拋售韓元,以防韓元對美元匯率在美聯儲施行新一輪定量寬鬆政策後進一步走高。韓方回應,依照路透社解讀,是「向市場發出一條信息」。韓國是下周二十國集團峰會主辦國。路透社評論,韓國希望在峰會期間推動各方就全球經濟平衡、匯率合作等議題取得共識,所以避免公開宣布控制資本湧入,以免對峰會產生負面影響。
然而,其他一些參會方的官員沒有那麼多顧慮。巴西發展、工業和外貿部高級官員韋伯·巴拉爾說,美聯儲動用貨幣政策工具是對美國周邊國家的「一種剝奪」,最終將引發貿易保護等「報復措施」。按他的說法,貿易保護主義像「癌細胞,會以非常快的速度擴散」。巴拉爾沒有談及巴西將採取哪些措施。不過,巴西政府過去幾周出台多項措施,以阻止雷亞爾對美元匯率繼續攀升,包括將適用於外國投資者購買巴西債券的稅率從2%增加至4%。
十面埋伏,全球面臨匯率波動
多位權威專家表示,美聯儲超寬鬆的貨幣政策對於刺激美國國內經濟增長的效用可能不會太顯著,而對於其他經濟體和國際金融體系的「負效用」則不可忽視。
美國經濟學家亨利·考夫曼近日批評伯南克的政策主張「脫靶」,因為這樣做會加劇金融市場波動,導致美國民眾手裡持有的美元不斷貶值。多位經濟學家表示,由於美元作為全球主要儲備貨幣的特殊地位,美聯儲若採取新的定量寬鬆政策就會使得「開閘洪水」溢出國門,給其他國家帶來匯率波動、資產泡沫、國際金融體系不穩定等諸多衝擊,也會給其他國家央行保持貨幣政策獨立性帶來挑戰。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近日發布的《地區經濟展望》報告指出,亞洲等新興市場儘管經濟增速強勁,但也面臨著資本大量流入和通脹壓力累積的威脅。國際金融協會總裁查爾斯·達雷華同樣擔心,美聯儲第二輪定量寬鬆貨幣政策之後的新增流動性可能不是進入美國中小企業,而是流向海外。這種做法對當前的美國經濟而言可謂是「葯不對症」,鑒於當前已有大量資本流入新興市場,美聯儲政策的負面效應不可忽視。
中國:擴大內需是王道
野村證券預計,隨著美聯儲再次採取寬鬆貨幣政策,其它經濟體也或將進入政策應對調整季。野村分析師預期2011年會有四次加息,2012年有三次加息,2011年末人民幣對美元匯率會繼續逐步升值至6.22。野村表示,基於其它經濟體的經驗,不排除投資直線下降的可能性。鑒於投資佔GDP的近一半,這將對中國經濟產生嚴重影響。
復旦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孫立堅指出:美國正向全球「輸出」通脹,我國千萬不能忽視伴隨結構調整所出現的「流動性泛濫」的現象。「不僅要重視銀行體系可能產生信貸不斷放大的壓力,而且還要關注現在有相當一批社會大眾因為目前缺乏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的支撐和對未來通脹風險加大的預期。」孫立堅表示,更要強化監管措施來減少中國的金融市場被大規模的海外投機資本「惡意炒作」的危險。也有專家認為,應對美國輸出通脹最好的良策是繼續擴大內需。美無力逼中國簽「廣場協議」,當前國際有關「貨幣戰爭」的說法甚囂塵上。一些人擔心,美國壓迫人民幣升值是1985年美國「逼迫」日本簽署「廣場協議」、推動日元大幅升值之後發動的又一場「貨幣戰爭」。
上世紀80年代初,世界經濟也曾面臨「不平衡」問題,當時美國出現貿易逆差,日本和德國則出現順差。為了糾正這一局面,當時的主要發達國家進行了大量協商,最終在1985年9月22日,美國、日本、聯邦德國、英國和法國的代表在美國紐約廣場飯店簽署了一個協議,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讓美元相對日元、德國馬克等貨幣實現有序貶值,以此解決所謂美元幣值高估和美國經常項目失衡問題。但在「廣場協議」之後,日本出現了嚴重的泡沫經濟問題。最終在上世紀90年代初,泡沫破裂,日本經濟一蹶不振,由此迎來了「失去的十年」。
「血淋淋」的歷史教訓讓不少人對25年後美國再次壓迫人民幣升值心存疑慮,耶魯大學教授、摩根士丹利亞洲區主席羅奇近期就表示,美國應該看到日本的前車之鑒。如果繼續推行第二輪量化寬鬆,「日本病」就有可能如瘟疫一樣在全球散播。1987年上述五國的代表再度在法國羅浮宮聚會,反思「廣場協議」實行以來的得失,最終發現由於美國和日本經濟中的結構性問題,日元大幅升值並未令美國對日本出口大量增加,美日貿易不平衡問題也沒有得到根本解決。五國最後簽署了「盧浮宮協議」,不再要求日元和德國馬克對美元升值。正如「廣場協議」結果所顯示的那樣,美國的貿易逆差有著結構性原因,美國的國內經濟問題有著深層次原因,絕對不是單純依靠壓迫對美順差國大幅提高本幣幣值就可以解決的。中國敦促美聯儲(Federal Reserve)解釋本周做出的「量化寬鬆」決定,即通過新一輪資產購買行動再次向美國經濟注資6,000億美元。中國參與20國集團(G20)談判的最高級別代表、外交部副部長崔天凱周五在北京的一次媒體吹風會上說,很多國家擔心這項政策對它們經濟的影響。由工業化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組成的20國集團(G20)定於下周在韓國首爾召開峰會。他說,應該有人站出來給我們一個解釋,不然國際社會對全球經濟復甦和增長的信心可能就會受到損害。他說,美國欠我們一些解釋。但他沒有說美國應該在哪個場合給出解釋。
其他一些國家也表達過類似擔憂,認為美聯儲的決定可能會使它們的貨幣進一步升值,並導致資產價格上漲。德國財政部長朔伊布勒(Wolfgang SChaeuble)周四指責美國說,它給世界製造了麻煩,並說這個問題將拿到G20峰會上討論。巴西央行行長梅雷萊斯(HenrIQue MEirelles)周四也對美聯儲的決定給予了批評。
另外,崔天凱堅決反對美國財政部長蓋特納(Secretary Timothy)的一項提議。根據這個提議,G20要通過談判達成削減經常項目差額、緩解全球貿易失衡的具體目標。
崔天凱說,人為設定一個數字化的目標不禁讓我們想起計劃經濟時代;我們認為,就經常項目目標展開討論是完全不得要領的,放眼全球經濟,還有很多問題值得關注,比如量化寬鬆的問題。
蓋特納曾建議設立一個各國經常項目順差或逆差都不得高於其國內生產總值4%的目標,以此作為迫使中國允許人民幣更快升值的替代辦法。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