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學生走出怕寫作文的困境
滿開紅 (小學語文 0122班 山東德州(1):學生怕寫作文,已經不是個別人的個別問題,皺緊眉頭、咬爛筆頭,結果卻仍然不盡人意。治病先問因,解決一切問題的關鍵首先要找出出現問題的原因。經調查本班學生(六年級),我發現學生在習作方面主要有如下幾個「怕」: 一、怕老師。怕老師什麼呢?怕老師要求過高,自己達不到要求;怕規定的習作主題自己不熟悉,無話可寫;怕習作寫得不好,評價等級低或遭到指斥性的評語...... 二、怕自己。怕自己什麼?怕自己寫作水平低,底子薄,基礎弱,不如別人。 三、怕習作課。為什麼怕習作課?有些學生反映:習作課時間短,任務重,從心理上就感到緊張、局促不安,腦子混沌,甚至一片空白。
馬玉秀 (小學語文 0120班 青海循化):本人主要從事農村小學語文教學,在教學過程中,發現不少學生害怕作文,一提起筆就抓耳撓腮,經了解有幾方面的原因:1、覺得無內容可寫,亂編的多。2、語言積累少,乾巴巴的,難以寫具體。3、對周圍事物沒有留心觀察。4、缺乏想像力。5、題材千篇一律,難以表達真情實感。
原因:
1.缺乏生活積累
賀鳳華 (小學語文 0114班 青海格爾木):生活與作文處於「隔離」狀態,是導致學生怕寫作文的根本。一些同學害怕寫作文,說是無話可說,無事可寫,其原因大都是對生活缺乏觀察,或是不習慣于思考。殊不知,大至世界和社會,小至學校和家庭,叩擊我們心弦,引起我們關注和興奮的事時有發生。同時,我們每一個活生生的「人」,其中就有很多可取作寫作的材料。有一則古代笑話說:一秀才寫不出文章,痛苦萬狀。其妻見曰:「怎麼比我生小孩還難?」對曰:「當然更難。你生孩子是肚裡有貨,我寫文章是肚裡沒貨。」學生寫作文也往往就是肚裡沒貨。作為學校教育的一部分,作文教學為什麼沒有起到應有的促進作用,有時還起了反作用?為什麼在作文訓練中孩子的表達情趣一點點消失?學生的作文為何內容乾癟,語言僵化?所有這些問題都可以集中一點:生活和訓練為什麼總是處於一個「隔離」的狀態?
2.缺乏語言儲備
全淑貞 (小學語文 0117班青海民和) :沒話可說的一種原因就是缺少「積累」,一是缺少生活積累,一是缺少語言積累。一切創造都來源於生活,如果學生沒有親自經歷或沒有真正觀察到發生的事情,必然沒有當時的感受,那麼寫作也就沒有根據了,編造起來覺得沒話可說。學生不是缺少生活,而是缺少自我的、個性化的、生命化的生活。學生雖然自己每天都生活在人群中,自己或生活的周圍每天都有許多事情發生,當時對發生的事情也有過高興、憤怒、傷心等情感的體驗,只是沒有意識將自己的感覺調細,沒有養成表達的習慣,讓習作就像吃飯、睡覺一樣自然。當時沒能記下來,事過境遷,現在也回憶不起來了。還有的人不善於觀察周圍的事物,只是光從自己身上親身經歷的事情去找,那能有多少呢。因此教師要從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入手,發現好的素材及時記錄下來。有的學生有積累的素材,卻不知怎樣去表述,也造成了有話說不出了。 http://acad.cersp.com/article/1783697.dhtml
譚敏 (小學語文 0108班 湖南嶽陽(2)):說到學生怕寫作文的原因,我突然想到一句很熟悉的話:茶壺裡煮餃子__倒不出.用它來形容學生為什麼怕寫作文,實在是太形象了.為什麼這樣說呢?請聽我說一說: 茶壺裡沒餃子。形容學生心中覺得沒有什麼可寫的,因此寫時絞盡腦汁,無話可說。原因是多方面的,一則是因為學生平時不善於去觀察身邊的一切,對身邊的事情熟視無睹,感覺什麼都很平常,自然也就沒有積累任何的素材。二則是因為學生不善於積累一些好的詞語、優秀片段等。這二者都是因為學生的知識儲備出了問題。因此,平時語文老師應引導學生去觀察生活,感悟生活…… 毛小紅 (小學語文 0108班 湖南嶽陽(2)) :「有米難炊」是何因?
一、從內容入手與「構思」內容入手。 1.內容是「米」,構思是「炊」。 我國著名女作家冰心在《再寄小讀者》一文中講了這樣一件真事:「今年夏天,我帶兩個小朋友去逛北京西郊的動物園。這兩個孩子都很聰明活潑……回來後他倆都寫了日記。第一個孩子只寫了四五十個字,裡面還有好幾個錯別字……就像記帳似的……第二個孩子卻寫了千把字……把那些動物,如白熊、大象、斑馬、孔雀 等等的動作、形態、皮毛、羽毛的顏色都寫得十分生動鮮明……他的這一篇日記,寫得整整齊齊,沒有一個錯別字,使人看了很舒服。沒有去過北京動物園的人讀了,會引起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 二、「有米難炊」的另一個重要原因:學生語言的貧乏。 1.學生語言的貧乏乃應試教育所為。 《再寄小讀者》中第一個孩子「有米難炊」,除了因為不會構思內容,只能像記帳似的羅列外,還存在另 一個主要問題:就是語言表達的貧乏…… 3.教材缺乏必要的指導
袁麗娜 (小學語文 0113班西寧城中):閱讀重於寫作的課程價值取以及過於依賴直感經驗,缺乏科學指導,是導致寫作教學出現問題的最大原因。我們的孩子為何怕上作文課呢?就是因為拿起筆來,腦子裡面空空的,不知從何寫起,不知寫什麼,總覺得沒東西可寫。我想,這樣一個現狀,我們可能要好好反思我們目前的習作教學。容我直說,現在的作文教材內容需要重構,作文教學嚴重缺少過程性的指導,更缺乏作前的習作素材的積累。另外,課程改革,語文教學似乎只關注閱讀教學,無論是教學教材編寫,還是課堂研討活動,還是優課競賽,一開口就是閱讀教學怎樣怎樣,幾乎把語文教學的另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習作教學給忘了!這樣勢必造成學生無話可寫。 ……
蔡慧 (小學語文 0121班山東濱州):傳統的習作指導,儘管學生的作文規範了,達到了各年段作文的總體要求,但我們認為當前學生作文最令人不滿和擔憂的是:似曾相識。從內容看題材大同小異;從語言看,文字表達方式雷同。學生作文缺乏個性,缺乏獨特生命的標誌!造成「似曾相識」的重要原因是我們教師的作文指導過於整齊劃一,審題、選材、表達方法等都要一一落實,才能放手讓學生寫作;之後,教師精批細改,然後針對學生的典型問題進行集體講評修改等。這種指導其實是漠視學生的生命意義,漠視學生的個性差異與發展。缺乏個性化的指導,是導致學生作文缺乏個性的最直接最根本的原因。所以,我們認為教師的作文指導工作的核心是加強個性化的指導,將主要精力放在啟發、引導、鼓勵、幫助學生實現個性化寫作上,成為學生寫作上的合作夥伴。
4.教學要求過高,學生被捆縛手腳
王 霞 (小學語文 0118班青海平安) 過多的限制、成人化的標準繭縛住了言語表達個性和創造性。一提寫作文,學生就感慨:「作文難,難於上青天。」為什麼作文這麼難呢?從第一學段的「寫話」開始,學生只要一提筆就會受到老師的限制。「寫話」課,老師可以充分給學生說話的時間,但一到提筆的時候,老師就喊停。幹什麼呢?老師要在黑板上作範文,學生照樣子抄下來。為什麼如此?因為老師擔心讓學生自由寫,學生寫不好,得不了高分。到了第二學段,老師不再在黑板上作範文了,學生自己模仿作文選上的優秀作文「習作」。這個學段這麼做不僅是為了拿高分,還由於有些命題作文實在是無從下手,如「我的一件小發明」「我成功地改造了……」(填一事物)這樣的命題作文,農村孩子看了是一愣一愣的。該寫什麼,怎麼寫?(說實在的,對於我來說,也是一頭霧水。)第三學段,學生寫假話、空話、套話,不話、實話、心裡話已經成為習慣了。寫媽媽時,一定會寫「我生病了,媽媽把我背到醫院,……媽媽在醫院守了我一夜。」寫身邊的一件事,就寫給老奶奶讓座;寫同學情,就寫一次考試時,「我」尺子斷了,某某同學把他的尺子折斷了,給了「我」半截。……長期以往,學生沒有自己的思想,沒有自由的想像,沒有個性的張揚。他們只能人云亦云,鸚鵡學舌。久而久之,學生厭倦作文,對作文產生畏懼感。
梁 春 (小學語文 0111班西寧城東):小學生害怕寫作文,問題出在學生身上,而根子卻在教師身上。 其一,教師在教學中,由於不重視學習大綱,對學生的要求操之過急,出現「拔高」現象。三年級的作文是寫好片斷,卻硬要學生寫一篇完整的文章。這樣做無疑給學生的寫作增加了難度,不利於學生作文興趣的培養。 其二,學生寫什麼,都由老師決定,教師給學生的作文命題沒有選擇性,千人一題,學生只得說空話說假話。作文的命題,不同年級,命題相似,一個《讓坐》可以從三年級寫到六年級,春遊、秋遊之類的題材更是年年寫,每個年級都寫。如果活動的內容沒有變化,這樣的題目,更讓學生厭惡。何況不同的學生寫同一個題目,肯定有學生無法寫。如《我的爸爸》或《我的媽媽》,班上單親家庭的學生就無所適從…… 李艷 小學語文 0124班 山東德州(3):我認為首先是由於受應試教育的影響,習作教學被人為地扭曲了。孩子們從三年級才開始習作,而且大多老師瞄準考試,作文指導大多重視習作知識的教學,甚至講怎麼猜題,怎麼審題,怎樣取得高分,還時不時讀出範文,讓學生套。其次是教材每個單元要求的大多是一些命題或半命題作文。教材針對全國各地學生,不可能照顧到地域差異,大多是一件事,一個人、一處景,偶有新鮮點的命題,也許是適應了都市學生,就得逼農村孩子撒謊。再次是因現在的孩子們幾乎都是獨生子,生命彷彿特別脆弱,安全成了「高壓線」,於是就有了形形色色的言行限制。在家中這不能碰,那不用動手;在學校不能玩「危險遊戲」(如「跳馬」),不準外出踏青如此等等。孩子們何來體驗?哪來積累?再在老師們把習作當「創作」的高要求下,學生要麼「千人一面」,要麼「脫離生活、內容空洞單調」。而老師們一邊為了應付學校檢查,越俎代庖地將學生作文改得面目全非,一邊叫苦不迭,大罵學生素質差,不體貼老師的辛苦,對批改的作文置若罔聞。這種把習作當成枯燥的「技術活兒」,要求學生去寫出那些既有意義,又符合章法的作文,誰是受害者?能不難嗎?
譚緒剛 (小學語文 0139班山東濰坊(1)):傳統的作文教學往往將學生禁錮在課堂里, 死板地教條地傳授一些寫作的「訣竅」,這是寫作教學的一大弊端,在中國也算是源遠流長了。加上這些年應試教育的影響和干擾,寫作似乎成了一種手藝,具有一定的模式。如記述文寫作中的「時、地、人、事」四要素,「開端、發展、高潮、結局」四板塊;議論文中「提出問題、分析問題、總結問題」的三股文;更有甚者,誘導學生去尋找、背誦幾篇範文,在考試時「對號入座」,強行就範,往往弄得文不對題,牛頭不對馬嘴。 如何克服這一弊端呢?首先,要把學生從課堂里解放出來…… 李香華 小學語文 0125班 山東菏澤:每當看到那些雖是學生的作文,但讀起來去卻成人話的語言.叫人不僅有些傷感.可以說我們教師有一定的責任,在我們的日常教學中我們忘記了他們還是孩子,我們總是拿我們的眼光去看孩子,去要求孩子.慢慢的孩子們便用迎和的態度來對待我們,這便是滋生兒童作文成人化的原因。 5.評價方式不當 學生積極性被挫傷
孟憲傑 (小學語文 0124班山東德州(3)):學生之所以對寫作不感興趣,甚至逃避作文,這與教師批改作文的方式呆板單一不無關係。有些教師習慣於對每個學生的每篇作文精批細改,從字、詞、句的個別修改,到眉批、尾批都細緻周到,看起來「滿堂紅」,而教師辛辛苦苦批閱出來的作文對學生的寫作又有多少幫助呢?很多同學連看都不看就又開始了新一次的作文寫作。
徐靜靜 (小學語文 0134班 山東青島(1)):我們的語文老師,養成了「火眼金睛」的本領,對學生作文中的錯誤明察秋毫,一絲不苟;我們的語文老師,養成了「疾惡如仇」的習慣,對學生作文中的錯誤,是「眼睛裡容不得沙子」,不挑出來不罷休;我們的語文老師,形成了「斬草欲除根」的心態,對學生作文中的進步無動於衷,等閑視之,以為理所當然,對學生的錯誤卻窮追猛打,絕不手軟。於是,在老師與學生一輪又一輪的批評與指責中,學生寫好作文的信心一點點喪失,最後選擇了害怕,選擇了逃避。
6.其他
李玉申(3704020045) 0144班 山東棗莊:文學傾向讓學生覺得作文高不可攀。 現在想想我們是怎樣教學生寫人的習作的?總有一種文學傾向,在教之前就先告訴學生寫人的文章要通過具體的一件事,或者幾件事來表現一個人的突出的一個特點,一個品質,然後還要求學生要描寫人物肖像、動作、神態、心理活動,還要按照一定的順序等等。學生還未動筆就戴上了這些緊箍咒,就是先有了這些框子,學生不知從何動手?正是因為這些過急、過高的習作要求,超出了小學生這個年齡段的可能達到的水平,致使一大批學生特別地害怕寫作,把寫作看做最苦的差事。怎有佳作可言?要麼照章辦事,遵照師命,寫出來的就是千篇一律,胡編亂造了。 (http://acad.cersp.com/article/1788271.dhtml)
毛小紅 (小學語文 0108班 湖南嶽陽(2)):一、多媒體的濫用使得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萎縮。
寫作需要什麼?需要生活積累,需要語言儲備,但我認為更需要有一點形象思維能力。精美的圖片和刺激的網路遊戲搶佔了學生的大腦空間,這些人工製作的美輪美奐畫面除了給學生們在淺薄的尖叫中任其思維懶惰外,還能給與他們什麼?看一看現在的小孩有多少人耐得住寂寞坐在那兒「胡思亂想」天的那一邊是什麼? 二、學生對寫作目的的認識不清造成了心靈對話的缺失。 ……激發興趣,點燃激情
袁芳 (小學語文 0113班 西寧城中) :
解決作文難的問題,首要的是要激活學生的言語慾望。潘新和教授曾說:「沒有比失去言說的慾望更糟糕的事情了。」所以,我們在教學,不要拔高習作要求,使學生敢寫。改變以前對學生習作求全責備的做法,不要以文學作品的標準去要求學生的習作。要在習作訓練開始的時候,告訴學生習作不過是一種新的表達方式,是讓我們「用筆說話」,說心裡話,說實話,說自己想說的話。
張萍 (小學語文 0124班 山東德州(3)):
作文是學生運用語言文字的一種外顯行為。然而,提起作文學生就會聯想到詞藻華麗的文章,由此產生一種敬畏感,神秘感。不敢輕易作文,不敢輕鬆作文。為了克服學生對作文的畏懼感,在教學中不妨「淡化作文」,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走進作文,在輕鬆愉快中完成作文。 在實際教學中,我注意利用學生的年齡,心理特點,「淡化」作文訓練的過程,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一.「淡化」作文概念,消除畏懼感 作文課要盡量讓學生感覺不出在上作文課,而是可以隨心所欲地表達自己想說的話的一節課,從而培養學生對作文的需要意識。剛開學,我讓學生介紹自己,學生七言八語。我說:「你們人多,我一下子記不住,寫下來,我慢慢看」這節課,學生不知不覺走進了作文。 二.「淡化」作文時間,捕捉寫作時機 在學習生活中捕捉作文時機,是淡化作文的一個重要舉措。 1.在學生想像中作文。教師只要善於抓住時機,激發學生靈感,就會有一篇篇想像作文誕生。 2.在學生動情時作文。 敘事性作文找材料並不難,但臨到寫作文時往往不知寫什麼.如果在事情發生時立即寫下來,印象深,感情真,就能寫出好文章. 3.在學生陶醉時作文。 星期一,同學來到學校,嘖嘖稱讚好美,我立即組織學生觀察,體味美在哪裡。由於是學生的親身觀察體驗,所以寫出的文章具體生動。 4.在學生感悟時作文。 對生活有所感悟時便會產生強烈的表達的慾望,此時作文便會水到渠成。朱彥文 (小學語文 0134班 山東青島(1)): 在激情中培養愛好。老師對寫作的愛好,以及充滿激情的教學,是激發學生愛好寫作的誘因。教師對寫作的愛好,必然會長期積累寫作方面的諸多知識和特殊的能力,教學中不僅能信手拈來,嘻笑怒罵皆可成文,而且對學生的指導具有無可替代的權威性和實用性。 教師對寫作的愛好,對學生的潛移默化,具有任何口頭說教達不到的效果。同時,教師將自己在報刊上發表的文章在學生中傳閱,能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 每個人都有一種嚮往美好和激發潛能的強烈慾望,小學生更是如此。一旦讓學生的激情充分燃燒起來,其效果往往事半功倍。學生的激情需要教師去引導,去激發。引導和激發學生激情的方式方法是多種多樣的,但最主要的是在於不斷激勵,多從正面肯定和激發學生。如從理想方面可以激發學生成為「小作家」,在教學方法上,解除學生對作文的神秘感,消除學生的作文心理障礙,較多地運用口頭鼓勵、課堂點評、成果展示等,真正實現讓學生的激情充分燃燒,主動自覺地愛好寫作。 體驗生活 豐富感受何 兵 (小學語文 0111班 西寧城東): 讓學生永遠擁有「乳酪」。 生活是寫作唯一源泉。「生活素材」攝取得好,寫作就「自有源頭活水來」。「生活素材」沒有吸收或者吸收得不好,就必然「難為無米之炊」。葉聖陶說:「作文這件事離不開生活,生活充實到什麼程度,才會作成什麼文字。」 生活是習作的源泉,生活是精彩多姿的……
羅小麗 0101班 廣西鹿寨: 1、教會學生用腦子去觀察。 觀察是智慧的源泉。我們要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必須重視培養他們的觀察能力,必須重視培養他們的思維能力。 2、教會學生用心去體驗 體驗,詞語解釋為「通過實踐來認識周圍事物;親自經歷。」這個解釋顯然很膚淺。從寫作角度來看,情感又是立文之本源。情感正確,道理才能確定,然後言辭才得到暢達。這就是構成文章的本源。教學生寫作文,抓情感的體驗,確實抓到根上了,這的確是解決學生怕寫作文的秘方之一。 3、提升語言文字對思維鍛煉的作用。
黃金葉 (小學語文 0148班 山東東營): 減輕學生沉重的課業負擔 沉重的課業負擔使學生缺乏生活樂趣,沒有時間也沒有興趣去反映自己的生:他們與別人之間往來很少。大家都忙於做作業,連說句笑話的時間都不多,活動太少,況且有的學校連課外文體活動都取消了,什麼個人的興趣和愛好都得不到發展。學生經歷的事情很少,見的事也很少,就像在真空中生活,如此單調,枯燥的生活,寫作文時就無話可說。所以要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增加學生的一些文體活動,讓他們的生活豐富多彩一些,自然就有興緻來寫作文了。
多讀多誦,積累語言
龍梅樹 0106班 湖南寧鄉:
我是這樣解決學生總覺得「沒什麼可寫」這一難題的。 一、擴大學生閱讀面,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 1.保證學生課外閱讀的時間。 2.合理利用班內圖書角,為學生提供閱讀書籍。 3.引導學生寫好讀書筆記,搞好積累。 二.注重作文素材的積累,引導學生寫好生活日記。吳曉瑜 (小學語文 0116班 青海化隆):
……(2)從文本中積累。很多課文的思考練習中都出現「背誦自己喜歡的自然段,摘抄好詞、佳句」這樣的練習,讓學生在背誦時感受語言文字的優美,摘抄中積累材料。如果學生能掌握一些好詞佳句就為寫作做好了鋪墊,能夠讓他們有詞可用、有話可說。……管翠玲 (小學語文 0135班山東青島(2)):
多讀."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讀不僅是為了積累詞句,更重要的是要把讀和寫緊密的結合起來,讓學生從讀中潛移默化的學會一定的寫作技巧.不僅要多讀課文,因為那是一篇很好的範例;還要多讀名家名篇,優秀詩文,從中汲取營養,不斷豐富自己的寫作經驗和積累.
楊少梅 小學語文 0142班 山東煙台(2): 我認為作文教學應從一年級打基礎,做好三個準備,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對寫作文產生興趣。 一、開展識字比賽,為學生大量閱讀打基礎。 一年級的老師應把識字教學作為一年級教學的重點,為的是讓學生儘早閱讀。這項工作需要的是耐心、信心。在活動中老師不僅僅只盯著孩子們認識了多少字,更重要的是孩子們掌握識字的方法,並且對識字保持著濃厚的學習興趣,對於一年級的孩子來說這是一筆無價的財富。大量識字給孩子們快速閱讀打下了基礎,而閱讀也開闊了孩子們的眼界,在孩子們面前打開了一扇求知的窗戶。更可喜的會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對讀書表現出極大的興趣,一個愛讀書的孩子怎能怕寫作文呢? 二、重視孩子的背誦,為寫作儲存能量。 剛入學的孩子他們大腦中儲存的知識太少,我們書中所選的文章都是一些非常優秀的,很適合孩子們背誦。俗話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做詩也會吟」孩子們儲存的知識越多,寫起作文來就會輕鬆自如,而且在背誦的過程中孩子的智力也得到了有利地開發。不要讓學生為了考試而去背,平時不讓學生練好基本功,只等快考試時讓學生背幾篇範文,結果學生一見作文就頭痛,長此一往,學生對作文是越背越怕,越怕越背,形成惡性循環。《三字經》《唐詩三百首》《百家姓》《論語》等都可以讓學生背誦,學生一旦養成背誦的習慣,就會慢慢喜歡上這些優秀的文章,在背誦的過程中更會儲存大量的知識,等到孩子寫作文時便可信手拿來。 三、激發學生讀書的興趣,在讀中感悟語言的美。讀書有利用培養孩子的靜氣, 對於學生的發展是非常重要的,每天保證15分鐘讀書的時間,讓孩子慢慢養成愛讀書的好習慣。這個過程中我們要給孩子提供一個安靜的讀書環境,做到以靜滋養靜,慢慢地孩子們便會與書中的故事融為一體,在 「和風細雨」中感悟語言的美。學生的美感一旦被激發出孩子,他們就有一種不吐不快的感受,他們對寫作文的「怕」便會煙消雲散。
讀寫結合 悟情學法沈傑 小學語文 0126班 山東濟南(1) :
開闢作文訓練的兩種渠道是:其一,從生活中學習作文,即引導學生寫觀察作文。豐富多採的生活本身就是學生作文的源泉。引導學生留心觀察周圍的人和事,花鳥蟲魚、風雨雷電,鼓勵學生把他們在各種學習活動中所見、所聞、所感寫在日記里。這樣,既豐富了作文素材,解決了「無米之炊」的難題,又有效地進行了練筆。其二,從閱讀中學習作文,解決怎麼寫的難題。它包括兩個方面:⑴在課堂教學中指導學生從教科書中學習作文,學習作者是怎樣用語言文字表情達意的,結合課內作文,緊扣訓練重點,統一要求,嚴格訓練。⑵指導學生在課外閱讀中學習作文。語文教材只是教師對學生進行語文基本功訓練的例子,要想使學生學到更多的知識,並把知識形成能力,就必須加大閱讀量。「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積累更多的語言材料,增長見識,提高認識水平,才能提高作文能力。閆薇 小學語文 0129班 山東濟寧(2):
小學生學語文最頭疼的是寫作文,教師教語文最犯愁的是教作文,我認為教作文最重要的要遵循以下兩點: 一、 巧用「布白」,妙寫「點睛之筆」,實驗教材「布白」很多,如果我們巧借教材的布白,引導學生想像交流,學生的思維,表達慾望就會被這些「布白」激發,產生「如鯁字喉,不吐不快」之感。 二、畫寫結合,描摹生活喜怒哀樂.讓學生寫繪畫日記,先把自己感受最深的事畫出來,然後配以簡單的圖畫說明.這一舉措,令我班的學生漸漸愛上了寫作,使他們明白了寫作的源泉就是生活,只要抓住了生活中感人的點滴,就寫出了最真實最精彩的文章,明白了寫作是為我們細膩敏感的精神世界服務的真諦。
欒波 小學語文 0130班 山東萊蕪: 小學生一般以童真來認識現實生活。他們充滿幻想,是一種感性的認識,而作文則要求他們將這些感性的認識用充滿理性的邏輯語言表達出來。這正如站在此岸望著彼岸,彼岸小草青青、百花艷艷、蝴蝶翩翩,在此岸感知得到,如何由此岸過到彼岸,讓學生更清楚地認識這番美景呢?這就需要在兩岸之間架一座橋,架「橋」的重任自然落在了教師的身上。 下面我就自己的點滴體會談談如何架「橋」。 一.憑藉教材架「橋」 二.憑藉課文的生字詞架「橋」 三.憑藉課文的插圖架「橋」 四.憑藉課文的主題思想架「橋」 五.憑藉觀察架「橋」 六.憑藉多寫多練架「橋」 放飛心靈 自由表達姚麗平 0105班 河北唐山(3):
低要求,樂寫作。小學生低段的作文就像兒童畫,提倡用天真、質樸、自然、清新的「童話」作文,不要把學生的習作文學化、成人化。教師要以寬容和期待的目光去欣賞學生稚嫩的表達方式,引導學生說真話、事,保護學生作文的「原生態」,在此基礎上再逐步引導學生走上規範化,正規化的作文軌道。小學是孩子學習作文的起始階段,要求一定要低一些。小學生寫作文不妨從「通俗唱法」,甚至從「卡拉」OK開始,在不斷訓練中逐步形成書面語言表達的語感。
王保國 0104班 河北唐山(2): 有的學生說:老師對做文字數的規定限制了他們的習作。這一點,我認為還是值得我們去思考的。老師為什麼要規定字數,一篇好的作文是否受到字數的限制,我們學生的作文是不是為了字數而習作。我常常自己反思,為什麼非要為學生加上一定的枷鎖,為什麼在字數上加以規定,本來一篇好的作文,在字數上本來可以不加限制,讓學生自由的表達,將自己最想說的話能夠表達出來,流露出學生的真情實感可稱為一篇佳作。http://acad.cersp.com/article/1778548.dhtml
孫偉華 (小學語文 0113班 西寧城中):
我認為命題要為學生的心靈鬆綁。《語文課程標準》 求「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於筆,樂於 筆,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實驗教材的作文訓練大多是「話題」型的,貼近學生實際,貼近學生自我, 利於挖掘學生的獨特感受 童趣。因而,我們在教學時,要注意這個「動力指向」,寫事的文章,就把韙定得盡量小一些,要寫的內容盡量靈活一些。如把「 遇到的件小事」中的「小」化為可笑、可氣、有趣、高興、難受、傷心等;寫的文章,把題目往學生的觀察視角上靠,像「誰說女孩 如男」、「 叫小淘氣」、「饞嘴的弟弟」等。同開展講評好作文,評選好日記,辦作文牆報等活動,為學生展示自 提供條件,激勵學生的好勝心。
魏翠 (小學語文 0130班 山東萊蕪) : 小學生的內心世界非常豐富,如果我們總是讓他們注意外部世界,總讓他們去被動地寫「遵命」作文,而忽略了他們自我意識地表現,自然寫不出好文章。因為好文章之所以能夠打動人心、富有魅力,靠得就是真誠和獨特,作文要「文中著我」、「獨抒靈性」,我們要引導學生在作文中誠摯地展現內心,真實地表現「自我」。他們寫自己的苦悶,寫與父母發生的矛盾,寫同學之間的不痛快,寫對自我的剖析,寫對老師的評價,寫對生活的思索……
劉志花 (小學語文 0140班 山東濰坊(2)): 一、作文教學由「封閉式」向「開放式」的方向發展。以教師為中心、課本為中心的封閉式教學容易泯滅學生的寫作慾望。開放式教學,向生活開放,變「要我寫」為「我要寫」;向思路開放,著力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向口語開放,學生從語到文,從說到寫,從練口到練手,從出口成章到下筆成文,體現說寫並重;向學生開放,著眼學生自能作文能力的培養。 二、作文教學由「應試作文」向「注重實用」的方向發展。隨著經濟、社交、文化活動的日益頻繁,「生活見聞交際作文」也應需而生。例如,經營承包,要簽訂合同;推銷產品,要做廣告、撰寫總結和新報道等。這些往往憑「應試作文」教學是不能奏效的,因此,「注重實用」,面向學生的生活實際和社會生活的實際進行作文教學,既實現了作文教學的目的,又生成了學生的作文需求。
多寫多練 培養習慣
李艷 (小學語文 0124班 山東德州(3)):
日記是習作教學的有效途徑 一、日記能帶給孩子們自由表達的快樂,從而激發習作興趣。 二、日記能達到多練筆,養成勤練筆的好習慣。 三、日記可以讓學生學會仔細觀察生活,積累寫作素材,為自己生活留一份美好的回憶。 四、日記有德育功能,是班主任工作的法寶。
正面評價 樹立信心
郎曉玲 (小學語文 0112班 西寧城西):……1.用 「熱情讚揚」代替「苛刻挑剔」。老師要善於用一雙慧眼發現學生作文中的閃光點,哪怕是一個貼切的詞語,或是一個形象生動的句子,都應以充滿激情和希望的評語肯定他們的成績,增強他們不懈努力的信心。例如,「這個詞用得太恰當了!」「這個句子寫得真生動。」對於題材較好的習作,老師可這樣批「這個題目定得好,題材新,視角新,你真是生活的有心人。」……這樣的評語,可以使人獲得心理、精神上的滿足,從而使人產生輕鬆、愉快的情緒體驗,以滿足他們追求自尊和實現自我的自信心理需要……
索南才讓 (小學語文 0115班 青海貴德):
我認為要直面「怕」字,培植信心。經調查學生,我發現學生在作文中「三怕」:怕老師要求過高,自己達不到要求;怕自己水平低,別人看不起;怕習作課,腦子一片空白。針對以上問題,我認為:(一)變變身份,不吝嗇表揚。以前,遇到寫得很糟糕的作文,我往往按捺不住心中的不滿,重重地寫上幾筆師者的「告誡」:內容空洞,語句不通,書寫太亂,態度不認真!結果得到的是學生下次同樣糟糕的「作品」。現在,我班學生的作文本上更多出現的是我近似朋友的傾心之談:「你筆下的這個故事真實而精彩,我被你巧妙的結構安排和超群的語言表現力深深折服了,如果結尾與開頭能再相互照應一下,你覺得是不是更能突顯出中心?」「你這篇文章雖然短了點,有些地方句子還不太通順,但這次你寫的是自己親身經歷的真事,抒發的是自己心裡的真實感受,書寫也比上次仔細多了,我從心底里為你的進步驕傲!相信在下次的習作中,你肯定能夠發揚長處,改進不足,呈現一份令你我都更加欣喜的「傑作」。(二)指明路子,讓學生重拾自信。剛才談到的教師改變自身的做法,其實也是對習作方面比較後進的學生的信心激勵,但是,光表揚鼓勵還不行,要指明路子,要讓學生覺得確實可以「觸得著」、「摸得到」。為此,我有意設置學生的習作主題,首先讓學生從自己熟悉的人、物、景、事開始寫起,實、寫樸實。要求上,對後進學生放低一點,從寫明白一件事、寫通順每句話開始。對於學生陌生或有距離感的內容,則要求在先實踐的基礎上進行習作,絕對不可臆造或抄襲。比如,學生在單元測時,碰到一篇名為《你好,北京2008!》的作文,對於郊區的孩子來說,我很明白這篇文章不好寫,難就難在對奧運會,對北京2008年奧運會缺乏比較全面的了解。為此,我放給學生一周的時間,讓他們利用放學後時間和周末到書店和網吧查找相關資料,又通過一節交流課讓學生展示、交流自己的搜集成果,因而許多學生在這篇文章的寫作過程中感覺順利了許多。(三)調整習作課,給予學生自由呼吸的空間。心急吃不了熱豆腐。同樣,學生如果在緊張、急促的心境下也難以高質量地完成習作任務。因此,課前的準備和教師對學生習作前的指導就顯得格外重要。課前備好了寫作材料,有了實踐體驗,再加上教師恰當的點撥、引導,學生在習作課上就能有話可寫、有方向可依,緊張情緒也會緩解許多。此外,對後進學生,教師也不宜統一要求,極力催促,使其緊張疲勞而產生應付之作,可適當給予比別人充裕一點的時間。李娟 (小學語文 0117班 青海民和):
最根本的是解決興趣問題。…… 抓出口。重視習作修改,提倡鼓勵原則。構建習作「賞評」教學模式,使習作成為習作指導資源,把習作草稿當作璞玉、當做靶子,使師生多元交流有的放矢。將「講評」改為「賞評」更是要使習作指導課發生一個大的變化。前者教師主體在指手畫腳提供意見,學生主動性接受程度不高,思維參與的層次有異,效果不會太好。「賞評」理念要求學生帶著欣賞的眼光、建設性的態度對待同伴習作學生主體在二人組互讀,相互提出包括對生字、病句等內容的褒揚與意見,在此基礎上,教師安排在全班範圍內再次對改後習作賞讀交流,既起到既激勵個體、又指導全體的作用,了無痕迹地「協助兒童完成兒童的表達(喬婭夢)」 。習作教學中,沒有什麼比保護習作興趣更重要的。因此,我們提倡「鼓勵原則」,習作全過程中,師生要自覺做到為每一個學生、哪怕一點點兒成功真誠「喝彩」! http://acad.cersp.com/article/1787769.dhtml
劉風華 (小學語文 0122班 山東德州(1)): …… 不要讓固定的模式束縛了學生的手腳。長期以來教師習慣於用程序化的標準去評價和引導學生的作文,如:選材是不是有意義,所寫人物是不是典型,辭彙是否豐富等等。過於強調寫作技巧,反而束縛了學生的思維。所以教師首先要轉變觀念,不給學生制定過多的框框,讓他們想寫什麼就寫什麼,想怎麼寫就怎麼寫,增強學生對寫作的興趣。魅力課堂
體現「導」的魅力
陳敏(3704030235) 0144班山東棗莊
特級教師於永正執教《想像對話作文訓練》片段: 師:啞劇只見其人,不聞其聲,於老師請班內的一位同學作合作夥伴表演一段啞劇,請大家仔細觀察,看看我們的動作、表情,想像我們會說些什麼,看看誰說得精彩。 (於老師和學生表演了老師給學生批作業的情景。表演投入生動,學生情緒高昂,笑聲不斷。) 師:啞劇演完了,內容是老師給學生批改作業,開始老師是什麼樣的?後來又怎麼變的?想像老師和那位同學說了什麼?寫好提示語,看誰寫得精彩,能妙語連珠,並給啞劇加個題目。 (生用15分鐘寫作,教師巡視,寫完後學生自主修改,寫完交流。) 於永正老師通過表演啞劇的形式來指導作文。啞劇中的劇情,學生似曾相識。那生動的一幕,精彩的瞬間便成了一種原始的素材沉睡於大腦中。課堂上的啞劇,再現了生活的情景,喚醒了沉睡的記憶,調動了學生的情緒,誘發了學生的表達慾望。學生是一個旁觀者,更是一個體驗者。情景再現,給學生表達提供了一個平台。學生可以根據啞劇的空間,在各自的生活經驗中搜索到與之相似、與之匹配又易於表達的「相似塊」,並展開想像,盡情傾吐自己的所見,所聞,所做所想。體現於永正老師「導」的藝術性。
用「眼和心」去描繪秋天
張菊玲(3706840022) 0143班山東煙台(3)
圍繞本組課文和學生一起分析作者是怎樣描寫景物的,這裡主要讓學生明確寫作要素,比如:確定自己要描寫什麼?是田野還是果園,是秋風還是秋雨或是秋天的色彩,要按怎樣的順序寫,準備怎樣描寫……為了讓學生減輕寫作的壓力,使他們樹立信心,我找了兩篇三年級學生寫的小佳作,和學生一起欣賞。我讀的第一篇小文章是《秋天的快樂》。讀到小朋友們採摘蘋果時的小心翼翼,吃蘋果時的滿口香甜時,孩子們按捺不住了,我適時地又讓孩子起來說自己在果園幫父母摘蘋果時地情景及感受。因為他們有了生活經驗,所以說出來的話是那麼生動,那麼貼切。接著我又為學生讀了一篇《秋天的色彩》,文中說道:秋天是金色的,是藍色的,是紅色的,是黃色的,是花花綠綠的……讀完後學生們竟然結合文中的色彩又說出了許多他們觀察到的景物,有些景物甚至是我們平時都不曾注意到的。我為孩子們的發現而驚喜。我想:正是學生真正用眼睛去發現,用心去感受,才會寫出充滿情感的作文。
巧設情境,多維對話,促進語言的生成
鹿廣萍 0144班 山東棗莊
學生只有在具體的情境之中,豐富的情感被激發,才會有強烈的表達慾望,進而在無拘無束的對話中生成新的語言。「只有感受到陽光照耀後才能說出太陽的味道。」 在教《真想變成大大的荷葉》(第四冊)一課時,我利用班德瑞的配上夏天的雷雨聲,蛙鳴和各種鳥兒清脆的叫聲,把學生帶進流水潺潺,綠草茵茵的夏日。讓學生把想像的畫面畫出來。引導學生將思路引向「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的夏日荷塘,啟迪他們想像還有誰會來?利用文本讓學生融入角色,想像自己變成了「透明的雨滴」睡在一片綠葉上,想像自己變成了「美麗的蝴蝶」在花叢中穿梭,想像自己還會變成……學生的熱情被調動了起來,學生們妙語連珠,「我想變一隻紅色的蜻蜓,在池塘里點水;我想變一隻可愛的蝌蚪,在荷葉下找媽媽;我想變一隻青蛙,在荷葉上跳舞;我想變……」學生找到樂趣,大膽想像,敢於想像,敢於創新,並把想到的說給同學們聽。在積極情緒的推動下,學生進入文本,在表演中強化對語言的揣摩,對情感的體驗;在對話中喚起已有的生活經驗,形成具有個性化語言。
快樂作文的「地利、天時、人和」
曲愛軍 (小學語文 0142班 山東煙台(2))
…… 寫作要即興而起,使大家都能寫作文——天時 傳統教學中我們經常會把每星期的那兩三節課當成固定的作文課,而我們班的作文課不然。學生每天的10分鐘聊天我總是作為一名忠實的觀眾認真的傾聽,時而點頭表示讚許,時而略皺眉頭表示深思,時而和學生一起開懷大笑表示開心。但我始終沒有忘記自己的教師角色,根據作文教學的任務,善於捕捉他們的關注熱點,引起他們更深層次的討論和研究,在討論中我會把握我們談的方向與深度廣度,一步一步把他們引導到我的作文教學中來,而學生完全在不知任務的情況下輕鬆的完成了一篇作文的構思。於是就在大家興趣盎然的狀態下非常自然的投入到寫作中。我把這稱做寫作的天時條件。…… 生活體驗勝過教給方法
韓立菊 小學語文 0130班 山東萊蕪
實際上,小學生之間也有很多小故事,只是時間久了就會淡忘。那天上午,我班劉逸涵剛買的新字典找不到了,因為我們要學習使用字典,肯定是哪個沒帶字典的同學悄悄地拿了去。於是我說:「劉逸涵的字典肯定是長腿跑了,我想它一定也會跑回來的。」真的,第二節課間字典「飛」回來了。那天上午第二節課,外籍教師安妮給學生上了一堂英語,這是一位黑人老師,教學方法與我們截然不同,學生的興趣濃、感受也深。這一天發生了這樣兩件事,我就想讓學生們寫一寫今天發生在班級里的事。為了讓學生對今天有更深的體驗,下午上課時,班裡的紀律不太好,我就說:「誰再說話,我上誰家吃飯。」一句話,學生炸開了鍋,他們有的請我吃漢堡包,有的請我吃……學生通過充分的發言,又一次感受到同學之間、師生之間的真情。於是我布置學生寫作文《發生在班裡的小故事》,而且要求學生,就寫今天發生的事,結果,大部分學生寫出了較好的作文。
孩子習作,一路有您
程 冬 (小學語文 0109班 陝西漢中)
學會說話,是習作的第一步。小語教材中,文中有很多插圖。這些插圖學生特別喜歡,這是訓練學生說話的好機會。記得一年學生學習拼音時,我把學拼音和練習說話結合起來,既培養了學生的口語能力,也為習作打好了基礎。例如:學習複韻母「ie üe er」時,就有兩幅插圖,一幅是一位老爺爺在樹下聽音樂,另一幅是幾個孩子在折飛機,畫畫,捏泥人。抓住這些資料,我讓學生看圖說話,看圖寫話。記得有個小孩子說道:「在美術課上,我和小朋友們在一起。小紅和小明在折飛機,小紅拿著折好的飛機,高興的說『看,我折的飛機多好,能飛好高呢』。小東和牛牛在捏泥人,牛牛捏了一個胖娃娃呢,他高興極了。我畫的畫很漂亮。我喜歡上美術課。」 地址:http://acad.cersp.com/article/1794952.dhtml#art精彩妙招
「靈光一現」記錄本
李莉 0145班 山東淄博
在我們班級里,每個孩子手中都有一本「靈光一現」記錄本,平時自己在和同學、老師交流中,說出了什麼生動的話語,讓別人覺得很有趣,那麼就可以找老師把這句話完整、通順的說一遍,申請記入這本本子。老師要根據學生的語言水平來逐漸提高標準,比如在一年級的時候,有個孩子在仿寫訓練時說出了一句「我從媽媽肚子里蹦出來」,這句話就被收入其中並獲得了「五星」的評價。隨著年級的增高,標準也就隨著提高,讓孩子學著去篩選、完善自己的話語。孩子覺得作文最難的就是沒有材料可寫,材料不可能是隨叫隨到,即使有意義的事情發生了,也不可能次次隨時提筆,那就必須教學生學會建立自己的「素材庫」。我從一年級開始就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體會什麼叫「有意義」的材料。記得在學校「感恩節」系列活動啟動儀式上,我在主席台上朗誦的時候,淚流滿面,很多孩子也都被感動跟著流下了眼淚。回到教室,我們還沉浸在那份激動的心情當中,沉默了好一會兒。我讓學生用幾個字把這件事情記錄在「靈光一閃」上,有的學生寫「心靈的震動」,有的寫「可貴的沉默」,還有的直接寫「老師的演講」。不管學生怎麼記錄,看到這幾個字,當時的場面就會浮現在眼前。然後我又引導他們思考這個材料可以運用在什麼樣的文章之中,什麼樣的作文題目可以選用這個素材,孩子們進行了積極的討論,在積累材料的同時也學習了如何準確選材。我經常告訴孩子:「生活就是一個大的素材庫,你要處處留心,不要讓一個好的作文材料從你身邊溜走」。現在,一些孩子的「靈光一閃」本上已經有了好幾十個素材,他們還經常交換分享,不斷豐富自己的「素材庫」。這樣,在寫作文的時候,選擇的材料就越來越多了。 地址:http://acad.cersp.com/article/1791848.dhtml#art
當堂練
林琴 0146班課程直屬
在課堂上動筆習作,一般是緊隨導學環節之後。從作文心理來說,學生剛剛經過有效的指導,情緒正處於亢奮狀態,思維極為活躍,頭腦中萬象紛呈,文思泉湧。此時,他們具備了最佳的習作心境。當堂練筆正是抓住了這一最佳時機,趁熱打鐵,其效果起碼應當是正常發揮,肯定還會有超常效應。比如,剛指導完學生如何描寫花兒的美,就讓學生提筆來描寫自己所喜愛的一種花,學生就會躍躍欲試,並能較好地運用老師所教給的方法。 當堂動筆訓練,為學生創設了最優的寫作環境,它有助於形成全神貫注的寫作氣氛。當全班同學都沉浸在習作之中,便產生了該集體的特有氣氛,這種氣氛具有強烈的感染力,影響到集體中每個成員的思維與行為。 當堂動筆訓練,可使教師及時了解上一個環節是否有實效,全面掌握學生的情況,教師可以「心中有數」。個別困難,及時幫助;普遍問題,下一步重點解決;取得成績,突出表揚,使學生的習作情緒保持活躍狀態。「添枝加葉法」效果好
孫偉華 (小學語文 0113班 西寧城中)
我們四年級的學生作文時寫學校的大花壇,他寫道:「學校大花壇里的花兒開了,五顏六色,形態各異,芳香撲鼻,真美呀!」很顯然,這位小學生只抓住了主幹,卻忽略了枝枝葉葉,形成了空洞的描寫。他筆下的花壇無非寫了這樣幾層意思:⑴花開了⑵顏色 ⑶樣子⑷芳香⑸美。那麼如何把這段話寫生動具體呢?我想,只要按他的描寫順序,提出問題,回答問題,就能達到目的。我們可以提下列問題:⑴花開得怎樣?⑵都有什麼顏色?⑶都是什麼樣子的?⑷如何表達花香?⑸花壇的作用如何?按照提出的問題,讓學生認真思考,仔細觀察,展開想像,一一回答,就能寫成下面一段話:「學校大花壇里的花兒開得熱熱鬧鬧,色彩班瀾。紅的像霞,白的像雪,黃的像錦,藍的像海……看!花兒的形態各異,有的像一團火,有的像閃閃的紅星,有的像小喇叭,有的像金鐘,有的像雞冠……一陣風吹過,花香泌人心脾,引來了哼著小曲的蜜蜂,翩翩飛舞的蝴蝶。啊!大花壇美化了環境,使空氣變得清新,我愛大花壇。」 如果這樣長期訓練下去,作文不就生動具體了嗎?這樣會讓人有如臨其境,如睹其景,如聞其香之感 。概括地說,就是提出問題,回答問題,添枝加葉的方法受到了成效。
「簡快結構」拉動有效思維
李志英 (小學語文 0116班 青海化隆)
作文教學必須當堂訓練當堂完成。學生的習作大致要經歷「動機—目標—習作—反饋、矯正」這樣幾個階段。在課的前15—20分鐘,學生的精力最好,利用「話題」和「例文」,解決「動機—目標」問題;然後進入「競技」狀態,利用40分鐘左右的時間快速成文。有的同學寫得快,有的同學寫得慢,這兩類的同學都容易產生「思維倦怠」,因而,教師可以把寫好的作文收上來,記錄時間和字數,然後把作文傳給同學互看、互評,讓所有的學生有事可做,始終處於興奮之中。 「當堂訓練」內容要重點突出,形式應多種多樣,難易程序要有層次,此環節是「五環節」中的主體結構,應突出一個「實」字。有的教師認為,在課堂上習作,浪費了寶貴的教學時間,於是讓學生回家作文。使本應嚴謹的作文課堂教學結構,突然出現了斷層。無疑,這對提高教學質量肯定是有害而無益。而當堂訓練有如下好處:(1)有利於激活學生思維;(2)當堂訓練,為學生提供了最優的寫作環境;(3)當堂訓練,可以得到教師的及時指導;(4)當堂訓練,有助於養成學生良好的作文習慣。 讓作文「流通」起來
李娟 (小學語文 0117班 青海民和)
我在作文教學中樹立「寫作是為了發表」的意識,採用三把鑰匙打開學生學生成功之門:一是「循環作文」,讓學生的作文在班級「流」起來,讓學生積極評價;二是向報刊投稿。開學不到一個月,班級已有兩位同學在《作文大王》上發表了自己的作文。當這兩位學生拿著刊登著自己作文的書的時候,我大力地表揚了他們,在肯定他們的同時,也不失時機地鼓勵其他同學:他能發表,你們也能一定行!這不僅調動了發表優秀作文小作者的積極性,也調動了其他同學的寫作積極性;三是列印成冊,讓學生感受收穫的喜悅。當學生們看到自己的優秀作文變成了鉛字,漂亮、工整地從印表機打出,再配上美麗的、富有聯想的插圖,心裡別提有多高興。在班會課上,組織學生互相借閱、討論、評議,學生的寫作積極性空前高漲。學生有了寫作的慾望教師一定要給予保護,即使有些學生寫的是「三言兩語的流水帳」教師也不要責備求全,讓學生感到寫作不是「難於上青天」,這樣才會大大增強學生對作文的興趣和信心。
材料庫
趙鳳華 (小學語文 0122班山東德州(1))
積累素材最好的方法就是專門準備一個小本子,一記錄素材,儲存作文信息.這個本子就是材料庫,等到需要寫作文的時候,翻一翻,找一找,提出信息.這樣就再也不用愁作文時沒的可寫了.積累作文素材的途徑很多,主要有:在觀察生活中積累,在自身的生活中積累,在與他人的交往中積累,在課內外閱讀中積累,在自己寫過的作文中積累.地址:http://acad.cersp.com/article/1775799.dhtml
自主勾畫
高虹 (小學語文 0123班 山東德州(2))
我通常在學習美篇文時讓學生自主划出自己喜歡的好詞好句,摘抄到摘抄本上,然後用詞造句,撿一些詞訓練寫一段話,也可模仿課文寫,這樣平時積累訓練,課堂上同學相互評價極大的調動了學生的寫作熱情,我會在寫作文前,提前告訴學生要寫的題目讓他們留心觀察,發表議論,並讓學生大量閱讀有關同類文章,誰找到就在班上讀,這樣,能活躍學生思維能力開發潛在能量。在者引導學生有目的的進形觀察採用實踐活動,不能憑空捏造,用摸一摸,聽一聽聞一聞等感官來感梧,體會,這樣不怕沒容可寫。 圖書角——資源共享
程美香 (小學語文 0121班 山東濱州)
我想如果每一位學生都能夠把自己的讀物拿出來資源共享,那麼班上不就有很多不同的課外書了嗎?於是,我動員學生把自己的課外讀物捐出來,在班上成立班級圖書角並分門別類擺放。這樣學生在教室里就可以借到自己感興趣的課外讀物。在學生讀書的過程當中我便引導學生把文中寫得優美的、自己感興趣的詞語、句子摘抄在本子上,然後每節語文課抽出一兩分鐘時間讓學生交流積累到的詞句,並說一說喜歡的理由。這樣學生在課外閱讀的同時既增加了語言的積累,又學到了一些寫作的方法,為學生獨立習作打下了良好的語言基礎。
常寫身邊事
滕春紅 (小學語文 0124班山東德州(3))
我目前所教的為6年級,開學一個半月,除去課本上必須寫的以外,我引導學生寫的就有:暑期遊記,一張照片的故事,上街大掃除,我們的新老師,我們班的新同學,我們上電視了,一次班幹部競選,中秋月餅,我家的中秋節,手機里的祝福信息,參觀附小國慶書畫展,我看網路……都是學生身邊發生的事情,學生寫起來得心應手,有時一周可以寫三四篇文章,做過一件事情馬上寫下來就如做熟飯馬上吃一樣自然,學生絲毫沒有為難情緒。
脫口而出「我愛寫」
謝雲龍 小學語文 0126班山東濟南(1)
定期召開素材積累交流會。學生積累素材,就是把自已聽到的、看到的、經歷過的可作為寫作內容的有關材料搜集起來,並記錄下來,以備作文時選擇、運用。學生積累素材的過程雖然是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的,但積累的素材內容並不完全相同。這個同學聽到的故事,那個同學不一定聽到。而那個同學看到的事情,這個同學也不一定看到。通過定期召開素材積累交流會的形式,可以達到互通有無的目的。在交流會上,學生把自己與他人不同素材念給大家,這樣拓寬了聽的途徑,擴大了信息的來源,擴充了學生的素材內容。
積累讓寫作充滿生機
楊鳳娣 (小學語文 0108班湖南嶽陽(2))
學生寫作的源泉很多:家庭、學校、社會、世界都可能引起學生的關注,都可以成為寫作的材料,只是對於三年級的學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這時我們只有尋找適合他們的路子來。寫日記就是一條途徑。
激情讚賞,誘導寫作快感
王艷麗 0103班河北唐山(1)
每次,我把學生寫得有趣的話列印下來,寫上作者,一星期後進行「寫話大王」的評比,把優秀的「作文」張貼在教室里。一學期後,對每個學生的寫話本進行評比,一星級的被評為「寫話愛好者」,二星級的被評為「寫話大王」,三星級的被評為「小作家」,四星級的同學則頒發給他「冰心獎」的證書。每學期把每個學生自認為寫得最好的一句、幾句話或一段話進行挑選,整理成冊,並讓班中畫畫最棒的孩子配上封面,請校長簽名後發到每個孩子的手中。活頁讀書卡
高素群 (小學語文 0133班 山東臨沂(2))
學生積累的形式除了讀,還有寫,兩種渠道幫助記憶。常言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我縣學生手中都有一本活頁讀書卡,包括「內容簡介」「詞語貝殼」「珍珠句段」「心得體會」供學生閱讀時候靈活運用。除了讀書卡,我班學生還有自己的讀書摘記,主要摘記讀書以及生活中遇到的好詞好句。學生很珍愛自己的本子,美其名曰:「芳草地」「星光閃耀」……擅長美術的學生還在本子上加一點綴。
幫學生找「物」
李曉娟 (小學語文 0135班山東青島(2))
我經常選取報刊上的短文和電視上的一些熱點新聞作為作文材料。選取的材料短小精悍,情節性強,貼近生活。在談到參與十多年WTO談判的外經貿部處長王真被一家外國保險公司百萬年薪挖走、清華學子劉海洋「硫酸傷熊」時,學生的反應異常激烈,從對人才的流失的扼腕之痛、人才的管理機制到世界經濟一體化;從口誅筆伐這位清華學子、學歷與人格的思考到家庭學校的教育機制等等,學生思維活躍,視覺敏銳,能聯繫生活中的問題。這樣的作文,自由命題空間大,真正做到了寫我的自得之見,抒我的自然之情,用我的自然之筆,顯我的自在之趣。
推薦閱讀:
※當代文壇|學術觀察|李建軍:當代作家的精神困境與思想局限 ——以陳忠實為例進行考察
※革命黨民族主義的困境與中國現代政治民族的建構
※MOOC的希望與困境
※教你如何擺脫目前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