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憑什麼認定生活會越來越好?
或許可以這麼說,歐建新信奉的是「生活越來越好」的經典中產價值觀,他逆襲自寒門的二十年生活體驗在不斷自我強化著他的這一信念。當此種價值觀在現實中崩塌,歐建新就在不期然間成為了「殉道者」
2002年夏天,大學畢業前的某次宿舍夜談會上,一哥們雄心勃勃地說,他的人生夢想是十年內賺到一百萬資產。當時我就差點笑噴出來,想什麼呢,一百萬,吹牛也要講點職業道德不是?那時,我和大多數同學的職業夢想無非是買部新款手機,最好是翻蓋的。而房子,在我們那時的觀念中,一結婚肯定就有了,哪裡還值得當作夢想。
十年後,托中國房價狂飆突進的福,哥們有了一百萬,我也有了一百萬,可能所有的同學都有了一百萬。
不僅僅是一線城市,大多數中國城市中產已經歷了長達十多年的財富擴張,在我們的歷史經驗中,收入是永遠增長的,資產是永遠膨脹的,生活是越來越好的,未來是沒有風險的。
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盛世啊!
42歲的中興通訊程序員歐建新應該也是真誠地相信「生活會越來越好」,他幾乎所有的生活設計都建立在這個美好的預期之上: 二套房(有房貸)、二胎、妻子全職帶娃。當這個資產很可能「高達」千萬的中年程序員面臨著失業的威脅時,他便決絕地從高樓上縱身一躍。你當然可以痛心地批判歐建新衝動、偏激、脆弱甚至不負責任,但歐建新似乎也不是沒有理由的:他熟悉的那個「昨日的世界」在一夜之間塌陷了,他拒絕去面對一個陌生的脫軌未來。
或許可以這麼說,歐建新信奉的是「生活越來越好」的經典中產價值觀,他逆襲自寒門的二十年生活體驗在不斷自我強化著他的這一信念。當此種價值觀在現實中崩塌,歐建新就在不期然間成為了「殉道者」。
從價值觀層面而言,中國大多數中產都是歐建新。他們習慣了幾十年的經濟擴張期,消費和生活安排都基於「生活越來越好」這個預期,不當舉債,不當計劃孩子教育,不當建立消費習慣。一旦預期被意外打破,頃刻就是大廈將傾。
但凡經歷過經濟極速擴張期的人群,都會將「生活越來越好」當作真理來信奉。日本人、香港人和台灣人,都有過此種從篤信到幻滅的黑色經歷。日本經濟泡沫破滅後,有太多像歐建新一樣的「殉道者」,他們或許還未破產,但人生信念已然破滅。
但在中國,正因為我們仍然處於經濟擴張的大周期之中,享受了幾十年改革紅利的中產們依然持有一種無可救藥的樂觀主義。儘管他們在口頭上連篇累牘地聲稱著「中產階級的焦慮」,但在行為模式上,仍然和前幾十年一樣激進。
昨晚是平安夜,朋友圈裡一派紙醉金迷盛世芳華,愈發顯得中產焦慮和中年危機只是一種短暫及邊緣的矯情和姿態,如同紅黃藍虐童事件發生時的激憤一樣急促。原來我們的很多情緒只是一種快消品。
你身邊肯定有這樣的朋友。他說自己很焦慮很悲觀,被經濟壓力和工作壓力傾軋得喘不過氣來,但他卻又很自信的讓太太辭職回家帶小孩,備戰二胎中,同時供著兩套房的房貸,開著一輛價格不菲的中高端車,前一段剛剛帶著全家老小去馬爾地夫度假,平安夜去了一家據說和米其林有些遠房關係的飯店杯酒人生了一把,酒酣耳熱之時告訴妻子:自己壓力再大也要讓孩子上年收費六位數的國際學校。自己都被自己的奉獻精神感動了。
他很喜歡找你抱怨這些焦慮和壓力,可當你勸告他「兄弟,別硬撐了,別把自己逼得這麼緊,風險太大了」,他總是謎之自信地回答你,「熬熬就過去了」。什麼叫熬熬就過去了?大約是他今年一年賺四十萬,明年準備拚命賺五十萬,不是說錢能解決的事就不是事嘛。你問他有把握么,他說男人累點沒啥,以前每年都加薪;你說別把身體熬壞了,他說財務自由後有大把時間可以休養生息;你說如果還貸壓力太大就把二套房賣了吧,他說這是學區房得為孩子備著;你說如果有學區房就不用上國際學校了吧,他說有備無患孩子媽還沒想好走哪條教育路線;你說實在不行那二胎就先緩緩,他說不想讓孩子成長太寂寞怕再晚精子質量就不行了;你最後無奈地建議那國外度假總可以少一點,他說很那更不行了,很焦慮壓力太大需要陽光沙灘來放空。
你很抓狂,和他說到最後,又回到了「很焦慮很悲觀」的原點。怎麼勸也沒用,他的生活方式就是思想上「很悲觀很低落很保守」,消費行為上「很樂觀很高端很激進」。中產必備的完美雙標邏輯閉環,走不出去了。
行吧,他都這麼慘了,這頓飯只有你來請了,一醉同銷萬古愁。
很可能,你在朋友眼中,也是這樣一個無法勸說的雙標人。你的每一項大額消費,都有這樣那樣無法推卸的理由,合理到你不花這筆錢就鐵定要被開除出中產一樣。
所謂中產階級的焦慮,也正如索羅斯的「反身性理論」一樣,參與構建著甚至深化著群體性的焦慮。看見別人的孩子買了學區房上了好的公立,你又焦慮了,所以砸鍋賣鐵也去買了學區房,經濟上的壓力又進一步加深了焦慮;看見別人家的孩子上了國際學校,你更焦慮了,手上沒錢讓孩子輸在了起跑線上怎麼辦,要不要換份收入更高的工作,然後又多了份中年擇業焦慮。
我真的不知道你不是真的焦慮?如果是真的焦慮,你怎麼敢將自己的全部生活主動的陷入到一場「我賭明天一定會更好」的賭博之中,而後心安理得的進行著各種據說符合中產階級身份的消費競賽,還是帶槓桿的。
在這個中國經濟高增長的尾聲,「生活越來越好」越來越像一句傳銷口號。我知道,很多過去的經驗讓你我充滿自信。你相信,下一個牛市即將到來,只要有耐心,所有股票都會解套,所以決定繼續加大投入,買個垃圾股還被買出了押注國運的神聖感;你相信,一線城市房價永遠漲,房產稅是網路謠言,所以準備借錢付二套房首付;你相信,再多的房貸也還得起,美國的加息周期不會為中國所仿效;你相信,收入永遠會上漲,因為以前一直漲,各種聚會都在流傳著各種高薪傳說;你相信,永遠不會失業,因為經常有獵頭光顧;你相信,將來可以輕鬆支付孩子的海外教育費用,因為人民幣匯率有基本面背書,去年年底的貶值只是暫時現象;你相信,你的晚年將很安定,因為中國的養老金和醫保從不虧空,即使虧空了也還有無所不能的活雷鋒中央財政兜底……
就算宏觀經濟一直好,你就這麼相信你所身處的行業會一直好?這些年,在「越來越好」的宏觀經濟背後,多少行業如同紙媒製造業一樣在萎縮在消失。但你還是不相信這會落到你的頭上。
除了口頭上的焦慮以外,你其實什麼都不焦慮;你相信太多搖搖欲墜的東西,以至於你只能「相信相信的力量」。
即使你贏了一次兩次又如何?你的工作保住了,加薪了,股票漲了,你會繼續加大賭注,繼續提高消費水平,進入更高風險區間的賭博,只要你輸了一把,你就像所有「all in」的賭棍一樣,一次性把自己的生活輸光。
你的自信從何而來?因為你焦慮過了,所以所有的不確定性和風險就自動消失了?
你說,你聽進去了,以後量入為出,少旅遊,少買奢侈品,少杯酒人生,把錢都投資孩子教育總行了吧,育兒專家們都說「世界上最好的投資就是對孩子的教育」。
教育高消費一樣會毀掉你的生活,毀掉你孩子的未來。
據說一線城市的中產夢是讓孩子上國際學校。根據教育微信公號「爸爸真棒」的測算,以上海為例,如果要在國內走「國際化教育」路,從幼兒園讀到高中畢業,總花費大致在250-510萬人民幣之間。對於中產家庭而言,這既沒有計算海外大學與讀研費用,也沒有計算國內學費的「通脹」。
OK,每年可能也就20-30萬人民幣左右,你覺得以你當下的收入完全可以承受。可是,你還是陷入了「生活越來越好」的陷阱之中,如果你的收入下降或者失業,你如何確保讓你的孩子繼續完成這漫長的燒錢學業。國際教育的一個基本常識是,一入侯門深似海,「轉出去」可行,「轉回來」則很艱難。走這條路的孩子,就像過河卒子一樣,沒有退路,只能拚命向前。
所以,一旦學費斷供,正上著國際學校的孩子將進退失據,所有的教育規劃將全部被打亂。
你硬挺著說萬一,萬一收入下降了,你還可以賣二套房支撐孩子的國際教育。很不幸,你還是沒走出「生活越來越好」的邏輯陷阱。你不知道房產稅就要來了?你憑什麼認為房價永遠不跌?你知不知道有太多的「低薪中產」們將孩子留學的全部期望都寄托在「房價永遠漲」上,都在賣誰來接盤?
不是說房價一定會跌,但這種賭博的風險與回報太不對等了吧。一旦房價跌了,你就甘心接受孩子的全盤國際教育規劃半途而廢了,而退回公立教育體系又力不能逮。
當經濟和收入被踩了剎車,消費習慣還保持前沖慣性,屬於你家庭的生活車禍就這樣發生了。消費主義最有魔力的一面就在於,它是有路徑依賴的,上了高消費的賊船,不搞到船毀人亡,是很難下來的。
更何況,在經濟和個人際遇之外,還有更大的時代。茨威格在自傳《昨日的世界》中說:「在這種以為能阻止任何厄運侵入自己生活的深刻信念中,包含著一種巨大而又危險的自負」,「對這種不可阻擋的持續『進步』所抱的信念是那個時代的真正信仰力量,人們相信這種『進步』已超過相信《聖經》,而且他們這樣的神聖信念似乎正在被每天每日科學技術的新奇蹟雄辯地證實」。
可是,就連世事洞明的茨威格也成了「殉道者」。
所以,你我憑什麼認定生活會越來越好?憑什麼將自己的所有生活都建立在這種不切實際的樂觀與幻想之上,親手毀掉自己的人生?真正的悲劇,就是把自己的人生撕碎了,給自己看。
我想你知道,你真的可以做些什麼,我們誰都無法自外於這個時代。
推薦閱讀:
※生活貼士:教男士朋友們穿出英倫范
※像莊子一樣生活
※幸福是一種生活方式
※看看糖友是怎麼過上健康生活的?
※平淡的生活讓我和男人玩曖昧
TAG: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