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書舟:被大撤退的魯迅(南方都市報 2010-9-11)
南都漫畫:鄺飆
9月6日,網友劉毅看到了一個網帖,裡面說「各地教材大換血」,他據此寫了一條微博,裡面說了一句「魯迅大撤退」。這條微博很火,被記者看到了,8日,某媒體報道了這條微博。然後,某門戶網站置頂大幅推薦了這篇新聞,把那句正文里的話「魯迅大撤退」做成了超大的標題。全國轟動的新聞就此誕生了。
「我覺得這條微博被過度關注和過度解讀了。」劉毅說,當時他只是「隨意寫了這麼一句」。
南都記者張書舟
9月8日,「魯迅作品大撤退」成為了各大網站最熱的新聞關鍵詞。這篇名為《網友熱議高中課本大「變臉」》的新聞被廣為轉載,某門戶網站把新聞標題改為《各地語文課本刪除大量經典文章 魯迅作品大撤退》置頂大幅推薦,僅評論便有七千多條。
後來,有媒體報道澄清,有教材編寫者撰文質疑,甚至新華社都專門發了電稿,一條轟動全國、被太多媒體報道、太多時評家評論和太多網友熱議的新聞,最後竟被定義為「偽命題」。
那麼,魯迅是如何「被」大撤退的?
魯迅「大撤退」緣於一條微博
@劉毅:開學了,各地教材大換血,看看被踢出教材的課文:孔雀東南飛、葯、阿Q正傳、紀念劉和珍君(魯迅大撤退)雷雨 南州六月荔枝丹 陳煥生進城 促織廉頗藺相如列傳 觸龍說趙太后六國論 過秦論 病梅館記 石鐘山記 五人墓碑記 伶官傳序項脊軒志 背影 狼牙山五壯士 魯提轄拳打鎮關西 朱德的扁擔 牛郎織女
9月6日06:50,北京的編劇劉毅在新浪微博上發了這條微博,很快就火了,迄今已經被轉發了6379次,評論2020條。很多網友表達了憤怒,有網友感嘆:「這書,沒法兒教了。」也有網友痛心疾首道:「經典都不要了是吧?文化都不要傳承了是吧?」
昨晚劉毅告訴南都記者,他是從一個網帖中看到了這些教材中被更迭的課文,經過一番核實後便發到了微博。
南都記者找到了凱迪論壇上的這個帖子《各地教材大換血來看看被踢出教材的課文》,主帖只有一句話:「各地教材大換血,將網路文章、武俠小說引入教材,撤換掉一批經典課文。」帖子後面便是被換掉的課文標題及配圖。
「其實這些課文只是各個地方被更換課文的集合,不是某個版本的課本全部刪掉了這些文章,而且有些文章只是從必讀換到了選讀,並非踢出了教材,還有些是去年就換掉了,但是一條微博就只能發140個字,我就沒法說得很清楚了。」劉毅說。
劉毅注意到的那個帖子在網上流傳很廣,南京某媒體的記者也看到了。9月7日,該媒體發表了新聞《語文教材撤換經典篇目引爭議》。新聞中稱「昨天,一則《各地中學教材大換血,看看被踢出教材的課文》的帖子在網上廣為流傳,《孔雀東南飛》《阿Q正傳》《雷雨》等20多篇承載幾代人記憶的課文從教材中消失,引起了不小的爭議。」
這篇報道沒有形成太大的影響,也沒有提及劉毅的微博。新聞的高潮再過一天才會到來。
被打造的「大撤退」概念
9月8日,廣州某媒體刊發報道《網友熱議高中課本大「變臉」》,報道的切入點就是劉毅的那篇微博,「其中涉及魯迅的作品多篇,因此劉毅稱之為『魯迅大撤退』。」
接下來,某門戶網站在新聞首頁置頂大幅推薦了這篇新聞,把媒體報道正文里的那句話提入了標題:《各地語文課本刪除大量經典文章 魯迅作品大撤退》,「魯迅大撤退」的概念就此被成功打造併流傳開來。
各大網站都開始冠以「魯迅作品大撤退」等名稱在顯著位置推薦,魯迅「撤」還是「沒撤」成為了真正的問題。
之後在網友朱德付微博中的質疑「把震聾發聵幾代人的《葯》《阿Q正傳》《紀念劉和珍君》踢出局後的中學課本,不知保留了魯迅先生的哪篇文章。沒有魯迅沉鬱之言的課本,還是中國學生應讀的教材嗎?」後,劉毅回復道:「並不是所有地方的教材都驅逐了阿Q,我知道的就是山西和北京兩地,總體說來,北京對迅哥兒最不客氣,這三篇都驅逐了,別的地方頂多驅逐一兩篇。」
劉毅還把新增的課文也總結了出來:「也加了好東西,蒙田《熱愛生命》,帕斯卡爾的《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葦草》,余華的《十八歲出門遠行》,海明威的《老人與海》,蔡元培的《就任北京大學校長之演說》,杜甫的《詠懷古迹》,柳永的《望海潮》,蘇軾的《定風波》,辛棄疾的《水龍吟》,戴望舒《雨巷》,卞之琳《斷章》,還有馬丁路德金《我有一個夢》。」劉毅告訴南都記者:「我自己認為新增的很多課文其實都非常不錯的。」
「但我覺得這條微博被過度關注和過度解讀了。」劉毅對南都記者如是說。然而被「關注」和「解讀」後,魯迅的「被」撤退,已經成為媒體和評論界趨之若鶩的熱點,焦點已經定格。之餘為何微博中要提「魯迅大撤退」,劉毅說看到各地相繼更換了一些魯迅的文章「隨意寫了這麼一句。」
假消息高關注,澄清消息少人問津
但依然有人在質疑。
微博網友潘采夫便是其中之一。9月8日下午,他在微博上說:「滿世界流傳的『高中課本刪經典』那個新聞,是失實新聞。這個事情很複雜。教育部的規定是一綱多本,各省教材會編幾套。流傳的被刪的那些,大部分是轉移了,有的因為課本容量壓縮,從必修移到了選修。這麼多的評論,都沒搞清楚基本事實。」
「網路現在對媒體是個嚴峻的考驗。」潘采夫對南都記者說。作為新京報的編輯,潘采夫有自己的新聞觸覺,同時他也對教改很有興趣,他認為即使是從常識看,這麼大規模的刪除課文也是不可能的,「有些課文從必修改成了選修其實是因為學生讀起來有難度,但很多人搞不清楚『必修』和『選修』,以為選修就是踢出課本。」
9月9日,潘采夫編髮了蘇教版初高中語文教科書編委王棟生在新京報的評論《讓我們親手翻一下語文教科書》,王棟生在評論中道:「昨日網上看到題為《江蘇版語文教材刪除<阿q正傳>等文》的報道,感到驚訝,因為我手上正拿著最新印次的這套教科書,和前幾年是一樣的,怎麼出了新聞呢?網友自由言說,即使用語過激,影響也有限,但嚴肅媒體的錯誤信息就有可能廣泛地誤導讀者。我們相信,任何關心語文教育的人只要稍稍留心一下事實,都不至於有報道中說的『承載幾代人記憶的課文從教材中消失』的擔心。」
「魯迅的文章是語文教材的經典,語文教學魯迅能繞得過去嗎?」王棟生接受南都記者採訪時說。他告訴記者,從2004年教育部分批搞教改試驗區後,每次新教材出來都會有媒體拿來跟以前的課文比較異同,「過一陣關於教材課文的變化都會拿出來說一次。」王棟生介紹說,此前媒體稱蘇教版語文教材剔除了魯迅文章,實則一篇都沒刪除,只是根據課程的需要把較長的文章放到了選讀課本,「魯迅的文章這麼好,我們甚至編寫了《魯迅作品選讀》讓有需要的學生學習,怎麼會刪除呢。」關於網路上媒體和評論引發了如此大的爭議,但卻沒人進行最基本的核實,這讓王棟生甚為氣憤:「太浮躁了,很不負責任,這些人應該感到羞恥。」
潘采夫隨後把王棟生這篇評論貼在了微博上,但是迄今為止,轉發只有133次,「或許只有比較刺激的假消息轉發率才很高吧。」他總結道。
大撤退的幾天
9月5日,凱迪等論壇出現網帖《各地教材大換血 來看看被踢出教材的課文》。
9月6日,編劇劉毅在其新浪微博上發帖稱,「開學了,各地教材大換血」列舉了網帖中提到的20多篇「被踢出去」的課文,並首次提到「魯迅大撤退」這一名詞。
9月7日,南京某報刊發《語文教材撤換經典篇目引爭議》,引用了網帖中稱剔除的20多篇課文的名單。未提「魯迅大撤退」。
9月8日,廣州某媒體發表《網友熱議高中課本大「變臉」》。
9月8日,某門戶網站轉載該新聞,並起標題《各地語文課本刪除大量經典文章魯迅作品大撤退》置頂推薦,引發輿論熱議,該新聞後的跟帖評論有7084條。
9月9日,蘇教版教科書編委王棟生在新京報上發表《讓我們親手翻一下語文教科書》。
9月9日,潘采夫等網友在微博上引用王棟生的評論並質疑教材修改新聞的失實報道。
9月9日、10日,多家媒體報道澄清「魯迅大撤退」被指偽話題。
微博評論
@陳玉劼:「微」新聞時代以訛傳訛的共同特點:一:對消息最初來源(Source)有意無意的忽視;二:標題黨橫行,為了語不驚人死不休而故意使用片面或誇張表述,以吸引眼球;三:缺乏對信息發布方的可信度跟蹤,評定和相關責任追溯。
@彭遠文:俺很早之前寫過一篇《給時評作者提五個最基本的要求》,第一條就是「明辨新聞事實」,看來還沒過時。
如果你的評論是基於虛假的事實,那就沒有任何意義。不要完全聽信媒體報道。作為時評人,要有分辨的能力,這是基本功,不要說「我怎麼知道這是假新聞」,可供參考的指標很多:比如該媒體的公信力如何,該篇報道的質量怎樣,等等。
鏈接
人教版主編:
此前教材中魯迅比例過高
並表示並非網上所說的新改動,實際上現教材已用了5年
據新華社電「人教版」高中語文新教材對包括魯迅多篇文章在內的名篇進行了調整,這引起一些讀者的質疑。對此,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人教版」高中語文新教材執行主編溫儒敏解釋說,這是課程結構調整的需要,也是適應現在中學生的需要。
作品增減要考慮適合現在學生
溫儒敏說,「人教版」高中語文新教材其實是2004年出版的,已經用了5年,不是某些報道所說的新學年又有新變動。這套教材是根據新課程標準重新編寫的,調整作品是適應課程改革的需要。根據新課程標準,高中課程分為必修課和選修課。必修課由原來3學年改為1.25學年,總課量減少,課文篇目自然也減少,魯迅的作品由原來5篇調整為2篇。準確地說,魯迅作品在必修課中減少了,但在選修課中又增加了《未有天才之前》《魯迅論讀書》等。
溫儒敏表示,新語文課本對名家作品的增減主要考慮其是否適合現在中學生,考慮語文性。魯迅先生的一些作品對於現在的中學生來說,可能太深了,他們讀起來不容易懂。此次新增加另外一些名家作品,比如巴金的《小狗包弟》等,就比較適合現在中學生閱讀。
魯迅作品非常重要,但過去在教材中占的比例過多,騰出一些位置來安排古今中外各種不同風格的名作,讓學生讀書面更廣,視野更開闊,也是好事。這不能說是「魯迅大撤退」,其實在選修課教材中又專門選收了蕭紅寫的《回憶魯迅先生》,這也是為了引發學生了解魯迅,更多更好地讀魯迅。
教材的改變是正常現象
溫儒敏強調,新語文教材並沒有淡化經典作品,經典作品在新教材中還是占最大的比例。
溫儒敏認為,隨著時代的進步和社會的發展,教材的改變是正常現象,不應僅盯著幾篇課文。語文教育的關鍵是引發學生閱讀的興趣,如果選文的面太窄,並不利於學生閱讀興趣的培養。編教材是個系統工程,既要考慮到現在學生的接受能力,還要考慮到語文性。
http://gcontent.oeeee.com/f/8a/f8a7e9f5efd72a91/Blog/44c/96eba1.html推薦閱讀:
※十條笑話:沒暖氣的南方冬天單身狗一定要疊被子
※林東林:江湖最後一個老粗(南方都市報 2009-12-27)
※在2018年,愛情開運方位為正南方
※南方周末:錢理群「告別教育」
※輾轉八年兩度赴川 媽媽尋兒瘦掉50斤(南方都市報 2009-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