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能看出你的健康問題!這5種癥狀應對方法請收好!
生病不必摸額頭,腳會告訴你!腳麻可能跟糖尿病、深部靜脈栓塞、椎間盤突出有關;腳抽筋,可能缺鈣或磷、身體脫水、靜脈曲張……你的身體狀況如何,腳會「說」給你聽。如果你的腳經常出現這些癥狀,當心,健康正在拉警報。
一、腳冰冷癥狀
手腳常冰冷,尤其晚上,甚至冷到睡不著。
原因傳統醫學認為脾胃偏涼的人容易手腳冰冷,好發於活動度低(經常坐著)、吃素(葷食偏熱.長期不吃葷容易讓脾胃偏寒)或氣血虛弱者,這樣的人喝杯熱茶可暫時溫暖手腳,但沒多久又涼了,因為是靠外來東西暫時改變血液循環,自己本身氣血循環差,根本之道是增加活動、吃活血的葯或攝取可溫補脾胃的食物。
你可以這麼做1用40℃熱水,泡腳20分鐘
泡腳不要泡太熱的水以免燙傷,建議水溫不超過40℃。也不能泡太久,研究顯示20分鐘最適宜,因為我們是恆溫動物,改變體溫太久,身體會沒法把if a度改回來,所以如果泡太久讓腳很熱,身體會設法製造能缺把腳部的熱帶走,反而消耗更多熱量,心臟會受不了。
2醪糟龍眼食補
如何溫補脾胃,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多吃醪糟,醪糟可加龍眼,同時溫補脾與心。有個患者去南京念書,不習慣當地氣候,冬天容易長凍瘡,吃了醪糟龍眼,來年冬天,手腳就不再受凍瘡所苦了。
3多運動
積極的做法就是運動,讓氣血活絡I旺盛,少林寺的僧人吃素,但因為整天練拳,活動量大,所以也不會一臉菜色或手腳冰冷。
二、腳抽筋癥狀
任何年齡的人都可能腳抽筋。中老年人易發半夜腳抽筋,腳板痛,這很可能是缺乏鈣和磷、身體脫水、肌肉拉傷或自天坐站太久、姿勢不良,靜脈曲張,少數則跟糖尿病、貧血、低血糖、內分泌異常有關。
原因多數人最常發生小腿抽筋,腳部的抽筋則以腳趾抽筋較多,腳板抽筋較少見。如果睡覺時抽筋,又痛在腳板,則可能是因為白天走路、站立的動作不適當;小腿抽筋可能是因為溫度偏低或缺乏營養素或自天過度疲勞導致,當然也跟穿不適當的鞋子,腳趾頭受壓迫、拉傷有關。
此外,半夜腳抽筋也可能是靜脈曲張所引起。下肢的靜脈血無法順利流回心臟,靜脈血內有很多代謝產生的酸性物,殘留過多酸性物質的靜脈血在腳部,會刺激神經,肌肉容易緊繃造成抽筋。
你可以這麼做1抽筋時別硬扳
抽筋時不要硬扳.,樣會加大刺激,讓收縮更厲害,建議要先讓身體放鬆,將腿稍微仲直,足部略往膝蓋彎,再將腳的大腳趾往膝蓋方向輕輕扳動,讓小腿肚有被拉直的感覺。如果發作頻繁或癥狀嚴重,需就診找病因。
2睡覺時腳稍微墊高
為了協助下肢靜脈血順利流回心臟,減少因靜脈曲張引起的抽筋,建議睡覺時可把腳稍微墊高,只要高過心臟即可。白天工作需久坐或站的人,可穿彈性襪,除l預防也能避免小腿靜脈曲張惡化。
3補充維生素B群、運動飲料、牛奶、小魚乾
平時可補充維生素B群,運動飲料或牛奶、小魚乾。有些人長骨刺壓迫到神經也會出現類似現象,如果還抽筋,建議這時應去看x光確認病因。
4四物湯、八珍湯補肝血
如果檢查結果正常,晚上仍抽筋,中醫認為是肝血不足,血虛不足以濡筋。肝主筋,肝血不足無法滋養筋就會想抽,不論男女都可吃四物湯、八珍湯(中藥房都可以配)來補肝血。
5保暖
有時是因溫度低造成的抽筋,冬天晚上容易抽,夏天晚上吹電風扇也會,這時要採取保溫措施,熱水泡腳,睡前按摩腳,促進血液循環。
三、腳麻癥狀
蹺二郎腿太久、蹲廁所太久腳會麻,起來活動一下麻木感就會消退,這是壓迫性神經炎,但也可能是腰椎長骨刺壓迫到坐骨神經導致腳麻。
原因腳麻,經常發生,背後可能隱含複雜病症,千萬不能用「血路不通」來看待腳麻,腳麻大致可分成血管(包括糖尿病、動脈硬化、靜脈栓塞)與神經(中樞神經與周邊神經障礙)兩方面的問題,麻的感覺也不同。
不同地方的麻,代表不同的疾病:
◎如果腳愈外圍(腳趾頭、腳盤)麻痛感愈嚴重,同時有刺痛燒灼感,可能與糖尿病有關。
◎如果腳的脹痛感多於麻木感,很可能是深部靜脈栓塞。
◎如果是帶狀性的麻,從腰、大腿、小腿到腳都麻,又合併背痛,可能是椎間盤突出,屬於中樞神經障礙的麻。
你可以這麼做經常腳麻要找出根源,是鞋子太硬太緊還是站太久;哪種姿勢最常發生腳麻,是彎腰還是後仰。癥狀持續且嚴重時,儘速就醫。
四、無法舉起腳尖癥狀
爬樓梯或跨門坎時無法舉起腳尖,易跌跤,或經常交叉腿坐(蹺二郎腿)過久,引起局部急性排神經壓迫症,導致小腿外側麻痛,腳掌舉不起來,腳尖無法朝上,這是垂足症(又稱叉腿型麻痹)。癥狀輕微的人,走路時經常前足著地或足部拍擊地面卻不自知,很容易絆倒。
原因只要是中樞神經、周邊神經或肌肉組織任何一個地方發生病變,都可能造成垂足。
垂足常見於中風或周邊神經損傷患者,原因很多,像是神經性(例如膝蓋外傷、下背痛、坐骨神經病變、脊髓損傷或運動神經元疾病)、肌肉性(如直接肌肉或肌鍵傷害)與生理性(如前脛肌誘發的異常)的病變。除了開刀治療,為了維持肌肉的彈性,還需依靠輔助工具,讓腳不要垂下來。
你可以這麼做為了預防局部急性的垂足癥狀,避免蹺二郎腿太久。如果確認是垂足,通常要吃類固醇藥物、神經保護劑和維生素B群,促進神經肌肉組織功能恢復,消除麻木感;再搭配電療貼片刺激神經,並接受躁部肌肉群的肌力訓練。
五、走路時腳會痛癥狀
走路時腳會痛,有些人痛在腳跟,有些則是腳底痛,有時候早晨起床或休息後一開始走最痛,甚至走一步痛一步。
原因腳跟痛和腳底痛不同,如果痛在腳跟,最常見的是足底筋膜炎。腳後跟有塊厚厚的脂肪墊,隨著年紀漸長或受力過久或體重過重,脂肪墊萎縮,走路時脂肪墊被擠壓到兩側,相對中間會變薄,腳跟著地時就會痛,越走越痛。
如果剛起床時腳踩地,一陣刺痛,走一走就好,這應是髓骨的問題,因為如果只是腳的局部問題,應該是越走越痛才對。
走路腳痛還有其他原因,比如,長雞眼、或拓痛(腳掌痛),或鞋子不合適。
更年期女性,容易腳底痛(類似足底筋膜炎)或全身各處酸痛,女性停經後稍微扭傷或膝蓋退化,更容易覺得痛。
你可以這麼做1常常張開、轉動腳趾
多做強化足底肌肉柔軟度與強度的運動,多伸展、轉動腳趾頭,選對鞋,如果鞋子太硬,摩擦也會造成腳痛,如果鞋不適合腳型,久了會導致腳變形、酸痛。
2找出自己的腳型
很多人不知道自己是扁平足或有高足弓,經常買錯鞋。提供簡單自我檢測的方法:
腳沾水,踩在白紙上,觀察水痕,正常的水痕在腳趾與腳跟正中間的腳掌寬度應為該處腳掌真實寬度的三分之一,如果超過三分之二以上,表示足弓太低了,整個腳掌都顯現出來,則是扁平足;如果水痕面積小於三分之一表示足弓太高,則是高弓足;不論扁平足或高足弓的人因為長期施力不當,容易得足底筋膜炎。
另外,觀察舊鞋磨損程度可得知自己最常施力的位置,正常鞋跟的磨損是從外側偏後,鞋底前部應是均勻磨損;如果鞋跟磨損嚴重偏某一側,或鞋底前面大腳趾的位置很完整,第二趾的位置卻磨損嚴重,或新鞋買沒多久就嚴重變形,都可能跟走路習慣或腳變形有關。
來源 || 欣欣/分憂/中國知網
編輯 || 李娜
推薦閱讀:
※脖子「咔咔」響?這些癥狀該預防了!
※我是不是懷孕了?懷孕了有什麼癥狀
※白領常見頸椎病的癥狀及自我診斷
※腳上出現5個癥狀,說明糖尿病足可能要來了!
※拉肚子暗藏癌 四種腫瘤腹瀉癥狀尤其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