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強盜放下屠刀,拜逃犯為師,師徒倆影響後世數百年(上)

李唐《採薇圖》北京故宮博物院

在中國書畫歷史上有這麼很意思的一對師徒,徒弟本來是北宋末年太行山裡的綠林好漢,說白了就是強盜,在一次打劫中搶的居然是個落魄逃犯,而這個逃犯竟然是這個強盜仰慕已久的畫家,強盜強行拜逃犯為師。後來師傅感其心誠傾囊相授,徒弟悉心學習、勤學苦練山水、人物、花鳥及奇松怪石等種種精妙繪畫技藝,學藝終有所成。後來徒弟的繪畫作品得到了當朝書畫皇帝宋高宗趙構的欣賞,本人也屢獲封賞,強盜的身份不但得到的漂白,還擔任了朝廷畫院待招,後補為迪功郎,獲御賜金帶。情節起伏跌宕,不亞於《西遊記》里孫悟空和唐僧師徒的結緣,最有意思的是整個故事就像是《西遊記》的翻版,這個強盜徒弟在師傅的點撥提攜下,師徒二人以筆替刀、以畫止降,在文化戰線、意識形態領域幫助國家攻心伐謀、抵抗金兵,終於修得正果,成為了中國書畫史的一段傳奇佳話。

整個故事還有從「靖康之恥」說起,公元1126年,金兵攻下北宋首都汴梁(今開封)。次年三月,將汴梁城搜掠一空後,押著徽、欽二帝和宗室、后妃、技藝工匠等數千人,攜文籍輿圖、寶器法物等北返,開啟了所謂「二帝北狩」的悲恥旅程。這支凄凄慘慘悲悲切切的隊伍中,有一位60多歲(李唐在公元1126年,年齡整60歲)沒精打采地背著畫具行囊的老人,叫李唐。

這支所謂「徽、欽二帝北狩」隊伍,一路被金兵押解昏昏沉沉不知走了多久,慢慢有「泥馬渡康王」的小道消息在隊伍中隱秘傳播:宋徽宗第九子康王趙構,在金兵追趕的走投無路之際,得神佛菩薩護佑,被江蘇泰興「圓悟堂」(後來宋高宗賜名「慶雲禪寺」)泥塑駿馬馱負南渡成功,正在在南方招兵買馬、重新建立大宋朝廷。李唐聽說後,心裡燃起了希望的火苗,振奮精神冒死趁金兵看守懈怠之時逃出金營,向著心中的希望一路南下,成為了一名金國的逃犯。

南宋 李唐《萬壑松風圖》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李唐也沒有想到能這麼僥倖逃脫,逃亡中惶惶如驚弓之鳥,忙忙如漏網之魚,日夜兼程腳不停歇。有天逃至河南太行山脈,正沿著山間小經逃命的李唐放緩了腳步,只見山峰高聳入雲,雲霧繚繞,岡巒郁盤,峭壁如削,峭壁下是一片茂密的松林,山風吹過窸窣作響,岩間有多處泉水飛濺,匯成溪流,右邊崖下有小徑通幽。

南宋 李唐《萬壑松風圖》局部一

由於逃命心切,無暇細細賞景,但這時的景色卻也深深地刻在了李唐的腦海中,這就是他後來畫《萬壑松風圖》的創作來源。其時已暮色靄靄,腦子剛從萬壑松風的感覺里微微回過神來,冷不丁地從山坡上殺下一夥強盜來。

南宋 李唐《萬壑松風圖》局部二

在畫面左上角的筆形山峰上書「皇宋宣和甲辰春河陽李唐筆」

這伙強盜將李唐團團圍住,李唐驚恐萬狀,只是死死抱住行囊,不敢說話。強盜見此情景,料想行囊中必有財寶,一把奪來,翻檢數遍,行囊里只見顏料畫筆、幾幅畫作,也沒有什麼值錢的財寶,強盜們一臉的失望。這時有一個面相斯文的強盜撿起別人扔在一旁的幾幅畫作看了又看,眼光從栩栩如生的畫面移到落款後一驚,心中疑竇重重。這人抬起頭端詳老者片刻,便問被劫老者姓字名誰,當得知眼前被劫老者確實是他平素極為傾慕的畫家李唐時,這個強盜也不管不顧同夥的異樣目光,對著李唐納頭便拜。

李唐《採薇圖》局部

居然連嘯聚山林的強盜都如此禮敬有加,我們來看看這個落跑老人李唐到底什麼來頭:

李唐(公元1066—1150年),字晞古,河陽三城(今河南孟縣)人,按計算在此太行山遇劫時其年齡已60多歲了。李唐年少時勤奮好學,穎慧過人,詩文書畫俱佳。他三十多歲就因畫藝精湛在北宋小有名氣了,大出名弄得天下聞名,則是他赴皇城開封參加皇家畫院殿試的48歲那年(北宋政和四年——公元1114年)。

宋徽宗《溪山秋色圖》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原來的畫院考試都是繪畫技藝和寫實技巧的比拼,很少考繪畫意境,一般的畫考是:在畫院里命題考試,指定畫院里的飛禽或走獸、靜物或小景為作畫對象,按畫技評分,誰畫得最像誰就是第一名。

宋徽宗《溪山秋色圖》局部一

但是後來到了宋徽宗趙佶主政時期,他親自主管畫院,親自出題、批卷,還親自授課,所出考題情趣盎然。畫院殿試的主考官,恰恰正是這位以書畫功夫名滿天下的皇帝本人,而且徽宗要求畫院的考試標準是「筆意俱全」。「筆」就是寫實技巧;「意」就是詩情畫意、意境、意趣。徽宗親自主管畫院,親自出題、批卷,還親自授課,所出考題情趣盎然,至今還為人們所稱道。這個書畫皇帝親自出的考題大多是一些詩詞雅句,如:「踏花歸去馬蹄香」 、「嫩綠枝頭紅一點」、「野水無人渡,孤舟盡日橫」、「深山藏古寺」、「蝴蝶夢中家萬里」等等。

宋徽宗《溪山秋色圖》局部二

李唐參加殿試的這一年,徽宗親命的試題是「竹鎖橋邊賣酒家」。此次考試中,眾多考生都在「酒家」二字上大下功夫,從而以小溪流水、野渡小橋、竹林清風等給以襯托。但這些俗畫皆不入趙佶法眼,惟有李唐的畫,立意獨特,構思新穎,獨闢蹊徑。畫面上是一泓溪水,小橋橫卧,橋邊則是一片竹林,在那鬱鬱蔥蔥的翠竹中,掛著一幅迎風招展的「酒」簾。這幅畫構圖從「虛」字入手,使人浮想聯翩。

趙佶看後十分滿意,他認為酒家藏在竹林中,含而不露,點而不發,正符合「鎖」字的高遠意境,親自圈點為第一名,李唐遂成為北宋畫院的專職畫家。可惜的是此畫後來在戰亂中不知所蹤,我等後人無緣一窺當年風采。

宋徽宗《溪山秋色圖》局部三

從上圖宋徽宗所作的《溪山秋色圖》,不難看出,趙佶書畫皇帝的稱號不是浪得虛名,除了擅長瘦金體和花鳥畫外,山水畫的造詣也頗深,能讓他欽點第一名的李唐也肯定是有真才實學的書畫高手。{後續見《強盜放下屠刀,拜逃犯為師,師徒影響後世數百年(下)》}

故事到這裡先暫時停歇一下,下面來看看這個讓宋徽宗欽點皇家畫院第一名的李唐的一些存世作品:

李唐《炙艾圖》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炙艾圖》,又叫做《村醫圖》,現收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描繪的是古代農村治病的場景,在路邊樹蔭下鄉村郎中正在為人用艾灸治病。

《炙艾圖》局部一

一個村醫弓著腰,手持艾條,專心致志的在患者背後施灸。病人坐在地上,裸露著骨瘦如柴的上身,表情痛苦。他的手腳都被人抓住不能動彈,旁邊的人面露同情之色。

《炙艾圖》局部二

一個小童子在郎中身後手持一貼膏藥,正在用哈氣將藥膏軟化,隨時準備給病人貼敷。

《炙艾圖》局部三

村醫目光專註,心無雜念地用艾條給患者灸烤背部穴位的神態活靈活現,專心致志之狀躍然紙上。村醫雖破衣爛衫,但懸壺濟世、醫者仁心的高潔情懷被畫家表現的淋漓盡致。

《炙艾圖》局部四

從圖中人物的穿著來看,都是補丁摞補丁,衣衫襤褸,畫作當時的歷史時期應當物資匱乏;從人物表情來說,又多是滿面愁容,推測應為北宋南宋的過渡期,是對當時的真實社會現狀的一種寫實性描繪。畫面上的人物表情各異,栩栩如生,表現出李唐對生活的細緻觀察和體驗,也體現了畫家的一種人文主義關懷,表達了作者對當時下層勞動人民的同情。這幅《炙艾圖》同時既是一幅古代繪畫珍品,也是傳統艾灸治病的真實寫照,為我們了解宋代中醫灸法治病提供了寶貴而形象的資料。

李唐《濠梁秋水圖》天津藝術博物館藏

李唐的《濠梁秋水圖》,又名《濠濮圖》卷, 經明代安國、項子京,清代宋葷、李鳳池、陳定等人鑒藏,曾人藏清乾隆內府,後由溥儀將其盜運出宮,解放後收藏於天津藝術博物館。

《濠梁秋水圖》局部一

作品描繪的是安徽鳳陽縣濠水、濮水一帶的風光。數株茂密的大樹佔據了主要畫面。樹用夾葉法,淡赭設色,透露出濃濃秋意。大石用斧劈皴,勾勒勁健,結構謹嚴,蒼勁凌厲,頗見質感,以青綠罩染。畫面左側飛泉直瀉,落葉點點。李唐對秋水的刻畫尤見功力,並使山石的剛硬和水波的柔和形成鮮明對比。

《濠梁秋水圖》局部二

整個畫面顯示出一副濃郁的深秋景象。在這樣一個環境裡面,莊子和惠子坐於岸邊。二人衣著古樸,衣紋簡練,卻頗見精神。一人面對觀者,一人側面作交談狀,與《採薇圖》中伯夷和叔齊的表現方式有異曲同工之妙。

《濠梁秋水圖》局部三

此作品的故事取自《莊子·秋水篇》,表現的是莊子和惠子論辯時的情景。原文為:「莊子與惠子游於濠梁之上。莊子曰:"儵魚出遊從容,是魚之樂也。』惠子日:"子非魚,安知魚之樂?』莊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魚也,子之不知魚之樂,全矣。』莊子曰:"請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魚樂雲者,既已知吾知之而問我,我知之濠上也。」』

《濠梁秋水圖》局部四

這段對話非常精彩,透出層層玄機和狡黠,思想空間不停地轉換、跳躍,具有強烈的哲學思辨色彩,體現了一種對想像力的挑戰精神。

李唐《採薇圖》

這是李唐繪製的一幅歷史題材的繪畫作品,是以殷末伯夷、叔齊「不食周粟」的故事為題而畫的。司馬遷所著之《史記》中即有「伯夷列傳」,伯夷和叔齊是殷的諸侯孤竹君(國在今河北盧龍南)的兩個兒子,孤竹君立其三子叔齊為繼承人。孤竹君死後,叔齊要把繼承權讓給哥哥伯夷,伯夷不肯接受,說這是父命,不可違背,最後逃跑了。叔齊見狀也離家出走。兄弟二人出走後先後投奔了西伯姬昌(即周文王),不久姬昌死,兒子姬發(即周武王)要出兵討伐紂王。伯夷、叔齊攔住姬發的馬頭諫阻,認為臣子造反討伐君王是大逆不道的。武王伐紂取得勝利後,伯夷、叔齊深以為恥,表示決心不吃從周朝土地上長出來的糧食,於是逃隱至首陽山(在山西永濟縣境),採食野菜充饑度日,最後雙雙餓死在山裡,臨死前還作了一首採薇歌:「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農虞夏忽焉沒兮,我安適歸矣?於嗟徂兮,命之衰矣!」表示了寧肯餓死也不當降臣的堅定決心。

李唐《採薇圖》局部

李唐所畫的《採薇圖》,即著力刻划了這兩個古代寧死不願意失去氣節的人物。圖中描繪伯夷、叔齊對坐在懸崖峭壁間的一塊坡地上,伯夷雙手抱膝,目光炯然,顯得堅定沉著;叔齊則上身前傾,表示願意相隨。伯夷、叔齊均面容清癯,身體瘦弱,肉體上由於生活在野外和以野菜充饑而受到極大的折磨,但是在精神上卻絲毫沒有被困苦壓倒。作者著墨不多,就把伯夷、叔齊在特定環境下的神態描繪得淋漓盡致,達到了很高的水平。

李唐以古喻今,採用這個歷史故事來表彰保持氣節的人,譴責投降變節的行為,用心良苦。抒發了自己以伯夷、叔齊「不食周粟」為榜樣,在當時南宋與金國對峙的時候,寧死也不會屈於金國統治的高潔志向與果敢的決心。在當時輿論宣傳工具有限的情況下,以筆代刀、上兵伐心,對南宋王朝對士大夫階層的穩定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逐步在各階層中重新樹立起了「文不貪生、武不懼死、捨生取義」的強大愛國主義信念。

李唐《江山小景圖卷》

《江山小景圖卷》是一件青綠設色與泥金相結合的小景山水畫,在《宣和畫譜》中即有許多畫作以「小景」命名。《江山小景》除了延續北宋徽宗畫院對青綠山水的興趣,也呈現當時新興小景山水所追求的美學趣味和空間表現。

《江山小景圖卷》局部一

李唐試圖在一幅畫中融合多種不同的風格,是促成南宋宮廷畫風轉變的重要關鍵。畫中除了青綠設色之外,也施用泥金。 透過局部,可以看到泥金點苔的痕迹。

《江山小景圖卷》局部二

此件《江山小景圖卷》虛景、實景相互呼應,李唐將代表實景的山石、林木、寺院置於畫面下方和右上角,中間以虛曠的江水隔開兩岸,為「近岸廣水、曠闊遠山」的設計,此畫可視為南宋「馬一角、夏半邊」的半邊或對角線構圖「殘山剩水,偏安一隅」形成之前的一種過渡風格。

《江山小景圖卷》局部三

畫面中,山石皆以細勁、濃重的墨線勾勒輪廓,石面施以斧劈皴,再以青綠、赭石薄罩設色;山頂的樹叢枝幹直挺,樹葉以快速、強勁的橫筆划出,此類風格雖然習自李思訓畫派(如院藏宋人《明皇幸蜀圖》),但是在復興古法之餘,李唐亦開拓自己的面貌。 對此出色的畫藝,宋高宗嘗於其作品書題:「李唐可比李思訓」,表示讚賞。雖然部分顏料已經剝落,但是不難想像此畫初成之際,金碧輝煌的原貌。 泥金原本用於宗教人物畫,據傳唐代李思訓將之運用在山水畫,獨創「金碧山水》形式。《江山小景圖卷》局部四

李唐除了以凝重老辣的用筆來描繪山石和露根的樹身,也善用細筆來勾勒瀑泉、水紋和野草,畫家高超、富於變化的筆墨技巧,讓此幅畫在剛硬健勁之外,又多一份細膩秀麗的美感。畫中有許多點景人物,活動、體態各不相同,有泛舟、漁釣、耕歸、講道等等,多半以簡筆划出,粗具形態,帶有一種拙趣。此類簡筆劃風,對於南宋的馬、夏派有直接的影響。

李唐《坐石看雲》圖

從《坐石看雲》可見,雖然畫面相對豐富,與一般南宋山水畫半邊留白的模式略有不同,但仔細觀察畫面,還是不難注意到其中仍然存在巧妙的斜向構圖手法。圖中兩位臨溪濯足的主人公位於右下部,他們的視線卻望著左上方的雲朵。這種構圖使得畫作的左上與右下半兩部分呈現出了一種有趣的虛實對照關係。

作為南、北宋山水畫史上開創新局的關鍵人物,李唐擅山水人物,筆意不凡,其畫風不但對後世影響巨大,同時期的畫家以他為學習對象的也有很多,其中不乏名家。

李唐《煙寺松風》掛軸

李唐《煙寺松風》掛軸。晚年所畫。80歲1147年已卯春月所畫。五雲閣史柯九思題寺。柯九思(1290—1344年),元代。字敬仲,號丹丘生、五雲閣吏,浙江台州人。早年為仕途奔波,任奎章閣鑒書博士,後流寓吳中。晚年出家為道,以詩文書畫終老。有明代書法家王寵題字。王寵(1494--1533),中國明代書法家。字履仁、履吉,號雅宜山人,吳縣(今屬江蘇蘇州)人。為邑諸生,貢入太學。王寵博學多才,工篆刻,善山水、花鳥。思雲題《煙寺松風》,思雲原名:顧可求:顧福,字可求,長洲(今江蘇蘇州)人,號思雲。是明代 文徵明《(1470一1559年)是明代中期最著名的書畫家》的朋友。文徵明選集中特地寫了思雲的一身。 若真題跋,也稱其作品和作者:80能畫其神品,力挺健氣勢恢宏乃神品。

李唐《江山秋色圖》中國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此圖絹本設色,縱25.5厘米,橫24.4厘米,描繪江南賞梅花之景。畫家在定居臨安後,開始接觸江南山水,在他觀照中,山是明的,水是秀的,樹是翠的,石是潤的,風是輕的……風光旖旎,畫筆簡練,線條秀長,用墨用水,淋漓暢快,創製了前人所未有的「大壁劈」皴法。為浙派山水畫開了先河。

李唐《虎溪三笑圖》台北故宮藏

這幅《虎溪三笑圖》,是一幅描述陶淵明,慧遠法師和陸修靜雅集的人物山水畫,是李唐力圖調和儒、釋、道三教和諧相處的思想反映。畫中用筆細密、勁銳,設色古雅,主角們誇張的肢體語言、呼嘯的急流、飄落的紅葉、以及遠處迷濛的煙霧等,相融一氣,整幅畫充滿了靈動之感。宋畫的精妙,由此可見一般。

《虎溪三笑圖》局部

此圖繪參天的古樹下,虎溪蜿蜒奔流,水花飛濺, 霧藹沉沉,三位氣宇軒昂的老者面對淙淙的虎溪仰天長笑,幾個童子或肩負包袱,或牽驢等候,樣子樸實天真。圖中遠山用淡墨勾染,濃墨點小樹,古樹用細筆勾勒,山石則用墨線勾勒輪廓,進而用淡青色皴染,使畫面富有立體感。

《雪窗讀書圖》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雪窗讀書圖》此圖構圖新奇雄峻,是典型的邊角取景。畫面中心位置一位高士憑窗映雪展卷,專心研讀,頗有晉代「囊螢映雪」之風範。此乃「畫眼」之所在。房頂的樹葉以點虱法畫成,而房屋周圍的竹葉則是以書法的撇法畫成,可見畫家技法細膩多變。而密密麻麻的竹葉、樹葉,與簡略疏朗的山石、屋頂形成了大密大疏的對比,這種處理手法增強了畫面的形式感和視覺感染力。

畫面右下角竹叢與木枝圍成籬笆,柴扉緊閉,門栓緊頂,可見主人是想關門謝客、靜心讀書了。畫的左邊是碩大的岩石直立而上,岩上的樹木向右伸展枝葉,山岩下即是草屋,大雪已經覆蓋了房頂和地面。左邊突兀的岩石用的是斧劈皴,爽利勁健,筆法流暢,墨色表現的光暗過渡非常自然,加之左下角渾厚的小土山,更加穩定了畫面。小院內還有一口水井,為畫作增添了幾分生活氣息。

身為宮廷畫師的李唐,常受命作畫,在「靖康之變」時,曾創作著名的《採薇圖》,讚頌商朝末年伯夷和叔齊的忠貞氣節;而在南宋畫院供職時,又作《晉文公復國圖》,褒揚春秋時期的晉國公子重耳勵精圖治、復國稱雄的壯舉。據說此畫甚得高宗喜歡。但是,李唐作為歷經滄桑的畫家,少有表達自己遭遇的作品傳世,這幅畫應該是李唐嚮往安定生活的見證。

圖片及後面對李唐畫作介紹的部分文字,編輯自網路,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謝謝!


推薦閱讀:

家長心理對孩子心理的影響——家長應具備的心理品質
影響中國的100本書 - 六十五:《史通》 - 讀書網
兒科醫生警告:這種鞋子會影響孩子大腦發育,媽媽別再買了
★生活樂翻天★-女人胸部對男人的十大影響,爆笑-中華網博客

TAG:影響 | 師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