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撞到柜子後大哭不止,而媽媽的舉動卻出人意料!
不論在職場上還是在家庭的瑣碎生活中,人們常用責任心來衡量一個人的品質,有責任心的人倍受推崇,沒有責任心的人被人唾棄。然而人們在評價一個人是否具有責任心這項基本情商的時候,往往只看到了這個人有或沒有責任心,而忽略了責任心是一個人從小就需培養的能力,以及這種能力是如何培養起來的。
孩子小A在柜子旁邊玩著玩具,他玩得是那麼投入,以至於在站起來的過程中不小心磕到了柜子的一角。太痛了,他開始哇哇大哭起來,A媽媽聽到孩子的哭鬧聲就趕緊跑了過來,看到孩子已經紅腫的腦袋,媽媽別提多心痛了,她抱起小A,開始哄勸孩子停止哭泣,期間還不忘在柜子上狠狠的抽打兩下,並用厭惡的口吻對柜子說:「讓你弄痛我們家寶寶,看我怎麼收拾你!」小A看到媽媽的舉動後確實不再哭了,但他幼小的心靈里卻產生了這樣一種懵懂的想法,那就是:所有弄疼我的東西都有錯,都該打!下一次,當他不小心撞到另一個孩子身上的時候,他給了那孩子一巴掌,他不覺得這是自己應該承擔什麼責任,因為這都是媽媽教的。
孩子小B在柜子旁邊玩著玩具,他玩得是那麼投入,以至於在站起來的過程中不小心磕到了柜子的一角。太痛了,他捂著自己腫得老高的腦袋大哭起來,B媽媽親眼看到了這一幕,看著孩子紅腫的腦袋,她也很心痛,但並沒有急著上前安慰,她的理智告訴她,傷痛不能白白留下,應該讓孩子在這其中學到些什麼。於是她走到柜子旁邊,對著柜子說:「柜子,你這是怎麼了?怎麼哭得這麼傷心呀?」說完傾身向前,臉上一幅聆聽的表情,就這樣過了一會,她說:「哦……原來是有人把你撞疼了,怪不得你哭得這麼傷心,是誰撞得你啊?」說完,又一次做出傾身聆聽的樣子……在媽媽和柜子的「一問一答」中小B停止了哭泣,他認真地對媽媽說:「媽媽,是我撞到了柜子,我是不是把它弄疼了?」B媽媽說:「對呀,那這個時候你要和柜子說什麼呢?」孩子想了一會,然後走到柜子跟前,摸了摸它,並認真的對柜子說:「對不起,我撞疼你了。」從此,小B學會了擔當。
同一件事,兩個媽媽的不同做法給孩子傳遞了迥然不同的信息。相信大家可能已經預見到了兩個孩子日後的發展道路:一個學會了推卸責任,一個學會了承擔責任。推卸責任的孩子養成了事不關己的態度,逐漸被周圍的同事和親人疏遠,生活艱辛,心情抑鬱。學會擔當的孩子積極主動承擔自己應負的責任,得到了人們的認可,日子過得愉快幸福。
那麼,究竟什麼是責任心,責任心又怎麼培養呢?
方法一:父母應提高培養孩子責任心的意識
父母們在社會上摸爬滾打多年獲得的經驗一定證實了責任心的重要性,但是仍有很多父母認識不到培養孩子責任心的重要意義,因此,父母們應在孩子年紀還小的時候就認識到培養孩子責任心的重要性。
方法二:讓孩子學會處理屬於自己的事情
現在的很多家長對孩子的關心程度超過了對自己父母的關心程度,這是一種倒置,也是獨生子女家庭的一種悲哀。這種錯誤的教養方式,讓很多孩子失去了獨立處理問題的能力,更不知曉責任為何物。所以,我們常常在新聞中看到這樣的報道:有的父母心甘情願地為孩子付出自己的一切,但當他們自己年老需要照顧,需要陪伴的時候,他們的孩子卻並沒有盡到一個兒女應當盡的責任。
方法三:讓孩子認識到自己行為的後果
當孩子遇到麻煩的時候,父母們不能像孩子A的媽媽那樣因為愛子心切而把全部責任推卸到柜子身上,而是應該讓孩子明白自己行為的後果,只有孩子明白自己頭上紅腫的原因一半來自於自己的錯誤的時候,他她才能為自己以後的行為負責。
推薦閱讀:
※熊春錦:孩子們能夠很快構建起德善的心靈品格——集體誦讀的環境效應(一)
※孩子越來越優秀,只因媽媽做了這件事
※為了孩子強身健骨,媽媽們要常做這道菜,湯更好喝
※做跟隨孩子長大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