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皇帝的老師學書法,大開眼界!
帝師是對帝王老師的尊稱,《師說》云:「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作為皇室乃至一代帝王的老師,身上背負的職責就更多了。今天,我們就來感受明清那些為人師表的宮廷帝師們的風采和魅力吧!
康熙帝御用「書法代筆人」
——沈荃
康熙帝之師
沈荃(1624~1684)華亭(今上海市松江縣)人,字貞蕤,號繹堂,又號充齋。清順治九年(1652年)探花,授編修,累官詹事府詹事、翰林院侍讀學士、禮部侍郎。卒謚文恪。有《充齋集》行世。《清史稿》卷二百六十六有傳。
沈荃常指導康熙學書,是皇帝的老師,對康熙皇帝影響很大。據傳沈荃每侍帝書,下筆即指其弊,兼析其由。深得康熙帝賞識,嘗召至內廷論書,「凡御制碑版及殿廷屏障御座箴銘,輒命公書之。」(方苞《望溪集外文》)為康熙帝書法代筆人之一。
沈荃《臨褚遂良枯樹賦軸》紙本行書 116×42cm 河北省博物館藏
沈荃《行書臨爭座位帖軸》綾本行書 238×50cm 天津博物院藏
沈荃《行書浪淘沙詞軸》綾本行書 178.2×44.3cm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沈荃《行書蘭亭後序軸》綾本行書 237×51cm 山西省博物館藏
沈荃《行書仿米詩軸》綾本行書 188.2×48.4cm 浙江省博物館藏
臨米南宮帖 冊頁(十六開選四) 23.5×13.5cm×16來自北京翰海拍賣有限公司2005秋季拍賣會
「兩朝帝師」
——翁同龢(hé)
同治、光緒之師
翁同龢(1830~1904),江蘇常熟(今蘇州常熟)人。字叔平,號松禪,別署均齋、瓶笙、松禪、瓶廬居士、並眉居士等,別號天放閑人,晚號瓶庵居士。咸豐六年(1856年)考中狀元。
翁氏在朝40多年,晚清政壇的重要人物。歷任戶部、工部尚書、軍機大臣兼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大臣。參與了中法戰爭、中日甲午戰爭、戊戌變法,以及對英、法、德等國的交涉和近代銀行開設、鐵路修建、新式大學堂興辦等一系列重大事件,在中國近代史上具有重要影響。他向光緒帝舉薦康有為等進步人士,被康有為譽為「中國維新第一導師」。因捲入「帝黨」與「後黨」的政治鬥爭被慈禧太后罷官。
翁同龢早年從習歐、楮、柳、趙,書法崇尚瘦勁;中年轉學顏體,取其渾厚,晚年得力於北碑,平淡中見精神。打通顏字和北碑,兼收眾長,從而形成了翁字的獨特書風,成為晚清頗具影響的書法家。
翁同龢楷書《清故優貢生詔舉孝廉方正俞君墓誌》:
翁同龢手札:
「三代帝師」
——祁雋藻(qí jùn zǎo)
道光、咸豐、同治之師
祁雋藻(1793——1866),字叔穎、淳浦,避諱改實甫,號春圃、觀齋、息翁,晚年號觀齋,山西壽陽人,清代道光、咸豐、同治三朝宰相。曾任國子監祭酒、戶部右侍郎、兵部尚書、戶部尚書、體仁閣大學士、禮部尚書等官職。輔政為官達46年之久,兼任過道光皇帝的上書房總師傅、咸豐皇帝的太子太保銜、同治皇帝的弘德殿授讀。世稱「三代帝師(道光、咸豐、同治)」、「四朝重臣(嘉慶、道光、咸豐、同治)」。
其書法由小篆入真行,先宗柳公權,又學顏魯公,參以黃庭堅,筆意直追魏晉,師法「二王」,探索書法之真諦,形成了瀟洒練達、舒適遒健的風格。清道光、咸豐年間,被推為」書壇盟主」。《清代翰林傳略》稱其為「一代書宗」,為清中晚期四大書法家之首,有「一時之最,人共寶之」、「楷書稱首」的讚譽。
明代開國文臣
——宋濂
明興宗(未登基,朱允炆即位後追尊其為孝康皇帝)之師
宋濂(1310~1381)字景濂,號潛溪,別號玄真道士,浙江省浦江縣人。漢族,元末明初文學家、史學家。方孝孺之師,曾任翰林,修《元史》,曾被明太祖朱元璋譽為「開國文臣之首」,學者稱太史公。宋濂與高啟、劉基並稱為「明初詩文三大家」。
宋濂是朱元璋最重要的謀臣,也是太子朱標的老師,曾認認真真地教了太子十多年的書。
宋濂跋陸柬之書《文賦》,楷書,洪武八年(1375年)現藏台灣故宮博物院
宋濂跋王詵《煙江疊嶂圖》 現藏於上海博物館
宋濂跋耶律楚材《送劉滿詩卷》 楷書 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藏
宋濂跋虞世南摹蘭亭序 楷書 洪武九年(1376年) 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
更多帝師書法欣賞:
雍正帝之師——徐元夢書法
同治帝、光緒帝之師——李鴻章書法
光緒帝之師——孫家鼐書法
宣統帝之師——陳寶琛書法
責任編輯:採薇
壹號收藏官方合作電話:400-60-51580
推薦閱讀:
※王府完小秦慧合老師的微博日誌88
※向竇桂梅老師學什麼
※田老師為35屆特訓班寫的每人一字
※還鄉為何須斷腸? ——聽年輕老師講《菩薩蠻·人人盡說江南好》
※一位老師的沉痛心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