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中醫病因病機的臨床研究進展
冠心病中醫病因病機的臨床研究進展
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CHD),是指冠狀動脈粥樣硬化使血管腔狹窄或阻塞,和(或)因冠狀動脈功能性改變(痙攣)導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壞死而引起的心臟病。臨床主要癥狀表現為心絞痛,隨病情進展可出現低血壓,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休克,甚至猝死。中醫學雖無「冠心病」的病名,但歷代醫家於「心悸」、「胸痹」、「真心痛」等病症中均有相似的論述。中醫學認為CHD與寒邪內侵、飲食不當、情志失調、勞倦內傷和年邁體虛等有關。
1.寒邪內侵
中醫學認為寒主收引,既可以阻遏陽氣:又可使血行瘀滯,發為本病。《素問·舉痛論》雲「經脈流行不止,環周不休,寒氣人經而稽遲,泣而不行,客於脈外則血少,客於脈中則氣不通,故卒然而痛」。《脈經》日「厥心痛者,乃寒氣客於心包絡也」。《醫學正傳·胃脘痛》日「有真心痛者,大寒觸心君,導致氣血凝滯、邪氣上逆胸中發病」。說明CHD的發生與寒邪侵入機體犯於血脈.寒性凝滯,血液運行受阻,不通則痛密切相關。李忠偉﹡認為,致病之寒邪可源於外寒內侵,傷及胸陽,經脈攣急,心脈痹阻不通,發為胸痹;也可源於機體陽氣虧虛、胸陽不振所生的內寒,臨床上以內外寒相兼為患多見。谷萬里等 分析認為,寒邪可導致冠脈痙攣、血液處於高凝狀態,是導致心肌缺血的重要病理機制,提示寒凝是心肌缺血的主導病機之一。
2.飲食不當
中醫學認為,飲食失節,或過食肥甘,或嗜酒成癖,損傷脾胃,運化失職,聚濕成痰,阻於脈絡,胸陽失展,發為本病。南宋時期嚴用和通過大量的臨床實踐認識到,此證「皆因外感六淫,內汩七情,或啖生冷果食之類,使邪氣搏於正氣,邪正交擊,氣閉塞郁於中焦」所致。金元名醫張子和認為胸痹心痛與飲食肥甘厚膩有密切關係,《儒門事親》中雲「膏梁之人……酒食所傷,脹悶痞膈,酢心」,且有研究表明,飲食中所含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類型比其數量對CHD的患病風險影響更大。
3.情志失調
憂思傷脾。脾虛氣結,聚濕生痰,氣滯痰阻,脈道不利致血行失暢,胸陽不運而為胸痹。如《三因極一病證方論》雲「皆臟氣不平,喜怒憂思所致,屬內所因」;《雜病源流犀燭·心病源流》日「總之七情之由作心痛,七情失調可致氣血耗逆,心脈失暢,痹阻不通而發心痛」。現代研究認為[6],A型行為已公認是CHD的致病因素,是影響CHD發展、治療、康復的重要因素。A型性格的CHD患者在發病過程中極易產生焦慮、抑鬱等負性情緒,從而進一步加重病情。
4.年邁體虛
張仲景指出「陽微陰弦」當「責其虛極。今陽虛知在上焦,所以胸痹心痛」,認為CHD是胸陽虛極,陰寒之邪痹阻產生的正虛邪實證。《醫門法律·中寒門》有雲「胸痹心痛,然總因陽虛,故陰得乘之」。《類證治裁·胸痹》日「胸痹胸中陽微不運,久則陰乘陽位,而為痹結也」。老年之人,年過半百,腎氣自半,精血漸衰。腎陽虛則不能鼓舞其他臟器之陽氣,導致心氣不足或心陽不振,血脈失於溫運,痹阻不暢,發為胸痹;腎陰不足,則不能滋養五臟之陰,心陰內耗,心陽不振,氣血運行失暢而痹阻;心陰不足,心火燔熾,下汲腎水,又進一步耗傷腎陰;心腎陽虛,陰寒痰飲乘於陽位,阻滯心脈,均可發為胸痹。李琳等認為CHD其本為心氣虛。氣血失常,其標為有形或無形之邪(瘀血、痰濁、氣滯等)擾動,氣滯血瘀是為各證的病理基礎。李飛﹡ 認為,諸病不離氣血,CHD的發生與氣血失常密切相關,氣虛是CHD發生髮展的病理基礎,氣虛血瘀是CHD的病機關鍵。顧寧﹡ 認為心氣虛是CHD的發病基礎。貫穿疾病始終,氣虛血瘀是CHD的主要病機。因此治療在辨證論治基礎上,強調以益氣活血為主,反對一味芳香開竅或利氣化痰。臟腑虧虛的根本是腎虛,所以,心病的發生與腎虛有密切關係。孫蘭軍認為心腎之間關係密切.腎虛亦是CHD發病的主要原因,故治療CHD亦當治病求本,從腎論治。
5.勞倦內傷
勞倦易傷脾,脾虛轉輸失能,氣血生化乏源,無以濡養心脈,拘急而發疼痛。陸曙﹡ 認為,CHD心絞痛的基本病機為肝鬱脾虛,風濁痹阻。肝鬱脾虛致濁邪內生.濁邪即為心絞痛發作之宿根,脾胃損傷時,脾失運化,痰濁內生,體內陽氣變動產生內風,易受外風引動,風濁交阻,阻塞心脈即發生胸痹心痛。李七一認為心氣在一定程度上依賴脾胃化生的宗氣以資助,心血賴脾胃化生的營氣以充養。由於勞倦、外邪等損傷脾胃,進而影響心脈之功能。孫志廣認為CHD基本病機特點為本虛標實,脾胃損傷為其關鍵,其根本原因在於脾胃功能失調。飲食不節、情志失調、臟腑失和可導致脾胃功能失調,引起CHD的發生。郭文勤 認為年老、勞倦、飲食等可損傷脾胃運化功能,濕邪內停,聚而成痰,痹阻於心脈,痰瘀交阻而發為本病。積勞傷陽,心腎陽微。鼓動無力,胸陽失展,陰寒內侵,血行瘀滯,而發胸痹。勞倦傷脾,則脾失運化,痰濁內生。顧仁樾指出痰邪是CHD的一個十分重要的獨立的危險因素。它不僅與CHD發病直接相關,而且與其他易致CHD的因素如肥胖,吸煙,高脂血症等關係也十分密切。
6.熱毒內攻
有學者認為在CHD的辨證中,熱毒是其重要發病因素。吳偉_18]提出CHD除了與血瘀、痰濁、氣滯、氣陰虛或氣陽虛外,還有熱邪或熱毒痹阻的因素。且在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時熱毒表現尤為明顯。丁書文認為熱毒內蘊,邪客絡脈,首先可灼傷血脈,造成脈道受損,致使絡脈拘攣不通或滲灌失常,此為多數心系疾病的病理基礎。雷忠義﹡認為CHD患者痰瘀互結日久,生熱化毒,鬱熱毒邪內伏致營衛不和,氣血虧虛,臟腑衰敗。提出了痰瘀毒互結的理論,指出臨床治療當痰瘀熱毒並治。
7.結語
綜上所述,CHD的中醫病因病機,與寒邪內侵、飲食失調、情志失節、勞倦內傷、年邁體虛和火邪有關,病位在心,但與肝、脾、腎等臟腑功能失調相關。病性屬本虛標實證,本虛以心、腎、脾胃等臟腑氣血虧損、功能失調為主:標實則以痰濁、血瘀、寒凝、熱毒等痹遏胸陽、阻滯心脈相關。CHD病因病機複雜,目前的已有的研究雖然對其中醫病機及證候特點有一定的認識,但尚缺乏大樣本.多中心的調查研究。今後的研究方向,可以從中醫辨證論治的角度出發,系統地對CHD中醫病因病機經行多地域、大樣本的研究調查,構建臨床信息資料庫,以期把握CHD中醫病因病機規律,從而發揮中醫藥優勢。為CHD的臨床診療提供參考和依據。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