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用到大的成語這麼多居然出自《道德經》

1、上善若水

【釋義】:這裡實際說的是做人的方法,即做人應如水,水滋潤萬物,但從不與萬物爭高下,這樣的品格才最接近道。

【出處】: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2、金玉滿堂

【釋義】:金玉財寶滿堂。形容財富極多。也形容學識豐富。

【出處】:第九章:"金玉滿堂,莫之能守。"

3、功成身退

【釋義】:指大功告成之後,自行隱退,不再復出。

【出處】:第九章:"功成身退,天之道也。"

4、寵辱若驚

【釋義】:無論受寵、受辱,心裡都要振動。形容人非常計較得失。

【出處】:第十三章:"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何謂寵辱若驚?寵為下,得之若驚,失之若驚,是謂寵辱若驚。"

5、視而不見

【釋義】:指不注意,不重視,睜著眼卻沒看見。

【出處】:第十四章:"視而不見,名曰夷。"

6、聽而不聞

【釋義】:聽到了就像沒聽到一樣。形容漠不關心,不在意。

【出處】:第十四章:"聽之不聞,名曰希。"

7、渙然冰釋

【釋義】:像冰遇熱消融一般。形容疑慮、誤會、隔閡等完全消除。

【出處】:第十五章:"渙兮若冰之將釋。"

8、虛懷若谷

【釋義】:胸懷象山谷一樣深廣。形容十分謙虛,能容納別人的意見。

【出處】:第十五章:"敦兮其若朴,曠兮其若谷。"

9、相差無幾

【釋義】:指二者距離不遠,或差別不大。

【出處】:第二十章:"唯之與阿,相去幾何?美之與惡,相去若何?"

10、天大地大

【釋義】:形容極大。

【出處】:第二十五章:"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

11、道法自然

【釋義】:指大道以其自身為原則,自由不受約束。

【出處】:第二十五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12、知白守黑

【釋義】:對是非黑白,雖然明白,還當保持暗昧,如無所見。

【出處】:第二十八章:"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

13、淡而無味

【釋義】:泛指菜肴清淡無味。亦形容說話、寫文章內容平淡,無趣味。

【出處】:第三十五章:"淡乎其無味。"

14、無中生有

【釋義】:指本來沒有卻硬說有。現形容憑空捏造。

【出處】:第四十章:"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

15、大器晚成

【釋義】:越是大才能的人通常越晚成功。

【出處】:第四十一章:"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

16、大音希聲

【釋義】:指最大最美的聲音乃無聲之音。

【出處】:第四十一章:"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

17、大巧若拙

【釋義】:指真正聰明的人,不顯露自己,從表面看,好像笨拙。

【出處】:第四十五章:"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辨若訥。"

18、知足常樂

【釋義】:自知滿足則心常快樂

【出處】:第四十六章:"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19、出生入死

【釋義】:原意是從出生到死去。後形容冒著生命危險。

【出處】:第五十章:"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動之於死地,亦十有三。"

20、禍福相依

【釋義】:比喻壞事可以引出好的結果,好事也可以引出壞的結果。

【出處】:第五十八章:"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21、根深蒂固

【釋義】:比喻根基深厚牢固;不可動搖。

【出處】:第五十九章:"有國之母,可以長久,是謂深根固柢,長生久視之道。"

22、以德報怨

【釋義】:指用道德公正的眼光看待與別人的仇恨。

【出處】:第六十三章:"大小多少,報怨以德。"

23、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釋義】:走一千里路,是從邁第一步開始的。比喻事情的成功,是從小到大逐漸積累起來的。

【出處】:第六十四章:"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台,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24、寸進尺退

【釋義】:指得到的少而失去的多,即得不償失。

【出處】:第六十九章:"不敢進寸而退尺。"

25、天網恢恢,疏而不漏

【釋義】:意思是天道公平,作惡就要受懲罰,它看起來似乎很不周密,但最終不會放過一個壞人。比喻作惡的人逃脫不了國法的懲處。

【出處】:第七十三章:"天網恢恢,疏而不失。"

26、雞犬相聞

【釋義】:雞鳴狗吠的聲音都能聽到,指人煙稠密。

【出處】:第八十章:"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27、小國寡民

【釋義】:國家小,人民少。

【出處】:第八十章:"小國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遠徙。"

28、老死不相往來

【釋義】:指彼此不聯繫,不交流情況。

【出處】:第八十章:"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推薦閱讀:

[道家思想]老子《道德經》的生態意義
為無為正名(道德經全文新譯)序
道德經聖解(十九)
道德經聖解(六十八)

TAG:道德 | 道德經 | 成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