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州市博物館藏絲綢寶庫 湖北荊州市博物館 龍鳳虎紋綉羅 湖北荊州市博物館 龍鳳虎紋綉羅現代複製品 0088湖北荊州市博物館 龍鳳虎紋綉羅 0088湖北荊州市博物館 龍鳳虎紋綉羅 湖北荊州市博物館 龍鳳虎紋綉羅現代複製品局部 湖北荊州市博物館 龍鳳虎紋綉羅現代複製品局部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生產絲綉品的國家之一。絲綉品的出現及其發展史對人類物質和精神生活產生過深遠的影響,在中國和世界文化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東周時期,楚地的絲織和刺繡技術得到長足的發展,生產規模日益擴大,品種增多,製造精細,花型秀麗多變且色彩鮮艷。公元1982年發現於中國湖北省荊州市的馬山一號楚墓,距今約2300年。該墓墓主為中年女性,身份是士階層中地位較高者。這座墓的葬具保存完好,出土的絲織品種類眾多、幾乎包括了先秦時期絲織品的全部品種,是先秦絲織品的一次最集中的發現,對研究楚國手工業的水平、服裝形制有著重要的價值,因此被譽為「絲綢寶庫」。(此展館博物館不允許拍照,我們去時保衛對我們網開了一面,但要求我們不得開具閃光燈,而且儘可能快的拍攝,再由於展館燈光昏暗,所以有許多展品都無法用相機捕捉,甚是遺憾!) 馬山一號墓墓主
墓主人骨鑒定為女性,身高160厘米,年齡40—45歲,東亞蒙古人種華北類型。 馬山一號墓葬具為一槨一棺(但不知為何我錯過了,沒看見)。槨室長2.89米、寬1.49米、高1.06米,由蓋板、牆板、擋板、底板及橫墊木組成。槨室內由頂板、隔梁、隔板分隔成頭箱、邊箱和棺室三部分。棺置於棺室正中,長方形盒狀,長2.00米、寬0.67米、高0.61米。棺未髹漆,用麻布橫向束三道,麻布髹黑漆。 湖北荊州市博物館 龍鳳虎紋綉羅 湖北荊州市博物館 龍鳳虎紋綉羅複製品(個人感覺複製品不及原品耐看)製作精美的絲織品 馬山一號楚墓出土的絲織品主要有絹、綈、紗、錦、羅、綺、絛和綉等,成品則以衾、裙、袍、夾襦、衣等為主。這批絲織品充分反映了楚地高度發達的養蠶織絲的技術。它們外表平整,絲線均勻,織造細密,色彩鮮艷。絹、紗都是平紋織物。錦是經線提花織物,分作兩色錦和三色錦。兩色錦是用兩根不同顏色的經線織造的,花紋順經線方向作條帶狀布置,色彩搭配巧妙、和諧。三色錦的花紋細密而複雜,舞人動物紋錦由七個單元組成,橫貫全幅,大約使用了七千多根經線織造。如此大的提花紋樣在先秦時期實屬罕見。由此可見當時已經有了成熟的提花技術及結構相對完善的提花織機。採用特殊的穿繞法織成的緯線起花絛是一種以往所不了解的新技術。針織絛是目前世界上年代最早的針織品,大大提前了針織技術出現的時間。刺繡以鎖綉為主,間以平綉。花紋以色彩艷麗、構圖浪漫而形成了獨特的風格,其主題是各種鳳鳥、龍和花卉,構圖講求對稱。動物形象大都作變形處理,寫實的很少,也有幾個動物相交叉或兩、三個動物合體的構圖。這些綉品紋樣從不同的角度反映了當時人們的信仰和習俗。衣著類以袍為主,皆右衽、直裾,兩袖張開如十字形,袖、領、裾緣均裝飾與面料不同的緣。 龍鳳虎紋綉(N9) 一組圖案長29.5、寬21厘米。見於龍鳳虎紋綉羅單衣衣面。灰白色羅綉地。綉線可見紅棕、棕、黃綠、土黃、桔紅、黑、灰色。圖案由龍、鳳、虎、虯四種動物組成,一側是一隻鳳鳥,雙翅張開,腳踏虯;另一側是一隻斑斕猛虎,張牙舞爪朝前方奔逐龍,龍作抵禦狀。圖案色彩鮮艷,綉工精細。
湖北荊州市博物館 龍鳳虎紋綉羅老舊對比 湖北荊州市博物館 鳳鳥花卉紋綉淺黃絹面綿袍 湖北荊州市博物館 蟠龍飛鳳綉淺黃絹面衾 湖北荊州市博物館 鳳鳥花卉紋綉淺黃絹面綿袍 湖北荊州市博物館 鳳鳥花卉紋綉淺黃絹面綿袍 湖北荊州市博物館 龍鳳紋絛 湖北荊州市博物館 對鳳對龍紋綉淺黃絹面衾 湖北荊州市博物館 對鳳對龍紋綉淺黃絹面衾 湖北荊州市博物館 對鳳對龍紋綉淺黃絹面衾 |
|
|
推薦閱讀:
※楚玉異彩——荊州熊家冢墓地出土玉器鑒賞
※大意失荊州
※古城荊州有哪些值得一去的訪古勝地?
TAG:博物館 | 荊州 | 博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