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媒盤點趣味科學知識:漢語是幸福感最少語言(2)

中新網11月19日電 (沙見龍 曾潔)來自34個國家的150餘名愛好漢語的「洋學生」19日走進山東師範大學附屬小學的課堂,和小學生一起說漢語,學剪紙,練太極,體驗中國教育和中國文化。喜愛中國文化的摩洛哥姑娘雅莉更立志要把莫言小說翻譯成阿拉伯語,傳回自己國家。

從成人課堂步入兒童課堂,留學生和孩子一起朗讀、遊戲,歡笑聲在各個教室此起彼伏。在語文課上,留學生和一年級學生共同了解「草字頭」的內涵,認識了許多代表植物的漢字。而在剪紙藝術課上,洋學生拿起剪刀,在「小老師」的帶領下,剪出了富有中國意味的對稱圖案。

來自摩洛哥的雅莉接受中新社網記者採訪時說,她已經在中國學習漢語5年了,想繼續攻讀中國現當代文學的博士學位。「我的第一願望是把莫言和余華的小說翻譯成阿拉伯語,讓更多的摩洛哥人感受中國文學的魅力。」雅莉神情堅定地說。

和雅莉一樣熱衷漢語的肯亞姑娘艾琳則立志做一名漢語老師。「肯亞有很多中國人,但沒有足夠的漢語翻譯,我想學習漢語和中國文化,回肯亞開辦漢語培訓機構,讓肯亞人和中國人更好地溝通和交流。」艾琳說,中國小學課堂的教學模式令她獲益匪淺,可作為漢語教學案例。

來自白俄羅斯的大男孩迪馬則有著更特別的想法,他想把世界各地喜歡中國文化的人都「圈」起來。痴迷太極拳的他曾多次帶領自己的中國師傅去白俄羅斯與同樣喜歡太極拳的朋友切磋交流。迪馬信心滿滿地對記者說,「我喜歡中國文化,想用自己的語言優勢把志同道合的各國朋友聯繫起來,讓大家體驗異國風情的同時感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

山東師範大學國際交流學院系主任常慶豐告訴記者,這150多名留學生均屬漢語國際教育專業,他們中大多數人將來會回到自己的國家,做漢語教育和中國文化的傳播者,因此「造訪」小學課堂對於他們來說是積累教學經驗的好機會。

據山東師範大學附屬小學校長劉其彬介紹,該項活動自2010年起持續開辦,受到各國留學生的喜愛。劉其彬認為,漢語教育不僅是語言的學習,還包括文化的熏陶,現在小學生對古箏、圍棋、泥塑等傳統文化非常感興趣,讓留學生走進中國課堂,可以看到一個更加立體的漢語世界。(完)

推薦閱讀:

科學知識一百個為什麼?

TAG:科學 | 語言 | 漢語 | 知識 | 幸福 | 幸福感 | 趣味 | 盤點 | 科學知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