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用五百金買千里馬屍骨的故事

用五百金買千里馬屍骨的故事

在《戰國策·燕策》《燕昭王求士》一文中,有個用五百金買千里馬骨頭的故事,是燕國賢者郭隗在講述了古服道之法後,回答燕昭王「誰朝而可」問題時,描述了買千里馬骨的寓言故事。

這個故事是說,古代有位君王,想用千金重價購求千里馬。但多年沒有得到。他的親近小臣主動要求為國君購求,國君就派遣了他。好幾個月才尋找到一個千里馬,但千里馬已經死了,小臣就以五百金高價買了馬的屍骨,回來後向國君交差。國君非常憤怒,說:「我要的是活千里馬,幹嗎弄個死馬來?並且損失了五百金巨款!」小臣回答說:「死千里馬還得花五百金去買,何況活的呢?天下人一定認為您能出高價來買千里馬,千里馬很快就得到了!」因此,沒過一年,國君買到了三匹千里馬。郭隗用這個生動故事想說明「因死得生」相反相成的哲學道理,用來啟發燕昭王。世界上有些事情,從表面上看好像是南轅北轍,互相乖悖,其實卻並非如此。拿郭隗講的這個故事來說,國君要的是活馬,小臣卻用五百金買了死馬的骨頭,「求生買死」似乎很愚蠢,然而也正是小臣買死馬骨頭的舉動,使天下人明白了國君他真心誠意購買駿馬的決心,所以才有人不遠千里送駿馬前來,才會有多「不能期年,千里馬至者三」的可喜收穫。

至於郭隗講這個故事,首要目的在於啟發引導燕昭王在求士這個問題上,要把目光放遠些。像《馮諼客孟嘗君》中的「馮諼焚券買義」也屬這種例子。

郭隗講這個故事的另一個目的是為了進行類比,是為自己「用隗且見事,賢於隗者乎?豈遠千里哉!」的邏輯推斷。他在講完千金買馬故事後,又進一步以這則故事顯現出相反相成的道理,進行演繹,不僅提供一個強有力的證據,而且加強了說理的氣勢和力度,使燕昭王聽了他的話後無可置疑,心悅誠服。若沒有這個故事,他的這個推斷就顯得缺乏堅實的基礎,難以令人相信。而有了這個故事,就會使人感到郭隗的推斷理所當然。另外,郭隗講這個故事,也是為了藉此來表明自己的心境。他講「死馬」,婉轉告訴燕昭王,他「先從隗始」的建議並非自高自大,或者是為了獵取個人名義,而僅僅是把自己當成一塊引玉磚,而為燕昭王招引更多的更有才能的賢者。

在這個故事中郭隗自比死千里馬,將自己看作是引天下賢士的釣餌;花高價買死千里馬,就是要燕昭王對郭隗「朝其門下」,並「築宮室而師之」;買死千里馬是為了使「天下必以王為能市馬」,師承郭隗是為了使天下相信燕昭王真心誠意招納賢士。他用一則寓言十分巧妙地將自己推薦給燕昭王,這種毛遂自薦的方式,實在巧妙之極。在這裡,買死千里馬是假,引活千里馬是真,師郭隗是「取信於天下」的策略方法,招引樂毅等有才能的人才是真正目的。由於以死千里馬喻國內的賢者,以活千里馬喻天下出類拔萃的賢人,這個比喻十分貼切,因而道理也就闡發的十分清晰透徹,而且用生動的故事、形象的比喻來說明抽象道理,大大增強了文章的活力和生氣。同時,這樣講故事既展現了郭隗那從容不迫的性格和坦蕩的胸懷,又避免了別人可能產生的誤解和猜疑。同時充分顯示了當時的「士」博聞強辯,善於說理的風度。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可以體會到,郭隗講這個故事的用心是非常巧妙的。以郭隗為師不是目的,目的是為了要昭王以實際行動取信於天下,讓天下人都知道昭王最能禮賢下士,吸引真正的賢士跑到燕國來。達到招賢納士的目的。另外也可領略到郭隗說理的高超藝術。他寓理於故事之中,起到了不言而喻的效果,使燕昭王心悅誠服。用「千金買馬」這樣生動的故事來闡明道理,啟發燕昭王思考,既顯得生動有趣,又收到了理想的效果。

推薦閱讀:

勵志故事91-120
上饒故事|一夥盜賊竟然在鄱陽綁架了……
【轉載】運用潛意識實現夢想的故事
南傳《法句經》故事

TAG: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