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修憲,「封印」已經撕開
眼下,修憲的「封印」已經撕開,籠門即將打開,放出來將是什麼猛獸?可以肯定的,那不像安倍所說,是一個「積極和平主義」的鴿子。
最近國際大事件此起彼伏,7月10日的日本參院選舉顯得波瀾不興。然而這次選舉也是一個重大節點,日本的修憲進程正式開啟,二戰結束70多年來的日本憲政體制及地區關係將因此產生重大影響。
日本參院的定員是242個議席,執政黨自民黨和公明黨,外加贊同修憲的大阪維新會和守護日本之魂黨等「修憲派」,已經足以跨過三分之二的議席門檻,眾院此前已被執政聯盟拿下,按照法律,圍繞修改憲法的討論可以在國會推進,而在參院投票日當晚,首相安倍晉三已經迫不及待地談到了修憲。
按照推算,安倍能夠掌握的「修憲派」在兩院超過三分之二議席的黃金時段大約兩年半,要經過重重繁瑣複雜的程序,安倍認為他的時間並不寬裕,要全力推進。
修憲是安倍的夙願,也是他父親安倍晉太郎前外相和外祖父岸信介前首相的夢想。日本有媒體追溯歷史,說安倍1993年首次當選眾議員時就流露出修憲的強烈意念。
豈止安倍,從日本「和平憲法」產生之日起,就有人不情願想修憲了。
日本歷史上共有兩部憲法。一是1889年由明治天皇頒布的《大日本帝國憲法》,也稱明治憲法。另一部就是現行的《日本國憲法》。這部憲法1946年11月3日公布,1947年5月3日開始實施。其特點以當時盟軍司令麥克阿瑟的話說,主要有三:一是改變了日本的政體,把天皇專權的君主立憲制變為以天皇為象徵的議會內閣制;二是廢除了封建制,實行三權分立;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點是放棄戰爭,否認交戰權。
憲法第九條明文規定,日本「永遠放棄以國權發動的戰爭、武力威脅或武力行使作為解決國際爭端的手段。為達到此項目的,不保持陸海空軍及其他戰爭力量,不承認國家的交戰權」。由於這部憲法否認了日本的交戰權,限制了日本軍國主義復活,故而又被稱為「和平憲法」。
自這部憲法誕生之日起,日本國內就存在爭議。隨著國際形勢的變化,憲法問題便逐漸與日本的外交、防衛以及歷史認識等問題交織在一起,政界以對憲法的態度為標誌,逐漸形成了「護憲派」和「改憲派」。
多年來「修憲派」的理由不斷變化,基本主張主要有三:這是美國佔領當局強加給日本的;難以適應日本的現狀和變化的形勢;給日本的發展帶來各種障礙。安倍在2000年5月眾議院憲法調查會上就說:「日本的最高法讓美國人制定,對日本人的精神產生不良影響,應該重新審視。」
這是典型的「修憲派」說法。
日本的「修憲派」和「護憲派」之爭有幾大階段。上世紀50年代到90年代,修憲派的勢力不斷壯大,但始終不佔上風。究其原因,國際上始終對日本修憲理由表示懷疑,擔心軍國主義復活;國內民眾的戰爭記憶依然慘痛,政壇的護憲力量一直強大,社會黨、共產黨等「護憲派」一直能夠佔據國會三分之一以上的議席,修憲不具法理條件。
1999年,日本國會終於出現「修憲派」占絕對優勢的情況,當年7月《憲法調查會設立法》通過,2000年1月20日,日本國會的「憲法調查會」成立,標誌著國會開始討論憲法問題。
本世紀頭十年,修憲行動被嚴重打斷過一次。2009年自民黨淪為在野黨,直至民主黨在2012年底的眾議院選舉中失去政權。但隨後安倍二次執政,修憲成為他在自民黨內部發誓「只能贏、不能敗」的核心目標。近4年來,安倍的種種經濟、政治和外交政策,無論方向和節奏如何,都圍繞著這一核心目的,在這個過程中,安倍顯示出老辣和決然,令在野黨和「護憲派」幾乎無力抵抗。尤其在政壇主流位置上,日本前首相中曾根康弘、自民黨前幹事長野中廣務等保守派泰斗老矣、去矣,他們對戰爭殘酷性的深刻認識已經成為過去,恢復「正常國家」成為修憲的「政治正確」。
下邊,安倍政權要解決的是修憲的策略和節奏。正式修憲要過兩大關口:在參議院和眾議院表決時都獲得三分之二贊成票,憲法修改草案才能獲得國會批准;之後該憲法修改草案還需要在全民公決中得到大多數人的贊成。據日本媒體報道,自民黨早在2012年就已經擬定了一個修憲清單,憲法條款中有25項被圈記成「尤其重要」的需要修改項目,包括「第九條」(要刪除規定不保持戰力和否定交戰權的兩項),「前言」(要全面修改)等。由於擔心直接修改「第九條」遭到強烈反彈,自民黨考慮分兩步走,首先爭取在緊急事態條款和環境權等條款上過關,之後瞄準「第九條」展開決戰。一名安倍的幕僚說,「讓國民先體驗一下修憲。當他們明白『並不是那麼可怕』之後,第二次修改再對準真正的難題。」
眼下,修憲的「封印」已經撕開,籠門即將打開,放出來將是什麼猛獸?可以肯定的,那不像安倍所說,是一個「積極和平主義」的鴿子。
推薦閱讀:
※從中國遊客在日本搶購「馬桶蓋」談愛國
※盤點加入外國(日本等)國籍的中國運動員?乒乓球海外兵團陣容
※日本人的姓氏之多令人咋舌
TAG:日本 |